词条 | 尖角龙 |
释义 | § 基本简介 尖角龙 尖角龙(学名Centrosaurus)是角龙科恐龙的一属,是种草食性动物 ,生活于上白垩纪的北美洲,距今约7500万年前。 属名在古希腊文意指“尖刺蜥蜴”,centron(κεντρον)意思是“尖刺的”,而sauros(σαυρος)意为“蜥蜴”。属名是指牠头盾周围的小型角,而非牠鼻端上的角(在命名时仍未知道鼻角的存在)。 其属名易与钉状龙(Kentrosaurus)混淆,两者来自于相同的希腊文字源,但尖角龙字首改为“C”,以避免混淆。 § 基本分类 尖角龙 尖角龙的皮肤痕迹尖角龙属于角龙科的尖角龙亚科,也是尖角龙亚科的名称来源。尖角龙亚科是群大型角龙类恐龙,分佈于北美洲,具有突出的鼻角、不明显的额角、短头盾与短鳞骨、高长的脸部、以及往后方延伸的鼻部洞孔。牠的近亲有戟龙及独角龙。由于尖角龙、独角龙相当类似,有古生物学家提出尖角龙、独角龙其实是同种动物。 尖角龙亚科演化支的其他物种有:厚鼻龙、爱氏角龙、野牛龙、亚伯达角龙、河神龙、可能还有短角龙,但短角龙是疑名。因为尖角龙亚科的不同种、甚至不同个体的差异性,所以一直有争论哪些属、种是有效的;尤其是尖角龙与独角龙是否有效属,还是相同物种的不同性别。 在1996年,彼得·达德森(Peter Dodson)发现尖角龙、戟龙、独角龙之间有足够的差异性可成立独立的属,而戟龙与尖角龙的关系较亲近,而离独角龙关系较远。达德森认为独角龙中的角鼻独角龙(M. nasicornis)可能是雌性戟龙。他的论点只有部分人采纳,其他研究人员并不接受角鼻独角龙是雌性戟龙的观点,或独角龙为有效属。较早的角龙类恐龙原角龙被假设具有两性异形,但没有证据显示角龙科恐龙为两性异形。 § 体形特征 尖角龙 尖角龙是种中型恐龙,身长约6米,身体由结实的四肢来支撑。如同其他的尖角龙族,尖角龙的鼻端有一大型鼻角。随者物种的不同,鼻角可能是向前、或向后弯曲。在眼睛上亦有一对小型额角,C. apertus的额角是向上弯曲的,而在布玛尼尖角龙却是向侧弯曲的。尖角龙的头盾是普通地长,上有大型洞孔,头盾周围则有小型的角。 尖角龙的特征是头盾顶端,有两个向前的小角;而布玛尼尖角龙的头盾顶端,也有这两个小角,但体积更小。 在尖角龙的脖子上方有一个骨质颈盾,边缘有一些小的波状隆起。科学家认为,这个颈盾大概是地位的象征。估计有些尖角龙的颈盾上色彩亮丽,使它们看起来与众不同,这有助于它们吸引异性。 因为尖角龙的头、颈盾同身子比较起来显得十分的巨大,它就需要有很强壮的颈部和肩部。即使是晃动一下脑袋,也会使它的骨骼承受不小的压力。因此,尖角龙的颈椎紧锁在一起,有极强的耐受力。[1] § 古生物学 尖角龙头部 如同其他的角龙科,尖角龙的颌部是用来咬碎植物的,而头盾则是巨大颌部肌肉的附著点。根据加拿大亚伯达省发现的尸骨层,显示尖角龙是种群居动物。亚伯达省恐龙省立公园的一个尸骨层,由尖角龙、戟龙的化石所构成。另一种可能是,这些大量死亡的动物不是群居动物,而是在乾旱时期聚集到水坑中。发现尖角龙化石的地层,地质年代较戟龙古老,显示显示戟龙在环境改变的时期取代了尖角龙。 角龙类的大型鼻角与头盾,是恐龙之中最特殊的面部特徵之一。自从首次被发现有角恐龙之后,它们的角与头盾功能长久以来都是争论的主题之一。常见的理论有:抵抗掠食动物的武器、物种内打斗的工具、视觉上的辨识物。 2009年的一份研究,比较了三角龙与尖角龙的颅骨损伤,提出这些损伤应该是物种内打斗行为留下的,由抵抗掠食动物造成的可能性较小。尖角龙的头盾太薄,无法有效抵抗掠食动物;而三角龙的头盾较厚、实心无洞孔,具保护颈部的可能性较大。尖角龙的颅骨较少损伤,显示头盾与角较常充当视觉辨识功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