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广州市光孝寺
释义

广州市光孝寺广州市光孝寺

光孝寺座落在广州市区的光孝路北,是岭南年代最古老、规模最大的一座名刹,民谚有“未有羊城,先有光孝”之说。光孝寺也是古代中外高僧经常驻锡的佛教道场。是中印佛教文化交流的策源地之一。寺内有福楹联写道:“禅教遍寰中兹为最初福地,抵园开岭表此为第一名山”。概括地说出了光孝寺在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

光孝寺的历史源远流长。公元前二世纪,寺址是南越王赵他的玄孙赵建德宅居之地。三国时,吴国贵族虞翻流放南海,居此讲学,时人称为“虞苑”,因苑中有不少河子树,又名诃林。虞翻死后,家人赠宅为寺,名“制止寺”,这里作为寺庙的历史从这时开始。

东晋隆安元年(397年),昙摩耶舍法师航海到达广州,传播佛教,在这里创建佛殿,改名“王苑延寺”,又称“王园寺”。这是光孝住赐的第一位高僧。

南北朝时期,中天竺高僧求那跋陀罗(394—468年)于刘宋元嘉十二年(435年)泛海到达广州,在这里创建戒坛,传授戒法。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年),印度高僧智药三藏法师带来菩提树种植在戒坛前,并预言,过170年后,当有肉身菩萨,在此树下开演佛法,度无量众。20多年后,即梁武帝普通八年(527年),印度佛教禅宗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一536年)航海来到广州,被笃信佛教的广州刺史萧昂迎请在王园寺,弘传禅法,名声益著。后达摩被梁武帝请到金陵,又北上到少林寺,在那里面壁十年,独自修习禅定,被尊为中国禅宗的初祖。

唐朝贞观年间,王园寺重修殿宇,改名为“乾明法性寺”。高宗仪凤元年(676年),慧能来到法性寺。慧能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偈得到禅宗五祖弘忍的衣钵后,已在南方隐居多年。有一天,他来到法性寺,正遇上印宗法师讲解《涅槃经》,有两位僧人在辩论堂内的风幡为什么动,一说是风动,一说是幡动,争论不已。慧能插嘴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你们的心动。印宗便问:久闻黄梅五祖法衣南来,莫非就是行者?慧能拿出衣钵给大家看。甲宗与慧能研讨禅学,慧能诘论玄奥,言简理当。印宗十分欣喜,召集僧众在法性寺菩提树下为慧能剃发,请智光律师等为他授具足戒。后慧能就在菩提树下为僧众开示禅门,讲说般若波罗蜜法。不久寺中住持法才和尚在掩埋慧能戒发之处修建了痉发塔。此塔至今完好地屹立在寺内,高6.7米,四角七层,每层有八个佛龛,精美别致。那棵菩提树也生机勃勃地生长在大雄宝殿东北角,与六祖瘗发塔相依并立。当年智药三藏来广时带来两棵,一棵种光孝寺,另一棵种台山灵湖寺,后分植一株于曲江南华寺。清嘉庆二年(1797年),光孝寺菩提树为台风所毁,便派人到南华寺取枝补种原处。这棵菩提树树干四人合抱,树叶扶疏,高达数丈,荫覆数亩。国内外佛教徒前宋朝拜,无不在此浓荫古树下徘徊良久,仿佛风幡犹动,胜会未阑。

宋代时,曾改名为乾明禅院、崇宁万寿寺。有几年还曾改作道教宫观。宋高守绍兴七年(1137年),下诏改称报恩广孝禅寺。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再改名为光孝寺,一直沿用至今。

元明清时期,光孝寺在封建王朝的支持下,香火兴盛,寺庙规模扩大,殿堂雄伟,有十一殿:大雄宝殿、毗卢殿、西方三圣殿、观音殿、罗汉殿、六祖殿、伽蓝殿、韦驮殿、天王殿、番达太子殿、轮藏殿;六堂:戒堂、风幡堂、客堂、禅堂、檀越堂、十贤堂;三楼:睡佛楼、钟楼、鼓楼。此外还有方丈室、库房、僧舍、笔授轩、延寿庵、兜率阁、虞翻词等建筑,为岭南丛林之冠。据《光孝寺志》记载,兴盛之间,田产不下五十余顷,常年食指万数,是南方最富有的寺庙。

这一时期住持光孝寺的名僧有正源、通炯、德清、天然、至善、道济和铁禅和尚等。其中天然和尚筹措上万两白银,花费6年时间,重修了光孝寺的毗卢殿、睡佛楼、戒坛、禅堂等,并在白莲池水亭后重建风幡堂。他不仅禅学高深,还能诗善文。

清朝末年,光孝寺逐渐走向衰落。清末两广总督岑春煊在广州推行寺庙办学,光孝寺也列入被征之列。到1921年寺庙被国民党政府占用,先后办了警官学校、美专学校。抗战时,广州沦陷,光孝寺成为傀儡政权的和平救国军总司令部,很多殿堂被毁,文物被破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光孝寺为文化部门(华南歌舞团的舞蹈学校)所用。只有光孝寺当家仲来法师等4人住在睡佛楼,从事佛教活动。“文化大革命”中睡佛楼改成办公室,一切佛教活动都停止了。

1961年,该寺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政府拨款60多万元,重修了大雄宝殿和六祖堂。1986年,光孝寺交给佛教团体管理,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开??光孝寺住持。此后,占用单位相继迁出,在佛教团体和僧人的精心管理下,逐步恢复原貌,寺内保存下来的大雄宝殿、六祖堂、睡佛楼、瘗发塔、东西铁塔、大悲幢及大批碑刻、佛教文物都得到妥善的保护和维修。

大雄宝殿是寺内的主体建筑。东晋隆安五年(401年),由县摩耶舍创建,唐代重修,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扩建为七开间,面宽35.36米,进深24.8米。虽历经修缮,但保持唐宋寺庙建筑风格。整座大殿四周周以石栏。重檐歇山顶,屋顶有龙、石兽、人像等装饰。屋檐平缓深远。殿内用中间稍粗,上下两端略小的棱形柱支承大梁,下檐斗拱分担屋顶的重量表现了唐宋以来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独特艺术风格,对岭南各寺院建筑设计有深远影响。整个殿堂既巍峨宏丽,又精美古朴。宋代以来,殿正中供奉释迎牟尼佛、阿弥陀佛和弥勒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在这三尊佛肚内发现了一批雕刻精美的罗汉木像,是珍贵的唐宋木雕。

大雄宝殿两侧为东铁塔和西铁塔。东铁塔是五代时南汉大宝十年(967年)铸造,七层四角,塔身高6.35米,每层刻满通体贴金的佛像·、飞天等形象,故称“涂金千佛塔”。这是我国现存年代早、体积大、保存最完整的铁铸佛塔。西铁塔是南汉大宝六年(963年)铸造,早于东铁塔4年,在清朝末年被倒塌的房屋压崩了四层,仅留三层,也是珍贵的文物。“四方四角角棱棱,四方方界如屏”。这两座铁塔更衬托出大雄宝殿的庄严神圣。

在大雄宝殿前,有一个“大悲幢”,建于唐宝历二年(826年),高2米多,状如蘑菇,上有盖,中为柱,青石料,呈八角形,幢基座四周刻有威武的力士浮雕,形态生动。柱身八面刻有梵文和汉文楷书的大悲咒,是广东现存最古老的纪年经幢,有重要的文物和考古价值。

伽蓝殿是“越王台上开绀宫,珍楼宝屋光玲珑”,位于大雄宝殿左侧,建筑年代不详。据考证,是明代前期的仿宋建筑。它体小玲珑,结构严谨,外形优美。殿内供奉伽蓝像,历史上曾改为书舍、禅堂。

在大雄宝殿后是比伽蓝殿更为小巧的六祖殿。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一1016年),专为供奉六祖慧能而建立。现供奉着六祖坐像,高2.5米。殿东邻有碑廊,置六祖像碑等碑刻,是研究禅宗南宗的重要文物。

寺内还有一棵诃子树,传说是当年虞翻所植,是光孝寺的同龄树。它至今仍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睡佛楼分上下两层,三开间,楼上供奉睡佛,楼下为风幡堂。是讲经场所。

1988年农历七月初九至十五日,光孝寺举行了为期7天的祈祷世界和平、超荐水陆亡灵的水陆法会,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州市佛教界第一次举行水陆法会。由本焕法师主持,港澳及广东省佛教界人士及佛教徒共1000多人参加了法会。

近年来,光孝寺在海内外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准备用5年时间分五期工程逐步重新修建殿堂,第一期工程是修建头山门、长廊、钟楼、鼓楼和千菩萨殿,已经破土。五期工程全部完工后,在占地3万多平方米的寺内,届时,一座千年古刹将重展风貌,重现昔日的历史原貌,又展现岭南寺庙建筑特色。

广州光孝寺热心帮助瑶胞群众,1996年捐资12万元,为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山联乡修建公路。今年该路已建成通车,瑶胞群众推举乡长到光孝寺送上一面锦旗,上面写首:“帮民铺富路,助民奔小康。”

1996年10月30日,光孝寺隆重举行新成法师进院升座庆祝典礼。是日,千年古刹装扮一新,到处张灯结彩,幢幡迎风,梵音悠扬。光孝寺监院明生法师率全寺僧众在山门口恭请新成方丈进院升座,新成法师于山门说偈行进院礼仪后,于弥勒菩萨、韦驮菩萨前上香、说偈,随后转向大雄宝殿,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广州市六榕寺住持云峰法师在大雄宝殿为新成方丈送位;在法堂,退居方丈本焕老和尚为新成送座。当天,两万名各界人士及信众盈庭满院,盛况空前,整个庆典仪式圆满。

新成法师现年78岁,为了传持如来家业,重振佛门宗风,不顾年事已高,四处奔波,内理僧团伤事活动,又兼省、市佛协工作和十多处寺庙管理工作,任劳任怨,孜孜不倦。与此同时,新成法师还一直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投入赈灾救灾、“希望工程”以及资助教内修建寺院、办学办刊等事业,贡献卓著,受到了佛门四众弟子、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交口称赞。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0:4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