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广州会馆
释义

§ 简介

广州会馆

一座建于清代保存完好的广州会馆至今隐藏在英德西部鲜为人知的边远小镇——英德镇。

据记载,广州会馆创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曾经是广州商民在粤北异乡会友议事、调解生意纠纷的场所。由于水运的衰落,曾经往返粤北小镇的无数货船小舢渐渐稀少,但广州会馆依然记录着南粤商民在小镇奔波创业的历史岁月。

如今广州会馆已成为镇上一处知名旅游景点,每当来自珠三角的游客看到它,都会感到惊奇而亲切,在对着会馆古老的大门按下快门的一瞬间,他们在心灵上又与这个粤北的古镇拉近了距离。

浛洸镇有1300多年的县级建制史,上通阳山、连县,下抵清远、广州,水路交通方便,清澈的连江从镇上蜿蜒流过,自古就是英德市西部的重镇。

§ 概述

地处偏僻见证粤北商贸沧桑 广州会馆

明末清初,浛洸已有“总商埠”之称,管辖英西132个子商埠,当年浙江、江西、福建等省商民,本省广州、肇庆等地商贩均来往此地经商。广州会馆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孕育而生。如今,在浛洸镇东村河边街6号,这座古老的会馆面对着宁静的连江,仿佛暮年的老人在追忆流逝的岁月。

会馆建筑面积约790平方米,以石柱、石板及砖木结构为主。设三厅两厢,大门及两侧均用青麻石块砌成,门楣石匾上“广州会馆”四字,苍劲雄浑。在正门墙体与屋檐结合处,有巨楠木浮雕“武松打虎”、“十八相送”、“三英战吕布”等古代人物故事组画,燕山墙檐下也有“赤壁之战”、“姜子牙封神”等精美的青砖浮雕,至今保存完好。

抗日战争爆发,省内大中城市不少达官贵人避难到浛洸,集镇人口一度高达19000多人。简朴的广州会馆已不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不少有钱人开始在镇上兴业置产,将浓浓的西关风情带到这山清水秀的粤北深山。在镇里有广州“西关”之称的“行仁里”,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有“木趟栊”的西关大屋。

内设全省第一个乡镇博物馆

1938年秋,广州会馆改为一所商民小学。1941年至1945年这里又成为抗战军民合作站。解放后,会馆先后被镇卫生院、镇企业办公室、文化站临时征用。1984年,浛洸镇文化站迁移到广州会馆。

据首任站长吴灶林老先生回忆,为了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同志们想方设法收集有关当地的文物,在会馆内设立了占地30平方米的博物室,展出了自秦汉时期以来的石器、陶罐、木雕等120件文物。

1988年,省文化工作检查组的领导在检查了该站的文物后,认为这是全省第一个乡镇博物馆。此后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中山大学、北京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考古专家学者纷至沓来参观研究。这些文物对研究南北商贸流通、文化交流价值不菲。

1991年会馆被政府正式确定为县文物保护单位,得以修葺保存。广州会馆的保存,成为镇作为粤北重镇的一个重要历史佐证。最近,当地政府围绕乡土历史文化开展了大量工作,搬迁了占用会馆的单位,修编了《英德市文史资料———浛洸镇专辑》

§ 历史介绍

曾盛极一时的“广府人”街 广州会馆

经济实力强大的广府人善经商,货物以北方较稀罕的海盐、糖果、岭南佳果、咸鱼、海味、丝绸及洋货为大宗。因此,古代往来于南雄的外地商人中以广府人为最多。为联络乡谊、方便经营,广府商人便出资在雄城商业最繁华的地段集资兴建了广州会馆。

会馆活动内容包括沟通商务信息、为困难的同乡提供衣食救济和临时住所协商丧葬、寄存棺木、兴办学校等。会馆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在南雄经商的广府商户自愿摊捐。

清朝年间,广府人在会馆所在的埠前街建立了“水车公所”,义务消防队为保护周边街道商铺和居民安全起到了很大作用。越来越多的广府人前来该处开设店铺,经营纸业、食盐、杂货、糖果等,整条街几乎成了“广府人”街。

曾一度变身为小学

1938年冬,日军攻打广州,广东省会被迫北迁至韶关,南雄一夜之间成为战略重镇。

为了解决大量避乱失学儿童的教育问题,广州会馆兴办了广仁小学。建国后至今,当年的广仁小学学生们还经常定期组织到母校集会。

§ 建筑风格

南北建筑风格结合罕见 广州会馆

据介绍,因为年代久远,会馆曾一度破败。省有关专家近年考察会馆后专门上书省有关部门,要求予以修复保护,并列举了会馆的三个突出特点。

首先是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在正门上,岭南近代思想家、科学家陈澧所题的“广州会馆”四个大字遒劲有力。在大厅前的楹柱上,咸丰年间的探花、顺德人李文田的一副长联意味深长,高叹雄州与广州山水相连、渊源深远。

其次是重要的艺术价值。主体建筑的风火墙为江淮“五岳朝天”式,而东西厅火山墙却为岭南地区常用的“猫儿拱背”式,南北建筑风格结合,十分罕见。

最后,会馆还具有经济发展历史研究价值。作为自古广东通中原的重要商旅通道,广货由此北上,中原物产由此南下,这无疑是研究广东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的一处难得实例。

§ 未来展望

将来或成为文化展馆

为让这座古代建筑精品重焕青春,省市自2000年至今年止,斥资约100余万元先后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修缮工程。技术人员将破损较严重的西厢、东厢和中座分别进行了“修旧如旧”修复。

据悉,当地将在近期正式将修缮一新的会馆对外开放。目前,南雄已指定专人看管维护“年迈”的会馆。有关部门设想在此举行民俗、文物、文化等方面的展览,让它重新焕发青春。

§ 相关介绍

明清时期数以万计在粤赣交界处经商求学“广府人”的重要商业会聚地——韶关南雄“广州会馆”,历时九年于近日全面修复竣工。目前,这座历经五百多年沧桑的古老建筑已修复如旧,将以昔日“容颜”喜迎各方来客。 广州会馆

集中原与岭南地区民间建筑装饰艺术精华,历史比著名的广州“陈家祠”还要悠久的“广州会馆”位于广东南雄市雄州镇埠前街的浈江旁。

走进这座面积达两千多平方米庞大古建筑,但见斑驳的墙上使用了大量印有“广州会馆”戳记的青砖。而在屋檐下、阁楼中,一件件雕刻玲珑的明清石雕、砖雕、灰塑、陶塑依旧精美绝伦,涂着古老金粉的木雕在残阳下烁烁发亮……修缮后的整个建筑既气势恢宏,又沧桑清幽,令人对会馆昔日繁华意境浮想联翩。

据介绍,由于年代远久,会馆一度破败。特别是文革期间,馆内的雕塑、脊饰、壁画等大批设施遭受不同程度的毁坏。

近年经广东省有关专家考察后专门上书省有关部门,要求予以修复保护,并提出了既体现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又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分三期进行修复的思路构想。

就历史文化价值而言,正门上岭南近代思想家、科学家陈澧所题的“广州会馆”四个大字遒劲有力。大厅前楹柱上,咸丰年间探花、顺德人李文田的一副感叹雄州与广州山水相连、渊源深远的长联意味深长。

而主体建筑的风火墙为江淮“五岳朝”式,东西厅火山墙却为岭南地区常用的“猫儿拱背”式,罕见的南北建筑风格结合充分体现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作为自古广东通中原的重要商旅通道,广货由此北上,中原物产由此南下,这无疑是研究广东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的一处难得实例。

据史料记载,“广州会馆”又称“公所”、“同乡会馆”,始建于明代中叶,清乾隆二十一年重建后,从清乾隆二十一年至清光绪九年间,先后进行了四次重修。民国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年)设立同乡会小学,后又称广仁小学,解放后由当地政府接办,一直到一九九九年广仁小学迁址。

当地政府已指派专人看管维护“年迈”的会馆,有关部门正在抓紧做好会馆内的展览布局设计,致力打造成于民俗、文物、文化一体的旅游新景点。这座重新焕发青春的古会馆将在近期择时对外开放。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7: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