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弘慈广济寺 |
释义 | 在北京阜成门内大街的店铺商肆中,有一处绿荫浓密的所在,于闹市的天空中静静撑起一片清凉,让人心生寻幽之意。走近前去,浓荫外,是三扇朱红的大门当街敞开着,门上是大清康熙皇帝御笔“弘慈广济”。这就是广济寺,也是中国佛教协会的办公地点。 广济寺占地35亩,坐北朝南,红墙黄瓦,远远望去,颇有皇家气势,整个建筑群格局庄严有序,沿中轴线依次建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圆通殿、多宝殿、藏经阁等,东、西侧有配殿、廊庑,御赐石碑,知客寮、讲经堂、图书室、迎客厅,以及玉石戒坛。 整个广济寺掩隐在郁郁葱葱的参天古木之中,庄严肃穆之中又不失幽雅宁静。一进山门,就已经把人带人一片洗心涤面的城市净土之中。 § 广济寺的历史变迁 研究广济寺的历史,要追溯到金代。据明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大学士万安所撰《弘慈广济寺碑》记载:“都城内,西大市街北,有古刹废址,相传为西刘村寺,莫究其兴废之由。”清初余宾硕所作《喜云慧大师传》中云:“按宋末有两刘家村,在西者为西刘家村,村人刘望云,自谓天台刘真人嫡孙,得炼气法。一日,有僧号‘且住’者遇之,望云出迎,求其说法。因为之建寺,曰‘西刘村寺’。经金、元战火,寺成废墟。”这就是广济寺的故事。 至明景泰年间(公元1450— 1456年),有人掘地得陶制佛像、供器、石龟、石柱顶等物,知此处为古刹遗址。至天顺(公元1457年一1464年)初,山西普慧上人,乃戒坛宗师,四众信向,偕弟子圆洪等发愿共谋复兴。以工程艰巨,深感成功不易。幸有尚衣监修廖屏,久欲建寺奉佛,闻之喜悦,乃大力捐助。时仅两年,宝刹涌现,廖屏为圆洪具牒上闻,赐额曰“弘慈广济”。据此,现在的弘慈广济寺,是在明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从本寺废址上重新建立,距今已有五百年历史,这也就是现在广济寺的基础。 到了清代,由于广济寺所处地理位置,东接西华门,西连卓成门,北连西直门,是皇帝御驾出郊必由之路,于是引起皇家注意,几代帝王都曾临幸拈香,有的还为之题诗立碑,或赏赐匾额,使得广济寺成为北京城内一所重要庙宇。 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政府关注下,1952年再度修葺,寺院焕然一新。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即以此寺为会址。 在“文革”期间,广济寺整个庙宇遭到严重破坏。1972年,由于国家落实宗教政策,对庙宇进行大工程修复,又在其他庙宇和地方文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转移来大量佛像,重新布置了道场。这样,广济寺又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以它雄伟独特的风格接待佛门信众和观光游客。 § 佛事法会 广济寺原为临济宗的寺庙,至释恒明,始改为律宗。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延请玉光律师主持传戒,历时13年,从此,广济寺便成为律宗道场。 现在的广济寺,已经成为北京广大信众礼佛以及开展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每年的阴历四月初九,释迦牟尼佛寿诞日,六月十九观世音菩萨寿诞日等佛教重大日子,广济寺都会大开山门,广纳四众弟子,举行隆重的法事活动。 每逢周六,寺庙里的法师都接受信众的皈依,为授“三皈五戒。”此外,寺里的讲课堂还为广大信众讲经说法。 广济寺可以说是一处坐落在红尘深处,随顺方便,广济终生,慈悲弘法的佛门宝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