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库尔特·冯内古特 |
释义 | § 生平 库尔特·冯内古特在1922年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印第安纳波利斯。曾在康乃尔大学取得化学学士学位。战后于芝加哥大学取得人类学硕士学位,当时同在攻读人类学的还有索尔·贝娄。 库尔特·冯内古特著有十多本小说和许多的短文、评论,极受好评;曾被许多作家公认为美国现代科幻小说之父,英国作家格雷安·葛林亦曾公开推崇他为“美国当代最好的作家之一”。 库尔特·冯内古特的写作灵感多来自二次世界大战在德国德累斯顿战俘营逃过恐怖大轰炸的亲身经历。冯内果的《第五号屠宰场》被誉为是20世纪美国评等最优的小说之一,还有《猫的摇篮》和《王牌战将》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惨烈的德国坦克大决战后,23岁的库尔特·冯内古特于1945年遭德军俘虏。库尔特·冯内古特 被囚禁在德国东部萨克森州的德累斯顿战俘营时,德累斯顿遭英美联军发动大轰炸,库尔特·冯内古特与战俘躲在地下储肉室,整座城市在炮火烈焰中被烧成废墟,他是仅有幸存七名美军战俘之一。 此经历也成了库尔特·冯内古特在1969年越战正如火如荼时出版《第五号屠宰场》故事的核心,小说出版后兴起一股阅读热潮。这本小说描述一名士兵躲在德累斯顿地下屠宰场“流离于时间之中”的超自然人文小说,首页一行纪念文写道“约莫所有的事就这么发生了”。 库尔特·冯内古特于1994年宣称“上帝已经要我停止写作”,但之后随即出版了半自传体的《时震》(Timequake),在书中他誓言绝不再提笔。不过他在接受访闻时谈到:“当一个作家垮掉、也就是当他真的被关进疯人院时,才是他真的无法再提笔的时候”。库尔特·冯内古特在宣布封笔退隐数年后的2002年,年届80岁的他,重新提笔进行新的写作计划,新小说的书名叫做《如果上帝仍在》(If God Were Alive Today),小说主角是一个出生于“婴儿潮”世代,在纽约从事脱口秀表演的喜剧演员。 库尔特·冯内古特在2007年3月间不慎跌倒,伤及脑部,在2007年4月11日在纽约市病逝,享年84岁。 § 作品 《猫的摇篮》(1963)是黑色幽默的代表作之一。其背景是个虚构的岛国“山洛伦佐”。此国的统治者是宗教领袖博克侬和政治领袖、暴君麦克凯布,他们两人表面上势不两立,实际上互相利用,根本目的是要把社会推入巨大的恐怖之中。书中到处都有自相矛盾、违反学理的幽默,如博克侬填写表格时,在“业余活动”一栏里填写的是“活着”,而在“主要职业”下面填写的却是“死亡”。 《冠军早餐》——以虚构的科幻作家Kilgore的许多荒诞的短篇小说和他的遭遇,对人类的生存状态进行冷嘲热讽,但在戏谑中充满着作家严肃的真诚。以后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著称,描写了作者本人“进入小说干涉结局“的场景。全书充满着冯内古特的个人风格,堪称该风格的代表作。 《囚鸟》——以一个人的遭遇串起美国19世纪中期各个重大事件,包括麦卡锡主义、水门事件等,揭露美国社会的黑暗一面。 《五号屠场》(1969)——黑色幽默的类科幻作品,以二次世界大战中遭盟军轰炸的德国城市Dresdon的惨状拟题,在社会上引起争议,曾多次遭禁。后来成为黑色幽默的反战作品中的经典。 《时震》——本人声称该书为封笔之作。写的是时间突然倒回了十年,而所有人不得不把这十年里发生的事情一模一样的再做一遍。作品中充满着后现代写作手法与辛辣的黑色幽默,《冠军早餐》中的Kilgore再次在这里出现,以他的短篇小说为作者“代言”。 § 小说特点 作为“当今美国最有才能的作家”(格雷厄姆•格林语),冯古内特摒弃了传统的小说结构和标点。他的小说是虚构和自传的混合体,常常一句话成段,大量运用惊叹词和斜体。评论家认为他发明了新的文学体裁;同时亦有评论者指责他自我重复、循环利用主题和人物。一些读者觉得他的作品“语无伦次”,一些最苛刻的评论家称他只是一个“漫画哲学家”般的作家、空洞言辞的“代理商”。 冯内古特生命中的“新生活”是第二任妻子、作家兼摄影家吉尔克雷•门兹给他的,两人在1970年同居,1979年完婚。1973年,冯内古特出版了《冠军早餐,还是告别忧郁的星期一》,他自称这部小说是“两位风烛残年的孤独老人在一个面临消亡的星球上会面的故事”。 2005年,他出版了最后一部作品,短篇集《没有国家的人》,书中有一首诗《安魂歌》,诗的最后一段写道:当最后的生命终结在我们手中,这将是多么地富有诗意。如果大地可以言语,一个声音幽幽传来,或许来自大峡谷的深渊。“已经结束了。”“人们不喜欢这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