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库图佐夫
释义

§ 生平简介

库图佐夫1745年生于圣彼得堡的中将军事工程师家庭。

1759年炮兵工程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

1761年晋升准尉并任阿斯特拉罕步兵团连长。

1762年晋升大尉。

1768~1774年和1787~1791年俄土战争期间,先后在鲁缅采夫和亚历山大·苏沃洛夫麾下任队列军官和参谋,作战勇敢,指挥有方,因战功晋升为少校。。

1774年在阿卢什塔以北舒马村(今库图佐夫卡)的战斗中负伤,失去右眼,得名“独眼将军”。出国治疗期间,考察普鲁士、英国、荷兰等国军事。

1776年在苏沃洛夫的克里木第2团任职,1777年晋升为上校,任卢甘斯克长枪团团长,后任马里乌波尔轻骑兵团团长。

1782年晋升准将。

1784年晋升少将。

1785年任他组建的布格猎骑兵军军长。

1790年12月指挥第6纵队强攻并占领伊兹梅尔,战功卓著,晋升为中将。

1792年起先后任驻土耳其大使、陆军贵族武备学校校长(1794年)、驻芬兰俄军司令(1795年)、立陶宛督军(1799—1801)和圣彼得堡督军(1801—1802)。

1798年晋升为步兵上将。

1802年失宠,被免去军职,在自己的庄园闲居。

1805年俄、奥、英等国结成第三次反法联盟后,率俄军主力前往奥地利,迎击拿破仑一世统率的法军。鉴于奥军在乌尔姆战役惨败,指挥俄军主力后撤400余公里,从而保存了实力。奥斯特利茨战役中,俄军由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干预遭惨败。

1806年9月库图佐夫任基辅督军。

1809年6月调任立陶宛督军。

1806~1812年第七次俄土战争中,于1811年出任摩尔达维亚俄军总司令,采取退避三舍、相机反击战法,在同年8月鲁什丘克战役中以少胜多击败土军主力,迫使土耳其签订布加勒斯特和约。

由于亚历山大一世对库图佐夫怀有恶感,他在军队的领导职务被再次撤销。

1812年卫国战争中,8月20日,在俄军失利情况下出任总司令,面对优势法军实施战略撤退和坚壁清野,9月7日在博罗季诺战役中重创法军后继续后撤,直至放弃莫斯科。后又指挥俄军从北、东、南三个方向进攻法军,歼敌于别列津纳河畔鲍里索夫地区。

1812年12月12日因功被封为斯摩棱斯克公爵并荣获最高战功勋章——一级乔治勋章。

1813年4月率部向法国本土推进前夕,病逝于西里西亚小城本茨劳(今波兰博莱斯瓦维茨),他的遗体作防腐处理后运回圣彼得堡,葬于喀山大教堂。

§ 军事生涯

库图佐夫奥斯特里茨的失败

1804年俄国参加了反对拿破仑一世侵略的同盟(参见拿破仑战争),1805年俄国政府向奥地利派出了两支军队,库图佐夫任其中一支军队的总司令。1805年8月他指挥的5万俄军向奥地利开进,但奥军尚未来得及同俄军会师就在乌尔姆被拿破仑击溃(参见乌尔姆战役)。因而形成库图佐夫军队单独面对具有极大优势兵力敌人的局面。库图佐夫为了保存军队,于1805年10月进行了从布劳瑙到奥尔米茨的著名的退却机动行军,并在阿姆施泰滕战败缪拉,在迪恩施泰因战败莫尔季耶,使俄军脱离了被合围的危险。这次行军作为战略机动的出色典范载入俄国军事学术史册。库图佐夫原拟将军队从奥尔米茨(今奥洛穆茨)撤至俄国边界,以便在俄国援军和来自北意大利的奥军到达后,转入坚决反攻。但盟军不顾库图佐夫的意见,在亚历山大一世和奥地利皇帝弗兰茨二世催促下,尚未集结完毕,就转入了进攻。12月2日开始了著名的奥斯特里茨战役。尼古拉·苏尔特突击布拉赞高地的时候他在中部指挥1.7万俄军进行防御。虽然法军有奇袭的优势,但人数并不比他多,在2个小时库图佐夫就被打的溃不成军。而苏尔特这一战后被称为欧洲第一战术家。战后亚历山大一世认为他是失败的主因。1806年9月降任基辅督军。1808年3月被派往摩尔达维亚军队任军长。因和总司令普罗佐罗夫斯基元帅在有关继续作战的问题上发生分歧,1809年6月调任立陶宛督军。

稳定南方战线

1811年,对土耳其的战争陷入绝境,而国际局势又要求采取有效行动,亚历山大一世任命库图佐夫为摩尔达维亚军队总司令。库图佐夫于1811年4月初到达布加勒斯特任职。在鲁什丘克交战(1811)(1.5万俄军对6万土军)中大败敌军,从而为彻底击溃土军奠定了基础。库图佐夫故意把俄军撤至多瑙河左岸,迫使敌人脱离基地兵分两路,然后巧妙地实施机动,转入进攻,在斯洛博齐亚合围并击溃了4万土军。和土耳其签订了有利于俄国的布加勒斯特和约 (1812)。这项条约保证了俄国西南边界的安全,并使土耳其不能参加拿破仑对俄国的远征。这是军事和外交上的一个重大胜利,它改善了俄国在1812年卫国战争开始前的战略形势。虽然俄军在对土战争中战绩辉煌,但由于亚历山大一世对库图佐夫怀有恶感,再次撤销了他在军队的领导职务。

1812年战争

1812 年卫国战争初期,库图佐夫于7月先后当选为彼得堡义勇军和莫斯科义勇军司令。俄军放弃斯摩棱斯克后,由于军事局势紧张以及军队和人民的坚决要求,亚历山大一世被迫于8月20日任命库图佐夫为俄军总司令。8月29日库图佐夫重返军队。由于敌人兵力占巨大优势,俄军又无后备兵力,库图佐夫不得不把军队撤到俄国内地。拿破仑企图犄仗优势兵力击溃俄军,力求进行总决战。库图佐夫为对付拿破仑这个计划,采取了更加完善的斗争方式,始而零星交战、迂回机动并积极防御,随后转入坚决进攻。得到少量援军后,他决定在莫斯科接近地博罗季诺与拿破仑交战。博罗迪诺战役于9月7日开始。拿破仑企图在这次交战中消灭俄军,打开去莫斯科的通路,迫使俄国投降并接受和约条件,但他未能达到目的。库图佐夫为保存俄军的战斗力,决定放弃博罗季诺阵地,随后又放弃了莫斯科。

放弃莫斯科后,库图佐夫隐蔽地实施了翼侧塔鲁季诺机动(1812年),使军队避开法军突击,集中在塔鲁季诺村地区,切断了拿破仑向俄国南部地区前进的通路,为组织和准备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他在短期内顺利地解决了一个重要问题:在数量上形成了对拿破仑军队的优势。俄军得到后备军和义勇军的加强后,便积极行动,在所有的敌占区广泛展开游击活动。拿破仑军队不断被俄军和游击队的小规模战斗所削弱,精疲力竭,离开了基地,缺乏粮食和冬装,士气大为低落。

库图佐夫在塔鲁季诺的活动是大量而又多方面的:他指挥部队,管理宣布为战时状态的各省,组织后备军补充军队,开展游击运动和统一游击队活动,用正规部队加强游击队。

拿破仑与俄国订立和约的企图失败后,于10月19日开始从莫斯科撤退。他原拟挥师南下,取道有粮秣储备的卡卢加地区。但在10月18日的切尔尼什尼亚河战斗和10月24日小雅罗斯拉韦茨的激战中失利,被迫从已被法军毁坏殆尽的斯摩棱斯克大道撤退。库图佐夫组织俄军转入反攻,使拿破仑军队不断遭受正规军和游击队的打击。法军溃不成军,残部在别列津纳河被击溃,向边界逃窜。库图佐夫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消灭了被认为不可战胜的拿破仑大军。库图佐夫由于1812年对俄军指挥有方,被封为斯摩棱斯克公爵并荣获最高战功勋章——一级乔治勋章 (1812.12.12)。

俄军于1813年1月越过边界进入西欧。库图佐夫由于健康受到严重损害,这次远征未能参加到底。1813年4月28日在西里西亚的一个小城本茨劳(今波兰博莱斯瓦维茨)去世,他的遗体作防腐处理后运回彼得堡,葬于喀山大教堂。[1]

§ 人物评价

库图佐夫库图佐夫渡过了50余年戎马生涯,军事知识渊博。他虽贪酒,贪食,贪色,加贪睡,往好了讲算懂生活,不误什么大事。他是当时西方最有学问的人之一,精通法、德、英、波兰和土耳其语。库图佐夫把俄国军事学术提到崭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为了对付拿破仑总决战的战略,库图佐夫采取了在较长的时间和较广阔的区域内,围绕统一的战略意图进行一系列交战和战役,去夺取胜利。他的战略特点是:行动坚决,力争全歼敌人,作战形式多样,机动广泛大胆,并考虑取胜的实际可能,他是胜利的最伟大的组织者,善于及时准备好消灭敌人所需的一切条件,全力以赴达到主要目的。1812年卫国战争中实施的反攻,是他统帅艺术的卓越范例。库图佐夫是卓越的军事理论家,他的进步观点在命令和教令中都有反映。卫国战争时期苏联设有一级、二级(1942.7.29)和三级 (1943.2.8)库图佐夫勋章。约7000人和许多团、旅、师、军事院校获得这一勋章。为纪念俄军战胜拿破仑侵略军,1973年在莫斯科建立了库图佐夫纪念碑。

图佐夫的评价不一,可能因为前苏联时代的资料较多,加上《战争与和平》的作用,普遍评价较高。在西方,不少评价则相当低,如Napoleonguide上的评分中,库图佐夫比同时代俄军将领苏沃洛夫,巴克莱,巴格拉季昂都低,比乌尔姆的败将麦克高得有限。 俄国(包括苏联)本国历史上对其评价也是几起几落,俄国皇室张嘴闭嘴“伟大的苏沃洛夫时代”,对库图佐夫评价一般;参加一战后,他才摇身一变成为兵圣;十月革命后再次被打成“地主资本家走狗”;二战开始重新翻案成为民族英雄,连出身都变成农奴;直到苏联解体后俄国学者才开始全面评价这个人物。网上很多朋友把他列为拿破仑战争第二名将基本是对威灵顿的偏见和对卡尔大公的不了解。

库图佐夫对法军打过大约6次战役:杜伦斯坦,奥斯特利茨,博罗迪诺,小雅罗斯拉维茨,克拉斯内,别列津纳。这些战役的资料也矛盾不少,杜伦斯坦主要战场指挥是米罗拉多维奇和多赫图罗夫(外号铁将军),结果有说法军胜,有说俄军胜。奥斯特利茨失败,库图佐夫责任说法也不是很统一。博罗迪诺的布置不错,打得也很顽强,但说不上指挥多精采。连法军的主攻反向都判断失误,损失4万多部队,还失去了名将巴格拉季昂,炮兵天才库泰索夫是在率步兵刺刀冲锋时阵亡的。这个损失是威灵顿在半岛战争几十次战役损失的总和了。小雅罗斯拉维茨其实也是多赫图罗夫打的,库图佐夫主要作用就是最后下令撤退。克拉斯内是俄军的重大胜利,虽也有点争议,但这是老将指挥最精采的一次,拦腰斩断行军长蛇阵很漂亮。至于别列津纳,库图佐夫只是最后一天露个面而已。

关于他在卫国战争的战略作用,常见资料有夸大。后退+骚扰的战略归在他身上不很合适。战略上造成拿破仑孤军深入很多是巴克莱的功劳,恩格斯就认为巴克莱是1812战争最好的俄军将领。也可能普希金认为他太象外国人而有意不提他。米哈伊尔·波格丹诺维奇·巴克莱·德·托利任职时,顿河哥萨克不但袭击运输队,在法军塞巴斯第亚尼师落单时,将一个整师打残。1812年斯摩棱斯克战役也让达武付出很大代价,名将古丁阵亡。加上后勤不济伤病逃亡,库图佐夫接任时法军中路兵团已只剩一半左右部队,获胜难度已不是太大。他8月31日回到军队,9月7日打博罗迪诺,再1周后撤出莫斯科也不全是主动的,12万人损4万4,守也守不住。相比之一倒是巴克莱放弃斯莫棱斯克是在战场上不太占劣势下,主动退的,当然这成了丢乌纱帽的重要原因。以后法军没有再大规模前进了。两周的后退算不了持久战,损兵1/3以上撤出莫斯科也是任何有点头脑的将领该作的决定。他撤退时镇住整支部队不难,巴格拉吉昂已亡,巴克莱刚降职,其他人能说上话的不多(可能也就本尼格森了)。

反攻的追踪战略是他的主张,但这个战略有利有弊。好处是能确保胜利,坏处是因在法军刮过的地区行军,自己非战斗损失也不小,非战斗损失达9万,还常遗误战机。至于他主张不追出国境,则是个昏庸的主意。想1813年拿破仑战略上之所以那么被动,一个原因就是让联军占了先手,拿破仑只好竭力想法把战线往奥国远处推。如果当初俄军施缓手,仍控有大部分德意志的拿破仑很可能卷土重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18:5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