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小麦吸浆虫 |
释义 | § 小麦吸浆虫 § 正文 特征 麦红吸浆虫成虫体长2~2.5毫米,翅展约5毫米,体橘红色,触角14节,雄虫每节中部收缩使各节呈葫芦结状,膨大部分各生一圈长环状毛。雌虫触角呈念珠状,上生一圈短环状毛。老熟幼虫体长3~3.5毫米,橙红色,扁纺锤形。前胸腹面的“Y”形剑骨片前端分叉较深,体末节端部有四个突起(见彩图)。麦黄吸浆虫成虫体姜黄色。老熟幼虫体长一般 2.5毫米左右,姜黄色,剑骨片前端分叉较浅,体末节端部仅有两个突起。 生活史和习性 麦红吸浆虫一般每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圆茧越冬。第二年春季土温上升至10℃左右时,越冬幼虫破圆茧上升土表结长茧。当土温继续上升至15℃时,适逢小麦孕穗期,幼虫便在茧内化蛹。如温度不适且又干旱,幼虫重返土壤深处结圆茧休眠,来年再上升土表。成虫羽化出土,正值小麦抽穗期,多飞往尚未扬花的麦穗上,在颖壳内外颖缝隙间产卵。幼虫孵化后便侵入颖壳内,锉吸取食。老熟后如遇雨水就从颖壳内爬出,弹落入土,在表土下7~20厘米处结圆茧越夏越冬。麦黄吸浆虫年发生代数和生活习性与麦红吸浆虫相似。 发生和防治 雨水及土壤温、湿度对小麦吸浆虫的发生影响很大。小麦拔节、抽穗扬花前后雨水多、土壤潮湿,有利于越冬幼虫上升表土化蛹、羽化和幼虫入侵为害;小麦乳熟后、收获前雨水多,幼虫就能顺利入土。夏季高温是越夏幼虫死亡的主要原因。天敌以寄生蜂为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虫品种;因地制宜实行稻麦轮作;施用药剂进行土壤处理和在成虫初发期喷药等。 § 配图 § 相关连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