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希腊三贤
释义 一、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前399年)是著名的古希腊 哲学家。与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希腊三贤”。苏格拉底出生于伯里克利统治的雅典黄金时期的中等阶级家庭,死于雅典的败落时期(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后的三十人僭主集团倒台后的时期)。苏格拉底出身贫寒,父亲是一名雕刻师,继承了一个雕塑作坊,母亲是助产士。

传说苏格拉底的家庭生活不幸,其妻子是个泼妇,经常跟他大吵大闹。有一次,他妻子甚至将一盆洗脚水从他的头顶上浇下来。但苏格拉底真是够幽默的,并没有生气,只是笑笑说:我知道打雷过后,会下雨的。苏格拉底面目丑陋,身材矮小,步履蹒跚,秃顶大头,眉骨突出,眼睛深陷,鼻孔朝天,嘴大耳宽,但他对自己的长相非常满意,并且做了十分合理的解释。苏格拉底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是一个勇敢、顽强的战士,他曾经在冬天的雪地里赤脚站岗达两个小时以上,他曾在战火中将一位受伤的军官背到后方。

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他一生未曾著述,其言论和思想多见于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著作,如《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苏格拉底最后因触犯了当时权贵的利益而被冠以腐蚀青年思想之罪名被迫饮毒汁而死。苏格拉底长期靠教育为业,他的教学方式独特,常常用启发、辩论的方式来进行教育。

苏格拉底是柏拉图哲学路线的创始者。苏格拉底重视伦理学,是古希腊第一个提出要用理性和思维去寻找普遍道德的人,他是道德哲学的创始人,他强调道德是由理性指导的,所以“美德就是知识”,认为善出于知,恶出于无知。

苏格拉底在欧洲哲学史上最早提出唯心主义的目的论,他认为一切都是神所创造与安排的,体现了神的智慧与目的。苏格拉底提出了“自知自己无知”的命题,认为只有放弃对自然界的求索(因为那是神的领域),承认自己无知的人才是聪明人。最有知识的是神,知识最终从神而来,真正的知是服从神。当人们向他请教时,他经常说: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一无所知。他的对话式教学方法也有智者风格,但他与智者有本质的区别:他从不收学费,更反对诡辩和似是而非的夸夸其谈。他自称是没有智慧的人,而不自诩为有智慧的人。他的这种做法,似乎与那些好为人师的人格格不入。

在逻辑学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苏格拉底提出归纳论证,从具体实事中找出确定的论点,并注意一般定义的方法,对概念作出精确的说明。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主要认为是非有标准。他说,当人们学会了怀疑,开始怀疑自己的信念和原则的时候,哲学便诞生了。有人说,苏格拉底是赴死、能死、会死的人,正好证明了他的那句名言:法律既然制定了,而且绝大多数人同意了,那么,不管它合理不合理,就必须遵守。也正因为此,苏格拉底的死,构成了一部文明于世的哲学经典。“爱智慧者”和“有智慧者”虽只有一字之差,含义却根本不同。前者指追求确定真理的哲学家,后者指靠炫耀知识赚钱的智者。哲学对于苏格拉底来说不是纯思辨的私事,而是他对城邦所尽的义务。在此意义上,他自称是针砭时弊的神圣“牛虻”:哪个地方有软肋,他就狠狠地咬上一口。

二、柏拉图

柏拉图(希腊语:Πλάτων,英语:Plato,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古希腊哲学家,其主要哲学思想是理念论,对西方的哲学思想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原名亚里士多克勒(Aristotleēs),家中排行老四。柏拉图是其体育老师给他起的绰号。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又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理想国》是他最重要的著作。

柏拉图出身雅典贵族,并受到良好的贵族教育。大约二十岁时,他开始追随苏格拉底。他曾不只一次地对人说,他这辈子非常庆幸,他庆幸自己是人而不是动物;庆幸自己是希腊人,而不是野蛮人;庆幸自己是男人,而不是女人,但他更庆幸自己出生在苏格拉底时代。这位长得最漂亮的哲学家,曾经对他的学生说:人是两腿无毛的动物。第二天,他的一个学生拿来一只拔了毛的公鸡,在课堂上喊道:“大家快来看啊!这就是柏拉图所说的人。”结果,弄得柏拉图很狼狈。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受审并被判死刑,柏拉图为了营救老师出狱,几乎用尽了全部的家产,但可惜的是他的这番好意并没有得到老师的认可。在遭到苏格拉底的拒绝之后,柏拉图自己感到大事不妙,赶紧逃往梅加腊避难。后来,柏拉图到各地游历,包括西西里岛、南意大利、埃及等地,试图通过周游列国来实现他的政治抱负和政治理想。但他的做法和结果,与差不多同时代的孔子的经历出奇地相似:没有得到重用,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

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回到雅典,并创办了学园(或称“阿卡得米”,Academy)。学园的名字与学园的地址有关,学园的校址所在地与希腊的传奇英雄阿卡得摩斯(Academes)有关,因而以此命名。学园是西方最早的教学机构,它是中世纪时在西方发展起来的大学的前身,在这所学园里,真正体现了教育面前的人人平等,人们有着同等的受教育的机会,享受同等的受教育的条件,接受完全相同的教育内容。学园存在了900多年,直到公元529年被查士丁尼大帝关闭为止。学园受到毕达哥拉斯的影响较大,课程设置类似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传统课题,包括了算术、几何学、天文学以及声学。学园的门牌上写着:不懂几何学者莫入。

公元前367年,柏拉图再度出游,此时学园已经创立二十多年了。他到达锡拉库萨,并试图将自己的理念付诸实施,但是遭到强行放逐,于公元前360年回到雅典,继续在学园讲学、写作。

柏拉图的主要哲学思想都是通过对话的形式记载下来的。在柏拉图的对话中,有很多是以苏格拉底的名义进行的谈话,因此人们很难区分哪些是苏格拉底的思想,哪些是柏拉图的思想。

柏拉图的《理想国》还向我们描绘出了一幅乌托邦的理想画面。柏拉图认为,国家应当由哲学家来统治。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的公民划分为卫国者、士兵和普通人民三个阶级。卫国者是少部分管理国家的精英。他们可以被继承,但是其他阶级的优秀儿童也可以被培养成卫国者,而卫国者中的后代也有可能被降到普通人民的阶级。卫国者的任务是监督法典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为达到该目的柏拉图有一整套完整的乌托邦理论。他的理想国要求每一个人在社会上都有其特殊功能,以满足社会的整体需要。

在这个国家中,女人和男人有着同样的权利,存在着完全的性平等。政府可以在为了公众利益时撒谎。每一个人应该去做自己份内的事而不应该打扰到别人。在今天看来,柏拉图描绘的理想国是一个可怕的极权主义国家,但是“理想国其实是用正确的方式管理国家的科学家的观点”,柏拉图本人并没有试图实现理想国中的国家机器。另外,柏拉图式的恋爱,一度被人们神化得非常玄妙,其实就是要精神恋爱,而拒绝肉体亲近的一种思想。但透过《对话录》,我们还是可以见到诸如“优生优育”、“共产共妻”、“美女配靓男”等婚恋生育思想;也能够领教到柏拉图的“理念”学说;能够领教到他的人种说:他认为人是分别由“金银铜”做成的;还有“炼狱”学说,等等。这些思想对当今的教育还是有一些启迪意义的。当然,大概没有哪位哲学家的死,能够比得上柏拉图的死更潇洒的了,他居然以70岁的高龄参加一个学生婚礼的彻夜狂欢,不过,当人们试图从沙发上把他叫醒的时候,他却怎么也醒不来了,因为他就这样毫无痛苦、无忧无虑地死了。不过,他死的时间、地点好像不太合适,那是他学生的婚礼啊!

三、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前322年)出生于色雷斯的斯塔基拉,父亲是马其顿王的御医。公元前366年亚里士多德被送到雅典的柏拉图学园学习,此后20年间亚里士多德一直住在学园,直至老师柏拉图去世。

柏拉图去世后,由于学园的新首脑比较同情柏拉图哲学中的数学倾向,令亚里士多德无法忍受,便离开雅典。但是从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可以看到,虽然亚里士多德不同意波西普斯等学园新首脑的观点,但依然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

离开学园后,亚里士多德先是接受了先前的学友赫米阿斯的邀请访问小亚细亚。赫米阿斯当时是小亚细亚沿岸的密细亚的统治者。亚里士多德在那里还娶了赫米阿斯的侄女为妻。

公元前344年,赫米阿斯在一次暴动中被谋杀,亚里士多德不得不离开小亚细亚,和家人一起到了米提利尼。3年后,亚里士多德又被马其顿的国王腓力浦二世召唤回故乡,成为当时年仅13岁的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

根据古希腊著名传记作家普鲁塔克的记载,亚里士多德对这位未来的世界领袖灌输了道德、政治以及哲学的教育。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亚里士多德也运用了自己的影响力,对亚历山大大帝的思想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正是在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下,亚历山大大帝始终对科学事业十分关心,对知识十分尊重,为亚里士多德的千亩实验场注入了丰厚的资金。但是,亚里士多德和亚历山大大帝的政治观点或许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亚里士多德在政治上更倾向于“中庸之道”。这个政治观是建筑在即将衰亡的希腊城邦的基础上的,而亚历山大大帝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帝国对希腊人来说无异是野蛮人的发明。

亚里士多德在人的问题上是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的。他认为人生而不平等:男人天生聪明,女人天生愚蠢;男人天生强壮,女人天生虚弱;男人天生刚强,女人天生软弱。这与后来卢梭、尼采等人的观点,有着明显的不同。卢梭认为自然是善的,文明是恶的;人生而平等,所有的不平等是由社会制度造成的,法律是强者用来统治弱者的工具。尼采是一位道德英雄主义者,他认为自然没有善恶之分,人生而不平等,道德是弱者的发明,目的是为了对强者进行限制;强权是最高的美德,也是人类最高的愿望,所以他经常告诫人们说,我不教你们怎么工作,我只教你们怎么成功;我不教你们怎么奋斗,只教你们怎么胜利!

公元前335年腓力浦去世,亚里士多德又回到雅典,并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学校。学园的名字(Lyceum)以阿波罗神殿附近的杀狼者(吕刻俄斯)来命名。在此期间,亚里士多德边讲课,边撰写了多部哲学著作。

亚里士多德讲课时有一个习惯,即边讲课,边漫步于走廊和花园,正是因为如此,学园的哲学被称为“逍遥的哲学”或者“漫步的哲学”。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在这一期间也有很多,主要是关于自然和物理方面的自然科学和哲学,而使用的语言也要比柏拉图的《对话录》晦涩许多。他的作品很多都是以讲课的笔记为基础,有些甚至是他学生的课堂笔记。因此,有人将亚里士多德看作是西方第一个教科书的作者。

亚历山大死后,雅典人开始奋起反对马其顿的统治。由于和亚历山大的关系,亚里士多德不得不因为被指控不敬神而逃亡加尔西斯避难,在这一点上,他极像他的老师柏拉图,而不像他的师爷苏格拉底。他的学园则交给了狄奥弗拉斯图掌管。一年之后,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去世,去世的原因是一种多年积累的疾病所造成的。关于他被毒死,或者由于无法解释潮汐现象而跳海自杀的传言是完全没有史实根据的。但有一点可以确信,亚里士多德作为伟大的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一生享尽了荣华富贵,却在流亡中孤独地抱病死去。

亚里士多德是个实验派科学家和哲学家。他一生撰写过大量的学术著作,内容包括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哲学等方面。但正应了那句古话:泛则浅。亚里士多德的许多观点是错误的,因此,他被世人称为犯错误最多的科学家。试想,如果你随便抓一只丢了一条腿的蚂蚁,就敢断言蚂蚁就是5条腿的动物的话,这也叫科学?但是,在此之后的几百年里,就是没有人细心观察过蚂蚁到底有几根腿;至于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等许多充满错误的思想,却统治了整个西方千年之久。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3: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