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广仁寺 |
释义 | § 概况 广仁寺入口广仁寺规模较小,布局却很严整的寺庙。寺中存有藏文大藏经《甘珠尔》,非常珍贵。与罗候寺仅一墙之隔。它的创建原因与别的寺庙不同。清朝康熙年间,罗候寺由和尚庙(青庙)改为喇嘛庙(黄庙)之后,从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地来五台山朝拜喇嘛庙的藏族、蒙族信徒日益增多。这时,罗候寺便辟出一块地盘,修房盖屋,接待他们。到了道光年间,人们就把罗候寺的接待处修建成了一座寺院,这就是广仁寺,具有浓烈的喇嘛教寺庙的特色。 广仁寺又名十方堂。在五台山台怀镇北隅罗喉寺东侧。是蒙藏僧侣朝拜五台山时居住之所。是蒙藏建造。布局严谨,建筑秀丽,山门,天王殿,钟鼓楼,中殿,后大殿,配殿,厢房等皆完整。中殿本名三宝殿,四周围廊,前设享享,重檐歇山式,内供宗喀巴,药师,释迦三像,四周整龛,供佛像千余尊,故亦称千佛殿。后殿五楹,单檐悬山顶,前檐廊屋一间,内设天花藻井,殿中供弥勒佛及宗喀巴像,两侧依壁作成经橱,存清牌藏文佛经一百零八卷,完好无损。各殿结构规整,雕刻精细,彩饰贴金,富丽堂皇,其中享亭雕刻工艺最佳。 § 历史 广仁寺墙壁雕塑清朝康熙年间,罗候寺由和尚庙(青庙)改为喇嘛庙(黄庙)之后,从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地来五台山朝拜喇嘛庙的藏族、蒙族信徒日益增多。这时,罗候寺便辟出一块地盘,修房盖屋,接待他们。到了道光年间,人们就把罗候寺的接待处修建成了一座寺院,这就是广仁寺,也叫十方堂。十方,是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意即四面八方、天上地下全都包容在内。顾名而思义,十方堂即是接待四面八方来客的地方。广仁寺意即广施仁慈,和十万堂含义相同。 广仁寺始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现存三进殿堂及若干客房。第一进是天王殿,中间是主殿,内供上千尊宗喀巴大师铜像,后大殿为文殊殿,供有二百多尊文殊铜像。两壁经橱内藏明清藏经数千卷,极为珍贵。 1983年,广仁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庙。 § 布局 广仁寺内墙壁广仁寺占地面积三千六百平方米,有殿堂房舍五十余间。全寺有院落三重。第一进院落中有钟楼、鼓楼,主殿为天王殿;第二进院落的主殿为文殊殿,又叫宗喀巴大师殿;第三进院落的主殿叫大佛殿,又叫弥勒殿。这三重院落的两旁是二层楼房,为接待四方信徒之处所。所以,广仁寺规模虽不大,布局却很严谨,中轴线分明,左右配房对称。 广仁寺本来是罗睺寺的客堂,后于清代道光年间才独立为寺。现存寺宇坐北面南,一进三院,占地三千六百四十五平方米。殿堂、配楼、山门、天王殿、中殿、后殿。 天王殿面宽三间,九.七米,进深六.八米,单檐歇山顶,无斗拱。顶脊中央有镀金铜法轮和宝羊一对,与中殿、后殿殿脊上各自的大镀金铜宝刹前后照应,金光灿烂。天王殿内没有四大天王塑像,单檐歇山顶,四出廊。前置卷棚亭亭,由三十六根明柱支撑。 大殿门楣上悬光绪御笔“广仁寺”木匾一块,四种文字,九龙镶边,十分精致。殿内中央供奉药师佛、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三位主佛。四周的壁龛内供有佛像千馀尊,因殿内佛像众多,又被称为千佛殿。广仁寺内装饰后殿,又称文殊殿,面宽五间,十七.八米,进深十一.二米,单檐歇山顶,前出廊,有斗拱,每间四攒。中间是弥勒殿,内供弥勒铜像,他的左边是铜铸的竖三世佛:燃灯佛、释迦佛、弥勒佛,右边是铜铸的阿底峡尊者。香案上还供着宗喀巴大师及其弟子的铜像八尊。殿之两面置佛龛,上三层龛内供五方丈殊像七十尊,下二层龛内放道光版《甘珠尔经》一百零八函,均用黄绫子包着,是一件珍贵文物。 宗喀巴大师是藏传佛教中格鲁派的创建者,广仁寺这一派寺内的僧侣被称为黄衣僧,他们戴黄帽,身穿黄色袈裟,故称黄教。五台山的喇嘛寺都是属于格鲁派的黄教寺院,所以又称黄庙。 § 特色 广仁寺内观音塑像广仁寺内具有浓烈的喇嘛教寺庙的特色。从殿外的装饰看,天王殿的正脊上,两鹿相对,中立法轮,这在汉族地区的和尚庙(青庙)大殿的装饰中,是少见的。从殿内布置看,文殊殿内供着喇嘛教黄教始祖宗喀巴的铜像,且头戴尖帽。两壁的木格上亦放着宗喀巴的小铜像,号称千尊。大佛殿内,正中供着弥勒佛铜像,两壁的经架上放着藏文经书《甘珠尔》和《丹珠尔》。《甘珠尔》记载着佛说的经律,《丹珠尔》是佛的弟子和祖师们的著作,因此以《甘珠尔》最为珍贵。因为广仁寺是喇嘛庙中主修密宗的寺庙,所以殿内还有许多铜铸的牛头佛、马面佛、双身佛(或叫欢喜佛、欢喜金刚)等。 广仁寺是罗侯寺的属庙。广仁寺系清代道光年间重建,与罗侯寺的发展历史有直接联系。清代康熙年间,罗侯寺由青庙改为黄庙,常住藏族喇嘛,青海、甘肃等地的藏族佛教徒朝五台山,就在该寺居住修持。后来,该寺又就近度了汉人喇嘛,并有汉人喇嘛当总管的堂住,僧众逐渐增多。于是在罗侯寺山门前辟出地方,增建了招待处,迎待藏族僧俗佛教信徒。到道光年间,有土族人印堂住募化修建了广仁寺,专门招待从远地来的喇嘛和少数民族善男信女。广仁寺又称广仁寺,十方,是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意即四面八方、天上地下全都包容在内。顾名而思义,广仁寺即是接待四面八方来客的地方。广仁寺意即广施仁慈,和十万堂含义相同。因该寺没有地产,日常开支费用仍由罗侯寺担负,实为一体,因此不以独立的寺院出现。时至今日,人们参观广仁寺,还能看到这样一个情况:大门前挂有“广仁寺”三字的匾额,同时题有藏、蒙、满文字,而院内宗喀巴大师殿额上挂有“广仁寺”三字的匾额。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历史上汉藏僧人同在一起生活、共扬佛法的情景。 § 西安广仁寺 广仁寺屋脊西安广仁寺是陕西省唯一的藏传佛教寺院,1703年由清圣祖康熙帝敕建,历史上起着凝聚、促进西北边陲多民族团结的作用。 “千手观音像”位于广仁寺的主殿天王殿,安坐在金刚台莲花宝座上,由俄罗斯珍贵椴木雕制。佛像高约6.6米,重达两吨。观音像全身贴金,闪闪发光,慈眉善目,胸前双手合十。该像由美籍爱国华侨齐茂椿先生出资、浙江民间艺人陈伟阳等人历时半年精雕而成。 广仁寺位于西安市西北隅,是西安地区唯一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广仁寺创建于清康四十四年(1705年),至今只有两百多年历史,但它却是藏汉文化交流、民族团结的见证。寺内殿宇庄严,花木茂盛,虽居闹市之中,却十分幽静、整洁。 清朝初年,清政府在西藏、青海藏传佛教上层喇嘛进京朝见皇帝的沿途,建立寺院,向蒙族、藏族表明,清政府充分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习俗和保护藏传佛教,笼络人心,达到巩固西北边陲的目的。广仁寺就是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皇帝救命兴建的,康熙亲书“慈云西荫”殿额赐寺。该寺现存康熙撰文的建广仁寺碑石一通,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广仁寺建成后,西藏、蒙古、青海、甘肃等地区的活佛、喇嘛路过陕西时,均住寺瞻礼。 进入广仁寺山门,只见大雄宝殿、藏经殿、法堂三重殿堂,两侧有配殿、厢房、跨院。殿堂画栋雕梁,十分富丽。院内苍松翠柏,花草葱茏,十分清幽宜人。全寺占地面积约16亩,布局错落有致,以玲戏精巧见长,是一座具有汉族地区寺院建筑特色的喇嘛教寺庙。但寺内供奉的佛像、所藏经典、僧众修持都依承藏传佛教。 大雄宝殿正中供奉着3尊佛像,正中是宝相庄严、精美绝伦的鎏金铜绿救度母像,左侧是木髻天母像,右侧是木质巨光天母像,均为唐代文物。其他殿堂内还供奉有明代本质阿弥陀佛像,印度造释边牟尼像、西藏造鎏金铜佛像等。 广仁寺藏经甚丰。有明正统五年(1440年)刊刻、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又续刻刊印的《大藏经》一部,这部藏经为梵笑本,纸质光洁、书体严整,卷首刻有精美的线刻佛画。每十卷为一函,共677函,6770卷。每函又按千字文标明序列,用黄色包袱包裹,十分整齐。 寺内还珍藏一部北京版的《藏文大藏经》,康熙三十九年所赐。共107包,为甘珠尔类(佛部),收入律、经、密咒三部分。有目录(汉、藏、满、蒙四种文字并列)、密部、大般若、二万五千颂、万八千颂、诸般若、宝释部、华严部、诸品经、律部和八千颂等内容。该版藏经是清王室宫本,刻造、装帧颇为精良,版型较一般藏文经大,每筴扉画均为手工绘制,笔触细腻,大多出自藏、蒙族名僧中画家手笔,极为珍贵。 在讲经堂前,有白色大理石莲花缸一个,直径1.4米,下有圆形石座,通高1.5米。缸身遍布莲花绕枝图案,十分精美,径口刻有隶书铭文,是清乾隆时为西安崇圣寺所造,后来移到广仁寺。 § 旅游攻略 广仁寺五台山两日游 第1天行程:早6:30分乘车赴五台山,中午抵达,下午游览五台山最大的青庙--显通寺,五台山的标志--塔院寺,黄庙代表--广仁寺,晚宿五台山台怀镇。 第2天行程:早起床后,游览五台山许愿最灵的寺庙,游览当年顺治皇帝出家的寺庙--镇海寺,后自由活动,中午乘车返太原。 交通 公交路线:可乘坐102路、103路、104路、606路、28路、303路、301路、118路、45路、224路、50路、2路前往。 门票 门票10元每人 § 相关条目 山西、五台山、旅游景点 § 参考资料 1.http://www.tydao.com/sxsen/wutai/simiao/guangren.htm 2.http://www.uu315.com/uu315/Article/point/2996.html 3.http://2006.chinataiwan.org/web/webportal/W5270652/Ulih/A269945.html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