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开善寺 |
释义 | § 寺院名称 开善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善寺,坐落于中国北部河北省高碑店市旧城址的东北角,是一座保留有辽代(公元916~1125年)建筑风格的佛寺。 开善寺据传始建于唐代(公元618~907年),原建筑多已被毁,现仅存建于辽代的大殿和后代修缮的天王殿、金刚殿。大殿面阔5间,进深3间,通高约13.2米。殿内立柱用材粗壮,具有明显的侧脚和升起,各柱卷杀圆润,殿顶为出檐深远、弧度平缓的庑殿顶。为了扩大视野,大殿在建造过程中使用了辽金建筑中常见的减柱法。殿内仅有立柱4根,视野宽阔,适应了在殿内布置众多佛教群像的需要,充分体现了辽代佛殿内部结构安排与实用要求紧密结合的设计思想。此外,殿内还保留有辽代壁画。 开善寺为人们了解辽代的建筑、雕刻及绘画艺术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实物资料。 § 作品名称 【名称】《开善寺》 【年代】南朝 【作者】阴铿 【体裁】五言诗 作品原文 开善寺 鹫岭春光遍,王城野望通。 登临情不极,萧散趣无穷。 莺随入户树,花逐下山风。 栋里归云白,窗外落晖红。 古石何年卧,枯树几春空? 淹留惜未及,幽桂在芳丛。 § 作品鉴赏 阴铿的写景名篇颇多,《开善寺》一诗,写开善寺明媚的春光,色彩明媚,动静相宜,仿若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在眼前。 这首诗是作者在春日游览开善寺时所作,开善寺在南京钟山独龙阜上,建于梁武帝天监(502~519)年间。时钟山多佛寺,开善寺风景独胜。全诗以工笔写景,从“登临情不极”说起,以“淹留惜未及”结尾,中间部分是景色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风光的迷恋之情。鹫岭,即灵鹫山,本为中印度佛教圣地,如来曾在此地讲经,因开善寺亦为佛门禅院,所以此处借指钟山。开篇四句,着眼钟山全景,写开善寺春光遍野,诗人游兴盎然。“莺随入户树”四句是全诗的精华部分,意象精妙,用词洗炼,是历代传诵的写景名句。诗句以莺、花、云、晖四景点泼写出一幅静幽美丽的山寺图:树随风动,风吹花落,黄莺被树枝带入了窗户,花朵与清风共舞;白云悠悠归来,落霞洒落窗外。作者用“随”、“逐”、“归”、“落”几个动词来刻画景物的形态,动中有静,以动衬静,更渲染出山寺古刹特有的灵静。“古石”二句,以山寺周围景物加以点缀,进一步描绘山寺的古老悠远。末尾两句用“何年卧”、“几春空”的设问为古老的山寺平添了几分神秘幽渺的气氛。诗人借用《淮南小山·招隐士》中的“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攀援桂枝兮聊淹留”、“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等句子,表达了诗人不能久留于此,辜负美景,深以为憾的情绪。 § 作者简介 阴铿画像南朝梁陈间诗人。字子坚,生卒年不详。祖籍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其高祖阴袭于晋末随南朝宋武帝刘裕南迁,定居南平(今湖北荆州),四代后生阴铿。阴铿约在公元540-547年(大同六年至太清元年)期间,为湘东王萧绎法曹行参军。侯景之乱时,他曾被叛军擒获,遇救逃免。陈文帝天嘉(560~566)年间,曾为始兴王陈伯茂中录事参军。侯安都为征北大将军,于宅中招集文士赋诗,阴铿亦为座上客之一。经过徐陵的推荐,陈文帝即日召见,命作《新成安乐宫诗》,颇受赞赏。累迁招远将军、晋陵太守,后为员外散骑常侍,卒。阴铿工五言诗,长于描写山水,风格清新流丽,与何逊相近;世称“阴何”。今仅存诗30多首,有《阴常侍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