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康丁斯基 |
释义 | § 基本资料 康丁斯基 姓名:康丁斯基 生卒:1866-1944 描述:现代艺术史上最有意思的艺术家之一 籍贯:俄罗斯 § 个人概述 康丁斯基作品 (1866-1944) 俄国画家康丁斯基是抽象画派和表现主义的创始者之一,不论是他的画或是著作,对二十世纪的艺术都有重大的影响。他旅居德国的那几年,也深深的影响到德国的表现主义画风。 康丁斯基生于1866年12月4日的莫斯科,原本他在莫斯科大学学习法律和政治经济学,但在1895年看过法国印象派的作品后,他决定要当个画家,他搬到德国慕尼黑,并和 Anton Azb 及 Franz von Stuck 学习印象派和 art nouveau 的画风。刚开始康丁斯基的作品充满了幻想力,在 1900 到1910年这段期间,他四处旅游,所到之处包括了巴黎,在这里他接触了新印象派的 Paul Gauguin 以及野兽派,此时,康丁斯基开始对纯粹颜色的力量有了自己的概念,1910年,康丁斯基画了他第一张抽象风格的水彩画,并开始他重要的理论研究,随即在 1912年于德国发表了「精神和艺术的关连 」 ( Concerning the Spiritual in Art ) 这本书,这本书剖析了心理作用和色彩的关系,并比照了绘画和音乐。 康丁斯基和德国画家马克 ( Franz Marc ) 一起成为表现主义团体「 Blaue Reiter ( Blue Rider )」的领导者,他们两人编辑了蓝骑士年历( Blue Rider almanac ),收集了他们各个时期的作品。康丁斯基和马克也常在慕尼黑及其它地方举办国际性的画展,也因为有他们的推动,德国的表现主义得以尽情的发展。 但是后来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康丁斯基只好离开德国,返回俄国后,康丁斯基继续推动艺术活动。1921年,康丁斯基回到了德国,在1933年纳粹的势力兴起之前,他都在 Bauhaus school 任教。最后,他搬到了巴黎郊区,直到1944年12月13日临死之前,他都住在那里。 康丁斯基的作品在1920年代有很重大的改变,由早期的浪漫式幻想转为几何图形的构图,在他死前的最后十年,他更融合了他早期直觉式的画风和后期的几何图形风格,为他的作品增添一种新的意向。 [1] § 人物生平 康丁斯基作品 1866 12月4日生于莫斯科。父亲是西伯利亚东部出身的富商、母亲为莫斯科人。祖母为中国蒙古的公主、当时俄国在亚历山大二世统治之下,国外贸易兴盛,曾改革学制,释放被放逐在西伯利亚的受刑人。康丁斯基的祖先,就是属于这种被放逐在西伯利亚的受刑人、(陀思妥耶夫斯基发表《罪与罚》。莫奈、马奈开始在巴黎的咖啡店聚会。) 1867 2岁。(诺尔德、波那尔出生。) 1869 3岁,随双亲到意大利旅行。在这里他看到圣彼得教堂及翡冷翠的亚诺河等,对威尼斯的暗褐色流水与黑色石阶留下极深刻印象。这种色彩的记忆,使他日后难以忘怀。“首次留给我印象最强烈的色彩,就是明朗的绿、白和黑色:”他在回忆录中如此写着、(托尔斯泰发表《战争与和平》。马蒂斯出生。) 1870 4岁。(德国表现派雕刻家巴拉赫出生。) 1871 5岁。全家迁往奥德萨。(费宁格、卢奥出生。) 1872 6岁。(塞尚与毕沙罗在庞特瓦兹一起作画。蒙德里安出生。莫奈画《日出一印象》。) 1874 8岁。接受音乐教育,学钢琴及大提琴。(巴黎举办第一届印象派画展。) 1876 10岁。进中学读书,在克里米亚及高加索度假。父亲每年带他回莫斯科一次,(甫拉曼克出生。巴黎举办第二届印象派画展)。 1877 11岁。(塞尚脱离印象派集团。罗丹作《步行者》。克宾出生。) 1878 12岁。(马勒维奇出生。) 1879 13岁。第一次用油画颜料作画。他看见从油画颜料管挤出的颜色,使他感到一种突显的力量。所画的题材均以莫斯科教堂的内景为主。(克利出生。杜米埃去世。第四届印象派画展。) 1880 14岁。(基尔比那、德朗、马尔克出生。) 1881 15岁。(毕加索、勒泽出生。) 1882 16岁。(勃拉克出生。莫奈与塞尚一起在勒斯塔克作画。安梭尔在巴黎沙龙展出作品。派罗特初演华格纳作品。) 1883 17岁。(黑格尔出生。秀拉画《水浴图》。高更辞职专心绘画。马奈去世。) 1884 18岁。(白克曼、罗道夫出生。巴黎独立沙龙展创立,有鲁东、秀拉、席涅克等人参加。安梭尔拒绝参加布鲁塞尔沙龙展。) 1885 19岁。(杜朗·柳埃尔筹划举办美国第一届印象派展,德洛涅出生。) 1886 20岁。入莫斯科大学读法律及政治经济学。罗马法的精练给他深刻印象。不过,当时给他印象最强烈的还是莫斯科的神秘景观与古代圣画像之美,这是他形成画家的一个重要体验。这种体验经过多年的孕育,使他日后创作出糅合德国和俄国的神话故事作品。葛洛曼称康丁斯基的这一时期为“梦与现实”的时期。(柯克西卡出生。卢梭参加独立沙龙展。印象派举办 最后一届展览有德加、毕沙罗、秀拉、鲁东等人参加。梵高到巴黎,与高更相识。莫勒亚斯在《费加罗》杂志发表象征主义宣言。安梭尔着手作版画。塞尚与左拉断绝友情。) 1887 2l岁。(马肯、夏加尔、阿尔普出生。罗持列克开始画蒙马特生活。高更旅行马基尼克岛。) 1888 22岁。(史勒迈出生。高更与梵高在阿尔作画。安梭尔作《基督入布鲁塞尔城》。) 1889 23岁。参加莫斯科大学的民俗学、人类学调查团到俄国北部的伏洛格达旅行研究,并作速写。这次旅行,他看到许多农民的建筑物及工艺品。农家房屋墙壁装饰着出自农民手笔、朴素的圣母画像,家具也画上色彩,这些装饰色彩使他大感兴趣。同时,他到圣彼得堡的隐士美术馆,看到林布兰特的画,“使欣赏者浸透其中的色彩之美”使他深受感动。华格纳的音乐(华格纳是他最喜爱的音乐家)也给他在色彩的运用上有新的启示。第一次到巴黎,参观世界博览会。(巴黎举办高更画展。巴黎世界博览会建立艾斐尔铁塔。) 1890 24岁。(梵高自杀。蒙克在巴黎访问高更,会见罗特列克。) 1891 25岁。(秀拉去世。高更赴大溪地岛。先知派开第一届画展。罗特列克开始作招贴画。艾伦斯持、迪克斯出生。) 1892 26岁。和表妹安妮·奇米亚金结婚。第二次至巴黎旅行。(柏林举办蒙克画展。慕尼黑分离派同盟创立。) 1893 27岁。参加教授资格考试合格(法律学)。(高更开始写《诺亚·诺亚》。米罗出生。) 1894 28岁。(鲁东在巴黎开画展。) 1895 29岁。在莫斯科看到法国印象派画展,其中一幅莫奈的《麦草堆》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这种对画的感动,加上其他一些因素,促使他想从事绘画。(塞尚在巴黎伏拉德画廊开画展。迈雅·葛利费创刊《Pen》杂志,马拉尔梅·尤士曼、里尔克等人同时加入此一团体。) 1896 30岁。决心立志做画家,辞掉德巴里大学的教授聘书,赴慕尼黑研究绘画。(《Jugend》杂志创刊。亚兰斯基赴慕尼黑。普鲁东出生。) 1897 3l岁。入安东·阿培画室学画,认识亚兰斯基。亚氏正辞去军职,一心向画。(安梭尔在布鲁塞尔开个展。) 1898 32岁。(克宾、克利赴慕尼黑。) 1900 34岁。进入慕尼黑国立美术学院,随法兰兹·史都克学画,作<玛丽亚·克尔希基芙像》,这幅等身大的肖像画,被认为受梵戴克与肯因士波罗的影响。(毕加索、勒泽到巴黎。克利随史都克习画。) 1901 35岁。康丁斯基与慕尼黑的一群画家组成一个艺术团体,以古希腊的战斗队形作为此一团体的名称——“方阵”(Phalanx),康丁斯基以彩色木刻作海报,主题幽默,构图带装饰性。作品有《夜的骑士》。(罗特列克逝世,巴黎举办高更画展。毕加索开始进入蓝色时代。基尔比那学建筑。杰克梅第生。) 1902 36岁。举行“方阵”画展,他在“方阵”(小型美术学校)中指导绘画及素描,学生很多,显示出他是位能干的美术教师。其中的一位女学生蒙特,至1914年一直是他的情侣。此后五年,他作油画、胶彩画及木刻。加盟柏林分离派。作品有《古城》、《清澄的大气》。(柏林分离派同盟公开展出蒙克作品。左拉逝世。《艺术与艺术家》(Kunst und Kunstler)杂志创刊。杜布西发表《贝利亚与梅丽桑》歌剧。) 1903 37岁。旅行意大利,作品有(蓝骑士)。喜欢以骑士为主题。这幅画也就是“蓝骑士”运动名称的由来。 1909年他又作一幅与此同名的第二幅作品,现已失存。(高更、毕沙罗逝世。巴黎创设秋季沙龙。克利在柏林尝试版画创作。) 1904 38岁。 “方阵”解散。康丁斯基旅行荷兰。从12月至翌年4月旅行突尼斯。创作包括十二幅黑白木刻的“无音诗”。到此时为止,其作品带有童话的要素。作品有《星期日》、《冬之夕暮》。(德国艺术家同盟创立。慕尼黑举行塞尚、梵高、高更画展。维也纳举行何德勒画展。达利出生。) 1905 39岁。旅行奥德萨。(野兽派诞生。德国“桥”派创立,包括基尔比那、海洛尔、布莱尔、修米特、罗道夫等。毕加索的玫瑰色时代开始。爱因斯坦发现“相对性原理”。) 1906 40岁。6月至翌年6月滞居巴黎近郊的塞维尔。(塞尚逝世。毕加索作《亚维侬的姑娘》。马蒂斯作《生之悦》。莫迪利亚尼到巴黎。) 1907 4l岁。旅行瑞士。9月至翌年4月滞留柏林。此一时期,他到各地旅行。旅行的主要目的,在认识西欧。当他在巴黎时曾观看俄国歌剧与芭蕾。(柏林举办马蒂斯展。沃灵伽发表《抽象与感情转位》。康瓦拉在巴黎开画廊。柯克西卡发表诗作。) 1908 42岁。第一次到莫尔诺,画风景。当时莫尔诺是德国风景画家的一个据点。他在这里买了一栋小屋与蒙特同住。亚兰斯基与蒙特的画,此时带有音乐的倾向,高更也说过“绘画已经踏入音乐的领域”,这些都给予康丁斯基很多启示。此时他开始作了一连串色彩带有振动感的风景画。(尤特里罗创作《白的时代》。) 1909 43岁。康丁斯基等人创立“慕尼黑新艺术家同盟”。开始画“即兴”。此后他完成一系列连作,用编号做标题。主要作品为《有小船的画》、《教堂风景》。(慕尼黑的唐霍瑟画廊开马蒂斯展,诺尔德画《最后的晚餐》、《复活节》,开创宗教画的新境界。马里奈谛发表未来主义宣言。迪亚基勒夫组织俄国芭蕾舞团。德洛涅发表“街”的连作。) 1910 44岁。初次试作抽象水彩画。与马尔克相识。执笔写《艺术的精神性》。回莫斯科,并到圣彼得堡、奥德萨访问。作品有《湖》、《室内》、《印象》、《审判》等。(慕尼黑举行马尔克展。瓦尔登主编飙派杂志,邀柯克西卡到柏林。夏加尔、蒙德里安、基斯林格到巴黎。卢梭逝世。弗洛伊德发表“精神分析”。史特拉文斯基完成《火鸟》名曲。) 1911 45岁。与克利、马肯相识。与马尔克共组“蓝骑士”,12月举办第一届展览。和安妮·奇米亚金离婚,在此之前他们两人已分居数年。(奇里诃到巴黎。马尔克开始画动物。巴黎举办卢奥回顾展。) 1912 46岁。2月举办蓝骑士展览。出版《艺术的精神性》。发行《蓝骑士年鉴》。(克利、马肯、马尔克在巴黎会见德洛涅。吏特姆画廊开张。毕加索与勃拉克开始作贴裱画。帕洛克出生) 1913 47岁。诗集《音色》发表(刊印木刻五十六幅)。自传《回顾》出版。1月在汉堡展出作品,毁誉参半,有人攻击他,也有人拥护他,远在巴黎的批评家阿波里奈尔还写了一篇同情他的赞美文章。(阿波里奈尔著《立体派的画家们》。克利与德洛涅的论文在《史特姆》杂志译载。 “桥”派解散。史丁到巴黎。吏特拉文斯基完成《春之祭典》。) 1914 48岁。第三届“蓝骑士”展。大战爆发经瑞士、意大利回到俄国。时局的动乱给他很大打击,此时他生活不安定,仅作小幅抽象水彩。(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夏加尔回到俄国。亚兰斯基逃至瑞士。马肯战死沙场。杜象发表《物体艺术》。) 1915 49岁。12月至翌年3月,滞留在瑞士的斯德哥尔摩。 1916 50岁。作品有《无题》、《单纯》等。(马尔克战死沙场。鲁东逝世。苏黎世兴起达达运动。阿尔普尝试抽象画。) 1917 5l岁。2月11日与妮娜·安德丽夫丝卡亚(Nina Au-dreevskayd)结婚。妮娜与蒙特的个性不同,蒙特对自己艺术事业心较重,是属于艺术家典型,妮娜则是能够献身家庭的典型家庭主妇。此后,妮娜成为康丁斯基的终身伴侣。(德加逝世。荷兰兴起新造形主义运动。杜拉的《达达》杂志创刊。毕加索制作在巴黎上演的俄国芭蕾的舞台装饰。) 1918 52岁。拒任苏俄政府的美术行政顾问。与构成主义的前卫画家略有交往。(何德勒与阿波里奈尔逝世。欧赞凡、詹奴勒发表纯粹主义宣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9 53岁。作品不多,对工艺发生兴趣,曾作陶器。他认为艺术不限于绘画,应扩大领域。(古罗毕斯在魏玛创建包浩斯。雷诺阿逝世。阿尔普、艾伦斯特在克伦创立达达派。) 1920 54岁。在莫斯科大学讲授艺术理论,举办个展。(克利担任包浩斯教授。莫迪利亚尼逝世。毕加索进入新古典时期。) 1921 55岁。决意离开莫斯科,在12月到柏林。(纳粹党组成。) 1922 56岁。应聘担任德国魏玛包浩斯教授。包浩斯的教育主张结合建筑、美术与工艺,而建立伟大的综合艺术。这与康丁斯基的综合艺术之理想相吻合,因此他欣然前往担任教授。在包浩斯他与名设计家史勒迈及其他建筑家交换心得,使他的艺术向更广大的领域发展。他的作品逐渐走向几何学的构成。从这一年直到1933年他在包浩斯的时代是他从事抽象画的第二时期、点、直线、圆、三角形等,相互结合在白色画面上,形成他自称的“寒色时期”。他的抽象画第一时期是在1910年左右,着重以色彩表现的即兴创作。第二时期的画风则与此相对的注重于构成。作品有《白十字》、《蓝十字》及木刻连作“小世界”。“小世界”是在冷酷的几何学的世界中导入好友克利纯粹诗的要素,带有罗曼蒂克作风。(苟白克发表《十二音阶》。) 1923 57岁。在纽约、魏玛二地举办作品展。(莫荷里·那基应邀赴包浩斯执教。卡夫卡逝世。柏林举办克利展。) 1924 58岁。与克利、费宁格、亚兰斯基结成“蓝的四人”(Blue Four)。蓝色是这些画家最喜爱的精神性的象征。(克利画展在纽约举办。普鲁东发表超现实主义宣言。) 1925 59岁。4月,包浩斯迁往德萨。他的画面出现圆的形态,被称为“圆的时期”。(第一届超现实主义画展。白克曼任法兰克福美术学校教授。拉·佛里奈逝世。蒙德里安出版《新造形》。) 1926 60岁。第二本艺术论《点、线、面》发行。六十岁生日的回顾纪念展,同时在德勒斯登、柏林、德萨、布拉威修维克等地举行。(莫奈、里尔克逝世。德勒斯登举办国际美展。) 1927 6l岁。旅行奥地利、瑞士。在曼汉、慕尼黑、阿姆斯特丹、苏黎世展出作品。(马勒维奇出版《非对象的世界》。野兽派回顾展在巴黎举办。) 1928 62岁。旅行法国、瑞士,获得德国籍。为德萨剧场上演之《展览会的画》(莫梭格斯基作)作装饰设计。在巴塞尔、布鲁塞尔举行个展。作品有《圆形A》、《红的形体》,(史都克逝世、普鲁东发表《超现实主义与绘画》,达利访问巴黎,古罗毕斯离开包浩斯。) 1929 63岁。旅行比利时。访问安梭尔。首次在巴黎举行个展。游里维拉。在安德卫普及纽伦堡展出作品。作品有《青的阶段》、 《紫色中的线》等。(纽约现代美术馆开设。普鲁东发表超现实主义第二宣言。) 1930 64岁。滞留巴黎、游亚德利亚海。(巴黎举办国际抽象美术展。纳粹党开始活动。) 1931 65岁。到希腊、埃及旅行。这次旅行是促成他的抽象画演变至第三阶段的它要契机。从1933年至1944年他的绘画进入第三个阶段。(夏加尔发表自传《我的生涯》。柯尔达创作“活动雕刻”。德士堡逝世。) 1932 66岁,随包浩斯移居柏林。在斯德哥尔摩、埃森展出作品。到南斯拉夫旅行。(毕加索开综合展。) 1933 67岁。3月,包浩斯受纳粹弹压遭关闭。康丁斯基离开德国,逃至法国,在巴黎近郊纽利定居下来,与马格奈里相识。此后十年间,他旅居巴黎的时代,作品充满东方的神秘性。1931年到埃及、希腊等地旅行给他很深的感动,奥林恩特绒缎的华丽色彩与形体,部反映在他此时的作品中。(纳粹弹压新艺术,解除德国著名画家的一切公职。克利逃往瑞士。) 1934 68岁。与米罗、蒙德里安、德洛涅等建立友谊。开始以多种洗炼的形体来取代几何学的各要素。夏天到诺曼第旅行。在巴黎、米兰举办个展。 1935 69岁。旅行法国南部。在圣法兰西斯展出作品。(席涅克、马勒维奇逝世。葛罗上赴美。) 1936 70岁。到比萨、翡冷翠旅游。在洛杉矶展出作品。(德国艺术家同盟解散。费宁格移居美国。西班牙内乱。) 1937 7l岁。旅行瑞士。访问克利。纳粹没收了他的五十七件绘画,列为“颓废艺术”。(纳粹政权举办“颓废艺术展”。白克曼逃至荷兰。那基到芝加哥创设新包浩斯。毕加索发表《格尔尼卡》。) 1938 72岁。在伦敦展出作品。(基尔比纳自杀,罗道夫逝世,柯克西卡亡命伦敦,他们都反抗纳粹的文化政策。) 1939 73岁。入法国籍。作品有《构成第十号》、(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40 74岁。在比利牛斯山住两个月。作品有《圆形的周围》。(6月,德军侵入巴黎,巴黎沦陷,美术团体、美术馆活动完全停止。克利逝世。柯克西卡画讽刺纳粹的作品。) 1941 75岁。(德洛涅、亚兰斯基逝世。) 1943 76岁。作品有《分割与统一》。(史勒迈、托尼、史丁、阿尔普逝世。) 1944 77岁。 3月患病。应好友作曲家多马斯·赫特曼的邀请,着手作芭蕾舞剧装饰。12月13日逝世于巴黎近郊的纽利。(蒙德里安、蒙克、麦约、马里奈谛相继逝世。8月,盟军入巴黎,战争结束。)[2] § 职业生涯 康丁斯基一生畫風複雜多變,從早期很寫實的臨摹,到印象派、野獸派、表現主義,一直到後來的幾何學構成,到最後更發展出抒情抽象的神秘形式。這都在在顯示了他透過不斷的實驗,為了是去尋求一個藝術家內在邏輯的完美。 音乐能否不用通过音符,而用别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个问题经常困扰着艺术家,使他们梦想着会有一种纯粹的视觉音乐出现在我们面前。比如早期的詹姆斯·艾博特·麦克尼尔·惠斯勒 (James Abbott McNeill Whistler) 已经朝这个方向走了一段路,他用音乐的名称命名自己的画“蓝色和银色的夜曲:老巴特西桥”。但泛泛地谈论这种可能性是一回事,而实际展出一幅表现音乐而又看不出来什么物体的画就是另一回事了。 § 个人荣誉 第一个真正尝试将音乐展现在画布上的艺术家就是当时身居慕尼黑的俄国艺术家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康定斯基出生于莫斯科,他早年学习了钢琴和大提琴,因此音乐对于他而言是开启艺术之门的一把金钥匙。1886年,康定斯基在莫斯科大学学习法律与经济学,毕业后在莫斯科大学法律系任教。在此期间,康定斯基创作了大量精神方面的著作,这些著作成功地激发了他的创作激情,为今后从事绘画创作奠定了基础。 § 人物故事 康丁斯基的早期绘画,历经印象主义和新艺术运动装饰等各个阶段,但都以对色彩的感受为特征,许多是以叙事的童话性为特点的。这些童话,是他早年所感兴趣的俄罗斯民间故事和神话的怀旧。继印象主义之后的是搞新印象主义的图案和色彩,而后又在更加自由奔放的野兽主义里涉猎了一番。《蓝山,第84号》,就是一件浪漫的点彩派作品。他把色点组织在几个大的、平涂山形和树形的轮廓之中。骑士的轮廓清楚,呈正面化组成一幅运动的图案。技法上的特征,可以追溯到高更的色彩空间和修拉的点彩主义;其装饰的程式,提示了新艺术运动的东西。从这幅画到《构图,2号》只是走了一小步。在《构图,2号》里,骑手和其它人物,已经变成色点或线条图案了。画面的空间,排列着颤动的、急速运动状的色块,故事也就淹没在这抽象的图案之中。此时,已经在吸取野兽派色彩组织含意的康丁斯基,开始用从音乐那里得来的加标题的方法来表达意图,象“构图”、“即兴”、“抒情”等等。大约在1910年,他画了一幅粗野、激荡,色彩和线条形状相互穿插的水彩。从这幅画开始,所有的描绘性和联想性的要素似乎都不见了,大概这是抽象表现主义形式的第一个例子。这幅画是不是康丁斯基画的第一幅全抽象绘画,看来这个问题似乎永远不会有答案了。但是,毫无疑问,是他给了这一类型的绘画以原动力。他运用了与音乐相类似的性质,发现了抽象表现主义的课题,这个课题就是:艺术家的意图,要通过线条和色彩、空间和运动,不要参照可见自然的任何东西,来表明一种精神上的反应或决断。 康丁斯基在第一次涉足于抽象之后,就再继续坚持这个方向,但在1912年的作品《带黑色的弓形,154号》中,特定的主题和视觉的联想都消逝了。这幅画中所显示的猛烈冲突的动势和紧张,是色彩和形状的互相冲突和紧张,犹如某种星际大战似线条的冲突和紧张。从这一点出发,艺术家继续创作了一系列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杰作。在1913年以后,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压抑感,又使他偶尔回到重新介绍客观物体上来,如《即兴30,(大炮)161号》,只是这种物体愈来愈变得稀少。事实上,这种大炮,以图画的抽象要素去表现爆炸破坏的感觉,已没有实际必要。在这里再介绍一下1914年他的大型季节系列画《秋》和《冬》。《秋》的色彩更为浓重得当。《冬》在小碎色块的加速运动和旋转、交错、飞溅式的线条方面更为活泼、生动。艺术家通过表现手法,甚至是抽象手法的描绘力量,提示了季节的某些特征。 § 艺术风格 康丁斯基作品 康丁斯基于1911年脱离慕尼黑新艺术家协会,而成立青骑士社。“青骑士”一词,产生于这年初冬康丁斯基与马尔克的一次闲谈。康丁斯基曾在其《自传》中回忆道:“我们都喜欢蓝色。马尔克喜欢马,骑士则是我的主题。我们两个很自然地说出‘青骑士’的名称”。在青骑土社中,康丁斯基是最核心的人物。他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艺术家,早年曾在莫斯科大学攻读法学和政治学,曾受聘为俄国一所大学的法律教授,也从事过业余的人种志研究。他精通音乐,还系统钻研过西方现代哲学,尤其信奉通神学和通灵术……。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位貌似斯文冷静而性格内向的俄国人,竟象凡高一样,内心总是燃烧着炽热的感情之火。这位极度敏感的艺术家,能在那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五颜六色之中,看见音乐的节奏与旋律。这使人油然想到诗人兰波??兰波能在字母A中想象出黑色的苍蝇。 康丁斯基的绘画,在1910年转为彻底抽象之前,主要趋于野兽主义的风格。他1896年从莫斯科来到慕尼黑之后,便全身心投入前卫艺术运动中去。他曾在巴黎渡过数月,在那里接触到印象主义、象征主义、野兽派及立体派的绘画。这对于他日后抽象绘画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了必要的启示。 他认识到色彩在绘画构成要素中占有首要地位。他发现高更和凡高的画尤其将色彩的表现放在首位;在这两位画家那里,把草地画成红色,要比将房子或人体变形容易得多。他还领悟到,色彩与线条具有象征性的意义。 他也许对修拉在此方面的观点有过专门的研究。事实上,修拉的有关绘画不同要素(色彩、线条、调子、构图、节奏等)的理论,几乎预示着某种抽象艺术。因而,康丁斯基在他早期的绘画中,特别强调色彩的表现力。他以浓重而明亮的色彩来表现自然风光,表现俄罗斯的民间故事,抒发其浪漫、诗意的情怀。 § 作品赏析 他画的《构图2号》,还只走了一小步,骑手和其他人物虽已变成了一些色块和线条图案,然而画面的空间仍有自然形态。后来,他开始借音乐标题的方法来提示自己的潜在意图,如“构图”,“即兴”、“抒情”等,即与音乐相类似。通过线条、色彩、空间和运动来传达艺术家的感情意识,不再参照自然物。这一幅《构图?7号的初稿》已使我们领略到这时期的思考方法。画上色彩狂乱,红、黑、蓝、黄飞速地交融着,热情奔放,尽管如此,观者仍能找到画家形象思维中的某些痕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的抽象画重在表现“内心的和本质的”感情,轻视以前那种表面和偶然的东西。他说他要表达“更优美的感情,虽然这种感情是莫可名状的”。他非常喜欢用“构图”这个词,他觉得这个词更为“神圣”。 1914年,他画了第一幅《即兴》,并运用水彩颜料。这幅《即兴》,已多少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表现了。康丁斯基是一个神学理论的信徒,其实他讲不清自己的理论。但他相信,艺术在某些先验的意义上,能够纠正知识。对这一点他似乎十分坚信。他说:“艺术所赖以生存的精神生活,是一种复杂而又确切的,超然世外的运动。这种运动能够转化为天真(Simplicity),这就是人的认识活动。” 1921年后,康丁斯基的抽象作品明显地带有他在俄罗斯的那个时期的影响,变得接近几何形状了。早期一系列即兴作品中那种诗意的流畅,被建筑师的曲线板和丁字尺画出的一种新的、光边的、有规律的圆形所代替。以后这种精确的新风格有时也趋向柔和,但康丁斯基的审美观中始终保留着几何图形。《构图-7号的初稿》作于1913年,78×100厘米大,现归瑞士伯尔尼一私人(Fellxklee)收藏;《即兴》作于1914年,124×73厘米大,现藏德国慕尼黑国立美术馆。 康丁斯基在1910年创作了第一幅抽象水彩画作品,此画被认为是抽象表现主义形式的第一例,标志着抽象绘画的诞生。在这幅画中,我们看不到可以辨认的具体物象,画家摒弃了绘画中一切描绘性的因素,纯粹以抽象的色彩和线条来表达内心的精神。这是康丁斯基与其他画家的不同之处,也是他用一种新的创作方法试验的第一幅作品,不同于以往他所创作的任何作品,成为他创作的新起点。他认为艺术创作的目的不是捕捉对象的外形,而在于捕捉其内在精神。因此,他一直努力试验摆脱外形的干扰,尝试用水彩和钢笔素描的效果来揭示对象的精神。这幅画就是他试验的结果。在画面中,除了一团团大大小小的色斑和扭曲、激荡的线条以外,我们几乎看不到其他东西。画家还用淡淡的奶油色打底,造成了一种如同梦幻般的效果,而笔触又是轻盈和快乐的,一切都没有规则性,似乎是在精神世界中一闪而过的东西却又无法清晰地辨认出来。 在他的绘画中,我们还能感觉到一种如同音符般的因素存在,有一种与音乐相通的气质。他认为现有的绘画方式无法表达他内心的感受,他需要一种纯绘画,看时应像听音乐一样具流动性。当绘画从具象走向抽象,光靠绘画本身是不能为大家接受的。新的画风应该有新的欣赏标准。这时候理论与创作就起到同等重要的作用。他曾说过:“一张纸上盖满按照某种次序排列的色彩与线条,在不懂的人的眼里,等于是一张白纸。”他必须说出这么一幅作品创作的缘由。他开始借音乐标题的方法来提示自己的潜在意图,如“构图”、“即兴”、“抒情”等,即与音乐相类似。通过线条、色彩、空间和运动来传达艺术家的感性意识,不再参照自然物。 康丁斯基在1913年创作的《构成第七号》可以称为是一支音乐狂想曲。这是他作品中画幅最大的一幅,也是超越他以往其他作品的杰出成就的作品之一,因此用“狂想”来形容也不为过。初看这幅画时,给人的感觉是异常迷乱,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康丁斯基构图的技巧,因为画面中有着无数的重叠和变化的布置。并且每一个形体都有着自己的法则,每一个法则又在这个整体中发挥着强大的冲击力,使画面本身充满着律动感,又如同一部伟大的交响乐。在画面中较为突出的是,画面中央出现的黑色的点和线,像旋风一样牵动着整个画面的色彩,具有强烈的倾向性。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