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抚州市 |
释义 | § 简介 抚州市 抚州市位于江西省东部,抚河上中游。北纬26°29′-28°30′,东径115°35′-117°18′。北连南昌、鹰潭、上饶市,东邻福建省,南毗赣州市,西接吉安、宜春市。南北长约222千米,东西宽近169公里, 总面积18817平方千米。总人口380.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3.6万人。 基本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东南西部三面环山。东南靠武夷山麓,西南枕雩山余脉,中部多丘陵山地,西北为赣抚平原。南丰军峰山海拔1761米,系全市最高峰。河流属长江流域鄱阳湖水系。属中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年平均气温17度。 抚州市地处江西省东部,东邻福建、靠近闽南“金三角”经济区,南邻石城、宁都,西连永丰、新干和丰城,北接进贤、余江和余干。 抚州具有2200多年的悠久历史,自古文风鼎盛,名贤辈出,是举世闻名的“才子之乡”。早在唐朝,著名诗人王勃在他所写的传世名作《滕王阁序》中,就发出“光照临川之笔” 的由衷赞叹。唐宋八大家,抚州据其二:王安石、曾巩,另有词坛父子晏殊、晏几道,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伟大戏剧家汤显祖,南宋心学大师陆象山以及现代被誉为中国物理学界“四大名旦”之一的饶毓泰,无产阶级革命家李井泉,书法家舒同等一大批先贤名流,灿若繁星,彪炳史册,使临川人杰光耀中华,泽惠后人。 灵山秀水育英才,抚州境内的人文景观和旖旎的自然风光也因此备受瞩目。“洞天福地”麻姑山,林翠石奇,是人们向往的避暑旅游胜地,200米长的书法碑廊内陈列着海内外名家名作,被誉为“天下第一楷书”的颜真卿《麻姑山仙坛记》就竖立其中;南丰的“曾巩读书岩”依山傍水,一洞天然,妙趣横生;广昌县的龙凤岩,奇石如林,被称为“天然佛地”;有“千古第一村”之称的乐安流坑村,堪称中国古民居古文化的缩影。抚州还有王安石纪念馆,汤显祖艺术中心,全国第一所尼佛学院的居地——“金山寺”,曹洞宗的祖庭——曹山寺等一批风景名胜。 § 历史沿革 抚州市 夏禹时地处扬州域。春秋时为百越之地。战国时属楚。秦时属扬州九江郡。 汉改九江郡为豫章郡。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南城县,属豫章郡。东汉永元八年(公元96年),分南城一部置临汝县,县治设在今抚州市,属豫章郡。 三国时为吴地,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建临川郡,郡治设在临汝县。临川郡辖临汝、南城、西丰、新建、安浦、永城、宜黄、南丰、东兴、西城10县。两晋、南朝相沿。南朝梁陈时,以今之崇仁、丰城、永丰、新淦等县增置巴山郡,领巴山、西宁、新建、兴平、丰城、广丰、新安7县。临川郡初属江州, 陈武帝时与巴山郡同属高州。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郡扩州,以临川郡并巴山郡之一部置抚州,原辖区并为临川、南城、崇仁、邵武4县。抚州隶属洪州总管府,抚州从此定名。唐朝抚州属江南西道,邵武县划出,增设南丰县。五代时,属杨吴,辖临川、崇仁、南丰、宜黄4县,另置昭武军,辖南城、东兴、永城3县。宋朝,分为抚州和建昌军,属江南西路。抚州辖临川、崇仁、宜黄、金溪、乐安5县,建昌军辖南城、南丰、新城、广昌4县。 元朝改为抚州路、建昌路,另置南丰州,同属江西行中书省。抚州路辖临川、崇仁、金溪、宜黄、乐安5县,建昌路辖南城、新城、广昌3县。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改抚州路为临川府,不久易名抚州府。同年二月升建昌路为肇昌府,九月改为建昌府。 明洪武初,仍设抚州府、建昌府,南丰降州为县,属建昌府,均隶属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湖东道。清时仍称抚州府、建昌府,属南抚建道。明、清时,抚州府辖临川、崇仁、金溪、宜黄、乐安、东乡6县,建昌府辖南城、南丰、新城、广昌、泸溪5县。 辛亥革命后,废府及直隶州。民国3年(公元1914年),江西省划四道分领八十一个县,原抚州府、建昌府境内各县隶属豫章道。民国15年(公元1916年)废道,各县直隶省政府。民国21年(公元1932)划全省为十三个行政区时,原抚州、建昌两府各县分属第五、七、八、十一行政区。民国24年(公元1935年),南城、南丰、东乡、临川、宜黄、崇仁、乐安、金溪、资溪、光泽、黎川11县划归江西省第七行政区,广昌县属第八行政区。1930年至1934年间,黎川、资溪、广昌、南丰、宜黄、乐安等县均先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分属苏区闽赣省和江西省。1932年7 月,东乡珀玕一带也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属苏区赣东北省。 1949年5月9日,抚州解放。1949年7月1日成立抚州分区,辖临川市及临川、崇仁、宜黄、金溪、乐安、南城、南丰、资溪、黎川9县,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临川市。1950年9月13日,改抚州分区为抚州区。1952年8月,更名为抚州专区。1967年3月,改为抚州地区。1968年2月,复称抚州专区。1971年1月22日,再度改为抚州地区。 1950年3月27日,临川市并入临川县。1951年6月,改临川县城关镇为临川县抚州市。1952年8月,广昌县由宁都专区划归抚州专区管辖;当年还将宁都专区石城、宁都划归抚州专区,但当年又将石城、宁都2县划归赣州专区。1953年2月,临川县抚州市改名为临川县抚州镇。1954年4月,抚州镇升为县级镇。1955年2月,改抚州镇为抚州市。6月23日,广昌县划入赣南行政区。1958年南昌专区进贤县来属。1960年进贤县划归宜春专区。1963年10月,抚州市复称镇。1968年6月11日,宜春专区的进贤县、上饶专区的东乡县划归抚州专区。1969年10月10日,抚州镇改为抚州市(县级市)。1983年7月23日,广昌县划归抚州地区。1983年9月30日,进贤县划入南昌市。 1987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抚州市与临川县合并为临川市,但到1995年2月才正式合并为临川市。至此,抚州地区辖临川市和崇仁、宜黄、乐安、南城、南丰、广昌、黎川、资溪、金溪、东乡10县。 2000年6月2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抚州地区和县级临川市,设立地级抚州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临川区。抚州市设立临川区,以原县级临川市的行政区域为临川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赣东大道。抚州市辖原抚州地区的南丰县、乐安县、金溪县、南城县、东乡县、资溪县、宜黄县、广昌县、黎川县、崇仁县和新设立的临川区。2000年10月抚州市正式挂牌。 § 行政区划 抚州市辖1个市辖区、10个县。即临川区和南城、黎川、南丰、崇仁、乐安、宜黄、金溪、资溪、东乡、广昌10县。共有7个街道、88个镇、63个乡,192个居委会、1800个村委会。市人民政府驻临川区。邮编:344000。代码:361000。区号:0794。 抚州市 面积18817平方千米,人口369万人(2002年)。 临川区 面积2121平方千米,人口101万。邮政编码344000。区人民政府驻赣东大道。 辖7街道18镇9乡。 南城县 面积1698平方千米,人口 30万。邮政编码344700。县人民政府驻建昌镇。辖9镇3乡。 黎川县 面积1729平方千米,人口 24万。邮政编码344600。县人民政府驻日峰镇。辖6镇8乡。 南丰县 面积1909平方千米,人口 27万。邮政编码344500。县人民政府驻琴城镇。辖7镇5乡。 崇仁县 面积1520平方千米,人口 31万。邮政编码344200。县人民政府驻巴山镇。辖7镇8乡。 乐安县 面积2413平方千米,人口 33万。邮政编码344300。县人民政府驻鳌溪镇。辖9镇6乡(含1民族乡) 宜黄县 面积1944平方千米,人口 21万。邮政编码344400。县人民政府驻凤冈镇。辖6镇6乡。 金溪县 面积1358平方千米,人口 27万。邮政编码344800。县人民政府驻秀谷镇。辖7镇6乡。 资溪县 面积1251平方千米,人口 11万。邮政编码335300。县人民政府驻鹤城镇。辖5镇2乡。 东乡县 面积1262平方千米,人口 42万。邮政编码331800。县人民政府驻孝岗镇。辖9镇4乡。 广昌县 面积1612平方千米,人口 22万。邮政编码344900。县人民政府驻旴江镇。辖5镇6乡。 * 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4)》,人口截至2002年底。 * § 自然特征 抚州东南西三面环山,武夷山脉逶迤东南,雩山山脉绵延西南,地势南高北低,渐次向鄱阳湖平原地区倾斜。境内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岗地、谷地广布,河川平原开阔,土地连片集中,抚河水系网及全境。境内海拔大于500米,相对高度20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3673.43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9.52%;海拔100~500米,相对高度50~300米的丘陵面积11807.43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62.75%;海拔小于100米的岗地、平原3336.06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7.73%。 抚州区域河流属长江流域鄱阳湖水系。水系完整,河道密布,溪流不断,水流量大,含沙量少,水能资源丰富。全市河流分抚河、信江、赣江三支水系,有大小河流470条。抚河是江西省第二大河流,干流总长350公里,流经境内广昌、南丰、南城、金溪、临川5县区,抚河水系在抚州市集水面积1.68万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84.6%,多年平均径流量为75.9亿立方米。信江支流泸阳河、白塔河分布于资溪、金溪、东乡3县。赣江支流乌江水系网及乐安,梅江水系网及广昌,约占全市土地面积各7.5%和0.24%。由于大小河流切割,长年冲积,逐渐形成峡谷沃土,赣抚平原即由此形成。 市境属中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寒冬日出则暖,盛夏雨过便凉。1月份平均气温5℃,7月份平均气温29℃。年平均气温17.6℃,年平均降雨量1735毫米,无霜期平均在270天左右,年平均日照1780小时,很适宜农作物生长。[1] § 生态资源 土地资源 抚州资源丰富,全市土地面积18816.9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3.4万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09公顷。耕地中有灌溉水田20.01万公顷,望天田10.27万公顷,水浇地300公顷,旱地1.85万公顷,菜地1.19万公顷;园地3.8万公顷,其中有桑园3600公顷,果园3.14万公顷,茶园2000公顷;牧草地600公顷,其中天然草场100公顷,改良草场100公顷,人工草场400公顷;林地121.45万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6.2万公顷;交通用地1.42万公顷。水域面积9.34万公顷,其中河流水面5.35万公顷,湖泊水面500公顷,水库水面2.37万公顷,坑塘水面8400公顷,沟渠水面2300万公顷。在水域面积中,可养殖水面占2.18万公顷。全市未利用土地13.73万公顷可供开发。 土壤类型分为红壤、黄壤、山地草甸土、紫色土、红粘土、 新积土、粗骨土、潮土和水稻土9个土类及15个亚类、65个土属、200个土种。 1、红壤。全市红 壤面积为132.22万公顷,是全市面积最大的一类土壤。红壤大多数土层深厚,是发展果、 茶 、桑、油茶以及用材林和经济林的主要土壤资源。 2、黄壤。全市除南城、东乡县外,其他县 (区)均有分布,总面积为3.5万公顷。有机质丰富,肥力高,是发展主要用材林的重要土壤资源。 3、山地草甸土。位于南丰、宜黄县军峰山和崇仁县相山等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平坦缓坡地段,面积1.9万公顷。 4、紫色土。主要分布于南城、广昌、南丰县海拔150米左右的丘陵地区,面积为5万公顷。紫色土适宜喜钾、钙植物的生长。 5、红粘土,面积为0.053 万公顷。 6、新积土。零星分布于全市大小河流主航道两则的河漫滩,面积为0.02万公顷。 7 、粗骨土。分布于崇仁县三山乡丘陵地区,面积为3.53万公顷。部分植被较好的地段,表层土较 厚,土壤有机质较丰富,是发展油茶生产的良好土壤资源。 8、潮土。是近代河流冲积物经人工开垦耕作而形成的一种旱作土壤,分布于抚河及其支流沿岸的河阶地及冲积平原,面积为 0.85万公顷。潮土土壤深厚,土质疏松,养分丰富,是各种经济作物、蔬菜、果树,尤其 是 柑桔种植的良好土壤资源。 9、水稻土。广泛分布于全市各县(区),尤以抚河平原和丘陵沟 谷分布集中,是市内最主要的耕作土壤,面积为31.6万公顷。水稻土复种指数高,生产利用 强,是种植水稻、棉花、红薯、西瓜、花生、甘蔗、油菜等多种经济作物的优良土壤。[2] 矿产资源 境内矿产资源种类繁多,有金属矿产20多种,非金属矿产30多种。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矿产有金、银、铜、铅、锌、钨、锡、钼、铋、钒、钴、碲、硒等,其中金矿储量10025.5千克,银矿储量167吨,铜矿储量199050吨,铅矿储量70585.47吨,锌矿储量12470.7吨,钨矿储量45492.42吨。黑色金属矿产有铁、锰,其中铁矿储量3445.36万吨。放射性矿产有铀,乐安县在4.5平方公里范围内有40多个矿床,属超大型铀矿床。稀有矿产有伟晶岩脉型、风化壳型和沙矿型3种,矿产储量2495.6吨。稀有金属矿产有铌、钽,其中铌矿储量103吨,钽矿储量47吨。非金属矿产有石墨、花岗岩、瓷土、石灰石、硫铁、石英石、珍珠岩等,其中石墨矿储量300万吨,花岗岩石材8亿多立方米,硫铁矿储量486.1万吨,重晶石矿储量351.11万吨,石灰岩矿储量2164万吨,硅藻土矿储量1106万吨,瓷土矿储量1243.3万吨,硅石矿储量1160万吨,萤石矿储量38.5万吨,煤炭储量827万吨。其他非金属矿产还有磷、钾长石、白云母、红柱石、玛瑙等。 水资源 市内水资源总量达232.97亿立方米。水资源分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地表水资源来自降水,全市年平均降水量322亿立方米,多年年平均降水量在1700毫米左右。4~6月份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全年地表水资源为181.11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量6300立方米左右。全市地下水(浅层)资源可动量初步估算为51.86亿立方米,平均地下水径流模数为22.6万立方米/年平方公里。 光能资源 市内全年日照总时数为1647.19小时,太阳辐射总量为102.4-112.2 千卡/平方厘米, 以南丰县为最大,东乡次之,资溪最少。全市属短日照地区,昼夜变化较小,年内太阳辐射总量不低,有利于长短日照作物生长和太阳能的开发利用。 风能资源 市内一年内以静风天数最多,年平均风速仅1.2~3.2米/秒,临川 、南城、金溪偏大,为2.1米/秒。南城年均风速达3.2米/秒,为全市最大,可供开发利用 。 生物资源 境域内植物起源古老,可提供物质原料的资源植物生产潜力很大。全市有高等植物3000余种,其中木本植物109科322属1018种(含亚种、变种及少数栽培种),在木本植物中,有优良速生树种26科55种全市森林覆盖率61%,是江西省的主要木竹产区。水杉、伯乐树、香果树、杜仲、福建相、银杏、长柄双花木、蛛网萼、天竺桂、银种花、野大豆、凹叶厚朴、红豆树、乐东拟单性木兰、闽植、浙江浦、青檀、银鹊树、南方红豆杉,长叶榧树20种树种被列为国家保护树种。 境内生态条件较好,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动物资源中有哺乳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鱼类、软体动物、浮游动物等。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7种,分别为华南虎、金钱豹、云豹、梅花鹿、金猫、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37种。全省仅抚州特有的动物有黑熊、红腹锦鸡。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资溪县成为全国仅有的两处华南虎野化放归基地之一。[1] § 交通概况 抚州市 航空 江西民用航空运输发展迅速。目前,已形成了一个以南昌为轴心,自北向南,以九江、樟树、泰和、吉安、景德镇、赣州连接全省和全国各地及香港的航空运输网,除南昌机场外,江西还有九江、赣州和景德镇3个民航机场。 铁路 全省铁路以京九、浙赣、皖赣、鹰厦、武九5条铁路为骨干,另有横南、向乐、分文、弋樟、张塘、张建、新泰等支线。 公路 江西省公路四通八达,省会城市南昌北往九江、南至樟树的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梨温高速公路业已通车,沿320国道进江西省就能上高速公路,直达南昌市和庐山等地方。此外,省内还有6条国道,分别是东西向的316国道(福州至兰州)、319国道(厦门至成都)、320国道(上海至云南瑞丽)、323国道(瑞金至云南澜沧)和南北向的105国道(北京至珠海)、206国道(烟台至汕头)。其中105和206国道双双纵贯江西。 水运 江西水路运输发达,水运干线形成两纵两横的格局:赣江和信江为两纵,长江和昌江为两横,全省通航里程4937公里。 § 文化概况 “临川文化,华夏奇葩”。这是1992年11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弘扬中国临川文化暨兴建汤显祖文化艺术中心》新闻发布会上,文化部常务副部长高占祥的题词。在这次会上,冯征代表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指出:“临川文化是华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所谓“临川文化”,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化概念,是指以临川古治属为核心,辐射而涵盖现今抚州市十余县(区)的区域性文化。它生成于秦汉,兴盛于两宋,延绵于明清,影响于当今。它是炎黄文化壮丽宝库中的一块熠熠生辉的瑰宝,是华夏文化百花园中一枝鲜艳夺目的奇葩。 “远色入江湖,烟波古临川”。抚州,古为临川郡。东汉和帝永元八年(公元96年),置临汝县,即后来的临川县。公元237年,建临川郡,郡治设在临汝县。隋文帝开元九年(公元589年)灭陈,实现全国统一,废郡扩州,平陈总管扬武通奉命安抚临川郡一带,将临川郡改为抚州。纵观历史,古临川治属相当于现在抚州市的绝大部分,并襄括了庐陵、豫章、瓯闽部分。东连吴越,西接潇湘,南控闽粤,北襟江湖,横跨吴、越、楚三地。为古代通往闽粤沿海地区的要冲。这里,地气殊异,山川炳灵,林奇谷秀,水绕川环。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江山形胜而人稠勤富,交通便利而商贾常行。荆楚、吴越文化交汇于此,中原、闽粤文化滋润其中。秀美的风光,发达的农业,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积淀,优越的地理位置,孕育出灿烂的“临川文化”。魏晋以来,特别是两宋以后,临川古郡,抚河两岸,名人辈出,文事昌盛,素有“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的誉称。 “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是唐初四杰之一的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对“临川文化”赞美的千古绝唱。临川文化,博大精深,蕴涵深邃,影响久远。[3] § 文化胜迹 墨池 通称洗墨池。有的利用天然小水坑为之,有的则刻意开凿小水池而成。墨池并不是文房四宝,但它的文化意蕴更加丰富多彩,它的历史价值也更加悠久长远。墨池里凝聚的是文人的汗水和智慧,映射的是墨客的品格和精神。现在学文化、做文化的人很少用墨池了,但墨池的芬芳时刻在我们的周围飘香,墨池的故事永远在一代一代地传扬。 王羲之洗墨池 东晋成帝咸康元年至六年(335-340),王羲之任临川内史。他一上任,就选择在抚河旁一个山青水秀的高坡上建筑新宅、挖掘水井、开凿小池、设立采芹亭,并高兴地将其命名为“新城”(位置在今临川三小)。而那个小池,就是王羲之苦练书法时洗笔刷砚之处。那个小亭取意于《诗经》里“乐思泮水,薄采其芹”,表示自己要像读书人一样努力练好书法。后来王羲之故宅被改建成学校,墨池则几废几修,以清康熙二十六年重修的墨池较好。池上有厅,池旁立有亭,池边垒石护持并有沟渠与外界连通,还竖了石碑,上刻有“晋王右军洗墨池”,池的周围广种花木,基本恢复了墨池原貌。现在的王羲之洗墨池已迁至文昌桥头的公园内。大门上方匾额为“王右军墨池”,园内绿树翠竹掩映,小小花圃青葱,通过卵石通道,可见正西面有古色古香的“王右军祠”。祠前有洗墨池,被一座小桥一分为二,池旁北边立有宋朝文学家曾巩撰写的《墨池记》石碑。往东数步是雕梁绘栋的采芹亭,其幽雅壮美,远远胜过康熙年间修的墨池,蔚然而成为抚州城中的优美景观。 谢灵运洗墨池 谢灵运洗墨池最天然、最传奇。它位于灵谷峰的隐真观旁边,原来只是一个小水坑,现在成为灵谷峰十景之一的谢灵运洗墨池是后人改造的,小水坑围成了小水池子,上面还搁着两支象征性的毛笔。 曾巩洗墨池 曾巩洗墨池是在南丰县县城南面的“读书岩”前,为曾巩早年刻苦读书时洗涤笔砚之处。据《南丰县志》载,原来的洗墨池池壁上有宋朝理学大家朱熹题写的“墨池”二字,由于长年的风吹日晒,已风化无存。1984年重修“读书岩”时,朱熹的墨池手迹就改刻在池边的石碑上。朱熹能为曾巩的洗墨池题字,可见对他的勤奋读书、文学成就及人品政绩是极力褒扬的。 潮音洞石龛窟(南城) 潮音洞石龛窟(南城) 位于南城县岳口乡伏牛村,东临盱江,是古代人工所开凿的一处石龛窟,建于明代,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洞外一龛,洞内石壁浮雕罗汉佛像二十尊,头部均被砸掉,另有一尊脚踏莲花的观音,有一定的石刻艺术。为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潮音洞内呈长方形,宽10米,深20余米,空气清新,气候清凉。内建楼阁雕梁画栋。石壁上有10余尊罗汉佛像浮雕,形态各异,形神兼备。另有一尊脚踏莲花,手持云帚的观音塑像,立于洞中。洞口有副对联,饶有情趣:“神庙朝朝朝朝朝朝应,江水长长长长长长流”。上联一、二、四、六的“朝”,读作zhao,三、五的“朝”读作chao;下联一、二、四、六的“长”,读作chang,三、五的“长”读作zhang。它运用“朝”、“长”二字的多音多义,重叠使用,表示朝拜者祈求神明保佑世代平安,像江水一样源远流长。其横批为“豁然开朗”,暗示游人洞内有别有洞天的神佛胜境,并寓意游人解开此联之谜的心境。 从潮音洞口俯视盱江,可见盱江水中有一状如盘珠的巨石,正好与潮音洞口相对,每当夜深人静之时,在潮音洞内可听到盱江中巨石下发出涨潮与退潮之声,其声如海潮之涨落,故名“潮音洞”。当地传说“打出潮音洞,修起万年桥”,万年桥的石头即来源于此洞。万年桥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竣工于清顺治四年(1647),潮音洞亦成于同时。 大司马牌坊(宜黄) 大司马牌坊(宜黄) 位于宜黄县城东北12公里凤冈镇桥下村王家场巷口,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司马牌坊”是当年抗倭名将谭纶取得显赫功名时,神宗皇帝下旨:“省郡各建文武忠孝、威震华夷坊”,宜黄人在潭坊(现并入凤冈镇)建起的一座全石榫卯、结构精致的纪念性牌坊。“大司马”是古代军人最高职位,可以理解成“大元帅”或“大都督”,谭纶死后获准建“大司马牌坊”,这是朝廷对他最高规格的纪念。 牌坊坐北朝南,前有“下马桥”,后为谭纶故宅。牌坊为花岗石结构建筑,高10.4米,宽8.1米,正面六柱三门,两侧呈鼎足三角形,实为五门。柱长4.5米,三层额仿,均以浮雕及透雕龙凤云纹图案和宫庭、戏曲人物华板镶嵌。中门额枋为“双龙戏珠”。两侧顶部为仿木斗拱式,侧门额枋为“百鸟朝凤”、“鲤鱼跳龙门”、“蟠桃上寿”等,雕工细致,精美绝伦,呼之欲出,是研究中国历史和古代建筑艺术的珍贵实物。三层额枋间均嵌有石匾,上层竖刻“恩荣”二字,中横刻“大司马”三个大字。 此牌坊曾在日军侵华时被日本兵损毁过。除大司马牌坊,原潭坊古镇还有揽翠坊、庆德流芳坊、贞洁牌坊、锦文新第坊、青宫太保祠牌坊,等等。故潭坊又被后人称为“牌坊镇”。 闽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黎川) 闽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黎川) 位于黎川县湖坊乡老街桥头“龚家大屋”。 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使闽赣苏区成为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同时打通中央苏区与闽北苏区的联系,1933年5月10日,按照周恩来的提议,经党中央批准,闽赣省革命委员会、闽赣省苏维埃政府在苏区北部防线的战略要地黎川湖坊成立,正式建立以黎川为中心的中央苏区东北防线区域,下辖闽赣边区黎川、建宁、泰宁等二十一个苏区县,中央指派顾作霖任中共闽赣省委书记,邵式平任闽赣省苏维埃主席,肖劲光被任命为闽赣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7月迁黎川县城。 毛泽东、顾作霖、邵式平等在此办公居住。中央根据地反围剿的一些重大战斗发生于这个地区。“龚家大屋”系旧式砖木结构单厅重房式屋宇,有大小房室20余间。正厅一厅四房,两侧各有厢房,后有庭院围墙。当年,闽赣省委、省革委及省直部委(省委有秘书处、组织部、宣传部、肃反委员会、妇女部、总工会等十来个单位,省革委则有秘书处、财政部、土地部劳动部、内务部、裁判部、保卫部、军事部、国民经济部、教育部、文化部、女工部、工农检查部、《红色闽赣》报社等十余个单位)机关及其负责人,全部挤驻在这幢大屋里。警卫排则驻扎在左边隔壁一间面积数十平米的民房内。整个闽赣省党政领导机关办公场所,包括领导同志、工作人员及警卫人员住宿空间,仅200来平方米范围。 旧址在建国后经当地政府多次修缮,保存完好。1985年,由江西文化厅拨款修葺一新,各房室陈设基本恢复当年原貌,并设有革命文物和图片陈列,可供参观。1982年6月,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原江西省省长,苏区时期曾任闽赣省委委员兼中共黎川县委书记的方志纯视察黎川时,曾专程到湖坊赣省旧址参观。[4] § 历史名人 (宋代)王安石 (明代)汤显祖 (宋代)曾巩 (宋代)晏殊 (宋代)晏几道 (宋代)陆九渊 (近现代)游国恩 (近现代)赵醒侬 (近现代)周建屏 (近现代)程孝刚 § 风俗民情 畲家祭祖仪式 畲族祭祖仪式 畲族宗教信仰富有民族特色。盘瓠传说在畲家世代相承,广为流传。传说内容,在闽浙粤赣皖,虽有地域性的差异,但基本情节相同。畲族称"盘瓠"作"忠勇王",闽东浙南畲族还称作"龙麒","盘护","高皇",皖南畲族还称作"龙猛",粤东畲族还称作"护王","盘大护","盘古大王"等。"盘瓠"的原型构成有龙犬,鱼龙,龙与麒麟等诸多说法。这是畲族原始图腾崇拜观念的形象化表现形式。关于盘瓠传说,族内最有权威的文字资料是弁于畲家诸姓谱牒之首端的《敕书》,或密藏于族内的《重建盘瓠祠铁书》,《广东盘皇铭志》,《开山公据》,《抚瑶券牒》等。刊于宗谱的《历朝封赠》,《会稽山七贤洞记》,《重修潮州凤凰山总祠记》,《龙首师杖记》等也记载了这方面的内容。还有,畲族史诗《高皇歌》也世代传诵着这个传说故事。关于盘瓠传说的实物材料是珍藏于畲家祠堂的祖图和祖杖。"祖图"又称"太公图","永远图记","长联"。今藏闽东,浙南,粤东的祖图多为清代物品,以麻布,土布为底,平图勾勒,浓墨重彩,以条状横幅长卷居多,也有直幅多屏组合而成。画面配有文字说明,图文并举,以盘瓠传说为依托,展示畲族历史发展,社会生产,文化习俗等。祖杖又称"龙首杖","法杖",是畲家显示远祖权威的象征物。打麻糍 打麻糍 古远以来,乐安县牛田镇流坑村的人们就作兴打麻糍,但这种习俗在这几年中很难看见。以前,快过年时,就家家动手,热热闹闹打麻糍,过年打麻糍成为不成文的乡规似乎不打麻糍不像过年,乡里人家家有专打麻糍的石臼和粗大的麻糍棒槌。 打麻糍颇要几分力气,打时,把蒸熟的糯米倒入石臼,三个人各握一根棒槌交替猛捣,捣烂糯米后,再用力打一阵,使它烂成米泥,之后趁热把米泥和成一小块一小块伴上豆粉和白糖,热呼呼、香喷喷。这远非今天街上推着车子卖的那种可比。不过大部分是做成一大块阴干。 年前打麻糍是专为新春正月待客“煮汤”用的。以前牛田镇的人们正月待客“煮汤”一律用麻糍,表示对客人的敬重。首先把麻糍切成小方块,放入清水中煮熟,再加入鸡蛋和瘦肉,就做成了美味可口的麻糍汤。当然还有好多吃法了,比如油炸、蒸等。 流坑古时婚俗 万历十年董氏族谱《谱例》申明:“生殁葬娶,四者均重。而葬娶二者,尤所当重者也。”丧葬,事涉墓祭、祠祭,又与流坑人津津乐道的风水术、何杨神崇拜有密切关系。“娶”即活人之婚姻,实际上包括娶进外姓女子与本族女子出嫁两方面。涉及到本族血统是否“纯正”,其他姓氏人员借故渗入,甚至引起日后族产的纠纷等等。作为一个历史悠久内聚力非常强的大族,自然不能不予以十分的重视。如《谱例》所称:“婚姻一节,吾宗素严。”在明清至民国时期,都有相当的约束力。当今流坑村民的基本通婚圈,在某种意义上说仍是一种历史的延续,尽管有许多实质内容已经明显不同。[5]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