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小绍兴鸡粥
释义

§ 简介

小绍兴鸡粥

小绍兴鸡粥店是用制白斩鸡的加上好粳米熬制而成。

§ 菜系

上海菜

§ 工艺

熬煮汆炖烩焖法

§ 创制

小绍兴鸡粥店经营的鸡粥是地道的上海风味小吃。该店由一绍兴人创办于1947年,由于创办人(章润牛兄妹,其中妹妹章如花由于对当时播放的以小绍兴为题材的电视不满而另外开了一家王中王鸡粥店)和主要操作师傅均系绍兴人,在这儿便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绍兴人天地,故人们给它取名为“小绍兴鸡粥店”。小绍兴鸡粥就是用鸡汤原汁烧煮成的梗米粥,配以鸡肉和各种作料的一种小吃。吃鸡粥时,将煮熟的鸡切成3厘米长0.6厘米宽的块,装盘,鸡粥盛入碗内,加上葱、姜末和鸡油,一同上桌。此时,鸡粥黄中带绿,鸡肉色白光亮,令人赏心悦目,食欲大增。品尝时,鸡粥粘韧滑溜,鲜香入味,鸡肉细嫩爽口,营养丰富,越吃越香。此美食在上海市小绍兴鸡粥店里有经营。

§ 原料

主料:三黄鸡1只、上白粳米500克

辅料:盐、葱、姜、酱油、白糖、味精、香油

§ 美食特点

小绍兴鸡粥是用鸡汁原汤烧煮的粳米粥,与白斩鸡配食。白斩鸡黄亮油润,皮脆肉嫩,原味鲜美,鸡粥稠糯滑溜,鲜香可口。此品原由绍兴籍章氏兄妹两人在上海设摊售卖,故而得名。后来发展为小绍兴酒家。

§ 传统制法

选用奉贤、南汇两县当年饲养、每只重约2千克、并以吃海边鲜活动物为主的母鸡,浸烫去毛洗净,并反复泡透,放入大锅中,加盖用小火,以保持水沸为度,至鸡浮于水面,挥起,放入蒸馏水中浸冷,沥干水分,在外皮上搽一层芝麻油。

制粥

用鸡汁原汤,加白粳米,以大火烧沸,转用小火焖煮至粥稠即成。食时,粥盛碗中,跟上酱油、盐、白粮、葱姜末等调料,以白斩鸡肉蘸上调米佐食。

成品

原汁原味,鲜美爽口。

§ 家常制法

原料配方:嫩母鸡(1只)2千克 上白粳米500克 葱末25克 姜末25克 精盐20克 酱油40克味精15克 麻油10克

制作方法

1.将鸡活杀放净血,放入80℃的热水内浸烫,趁热拔毛,斩脚爪,在鸡颈背部开一口,挖出气管、食道,再在肛门处开一个口,取出内脏,内外洗净;将盐、酱油、味精调成汁;将葱、姜都切成末。

2.锅内放冷水约5千克,用大火烧开,手提鸡头将整鸡放入开水内反复浸泡五六次,每浸一次,要把腹腔内的水倒完,随后在锅内稍渗一些冷水,盖严,用小火煮20分钟(水要保持沸面而不滚),将鸡翻个身继续焖煮10分钟左右,待鸡浮上水面即捞起,放入冷开水中浸凉再捞出,沥干水分,鸡身上全面抹遍麻油,这可使色泽格外油光锃亮、不缩不老。

3.将粳米洗净,倒入锅内,加入煮鸡的原汤约4千克,先用大火烧开,改小火煮到浓稠起韧性,即成鸡粥。

4.食用时,将鸡肉切成3厘米长、8毫米宽的条块装盘。将鸡粥另用碗盛好,连同蘸料一碟一起供食即成。

产品特点:鸡肉白嫩味鲜,粥中带绿,滑韧鲜美,营养丰富,为早晚餐、夜宵、佐酒的佳品。

§ 详细做法

1.锅中加入冷水4500克烧沸,放入鸡肉,随后加一点冷水,加盖,用小火煮20分钟,待鸡肉浮起取出,放入冷水中洗净,沥干水分,擦上一层芝麻油,切成整齐的长条块,按原样装在盘内。

2.粳米淘净,倒入锅内,加入煮鸡的汤4000克,用旺火煮沸,再用小火焖约1小时,至粥稠为止。

3.酱油15克、白糖、味精及少量水调合,并加入葱末、姜末煮沸制成鸡肉的调料。

4.另取酱油、精盐、味精调和煮沸,即成鸡粥的调料。

5.食时,鸡粥盛入10只碗中,加鸡粥调料、熟鸡油,撒上葱未、姜末即成。1盘鸡肉伴1小碟鸡肉作料由客人需要而定。

§ 制作要领

煮好沥干水分的鸡肉要刷上一层芝麻油,以便保持鸡的色泽。 [1]

§ 发展历史

上海小吃—小绍兴鸡粥两条板凳 三块铺板撑门面

“小绍兴”鸡粥店座落在“大世界”东侧的云南路上,创办至今已数十年历史,创办人是章润牛、章如花兄妹。他们曾讲述了“小绍兴”的由来和兴衰。

“小绍兴”这个店名是顾客喊出来的。粥店的前身原为粥摊,摊主章润牛,16岁时与他妹妹章如花随父从浙江绍兴马鞍章家大村逃荒到上海,在西新桥附近(即现在的云南南路)栖身。那是1940年春,他们迫于生计,批些鸡头鸭脚鸡翅膀来,烹调后拎着篮子走街串巷叫卖,兄妹俩省吃俭用,积攒了点钱,于1946年在云南南路61号茶楼底下的弄堂口,用二条长凳、三块铺板摆了个摊头,卖些馄饨、鸡头鸭脚、排骨面条。当年,这一带各类小吃摊头云集,尽管章氏兄妹喊破嗓子,光顾者也还是寥寥无几。于是便改为鸡粥摊,但生意也不景气。章氏兄妹怏怏不乐,唉声叹气,担忧着一家老小的生计。

一天章润牛与章如花在谈论出路时,忽然想起孩提时听到老人们讲过绍兴产的越鸡曾向清代仁宗皇帝进贡的传说。据说,在绍兴有一个四面环山的山村里住着几家农户,每年都要养许多鸡,每天清早就把鸡放上山去觅食,这些专靠它们自己寻觅野生活食长大的鸡,其肉特别肥嫩,烧好以后味道特别鲜美,有一次给皇帝尝了以后特别喜爱,从此,要他们年年进贡,并称之为越鸡。章润牛从这个传说中受到启发,开始选用农村老百姓放养长大的鸡作原料。这一改,鸡粥鲜味果然非同一般,继章氏之后开设的一些鸡粥店不知其中奥秘,因此生意都不如章氏兄妹的鸡粥店。那时,一些文艺界的知名演员如周信芳、王少搂、盖叫天、赵丹、王丹凤等,每当他(她)们半夜演完戏后,总要来到章氏兄妹鸡粥摊上吃夜宵,并成了常客,由于章氏兄妹的鸡粥摊没有招牌,而摊主章润牛一口绍兴音,加上他个子瘦小,一些老顾客都以“小绍兴”相称呼,久而久之,“小绍兴”就成了鸡粥摊的摊名了。

一门心思 “小绍兴”只想生意经

尽管鸡粥摊的生意比从前好多了,但因为鸡是隔天杀的,第二天再烧,鸡味就不怎么鲜,而且每次要隔二、三天才能卖完一只鸡,章氏兄妹为此发愁。有一天,唱滑稽戏的杨华生吃完夜宵刚走,兄妹俩又在小声议论,章如花说,杨华生演一出“活菩萨”出了名,哥哥一门心思只想“生意经”。猛然间,章润牛把“活菩萨”错听成“活杀”,使他顿时想到只有活杀的鸡味道才会鲜,生意也才会兴隆。于是,他们二人把平时的一套生产程序作了变更,由隔天杀鸡改成当天早晨杀鸡、下午烧鸡、晚上卖鸡,加上讲究烹调。这样一来,烧出来的鸡粥味道更鲜。“小绍兴”的“活杀鸡”从此出了名。

美味小绍兴鸡粥原浆在十里洋场的旧上海,摆个鸡粥摊谈何容易!平时,地痞流氓常来“光顾”,待之稍有不恭便会寻衅闹事。每逢秋风萧瑟,阳澄湖清水大闸蟹上市时节,则鸡粥生意又会被蟹市抢去,加上地处弄堂口御寒条件差,顾客自然就会转移到蟹市那边去了。尽管“小绍兴”有着一手“绝招”,但兄妹俩总是提心吊胆,苦度岁月。

正宗“三黄” “小绍兴”有全套“诀窍”

上海人一般都喜欢“三黄”鸡,但“小绍兴”的“三黄”鸡并非觜黄、毛黄、爪黄,而是觜黄、爪黄、皮黄。而且即使是“三黄”鸡,到了“小绍兴”那里也并非只只都能中选。他们严格把关:主要进绍兴、余姚、南汇县等一带农民养的鸡;而且还要散养的鸡;公鸡要当年的,母鸡要隔年的;母鸡必须在四斤以上,公鸡须在四斤半以上。如货源少,宁可生意少做,决不降格以求。

“小绍兴”对鸡的挑选还练就一套“看、抓、摸、吹、听”的本领:看,就是一看,就可知道鸡的产地,是圈养的还是散养的;抓,就是一抓就知道鸡有多重;摸,就是一摸就知道鸡的肉质是老还是嫩;吹,就是用觜吹鸡毛,就知道鸡的皮色和品种;听,就是听鸡的叫声,就知道鸡的内脏健康状况。这还不够,凡是经“小绍兴”挑选“录取”的鸡,进店后并不马上杀,还要圈养一、二天,由章如花仔细观察鸡的灵活程度,再决定杀的先后。

解放后,“小绍兴”的鸡粥生意越做越大,最多时一天能卖到20只鸡。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及十年“文革”动乱期间,“小绍兴”因鸡源匮乏而被迫停业。到1979年6月28日,“小绍兴”又重新挂牌开业。章如花出任店经理,章润牛担任烹调技师。经过几年苦心经营,他们在选鸡、杀鸡、烹调、斩鸡等操作技术方面总结出了一整套丰富的经验,“小绍兴”的传统特色又有了新的发展。

现杀现卖 美味天下称第一

近年来,经常有一些华侨、外宾,专程前来领略“小绍兴”“活杀鸡”的独特风味。先由顾客自己从鸡笼中挑选他(她)自己看中的鸡,然后由店师傅把它从鸡笼中捉出当场表演。四、五十分钟前还是一只活蹦乱跳的活鸡,四、五十分钟后,变成了一盆澄黄诱人食欲的白斩鸡。这种带有传奇色彩的经营方式,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有一次,一位日本朋友特地将他们操作的全过程拍摄了下来,准备带回日本去研究。

小绍兴鸡粥(木耳参)

“小绍兴”的杀鸡净毛、烧煮烹调、斩块调料等操作都有一套高招。杀鸡用的刀,口小如黄豆;鸡血要放尽,以保证皮色白净;取内脏要不影响鸡外形的完整;烫鸡拔毛,鸡皮不兴有一丁点儿破损;烧煮时,先将鸡置于沸水中,拎上拎下,反复多次,烫煮片刻后,放入沙滤水中冷却“定型”,犹如金属淬火一样,滚烫的鸡碰到冷水,鸡皮骤然收缩,然后再放入沸水中,加少许冷水,文火煨熟,取出冷却后,用麻油涂鸡身上,马上呈谈黄色,而且油光发亮;再用特有的刀功,把鸡切成块,入口时,佐以根据配方特制的佐料,其味鲜美无比。有人把上海“小绍兴”的白斩鸡拿来与北京全聚德的烤鸭媲美。乍听,似乎未免有些过份,但当你品尝到那皮脆如海蜇、肉嫩、味鲜的鸡肉和别有风味的鸡粥时,你不得不啧觜,称一声“鲜!”说一声“崭!”无怪乎一位远道而来的日本朋友留下了“美味天下第一,但愿我有机会再来”的话。有位海外归侨在临上飞机前买了整只的鸡带到异国去,给他在异国的家人尝鲜。一位外商在“小绍兴”用完美餐后对章润牛说:“我出一千美金一个月请你去如何?!”章润牛回答:“我的‘家’在此,出五千元我也不去。”

“小绍兴”鸡粥店常年座无虚席。即使是在大闸蟹上市季节,顾客依然盈门,营业有增无减。1985年,“小绍兴”的白斩鸡被商业部评为传统名特优质产品,定名为“拇指牌”商标。

生意做“活” “小绍兴”乐做小生意

“小绍兴”的绝招,被视为立身之本,但是,它还兼有“大众化”的传统经营方针。譬如,价廉物美的鸡粥,系用上等白粳米,用原汁鸡汤熬煮而成,上面再浇一匙特制的汁露调味,味美可口。鸡头、鸡脚、鸡翅则可任意选购。利虽微,但薄利多销,1983年,销售额达一百五十万元,平均每天售出鸡二百只左右。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想尝一尝“小绍兴”的白斩鸡和美味“鸡粥”的人越来越多。每逢月初月中,许多职工拿到工资后,都专程前去“光顾”。仅有五十平方米的弄堂口,显得拥挤不堪,可是哪怕是下雨天,顾客也要撑着雨伞站在弄堂里喝碗鸡粥。1985年,有关部门拨出了专款,扩店装饰,门面为之一新。同时,在北京路西藏路口又开设了“小绍兴”分店,这样,“小绍兴”的生意越发兴隆,平均每天售出鸡400只。“小绍兴”的鸡受到广大顾客如此欢迎,实属罕见。

§ 名店介绍

小绍兴鸡粥店经营的鸡粥是地道的上海风味小吃。该店由一绍兴人创办于1947年,由于创办人(章润牛兄妹,其中妹妹章如花由于对当时播放的以小绍兴为题材的电视不满而另外开了一家王中王鸡粥店)和主要操作师傅均系绍兴人,在这儿便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绍兴人天地,故人们给它取名为“小绍兴鸡粥店”。

§ 荣誉

小绍兴鸡粥源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当时绍兴籍的章氏兄妹二人,在上海街头设摊卖鸡粥,人称“小绍兴鸡粥”,久之摸索出整套生产经验,他们采用鸡汁原汤烧煮成粥,与白斩鸡配食。1984年和1987年两次被评为商业部优质产品。1997年又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6:2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