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巴·布林贝赫 |
释义 | § 个人简介 巴·布林贝赫 1964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中文系文艺研究班。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文书,内蒙古部队分队长、助理员、编辑,内蒙古大学蒙语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导,教研室主任、系主任。中华青年联合会第四届副主席,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第五、六、七届全委会名誉委员,全国第五、六届政协委员,中国蒙古文学学会名誉理事长,内蒙古自治区文学研究会会长。1953年发表处女作《心与乳》。195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 § 主要作品 著有蒙古文版诗集《你好?春天》、《凤凰》、《巴·布林贝赫诗选》、《金马驹》、《黄金季节》、《喷泉》、《龙宫的婚礼》,汉文版诗集《星群》、《命运之马》、《生命的礼花》等,蒙文专著《心声寻觅者的札记》、《蒙古诗歌美学论纲》、《蒙古英雄史诗的诗学》,蒙古文版《巴·布林贝赫文存》(四卷)。作品获内蒙古文学戏剧电影创作评奖一等奖,内蒙古文学创作索龙嘎奖评论一等奖,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文学评奖优秀评论奖,内蒙古第四届社科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内蒙古“五个一”工程奖。获内蒙古自治区文艺创作杰出贡献奖。[1] § 获得荣誉 巴·布林贝赫 巴·布林贝赫教授是我国蒙古族新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用杰出的诗才开创了一代诗风。他至今共创作了200多首诗歌,出版15部诗集,成为蒙古族诗歌史上无可争议的一座高峰。他的早期诗歌在发表之初,便得到蒙古族文艺界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并翻译成汉语,引起了全国文艺界的高度重视,成为当代蒙古族诗人的杰出代表。其中,长诗《生的礼花》获内蒙古自治区1957-1980年文学戏剧电影文学创作奖一等奖;抒情诗《命运之马》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散文诗《大地的吸引力》获《诗刊》1981-1982年优秀作品二等奖;散文诗《荒冢》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文学创作索龙嘎二等奖。他的诗学思想形成于五六十年代,成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些诗歌被《新华文摘》、英文版《中国文学》等刊物转载。他的诗歌还被汇集成《东风》、《生命的礼花》、《群星》、《龙公的婚礼》、《命运之马》和《巴·布林贝赫诗选》等6部汉文诗集。许多诗歌入选各种版本的当代诗歌选本,诗集还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各种版本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均有对其诗歌的介绍和评价。一些诗作被翻译成英、日、朝鲜和世界语,在台湾、日本、蒙古国等地区和国家出版、转载。他的诗歌成就远远超出了蒙古族文学的范围,在全国、乃至世界得到广泛的赞誉。 巴·布林贝赫教授是国内外著名的学者、专家。在五十多年的创作与学术研究中共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4部。《心声寻觅者的札记》、《蒙古族诗歌美学论纲》、《蒙古族英雄史诗的诗学》和《直觉的诗学》以其高屋建瓴的诗学思想,融贯中西的广阔视野,博大精深的理论内涵代表着当前蒙古史学研究的最高成就。另外,他还出版了《蒙古英雄史诗选》(上、下)、《蒙古族当代叙事诗选》、《蒙古族当代诗选》等多部合著和编著。1994年-1998年间,他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八五”规划项目“蒙古英雄史诗的诗学”,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项目“蒙古文学资料丛书”、“蒙古文学研究丛书”等项目。 巴·布林贝赫教授还荣获多项奖励。其中,1981年《生命的礼花》(长诗)荣获内蒙古自治区1957-1980年文学戏剧电影创作奖文学一等奖;1981年《命运之马》(抒情诗)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1984年《心声寻觅者的札记》(诗论)获内蒙古自治区索龙嘎奖理论一等奖;1985年《心声寻觅者的札记》(诗论)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评论奖;1993年《蒙古族诗歌美学论纲》(专著)获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蒙古族诗歌美学论纲》(专著)获国家教委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蒙古英雄史诗的诗学》(专著)获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直觉的诗学》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 § 评价 巴·布林贝赫教授的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研究对蒙古族诗歌研究、蒙古族诗学理论的建构等均有重大贡献和深远意义。 § 逝世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诗人、原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厅局级待遇离休干部布林贝赫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10月11日6:40时在内蒙古医院不幸逝世,享年82岁。 布林贝赫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09年10月19日上午9时在呼市殡仪馆举行。[2]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