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屈斗宫德化窑遗址
释义

§ 遗址简介

古窑遗址分布图古窑址在德化县浔中乡宝美村破寨山西南坡上,自1954年以来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德化县以及南京博物院、故宫博物院、厦门大学等单位先后调查了屈斗宫、十排格等处窑址。1976年福建省博物馆和厦门大学联合发掘了屈斗宫和碗坪仑二处窑址。揭出一条坡长57.米,宽1.4至2.95米,共有17间窑室,14个窑门,结构较为完整的窑炉, 出土了6000多件完、残器物和烧制工具。这些器物的造型和烧制方法,具有明显的宋元时代的特征。以墩仔式碗、铜罗盘、高足杯和弦纹洗为主,还种印花盒、洗、盖盒。这些瓷器应用了印花、划花、贴花、浮雕等多种工艺,纹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和牡丹、莲花、梅花、菊花等四季花卉以及鱼、雁、人物等,不少器物上带有模印阳文(如“长寿新船”等)或毛笔书写的文字款识,有二件直道纹洗的底部,分别印有蒙古人特征的头像和阴刻元代花押,有些匣钵还刻有“郑”、“张”、“颜”姓字款,或“丁未年”年款。曾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发现与屈斗官窑出土的相同器物,证实它是外销瓷重要遗址。这一窑址对研究宋元时代德化窑瓷业生产的组织形式、生产规模、窑炉结构、烧制工艺和瓷器外销,都有重要的价值。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出土发掘情况

遗迹

共发现窑基 3座,均为龙窑,有分室和斜坡两种。其中斜坡龙窑 2座发现于碗坪仑,均已残,窑的坡度为10度左右。分室龙窑 1座,发现于屈斗宫,保存较完整。窑顺山坡砌建,坡度为12~20度,长57.1米,宽1.4~2.95米。有窑室17间。每室之间有砖砌隔墙,每堵隔墙有通火孔5~8个,窑底两边设有火路沟,窑门为单边开门,残存14个,火膛略呈半圆形。

遗物

发掘现场1976年发掘出土的瓷器和烧制工具8000余件。年代包括北宋、南宋和元代 3个时期。

北宋遗物  出土于碗坪仑下层,以白釉瓷器为主,兼烧黑釉瓷器。器形有碗、盘、碟、洗、钵、壶、瓶、盒等生活用具。装饰手法有刻花、划花,以莲荷、牡丹、云水、蕉叶和缠枝花卉最多。烧制碗、盘类器物主要用支具叠烧方法,烧制盒型器则用塔轮式垫柱,很少用匣钵。

南宋遗物  出土于碗坪仑上层。以青釉瓷器为主。有碗、盘、碟、罐、壶、瓶等,其中以形式多样的荷口瓶和军持壶最有代表性。窑具主要用匣钵和支圈。

出土文物元代遗物  出土于屈斗宫窑址。以白釉瓷器为主,坯体较厚。器形有碗、盘、洗、盒、壶、瓶、高足杯等生活用具。装饰技法均用模印,构图简单,有梅花、莲花、菊花、牡丹图纹和福、寿、卐等文字。烧制工具有器模、匣钵、三足垫饼、支圈和铁窑刀等。有的盒盖上印有“金玉满堂”,三足垫饼上刻划八思巴文。其中有一件匣钵底部刻有“丁未年” 3字。结合器物特征推测,屈斗宫窑大约废弃于元初大德十一年(1307),也有人认为它废弃于元末至正二十七年(1367)。

德化窑在明至清代除烧造少量青花瓷器外,主要以生产纯白瓷而著称。这种瓷器胎质薄,透明度高,造型雅致,纹饰丰富,十分精美。

屈斗宫龙窑发掘后已建棚原地保护。

§ 影响和意义

屈斗宫德化窑遗址德化是福建的“瓷都”,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产瓷区之一。从宋代起,德化瓷就远销国外,久盛不衰,至今已广泛流传到世界77个国家和地区。

1976年,在德化宝美村的破寨山上,发现了宋元时代屈斗宫古瓷窑,窑基长57米,有17间窑室,出土了6700余件瓷器标本和烧窑的工具,器型包括高足杯、粉盒、军持、花瓶、小口瓶、飞凤碗、莲瓣碗、盖壶、弦纹洗等瓷器产品。在这些产品中,有的盒盖上印有“长寿新船”的文宇,证明是由海道行销国外的产品。窑基内出土的具有元代作风和特点的产品,如墩子式碗、高足杯、直道纹洗、粉盒、军持、折腰弦纹洗,具有蒙古人特征的头像、三足垫饼上的元代花押和蒙古八思巴文的发现,填补了过去德化元窑的空白,对研究德化窑的烧造历史和探讨元代社会经济和物质文化有重要的意义。

屈斗宫窑的窑基,规模庞大,气势雄伟,像一条巨龙似的卧伏于山脊之上。现在已按原状就地保存,供研究和参观之用。

§ 德化简介

德化瓷器德化位于福建省中部,泉州市西北部,东经117 °55′-118°32 ′,北纬25 °23 ′-25°56′。东与永泰县、仙游县毗邻,南和永春县接壤,西连大田县,北毗尤溪县。地处闽中屋脊的戴云山区,土地面积2232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202个村(居),人口30.4万。

境内山多、水足、矿富、瓷美,素有“闽中宝库”之称。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是我国陶瓷文化发祥地和三大古瓷都之一,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工艺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境内已发现的矿藏达40多种,高岭土、铁矿石、石灰石等储量达亿吨以上,黄金储量20吨以上,居全省前列;现有林业用地272.2万亩,毛竹35万亩,森林覆盖率77.1%,林木蓄积量918.2万立方米,森林资源占泉州市的52.4%,是福建省重点林业县之一;可供开发的水力资源30.2万千瓦,现电力装机容量已达21万千瓦,目前自建的小水电装机容量居全省第一,名列全国前茅,为全国水电农村电气化县。

德化是千年古县、中国三大古瓷都和闽南金三角对外开放县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西洋工艺瓷生产和出口基地。德化以盛产陶瓷而名扬中外。北宋时,德化瓷开始外销,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输出商品。1993年,李鹏委员长任总理时题词德化名瓷,瓷国明珠,高度概括了德化陶瓷在国内的影响和地位。1996年3月,德化县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发展研究部等单位命名为“中国陶瓷之乡”。改革开放以来,德化人民充分发挥山多、水足、矿富、瓷美四大优势,大力实施大城关发展战略,成功闯出一条山区经济发展路子,全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继1996年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命名为“中国陶瓷之乡”之后,2002年又被命名为“中国小水电之乡”,2003年又被称评为“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之乡”,“中国瓷都.德化”。1996年以来一直保持“福建省经济发展十佳县”称号,经济综合实力由1995年全省各县(市)第38位跃居为第13位。 德化陶瓷陶瓷业是德化的传统和支柱产业。陶瓷制作生产始于新石器时代,兴于唐,盛于宋、明、清,历史上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古瓷都”。德化瓷素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点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著称于世。明朝一代宗师何朝宗首创的“象牙白”瓷雕,被誉为“国际瓷坛明珠”,是世界独一无二的珍品,被称为“中国白”。以何朝宗为代表的瓷雕艺术品被视为“东方艺术之珍品”,建白瓷、高白瓷、瓷雕被誉为当今中国瓷坛的“三朵金花”。产品远销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9年全县有陶瓷企业1100多家,从业人员8万多人,初步形成了传统瓷雕、西洋工艺瓷、日用瓷三大陶瓷产品体系。2001全县陶瓷产值38亿元,占全县经济总量的69.72%,陶瓷业纳税占全县税收总额的50.11%。2003年陶瓷产值达53.1亿元,出口交货值达42.1亿元。[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7: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