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巫山县 |
释义 | § 简介 巫山县 巫山以上古唐尧时代巫咸(尧帝的御医)而得名,春秋战国为楚国巫郡,秦汉改郡为县,时名巫县,距今2235年。巫山位于重庆最东端,地处三峡库区腹心,东邻湖北巴东,南连湖北建始,西抵奉节,北依巫溪,幅员面积2958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315个村、30个居委会,总人口61万。共有20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6839人。县境东西最大距离61.2公里,南北最大距离80.3公里。最低海拔156米,最高海拔2680米(太平山)。境内山地占96%,丘陵平坝占4%。基本县情可概括为“一户五县”。一户:地处库区腹心重庆东部,是“渝东门户”。 五县:一是经济小县。有贫困人口6.6万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21555人,是新一轮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土地瘠薄,人均耕地占有量不足1亩,主要经济指标低于全市14个贫困区县的平均水平。2007年,实现GDP27.3亿元,居全市第36位。 巫山县 二是矿产资源富县。已探明矿藏15种,其中煤炭储量4.7亿吨,占重庆总量的1/6;铁矿储量3亿吨、石煤5亿吨、大理石1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达27万千瓦,已开发利用3万千瓦,开发潜力巨大;天麻、党参等土特产倍受欢迎。 三是旅游强县。长江三峡横贯县境,小三峡、小小三峡被誉为“中华奇观”、“天下绝景”。小三峡位列重庆市首届十佳景点榜首,是“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国家首批“AAAA”、“A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日接待游客能力达到2万人,最高年接待中外游客133万人次,是“中国优秀旅游名县”和“中国旅游强县”十七强。 四是文化名县。200万年前的龙骨坡“巫山人”是亚洲人类的发源地,5000年前的大溪文化遗址是新石器文化的代表,有《神女赋》、《高唐赋》、竹枝词等名诗名赋,有神女峰、高唐观、楚阳台等名胜景观,有历史悠久的巫文化、巴楚文化和神女文化,有秦末汉初古栈道、千年悬棺、汉墓群等古迹40多处,珍稀文物1000多件,居三峡库区之首。 五是移民大县。是三峡工程重庆库区首淹首迁县,按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175米方案,全县将淹没陆地面积49.3平方公里,涉及14个乡镇、60个村,淹没县城1座、建制镇1座、乡级镇6座、场镇2个、工矿企业48家,需动迁人口9.1万人,占全县总人数的15%,农村移民生产安置4.9万人。已顺利完成一、二、三期移民任务,目前正全力开展四期移民攻坚。 § 行政区划 巫山县人民政府驻巫峡镇。现辖巫峡、福田、龙溪、大吕、庙宇、双龙、官阳、骡坪、抱龙、官渡、铜鼓11个镇,五龙、白云、白果、红椿、大山、龙井、两坪、望霞、建坪、南陵、曲尺、大溪、金坪、龙雾、钱家、何尚、起阳、平河、庙堂、当阳、鸳鸯、三溪、田家、月池、楚阳、竹贤、石碑、青峰、洛阳、邓家、雪花、笃坪、培石、新花、双庙、新营、平南37个乡,18个居委会,566个村委会。 人口、民族 总人口58.3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49万人。民族有汉族、土家族、蒙古族、回族、苗族、彝族、朝鲜族、满族等8个,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9.89%。 § 历史沿革 巫山县历史悠久。战国间,巫属楚国之巫郡。秦昭襄王三十年(公元前二百七十七年)建巫县。东汉建安十五年(公元二百一十年),刘备主荆州,析巫县置北井县。蜀汉章武二年(公元二百二十二年),县境属吴,隶属宜都郡。吴孙休永安三年(公元二百六十年)分宜都郡置建平郡,治巫县。西晋秦始四年(公元二百六十八年)隶属巴东郡。隋开皇三年(公元五百八十三年)置建平郡,巫县更名为巫山县。清康熙九年(1670年)大昌县并入本县,1951年3月,湖北省建始铜鼓乡划归本县官渡区境域,1961年3月,龙溪人民公社所属上安、下安、双河三个大队的山地1784.5亩,水田342.3亩析出,划归巫溪县境,形成至今的巫山县境。 巫山县历史文化厚重,距今二百零四万年前的龙骨坡“巫山人遗址”,是亚洲古人类起源地之一;距今五千年的“大溪文化”则是新石器文化的杰出代表;汉墓群出土的大量文物证明,农业、手工业自汉代始即具一定规模。 巫山人杰地灵,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优秀巫山儿女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当中以李季达烈士为杰出代表,他是中共早期革命活动家,一九二一年赴法国留学,与先期赴法的赵世炎、周恩来、李立三、邓小平、陈毅等一起学习马克思主义。回国后历任中共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天津市委书记。一九二七年八月被军阀褚玉璞杀害,终年二十七岁。 重要历史事件:董必武一九二一年八月来巫联络川军援鄂,是共产党人最早涉足巫山的一次革命活动;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十九日,贺龙率领红三军转战川鄂边途经巫山,红军沿途宣传,为民除害,在群众中留下深远影响;一九四九年十月二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二四师三七0团政委陈鹏率部入城,巫山解放;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七日,四川省巫山县人民政府成立。一九九七年六月二十八日,巫山县划归重庆直辖市。 § 自然资源 巫山县 矿产资源丰富: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工原料、非金属矿四大类,其中以煤、铁、硫铁矿、石灰岩、硫储量最多,分别为1.7亿吨、1.53亿吨、1亿吨、0.5亿吨。境内雨量充沛,溪河众多且比较大,易于集中落差,理论水能蕴藏量27423万吨。可开发量达352万千瓦。珍稀动物有金丝猴、鬣羚、牛羚、白唇鹿、鸳鸯、大鲵、红腹角雉、白尾椎红雉、绿尾红雉、猕猴、穿山甲、水獭、大灵猫、小灵猫、猞猁、獐、马鹿、斑羚、白冠长毛雉、金鸡,有各种野鸟100余种,有豺、狼、熊、野猪、鹿等走兽50余种。珍稀植物有猕猴桃、野生大豆、三叶、金桔、桑、辛荑、香樟、重阳木、银杏、红豆、珙桐、三尖杉、杜仲。 鱼类资源:巫山地处川东多元复合褶皱地带,既是西南区物种向华中区延伸的过度带,又是川江水系咽喉与长江鱼类一回游往返之地,水域类型多样,生态环境良好,鱼类资源种群十分丰富。据调查,上至高山溪泉,下至低山河谷,均有鱼类分布。由于有这样特殊的地貌与环境,构成了巫山渔类资源的四大特色:分布广、种类多、品位高、前景好。三峡工程蓄水以来,根据调查,现已知境区分布鱼类有10目、24科、174种,占原四川已知鱼类247种的70.5%,特别是境区的大宁河,鱼类资源种群尤为丰富,现已知鱼类166种,占县境区内已知鱼类174种的95.4%,还有主要水生经济动物11大种类;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鱼类4种,国家二级保护鱼类3种,省级保护鱼类10余种;国家二级珍稀水生保护动物2种,省级珍稀水生保护动物3种,可说是鱼类资源“一大宝库”! 据初步调查发现省级新记录鱼类有中华裂腹鱼、光唇裂腹鱼、黄鳍鲷、卷口鱼、条纹墨头鱼、白肌银鱼、大银鱼、柏氏薄鳅、点面副沙鳅、粗壮高原鳅等11种。[1] § 农业 巫山县巫山山高坡陡,粮食作物以玉米、洋芋、红苕为主,次为小麦、水稻、豆类;食用油料以芝麻、油菜为主;蔬菜以叶菜、瓜类、豆类为主。建有烤烟、蚕桑、水果等重点骨干项目基地。1998年,全县粮食产量231052吨,油料产量6494吨,烟叶产量7050吨,茶叶产量77吨,水果产量9595吨。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1577万元(现价)。农村经济正向农工商、种、养、加一体化的格局转变。 巫山历史上为"树杂山如画,林暗涧疑空"的多林县。境内森林分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薪炭林4个林种。有马尾松、华山松、柏木、杉木、油桐、马桕、柑桔、漆树。巫山草山宽广、牧草繁茂、畜禽饲料丰富,适宜大力发展畜牧业,畜牧业以猪、羊为主,为山羊基地。水产以塘、库养鱼为主,有青鱼、草鱼、鲢鱼,引进革胡子鲶鱼越冬保种成功。1998年,全县猪肉产量28581吨,水产品产量570吨。 § 工业 巫山县拥有卷烟厂、火电厂、水泥厂、化工总厂等重点企业。烟厂为巫山支柱产业,随着三峡工程移民迁建,建工建材将成为巫山的又一支柱产业。1998年,巫山县全部工业总产值32447万元(现价)。 县区骨干企业有:巫山卷烟厂,创建于1977年,1983年正式纳入国家计划,固定资产总额为8000万元,年生产嘴烟综合能力达12万大箱,年制丝线生产能力达15万大箱,年创利税3800万元,特制的"小三峡"牌、"神女峰"牌香烟分别荣获四川省95年工业产品博览会金奖、银奖。巫山县水泥厂是广东省对口支援联办厂,已有三年历史,年产量达17万吨,水泥质量属工程指定产品之一。 § 旅游 巫山县县境名胜古迹主要有:大庙龙骨坡古人类化石遗址,发现距今201-204万年的人类门齿化石,是我国境内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大溪遗址,位于夔峡东口长江南岸,与大溪河交汇处三级台地上。新石器时代墓葬群集中于溪北。大宁河小三峡中巴雾峡北口、滴翠峡飞云洞口均有悬棺,是古代巴人生活的遗存。有沟通古代蜀、巴、楚三国的大宁河古栈道,有宋代大诗人陆游入蜀曾憩息过的清水洞,现名"陆游洞"。有袖珍古镇大昌完好的"明清风格"的古建筑群。入梦如幻的巫峡、大宁河小三峡及马滤河小小三峡。小三峡系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1995年接待中外游客81.3万人次。巫山县拟建“巫山猿人博物馆”、“巫山文化馆”、“巫山风情民俗馆”、“巫山农家美食馆”等,正在申报巫山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