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布鲁克林级轻型巡洋舰 |
释义 | § 基本概述 布鲁克林号(CL-40,“Brooklyn”) 布鲁克林级轻巡洋舰是美国海军二战前建造的最后一级轻巡洋舰,是美国海军“一战型”轻巡洋舰时代的终结,“二战型”巡洋舰的前奏。它排水量接近万吨,装有5座三联装152毫米炮塔,是美国海军最强的轻巡洋舰。布鲁克林级舰在二战中转战两洋,功勋卓著,而且在战后有6艘该级舰被出售到其他国家,堪称最畅销的巡洋舰。 轻型巡洋舰装甲相对较薄,拥有高航速和强大的火力,可以作为主力舰队的前哨和侦察分队,又可作为远洋反潜编队或运输船护航舰队的旗舰,是二战期间各国海军使用最频繁的舰种。 “海伦娜”号(CL-50)是美国海军布鲁克林级火炮轻型巡洋舰的最后一艘。该级舰是1930年的伦敦海军条约的产物。由于这个条约只允许美国再建造两条华盛顿条约型的重巡洋舰(CA44和CA45),因此为了对付日益扩张的他国海军力量,美国不得不转向建造装备6英寸主炮的优势轻型巡洋舰,从而促成了布鲁克林级的诞生。 最初的设计强调布鲁克林级舰的速度和巡航性能不能低于重巡洋舰,在6种预选方案中,从3座4联装炮塔加1座3联装炮塔的重炮舰方案,到只装备2座6英寸3联装炮塔,排水量仅6000吨的轻量级方案都有,1931年初最终选定的方案是排水量9600吨,装备4座3联装炮塔,装甲防护同新奥尔良级一致。该方案于1933年获得通过,但随之而来安装1.1英寸的防空炮的要求使本级舰的设计再次被修改,装甲防护也作了一些改动。几乎同一时期,装备多达15门6英寸主炮的日本最上级轻巡的出现强烈刺激了美国人的神经。为了对抗这种火力强大的军舰,在最终的设计里,布鲁克林级的主要武器变为5座6英寸3联装炮塔,水上飞机的飞行甲板转移至舰艉。 美国海军先后订购了10艘布鲁克林级,而从第9艘“圣路易斯”号(CL-49)开始,美军又对该级进行了一定的强化和改进。其中包括对主装甲带和炮塔面板装甲的加强,从原来的最厚102毫米和142毫米增加到127毫米和159毫米。由此,满载排水量也从12300吨增加到13400吨。另外原来安装的单管副炮也被换成双联装。所以,“圣路易斯”号和“海伦娜”号在许多资料里被称为圣路易斯级而非布鲁克林级。 § 研发背景 1930年的伦敦海军公约规定:巡洋舰标准排水量必须在1万吨以下;轻巡洋舰的主炮口径小于152毫米,重巡洋舰的主炮口径小于203毫米。此外还限制了各海军强国主力舰艇——战列舰、航母和重巡洋舰的规模,但对于轻巡洋舰的吨位却没有限制。曰本海军抓住这一空子,在30年代初期建造了3艘最上级轻巡洋舰。最上级虽号称轻巡洋舰,但它装有5座三联装155毫米主炮,排水量略超1万吨,是一级“准重巡”。二战爆发前夕,最上级用双联装203毫米炮塔换下155毫米炮塔,迅速升级为强大的重巡洋舰。 最上级的战斗力凌驾于各国现役巡洋舰之上,给美英海军强国极大的刺激。30年代中期的美国海军,最新一级轻巡洋舰还是20年代初期建造的奥马哈级,该级舰装有10门152毫米主炮,其中只有4门(两座双联装)装在封闭式旋转炮塔中,其余采用舷侧炮廓配置,只能朝两边的有限角度射击,颇有19世纪末铁甲舰的遗风。美国虽然拥有与英国平起平座、世界并列第一的航母和战列舰舰队,但轻巡洋舰却远远落后于曰本。为了弥补舰艇序列中薄弱的一环,美海军决定建造一级在火力和吨位上能与“最上”抗衡的轻型巡洋舰布鲁克林级。 § 设计制造 费城号 1935年3月,首舰“布鲁克林”号在纽约海军造船厂开工。随后,9艘布鲁克林级轻巡洋舰分别在纽约海军造船厂、费城海军造船厂、新泽西卡姆登造船厂、纽波特纽斯造船厂、新港造船厂陆续开工,并于1937-1939年间全部建成服役,建造数量为曰本最上级的3倍。然而,与美国海军的下一代轻巡洋舰克利夫兰级27艘的庞大数量相比,布鲁克林级又是小巫见大巫。 美国海军战前的造舰通常精工细作,质量优良但建造费用较高。按1938年美国海军统计,每艘布鲁克林级舰造价接近1900万美元,而二战期间大批量建造的埃塞克斯级舰队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3.3万吨),建造费用却不过2700万美元。 为了充分利用伦敦海军公约的“空子”,30年代中后期,各国建造的轻巡洋舰吨位普遍加大,达到过去重巡洋舰的水准。作为美国海军轻巡洋舰“重型化”的先导,布鲁克林级长185.4米,宽18.7米,标准排水量9700吨,满载排水量则达到12300吨,远远大于美国海军建造过的任何一级轻巡洋舰,被人们称为“按重巡标准建造的轻巡洋舰”。 布鲁克林级舰采用了功率为10万马力的蒸汽轮机组,超过曰本最上级,是当时世界上主机功率最大的轻巡洋舰。在美国海军,这一级别的主机以往只用于重巡洋舰。强大的主机使布鲁克林级的最大航速达到32.5节,舰上可载重油1980吨,续航力14500海里/15节,几乎可以不用加油绕太平洋一圈。高航速及大续航力,使得布鲁克林级在二战中成为美国海军最活跃的舰艇之一。 布鲁克林级有15门152毫米/47倍径炮,安装在5个三联装炮塔中。每座炮塔重154吨,俯仰角为+40/-5度。前甲板安装3个炮塔,呈金字塔布置;后甲板两座炮塔则层叠布置。该级舰的副炮为8门单管127毫米/25倍径高平两用炮。布鲁克林级的最后两艘“圣·路易斯”号和“海伦娜”号安装的则是较先进的双联装127毫米/38倍径炮,有时又称圣·路易斯级。此外,布鲁克林级还装有两座水上飞机弹射器,舰尾的机库可容纳4架水上飞机。 152毫米/47倍径炮是美国轻巡洋舰的标准主炮,射速8—10发/分,发射重59千克的穿甲弹时,最大射程为23.8千米。在海战中,虽然152毫米炮的炮弹无法对敌战列舰构成威胁,但可用于对付敌驱逐舰和轻巡洋舰,或是干扰敌战列舰机动和瞄准。 152毫米炮最拿手的还是对陆火力支援。当时陆军155毫米榴弹炮射速只有2发/分,射程13—17千米;152毫米舰炮采用机械装弹,弹丸重量大于155毫米榴弹,并可以长时间保持8—10发的高射速,射程也明显优于地炮。二战中的实战证明:在进行对地火力支援时,一门152毫米舰炮可以完全压制一个155/150毫米榴弹炮连(6门火炮),布鲁克林级轻巡洋舰共装有15门152毫米舰炮和8门127毫米高平两用炮(该炮射速高达20发/分),在进行对地火力支援时相当于2—3个重炮团。按主炮发射的弹药重量换算,布鲁克林级舰的火力相当于中国海军“重庆”舰的2.5倍,“平海”号轻巡洋舰的7倍(后者排水量仅为2700吨,安装4门140毫米主炮)。虽都名为“轻巡洋舰”,海军弱国与强国的舰艇还是有天壤之别。 在布鲁克林级之前,美国海军从未有火力如此凶猛的轻巡洋舰,而在布鲁克林级之后,美国轻巡洋舰的主炮都只有12—15门。布鲁克林级虽然性能优异,但造价确实不菲,加之美国海军认为,省下一座炮塔的重量用于加强舰体结构与装甲似乎更划算,因此二战期间建造的克利夫兰级、法戈级轻巡洋舰,都只装4座三联装炮塔。这一来,布鲁克林级也就成为美国海军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最强大的轻巡洋舰。布鲁克林装备了新研制的47倍口径Mk 16型舰炮,最大射程23,882米。炮塔正面装甲达6.5英寸,副炮为5寸25倍口径的单装炮。防空武器主要为0.5英寸的机枪。舰尾装备两具弹射器和4架水上飞机,无鱼雷装置。 § 战斗历程 穿越历史的迷雾去追寻布鲁克林级战舰的战史并不是一件非常轻易的事情,作为战前建成的一级新锐轻巡洋舰,本级舰自始至终参与了大量海战。 圣路易斯号在1943年7月12日的科隆班加拉海战中被日本鱼雷重创,1944年11月27日莱特湾海战中再次被神风命中。 最倒霉的该属海伦纳号,日均偷袭珍珠港时,停泊在港内的海伦纳号便挨了一颗炸弹。1943年7月所罗门群岛海域的库拉湾海战中被击中三枚航空鱼雷,第二天由美军驱逐舰善后。 二战后,拥有坚强火力和优秀性价比的布鲁克林级成为国际军火市场上的抢手货,除萨凡纳号、火努鲁鲁号和被击沉的海伦纳号之外全部被南美国家购入充实本国海军实力。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历经多次改装的凤凰城号,她被卖给阿根廷,在1982年因马岛危机而爆发的战争中重新披挂上阵,可惜时过境迁,作为全球最后一艘纯火炮巡洋舰的她在首次交锋中即被英国潜艇击沉,死亡水兵高达1000+,给本级舰抹上最后一丝悲剧色彩。 § 各舰简介 序号 舰名 开工 下水完成 状态 CL40 Brooklyn 布鲁克林 1935.3.12 1936.11.30 1937.9.30 1951,智利 CL41 Philadelphia 费城 1936.5.28 1936.11.17 1937.9.23 1951.1.9,巴西 CL42 Savannah 萨凡纳 1934.5.31 1937.5.8 1938.3.10 1959.3.1,解体 CL43 Nashville 纳什维尔 1935.1.24 1937.10.2 1938.1.6 1951.1.9,智利 CL44 Phoenix凤凰城1935.4.161938.3.131938.10.31951,阿根廷,1982战沉 CL47 Boise 博伊西1935.4.11936.12.31938.8.12 1951.1.11,阿根廷 CL48 Honolulu火努鲁鲁1935.9.101937.8.261938.6.151959.11.17,解体 CL49 St Louis圣路易斯1936.12.101938.4.151939.5.19 1951.1.22,巴西 CL50 Helena海伦纳1936.12.9 1938.8.27 1939.9.181943.7.6,战沉 § 性能数据 排水量 9,767吨/9,923吨(标准);12,207吨/12,403(满载) 主炮 三联装152mm×5 副炮 单装127mm×8,CL49/50为双联127mm×4 尺寸 长185.42米/182.88(水线),宽18.82米,吃水6.93米 功率 100,000马力 续航力 10,000海里/15节 最高航速 32.5节 载机 4架,两部弹射器 舰员 868人 § 历史点评 纳什维尔号 作为伦敦海军公约限制下的产物,布鲁克林级与最上级的标准排水量都在万吨左右,打了伦敦海军公约的“擦边球”。两舰的火炮也异曲同工:都安装5座三联装炮塔,主炮口径类似(布鲁克林级为美国海军制式152毫米炮,最上级为曰制155毫米炮)。炮塔的配置方案也很相像,5座三联装炮塔前3后2。正因为如此,布鲁克林级服役时,曾被人们称为“美国版的曰本巡洋舰”。实际上,布鲁克林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曰本高雄级和妙高级的布置方案,但在技术特点和性能上仍为浓郁的美国风格。美制152毫米炮与曰制155毫米炮的性能差距明显。152毫米炮的最大射程为23.8千米,而曰制155毫米炮的射程达到26千米;152毫米炮发射穿甲弹在11.5千米处能够穿透102毫米的装甲(通常是各国轻巡洋舰的装甲最大厚度),155毫米炮在20千米处的穿甲能力仍达到102毫米。纯粹从火炮威力比较,最上级占了上风。 但两级舰装甲防护的差异则正好相反。为了在万吨级的舰体上安装5座三联装炮塔及高大的塔式舰桥,最上级的舷侧及甲板装甲最大厚度仅为51毫米,高大的塔式舰岛装甲厚度只有20-50毫米,属于典型的薄皮巡洋舰。在二战的海战中,最上级舰屡屡被未直接命中的近失弹弹片撕破舷侧装甲带,或是被前来骚扰的美战斗机用12.7毫米机枪击穿指挥塔造成水兵伤亡。相比之下,虽然布鲁克林级也装有5座三联装炮塔,但152毫米炮塔的重量比155毫米炮塔轻,并且比最上级短约3.6米(185.4米对189米),因而有较充裕的重量用于加强装甲防护。布鲁克林级的舷侧装甲最大厚度为102毫米;双层甲板装甲厚度分别为76毫米和51毫米,充分考虑到了空中打击的防护;指挥塔装甲更是厚达203毫米。这样的装甲防护自然无法同战列舰的装甲相比,但在海战中,可以有效防御敌驱逐舰76~127毫米炮的打击。 二战期间,布鲁克林级曾有整个舰首被炸掉后仍利用自身动力返航修理的战例;以及被敌3枚鱼雷命中仍漂浮不沉,为避免落入敌手又由友舰再发一枚鱼雷将其击沉的战例。总的来说,布鲁克林级保持了美国军舰皮实稳重的风格,虽然火力稍逊于最上级,但装甲均衡,生存能力强,并且建造数量多,是足以同最上级抗衡的强大轻巡洋舰。 本级舰是1930年的伦敦海军条约的产物, 根据这个补充条约,美国只可以再建造两条华盛顿条约型的重巡洋舰(CA44和CA45),为了对付日益扩张的他国海军力量,不得不转向建造装备6英寸主炮的轻型巡洋舰,因此促成了布鲁克林级的诞生。最初的设计强调本级舰的速度和巡航性能不能低于重巡洋舰,在6种预选方案中,从三座四联炮塔加一座三连炮塔的重炮舰方案,到只装备两座6英寸三连炮塔,排水量仅6000吨的轻量级方案都有,1931年初最终选定的方案是排水量9600吨,装备四座三连炮塔,装甲防护同新奥尔良级,在1933年的造舰计划里通过了该方案,但随之而来安装1.1英寸的防空炮的要求使本级舰的设计再次被修改,对装甲防护同样也作了一些改动。这个时期,装备多达15门6英寸主炮的日本最上级轻巡的出现强烈刺激了美国人的神经。最终的设计里,布鲁克林级的主要武器变为5座6英寸三连炮塔,飞行甲板移至舰尾。[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