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怀石料理 |
释义 | § 简介 怀石料理 怀石料理是指品茶时,在端出茶之前所准备的简单饭食。这是在安土桃山时代,茶道的创始人千利休确立茶道的时候,为了品味茶的美味而创立的规则。怀石料理的制作方法也根据茶道各流派的不同有着严格的规定。[1] 据日本古老的传说“怀石”一词是由禅僧的“温石”而来,那时候,修行中的禅僧必须遵行戒律,只食用早餐和午餐,下午不可吃饭。可是年轻的僧侣耐不住饥饿和寒冷,将加热的石头包在碎布中,称为“温石”,揣在怀里。后来发展到少吃一些起到“温石”的作用。 怀石料理与茶道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客人来访时,主人会把珍藏的茶具拿出来泡茶,但因为空腹饮浓茶会使人感到不舒服,所以为了达到愉快的饮茶,需要在喝茶前吃一些简单的料理,适当地填饱肚子,这就是茶怀石料理。 怀石料理通常是三菜一汤,当然也有种类很丰富的时候。怀石料理的季节性强,每个季节的食品搭配都不一样。以春季怀石料理为例,包括生鱼片、大酱汤、白饭,用完后再端出的是煮菜、烤食。现在通常又多一道小菜叫“寄放钵”。用完了汤、饭,可饮一杯清酒,再进“寄放钵”。除材料外,怀石料理很讲究食器、座席、庭园、挂轴画、花瓶等所塑造的空间美。在各种日本传统料理中,怀石料理的品质,价格,地位均属高等级的,不少日本人认为,在品尝清淡可口的四季怀石料理的同时,更可获得超脱的心境空间。[2] § 特点 怀石料理是基于日本古来的一汁三菜的饮食法做成的,通常在是品茗会上,在品茶之前食用。这是为了避免空腹品茶时浓茶的强烈刺激,即是为了让茶更加美味,而又不至于影响到品茶的和食料理。此外,诸如料亭和料理屋等提供怀石料理的日本料理餐馆增多,有的还会特地在品茗会的怀石上标示茶怀石,以示区别。怀石料理有着三大原则,即:“使用应时的材料”、“有效利用食材本身的味道”、“怀有热情和关切的心情来烹调”。这些原则也强烈反映着千利休那闲静的思想特色。 一汁三菜……以米饭、清汤(一汁)、三样菜、咸菜为基本的菜单。汁是指味增汤,三样菜是指醋拌生鱼丝(将生鱼切成丝并调上醋的菜)、煮菜和烤的菜三种。[1] § 起源 正如文字本身的意思,怀石料理起源于“怀中抱石”的故事。原本禅僧在修行的时候,规定上午只能吃一顿饭。因此,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当然是腹中空空了,而且相应的体温也会下降。于是就怀抱加热过的石头,以此来抵御饥寒交迫的困境。怀石在这里表示 “尽管不足挂齿,但是能勉强填饱空腹,温暖身体的简单食物”。其后,在安土桃山时代,茶道与禅宗结合,正式确立了茶道的形式。其中,作为茶道创始人的千利休更加追求禅料理的精神,而将其引入茶道,确立了即使在狭窄的茶室中也能方便享用的怀石料理。 [1] § 礼仪 怀石料理 怀石料理对于主人(款待的人)和客人(接受款待的人)的礼仪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主人的礼仪 只有应时的食材才能列入菜单,在重视季节感的同时,还要最大限度的展现食材的色、香、味等特点。 即便是从食材上切下来不要的东西也决不能浪费。 要重视端上菜肴之前的准备,热菜就要是热的,冷盘就连盛菜的盘子也要保持冷的,才能端上给客人,这是必须重视的地方。 在配菜单时,要注意其中出现的海产、野味和家常菜的组合不要有重复。 不方便食用的东西要先切上斜十字纹,这样比较容易入味,也更方便吃,骨头多的东西要先把骨头剔除干净再端出来给客人。 关于盛装食物的餐具的配置组合也要多多费心。 客人的礼仪 烤鱼 整条的鱼要从后脊部开始吃。在吃完了正面的部分之后,也不要整个翻过来,而要保持原样将骨头的部分取下,然后再吃下面的身体部分。 刺身 芥末不能溶在酱油里,而应放在刺身的单侧,而另一侧蘸上酱油来吃。 煮菜 像芋头这种滑滑的菜,要用一支筷子刺进去,另一支筷子夹着来吃。 串物 串成串的食物,不能直接拿着一串来吃。首先应该把食物从串上取下,切成适当的大小之后再用筷子夹来吃。[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