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岭东佛学院 |
释义 | § 岭东佛学院 岭东佛学院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古德这一句至理名言,演绎着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千古真理。佛法的昌明久住,固然少不了诸多因缘的造化成就,而住持佛法的僧人,其责也坚,其任也重。培养合格的佛教事业接班人,成为近现代有识之士共同关注的紧迫问题,是中国佛教的“希望工程”,于是就开辟了中国佛教僧教育的新纪元。在广东省潮州唐代古刹开元寺内,就有一所为继佛慧命、培育僧才的佛教院校——岭东佛学院。 § 本院历史 1932年12月,广东潮汕佛教界委派代表到厦门南普陀寺礼请太虚法师莅潮弘法。太虚法师偕同会泉法师、侍录守志同往,于潮汕各县市弘法一周。在驻锡开元寺演讲佛法期间,寺内大众恳请法师于寺创办岭东佛学院,培育僧才,弘传佛法,法师欣然应允,并命门人大醒法师负责创建等一切事宜。不久后,寄尘法师接替大醒主持教务。佛学院几经筹备,于1933年10月9日举行开学典礼,仪式隆重,教职员工共有14位,学僧43名,分甲、乙两班,每日授课六小时及朝暮课诵、过堂用斋。退居住持智臻老和尚、住持福来和尚等都鼎立支持办学,当时全寺常住及佛学院师生有近百人,呈现出一派革旧鼎新、朝气蓬勃的景象,为乾隆年间密因和尚中兴开元寺后又一次鼎盛时期。佛学院除主要学习佛学课程和朝暮课诵以外,还兼习世俗学科知识,出版佛学杂志《人海灯》半月刊、学僧论文集《南询集》以及静贤法师著作《海沤集》、《静贤全集》等。 1935年6月,一批佛学理论水平较高的18名学僧圆满毕业。后因院、寺两方意见相左,且经费拮据而告停办。1946年10月,虚云老和尚法驾莅潮,并于开元寺启建水陆法会,寺众恳请虚老出面,请智诚法师主持开元(智诚法师,江苏泰州籍,于1933年承太虚法师命任岭东佛学院监学,后辞职,至潮安县庵埠住持灵和寺,1937年于寺内闭般若关,历时三年余,刺舌血书写《大方广佛华严经》全部,现存开元寺,为镇寺之宝。智老和尚于1994年圆寂,德化所被,四众尊仰 。),1947年9月升座莅任,即于寺内藏经楼恢复岭东佛学院,至1948年5月,因种种缘由,智诚和尚辞职,佛学院亦随之停办。 1991年5月,定然老和尚荣任开元寺住持。他鉴于全国各地寺院相继修复开放,而僧才奇缺,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提议复办岭东佛学院,得到了省、市宗教局等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海内外扩法居士的热心资助。1991年10月复办,经过严格把关,招生录取,第一届学院正式开学。至今已毕业了三届,第四届将于1999年6月份圆满学业。岭院复办后,定然老和尚任第一任院长(1991、10-1997、3)。第二任院长、开元寺方丈弘澈大和尚,1997年3月莅任至今。 § 本院性质 岭东佛学院是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由广东省佛教协会主办,委托潮洲市宗教事务局行政领导的,以佛教学识为基本学科的汉语系中级佛学院。 岭东佛学院复办初期,在省市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政策指导下,在定然院长的主持下,学院经常召开院务会议,听取多方建议,统一思想,明确办学宗旨: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尊纪守法、具有坚定的佛教信仰、愿意终生献身佛教事业、具有中等佛学知识及政治、文化水平的寺庙管理和佛学研究年轻僧才。 § 学制及招生录取原则 岭东佛学院现分预科(甲)班、预科(乙)班,两班学制均为二年,共四个学期,每年度四十周课,每课时五十分钟。乙班学业圆满,可升甲班深造。 招生条件: 1、在寺庙出家一年以上,严守律仪,并能背诵五堂功课的汉族男僧;历史清白,品行端正; 2、具有初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或同等学历;年龄在十八到二十八周岁之间; 3、身体健康,五官端正,无残(隐)疾及其他传染病或神经病(含奥抗阳性); § 招生方法 凡赞成本院培养宗旨并符合招生条件者,持当地寺庙介绍信、佛协证明和宗教事务部门政审意见报名; 1、报考者需交验身份证、学历证明及体检表(包括奥抗检查)、免冠一寸照片四张,随同报名单函寄本院,合格者发给准考证。 2、在规定时间(准考证注明考试时间),持准考证到本院参加统考; 3、考试科目:佛学知识、事事政治、语文、史地、英语、课诵等。形式采取笔试和口试两种; 4、本院招生办对各地考生,依据招生条件,考试成绩,本着择优录取的原则进行录取,分班学习。录取者,由本院将录取通知书,邮寄到考生推荐单位转交考生本人; 5、录取新生到院后,经体检复查,凡发现体质不符合条件者,退回原地。 § 教学和管理 目前,岭院的学制为两年。两年内,我们编制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进度表,合理安排每个学期的校历、课程和重要大事,整体教学力求做到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使学僧在佛学理论、文化道德修养和寺院管理水平上有一个全面的提高。根据两个班的实际情况,开设不同课程,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学年: 乙班:《劝发菩提心文》、《佛学基础》、《沙弥律仪》、《遗教三经》、《唯识三字经》、《百法明门论》、《成佛之道》 、《弥陀要解》、《童蒙止观》、视听等; 甲班:《印度佛教史》、《佛学概论》、《戒律学纲要》、《教观纲宗》、《八识规矩颂》、《唯识三十颂》、《金刚经》、《三论玄义》、《二时课诵》、《四书》等; 第二学年: 乙班:《印度佛教简史》、《中国佛教简史》、《禅林宝训》、《竹窗随笔》、《观经》、《梵网经》、《普门品》、《百喻经》、《天台四教义》等; 甲班:《中国佛教史》、《唯识二十颂》、《因明入门》、《梵网经》、《法华经》、《六祖坛经》、《华严大义》、《十二门论》、 《大乘起信论》、《中国哲学史》、《会计学》、《四书》等。 另有语文、政法、历史、书法等课程为两年内甲、乙两班的共修课。以上安排,有时也根据学院师资情况作适当调整。 学院在加强学风建设的同时,还逐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如财务制度、医疗报销制度、教职员工待遇制度、图书馆管理制度等。在选择、充实和稳定教师队伍上,坚持以品德修养为第一、学问为第二的原则,要求法师以身作则,强调身教重于言教的现实意义。在教学上,要深入钻研经典理论,认真备好课,不断摸索、总结、改善教学方法,吸收当代社会先进教育法,结合佛教教育的自身特点,一般认为应以启发式教育为中心,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积极性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观机说法相结合,以此提高教学质量。行持上应起师范表率作用,和学僧一起过好宗教生活,树立起一种“敬业奉献”精神和良好的师德师风,对于一些在人品、学问、道德、修持上不能为人师表者,采取解聘及逐步淘汰的方法。 “学修一体化,学院生活丛林化”是我院的办学方针。学院以院长、教务长、监学、班主任组成学院行政主力,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牢牢把握“三学为纲,修行第一”的原则。把学僧的品德修持放在整个教学的首位。设立学僧学籍档案,把学僧在校的奖罚表现一律归入本人档案;制定《学僧守则》,包括课堂、殿堂、斋堂、生活、请假、考核、奖惩等一系列规则制度;要求学僧不但要遵守学僧守则,还必须同时遵守常住的共住规约;积极配合常住、参与各类重大法会活动,提高学僧的纪律性、组织性和集体主义观念。 在严格管理和紧张学习的同时,学院组织师生学习有关宗教的政策法规,如中共中央19号文件《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94年11月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两个法规,组织收看中央电视台“邓小平同志逝世追悼会”实况转播;在举国上下欢庆香港回归,洗雪百年国耻的大喜日子里,我院举办香港回归图片展,还组织“迎’97香港回归朝圣团”,冒着酷暑北上五台山、北京朝礼参访,并在五台山三步一拜上菩萨顶和黛螺顶,祈祷世界和平、人民安乐、国运昌盛、香港明天更美好;97年9月份,组织学习十五大文件精神;观看《鸦片战争》、《百年恩来》等有教育意义的影视片并写观后感;请著名西藏摄影家举行“西藏风光”幻灯报告,了解西藏政治历史、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等等。所有这些活动,都非常有效地提高了师生爱国爱教的思想觉悟。平常还利用节假日,开展一些院外郊游、实地参观等活动,开阔视野,增长见闻,让学僧在这种活泼、轻松的平常生活中,学习到学院内、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学僧在院求学期间每月按规定发给一定数量的生活补助费;医疗费按财务有关具体规定给予报销;寒暑假回原地、凭学生证可享受半价优待票;教科书和作业本统由本院给;每年还发一定数量的僧服、僧鞋等日常用品。 学僧毕业后学院不包分配,故原则上一律回原推荐寺庙或佛协安排工作;对品学兼优者,推荐报考北京中国佛学院继续深造;另外也有根据需要,并征得原推荐单位同意,由本院调配而作适当安排。 六、海外联谊,院外弘法 岭东佛学院前任院长定然老和尚曾多次访问泰国、香港等地。1994年10月,应泰国华宗大尊华仁得大师和副尊长仁晁大师的邀请到曼谷普门报恩寺和龙莲寺弘法,轰动泰京,受到泰华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1995年12月,应泰国合艾龙象寺之聘请,前往传授“大乘菩萨戒”,同泰国潮籍华人及诸山长老、护法居士广结法缘,为佛学院赢的了众多外缘援助。最值得一提的是泰国著名侨领、中华总商会永远名誉会长、大慈善家谢慧如先生为定然院长的德望所感和慈力加被,主动提出捐款人民币四百多万敬建了当时全国汉地唯一的一座泰佛殿,该殿于1992年元宵节落成启用。教务长宏明法师也曾出访泰国、香港,与泰港缁素大德广结善缘,介绍岭东佛学院的办学情况,得到许多经验之谈和嘉勉,也获赠多种珍版佛典及各类佛教音像等法宝,充实了学院图书馆藏。 在完成学院的院务行政、教学工作外,现任院长弘澈法师及其他法师经常利用假期或空闲时间,积极到外讲经弘法,举办念佛共修法会等,悉心传授佛理,培养居士正信,树立正见,提高佛学修养,明了三世因果,倡导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发扬佛教救世济人的大悲精神,为家庭幸福、社会稳定、国家昌盛、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七、院刊《人海灯》 《人海灯》开始由厦门南普陀寺闽南佛学院编辑,附《厦门日报》为副刊,后移汕头佛教会为周刊,后因故停办。1933年10月,开元寺创办岭东佛学院,《人海灯》亦于当年12月复刊,每月一日、十五日出版各一次,为半月刊。1935年夏岭东佛学院停办,此刊迁至香港由东莲觉苑接办,后又停办。1994年7月,定然院长复办此刊,先为不定期,至1997年改为季刊,设置“贝叶新传”、“灵山旧事”、“潮音论坛”、“缁素名贤”、“云水闲吟”、“大千尘刹”、“心灯点点”、“七宝楼台”等栏目,文章内容涉及:三藏典籍的诠释或注解;中外佛教史实的考证及阐述各宗义理的学术专论;历代僧俗大德的嘉言懿行、道德风范的传略记载;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相互影响及促进之论稿;有关佛教教育及倡导人间佛教的专论;对人生境遇的思索及修学心得;佛教新旧体诗歌、对联、书法、绘画、纂刻、曲调等作品。作为学院的院刊,我们的办刊宗旨是:净化人心、增长智慧、共享法喜自在。本刊属教内赠阅性质,出版流通的目的是促进我院学风建设,并以此联系四众,共同学修,推动佛教文化事业的发展,至今已出版了12期,在栏目、装帧、版式、美术设计、文章内容及纸张质量各方面都在不断的改进。为了提高刊物的学术水准,把好质量关,《人海灯》聘请教内知名长老明法师、茗山法师、云峰法师等,及社会著名佛教学者如王雷泉、黄夏年等18位组成学术顾问委员会。目前《人海灯》已赠送到全国22个省、4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的大小寺院、居士团体、佛教协会及各界佛学爱好者手中,反映普遍良好。来电、来函索阅日多。同时本刊也与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等地的佛教刊物相互交换、彼此借鉴,在内容和形式上以求继续提高。我们相信《人海灯》在广大热心作者、读者的护持下,将点得更亮,照得更远。 八、教学设施和规模 岭东佛学院复办初期,教学设施极其简陋,教室和学生宿舍都在寺藏经楼后的废旧危楼上,教学和生活环境相当恶劣。定然院长为了创造一个庄严、清净的环境,使学院更好地发展下去,不顾高龄,多方奔走,率先将多年钵金共壹佰壹拾柒万悉数捐出,倡言集资,筹建教学大楼。此举得到省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海内外十方善信的竭诚拥护,经过一年的精心施工兴建,终于在1997年2月24日竣工,并举行盛大的落成典礼。新教学大楼位于开元寺右侧,占地2300平方米,整体建筑包括一幢学院山门、一幢四层多功能教学大楼(包括华雨讲堂、教室、资料室、视听室、教务处、档案室、《人海灯》编辑部等)、一幢四层法师寮房,一幢二层四合院式学僧宿舍楼、一幢二层图书馆和贵宾楼。空间绿化和活动场所面积约1000平方米,设有花圃、喷水池、升旗台、回廊等,环境清雅幽然,令人身心轻安。同时,还配备了电脑、打字机、复印机、电视音像器材等。充实了教学、办公设备。参观者有称,岭东佛学院新教学大楼在全国佛教院校中可谓一流。 在定然院长为核心的院务领导班子的严格管理下,和全院师生兢兢业业、脚踏实地的精勤努力下,学院至今共毕业了三届,共137名学僧,其中第一届女众班有40名,后因环境等条件限制从第二届起女众班停办。第四届于97年9月开学,现共有教职员工30名,法师除本院毕业留校外,还有毕业于中国佛学院、闽南佛学院及个别地方佛学院。外聘教师有韩山师院的教授,潮州市重点中学的高级教师及书法家等,每届聘期二年。另外,还聘请国内著名佛学专家学者如方立天、黄心川、吴立民、王志远等共13位客座教授,同时兼任《人海灯》学术顾问。学僧46名,大多数有初中、高中毕业及部分中专、大专文化程度,来自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中南、西北地区,覆及全国19个省份。在现任弘澈院长言传身教的英明领导下,院务、教务各项工作开展顺利,学风、道风有长足进步,本届将于99年6月圆满学业,并将同时招收第五届学员。 在历届毕业僧中,现在有的担任寺院住持,修复祖庭;有的任大丛林当家、知客等重要执事;有的在佛学院、培训班讲课或担任教务领导工作;有的在佛协任职;有的上中国佛学院继续深造;也有的常住各地丛林古刹潜心修持,或行脚参学,云游四方。 九、存在问题 岭东佛学院复办已有八个年头了,这不长不短的时间里,在党和政府、统战宗教部门的领导下,在两任院长的智慧决策下,全院师生齐心努力下,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总结了部分经验,但是我们还必须面对许多问题,主要有几个方面: 首先,办学经费短缺。 学院的费用包括教职员工的工资、学僧每月生活补贴、医疗费、购买材料和教学资料、添置各种设施用品、日常办公支出、节假补贴、寒暑假探亲旅差等各项费用,每年四期《人海灯》杂志,属完全赠阅性质,印刷、稿酬、邮寄托运等费用,合计每年的开支总额达数拾万元,完全由开元寺支付,主办单位广东省佛教协会在财力物力上虽尽力帮助支持,但经费的来源没有一个固定的保障。 其次,师资相对缺乏,尤其缺少一些德才兼备,既能讲课,又能搞管理,个人修持严谨,愿意献身佛教教育事业的青年法师,师资力量的薄弱,有时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及佛学院发展的进程。 再者,学院各项规章制度还有待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健全。 十、寄希望于未来 一九九二年,全国汉语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谈会在上海隆重召开,会上赵朴初会长高瞻远瞩表明了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佛教工作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这是正确分析当前佛教界严峻形势后的英明策略和宏伟蓝图,也是岭东佛学院一如既往兴办僧教育的精神原动力。我们预计规划: 学制从原来的二年升到四年; 1、在坚持招生条件的原则下,扩大招生名额,让更多的有志青年僧人,有机会接受佛教院校的正规教育; 2、报考者需交验身份证、学历证明及体检表(包括奥抗检查)、免冠一寸照片四张,随同报名单函寄本院,合格者发给准考证。 3、在规定时间(准考证注明考试时间),持准考证到本院参加统考; 4、考试科目:佛学知识、事事政治、语文、史地、英语、课诵等。形式采取笔试和口试两种; 5、本院招生办对各地考生,依据招生条件,考试成绩,本着择优录取的原则进行录取,分班学习。录取者,由本院将录取通知书,邮寄到考生推荐单位转交考生本人; 6、录取新生到院后,经体检复查,凡发现体质不符合条件者,退回原地。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持续、稳定、有成效的办好僧伽教育,是中国佛教的百年大计,命系佛教的生死存亡和未来发展的趋势走向。我们更加注重当下的付出和努力。相信有党的正确方针、政策,各级领导悉心关怀和大力支持,海内外诸山长老以及热心佛教事业的大善知识的竭诚护持,在全院师生精诚团结、拼搏奋斗下,岭东佛学院将会办得更好,培养出更多的“爱国爱教,学修并重”的跨世纪青年僧才,为佛教的未来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为扬佛之光、传佛教化、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作出贡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