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岳崧
释义

§ 人物简介

张岳崧画像

张岳崧,“崧”又作“嵩”,字子骏、翰山,号觉庵、指山,清琼州府定安县(今海南省定安县永丰乡高林村)人。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以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为海南历史上唯一的探花。初授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官。后历任会试同考官、文颖馆纂修官、武英殿纂修、教习庶吉士、四川乡试正考官、陕甘学政、文渊阁校理、翰林院侍讲、江苏常镇通海兵备道、两浙盐运使、浙江按察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詹事,湖北布政使、护理巡抚等职。为官勤政廉明。道光十一年(1831年),在江苏兵备道任上,遇暴雨成灾,亲率官员乘着小船冒雨巡察长江,站在泥浆中指挥众官民筑堤护堤。是年与林则徐同司江北赈扶灾民事宜,冒风雪亲历水乡十余县,细查户口,发放米粮。兼管扬州关务时,极力整治佞吏,革除弊端。任浙江按察使时,做到“案无饰,法无滥”。十八年,在任护理湖北巡抚期间,向朝廷呈上《议设立收缴洋烟公局启》、《查禁鸦片章程》等奏章,指出“洋烟之为祸益烈也!”吸鸦片为“古今恶行,其损身、败名、丧财、废事,无甚于此者。”提出禁烟的具体措施:“一曰遏其贸易;二曰严禁造卖此物;三曰示以禁法;四曰讲明义理。”并主张对吸、贩鸦片者处以重刑,是以林则徐为首的禁烟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和组织者之一。次年母丧奉讳归里,仍积极参与雷州、琼州的禁烟运动,甚至带病奔波,多次向林则徐汇报琼州禁烟情况。

一生注重文化教育,功业卓著。任陕甘学政时,捐俸修复荒废的汉中之涅中、巩昌之南安、绥德之雕山等书院。也曾在广州越秀书院、肇庆端溪书院、海南琼台书院等处讲学,为岭南文教作贡献。对家乡的公益事业尽力而为,曾捐资并合众力重修岁久就圮的定安县文庙,带头捐集资金4000两银设立宾兴馆,以资助定安县贫寒的读书人作为赴乡试的旅费。晚年致力于纂修《琼州府志》,还出资刊印《丘文庄海忠介文集》。其饱才博学,精通书画、律历、经济、水利、军事、医学,史称其“学问淹通醇粹”,“诗赋宗汉魏而出入唐宋诸家,书法得晋唐诸家奥秘”,“片楮只字,人争宝之”。著有《筠心堂文集》(10卷)、《筠心堂诗集》(4卷)、《运河北行记》(1卷)、《水利论》(3篇)、《训士录》(1卷)等。[1]

§ 身世

张岳崧

张岳崧,字子骏,又字翰山、瀚山,号觉庵,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出生于海南省定安县永丰乡高林村,上祖籍福建莆田县,宋嘉定年间迁琼,其祖为琼山尹,故落籍琼山。后迁定安。张岳崧自小聪明好学,十二岁应童子试,十六岁补弟子员,嘉庆辛西(1801年)优引举质。嘉庆甲子(1804年)科中广东省举人,嘉庆已已(1809年),中进士,以一甲第三名及第,成为海南历史上唯一的探花郎,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官、会试正考官、文颖馆篡修官、武英馆篡修、都习庶吉士、四川乡试正考官、陕甘学政、文渊阁校理、大理寺少卿、詹事府詹事、湖燕布政使、护理巡抚等职。

张岳崧饱才博学,涉猎很广,业通书画、法律、经济、水利、军事、医学,一生著有《筠心堂文集》10卷,《筠心堂诗集》4卷、《运河北行记》1卷、《训士录》1卷。现今各大图书馆多有收藏。 张岳崧一生对海南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张岳崧关心民疾治水防患,他任江苏常镇通海兵备道时,奉旨治水,他乘小舸,冒风雨,渡扬子江,亲自巡察江海,冒险坚持督率官民护堤。张岳崧是当时一个“明镜高悬”的青天老爷,任大理寺少卿去任的时候,“耆老遮道,焚香路送”。张岳崧为禁烟运动劳苦奔波,与林则徐交谊深厚,同是查禁鸦片的严禁派。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南下广州查禁鸦片,首先摇旗呐喊,撰写禁烟奏疏与其有关文章。

张岳崧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在家乡病逝。享年70岁,他的棺葬于琼山县甲子镇毛头村前。可惜墓地在“四清”、“文革”时期遭受破坏,其石柱、石栏、石牛、石羊、翁仲都荡然无存。在张岳崧前,明清两代,琼人登进士第者甚多,但尚未有名列一甲第三名探花者。故当朝清嘉庆皇帝仁宗琰,为张岳崧的直接这样高的名次而骄傲地说:“何地无才!”后来在张岳崧直接熏陶下,他的长子张钟彦中了进士,三子张钟秀和张熊祥也均中举人。

张岳崧是海南历史上一位难得的人才,他有功于国于民,历代海南人民都把他同丘浚、海瑞、邢宥、王宏诲等一起引以为荣。

§ 助学赈灾

张岳崧十分重视发展各地的教育事业,在担任陕甘学政的时候,他曾捐出自己的俸禄,牵头修复了巩昌南安书院、绥德雕山书院等,后来还曾在海南的琼台书院、雁峰书院以及广州的越秀书院、肇庆的端溪书院讲课。他还十分注意扶携家乡的读书人,带头捐资设立崇贤兴馆,以资助贫穷的读书人做为赴乡试的旅费。他曾说:“欲国有纯臣治有循吏,必先里有良士。”他写《训士录》的目的,就是为讲求吏治,淳厚教化,培养人材。

张岳崧为人认真,忠于职守,任官三十多年,政绩卓著,史称“居官勤慎廉明,悉心职事。”在任江苏常镇通海兵备道的时候,他奉旨治水,到任第二天就冒着风雨坐小船渡江巡查,亲自督导民工治水护堤,曾多次遇险。在主持江北赈灾时,他迎风冒雪走遍了受灾的十几个县,实地核查受灾人口,监放救灾米粮,同时考察河流地势,写出了几篇很有见地的水利论文。张岳崧是一位出色的水利专家。由于治水有功,多次受到道光皇帝的召见和勉励,说他是“有学问人品,朕所深知”。

在担任湖北布政使的时候,张岳崧积极整顿吏治,兴利除弊,注意倾听民间呼声,常常微服出访体察民情。当时江汉一带经常遭受洪灾,张岳崧多次带头从自己的俸禄里拿出一部分钱赈济灾民,采取各种方法平抑粮价,同时大修水利堤防,防洪抗灾。对外地逃荒来湖北的灾民,他也多方救济,并发文给各地,要求各地方官遇到灾民过境时一律想方设法安抚救济。因任上工作出色,湖北巡抚林则徐调任湖广总督时,力荐张岳崧担当护理巡抚职务。

§ 广东四大书法家之一

张岳崧行书

张岳崧博学多才,涉猎颇广,文章书画犹为称道,他又是清代知名书画家,尤以工书著称,现代出版的《中国画家大词典》、《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岭南画征略》等书都有专门介绍张岳崧的条文,称他“书法与郭兰石齐名,画宗无人,不多作,零缣残墨,人多宝之。”

清代《国朝画征略》将张岳崧列为广东四大书法家之一,《翰山公崇祀乡贤实录》称其“书法得晋唐诸家奥秘,临仿各造精妙,片楮只字,人争宝之。”《中国书画家大辞典》称他“书宗欧(阳询)柳(公权),尤长擘窠大字。”张岳崧的手迹遗物有不少留传后世,定安县博物馆目前还保存着张岳崧手书的条幅、对联、抄本、匾额以及各种印章等。

张岳崧一生著有《钧心堂文集》、《钧心堂诗集》、《运河北行记》、《训士录》、《公牍偶存》等,至今仍保存在广东中山图书馆。

对家乡的公益事业,张岳崧都尽力而为。他曾捐资合并众力,曾重修定安县文庙,带头捐集资4000银两,建立宾兴馆,以资助定安县贫寒的读书人作为赶乡试的旅费,还多次捐资给家乡高林村修路。晚年他致力编撰《琼州府志》,其“采仿必确,抉择必精删其丛杂舛谬,阅岁而成书”。1841年编篡了海南今存时间最近、内容最完整的府志,该志由琼州知府明谊修,张岳崧编篡本。全书44卷,首1卷。据张岳崧在《续修琼州府志序》中称:此志以历代志书为基础,采辑遗佚,诸志中有关郡事皆有记载……他还捐资合刊《丘文庄海忠介文集》并为邢宥搜辑遗文。曾主讲琼州之琼台书院,雁峰书院,羊城之越秀书院、肇庆之端溪书院。张岳崧一生,对海南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很大的贡献。

§ 中国禁鸦片第一人

1883年,由于鸦片已大量流入中国,导致民力衰弱,国库空虚,张岳崧多次上书陈具鸦片之害,倡议禁烟,并积极协助林则徐开展禁烟运动。

道光十八年,张岳崧向皇带上书《议奏查禁鸦片章程》,提出了查禁鸦片的具体措施,主张对吸食和贩卖鸦片者处以重刑,严加海关管理,从严惩处跟外国人勾结私运鸦片者。这为林则徐后来在广东发动的大规模禁烟运动制造舆论。

据史书记载,张岳崧曾多次与林则徐共事或为前后任官。嘉庆末年至道光初年,张岳崧与林则徐同在翰林院任职,又先后任陕甘学政、四川正考官;道光十一年,张岳崧与林则徐同时担当江北赈灾事宜;道光十三年至十八年间,张岳崧任湖北市政使和护理湖北巡抚时,林则徐刚任湖广总督。后来,张岳崧的儿子张钟彦到广州读书,曾得到林则徐的指教和经济上的帮助,在广东考中了举人。志同道合,使张岳崧和林则徐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后人整理的《林则徐日记》中,曾多次提到两人交往的一些情况。

1839年,张岳崧因继母去世奔丧返琼,路经广州时住在越华书院,当时在广州主持禁烟大事的林则徐,在百忙之中曾到越华书院会见张岳崧,并委托张岳崧协助办理雷州、琼州的禁烟事务。此后,张岳崧一路上召集雷州、琼州的乡绅组织收缴烟具,发放戒烟药丸。

在家乡为母守丧期间,张岳崧不忘国家大事,为禁烟之事奔走于岛内各县,并多次给林则徐写信,汇报海南的禁烟情况,询问广州及各地的禁烟详情,忧国忧民的情怀尽现。但限于封建礼教,他必须在家守丧,虽然心忧国事,却不能奔赴广东亲身参与抗英战争,令他引为憾事。

回乡3年后,在对时局的忧愤中,道光二十二年即1842年,张岳崧70岁时因病去世,安葬在琼山甲子毛头村附近。[2]

§ 宦海生涯

翰林院编修

张氏宗祠

岳崧高中探花的当年任翰林院编修。1813年父亲病逝后,回家守孝。1815年守孝期满,赴京任国史馆协修。1817任会试同考官。1818年任文颖馆纂修,因编纂《明鉴》按语不合朝廷意旨,被革职南归广州,受两广总督阮元邀请主讲于越秀书院。

文颖馆纂修

道光元年(1821)复任文颖馆纂修。1822年任武英殿纂修、教习庶吉士、四川乡试正考官。1823年任陕甘学政,开始对各种陋规进行改革:减小随从车马的供给,严厉禁绝浮滥浪费,裁革不合理的考棚经费和岁贡的各种规定,节约6000多两银子。此外,还带头捐出自己的养廉银,用以修复和扩充汉中之涅巾、巩昌之南安、绥德之雕山等书院,以及做为乡试基金。1825年回京任文渊阁校理,衙门文件多出其手。1827年任御史官。1828年升任翰林院侍讲,充任日讲起居注官。

常镇通海兵备道

1831年任江苏常镇通海兵备道,被道光皇帝召见,夸奖道:“学问人品,朕所深知”。是年,江淮发生水灾,江河水涨,岳崧到任第二天便乘小船冒雨渡杨子江,亲自督率民工治水护提。以护堤有功,蒙恩议叙加一级。又奉旨协同林则徐总司江北赈抚之事,冒风雪,除险阻,独自考察水乡10余县,稽查户口,监放救灾米粮。在救灾中捐出自己薪俸,制做棉衣数千领,救济灾民。还著《下河水利论》三篇作为治淮之良策。岳崧出时还兼辖杨州关务及里河清港口,任上认真整除积弊,处分近百名狼狈为奸、贪赃枉法的胥吏徒役。

两浙盐运使

1832年农历四月任两浙盐运使,任上励精图治,裁供给,革奢习,讲缉私,使货畅其流。农历八月任浙江按察使,严吏治,平冤狱。离任时百姓遮逆焚香跪送。1833年农历五月升任大理寺少卿,首次经运河北上,撰《运河北行记》一卷,到京后,再次受到道光皇帝召见重询,并勉励虚心审狱。农历九月升任詹事府詹事(四品),几天后,第三次受道光皇帝召见,面谕湖北水灾事,并蒙训诲,升任湖北布政使(从二品)。是年,在家设高林学馆(私塾)栽培子弟。1834年初,江汉频涨,堤防溃浸,部分地区受灾严重。农历三月岳崧任湖北护理巡抚后,为防灾民流离失所,拟议留养灾民章程,规定灾民过境一律安抚资送,不使远涉邻省。农历五月,在当地发生旱灾和蝗灾时,奏请朝廷停铸宝武局钱以抑钱银比价,控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致力救灾。农历九月,拟堤塍防险章程,按行各地检查督促堤防工程。1837年农历二月,第四次受到皇帝召见,垂询地方情形和政务。陛辞后出都城,由水道查勘钟祥、京山等县堤防工程。归武昌后,建议重修武昌郡城和增设贡院号舍,并捐廉俸为资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22:4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