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府山 |
释义 | § 简介 府山 又称种山、卧龙山。在绍兴市西隅,与城内蕺山、塔山鼎足而立,为水巷古城平添气势。它方圆330亩,以盘旋回绕、形若卧龙而得名。越大夫文种葬此,又名种山。康熙戊辰,翠华南幸,驻跸于此,易名兴龙山。旧时府治据东麓,故俗称府山。 § 历史背景 府山府山集中了从春秋战国至现代两千多年丰富多彩的历史遗迹。它有规模宏大的越王台。越王台据传为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年)郡守汪纲建,据《越纪书》载,“周六百二十步,柱长三丈五尺三寸,溜高一丈六尺。官有百户。高丈二尺五寸。”以后屡废屡建。现越王台是1981年在旧址上再建的,主体建筑300多平方米。与越王台相对的是越王殿,集中了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投醪欢送等令人扼腕的故事,还有著名国画家诸乐山撰写的联语:“生聚教训,功垂於越;卧薪尝胆,志切沼吴。” 府山是范蠡所筑山阴小城的核心,越王句践在此为王宫19年。五代吴越国王钱癠于天元年(904)在山上始建王宫,北宋仍为越州州署,作王宫时间长达 74年,范围遍及全山。宋高宗驻绍兴20个月,临时的皇宫也在卧龙山之越州州署(州治移驻大善寺)。山上山下文物古迹众多。东南麓的越王台是绍兴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台原在府山之东北,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由知府汪纲移建于府山东南麓。1940年被日机炸毁。1981年于旧址重建。台基为拱形城郭,长11米,宽9米,高7米,中辟宫门。主体建筑300多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四周施廊,顶作单檐歇山,东西设厢房。1982年,在台北重建越王殿,坐北朝南,面积310平方米,东西南三面设廊,单檐歇山顶,殿内东西两侧墙上,有两幅长宽各5米的《卧薪尝胆》和《复国雪耻》大型壁画。殿前有隶书"古越龙山"石碑。殿与越王台相距100米,原来屋宇毗邻,今存南宋古柏一株和范仲淹的清白泉,并有"龙湫泉"一口,由台到殿地势渐高,成3个平台。 § 文种墓 府山府山东北隅有文种墓,绍兴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墓已毁,1980年于原址重修。墓以石块砌成,呈圆形,高约1米,墓前置边长1.85米的平面方形石亭,内竖高2.4米、宽0.8米、厚0.12米的墓碑,正面镌"越大夫文种墓",背面刻"重修文种墓碑文记"。位于府山之巅的望海亭,绍兴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系石柱、八攒尖顶、檐角飞翅古亭,1981年重建。春秋时,吴越交战,范蠡在此建飞翼楼,高50米。古时登亭可望大海。唐时建望海亭,此后多沿用此名。 § 唐宋摩崖刻石 府山望海亭下北坡的唐宋摩崖刻石,绍兴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约3米,共12处,有的字迹已难辨认。有唐总章己巳(669)、宋元 戊辰(1088)及绍圣乙亥(1095)题刻,有楷书,也有隶书。内容为开山建亭或登临、饮宴于此山的年月、姓氏及职衔等。旁有民国贺扬灵隶书石碑"唐宋名人摩崖题字处"。明清题刻分布于山坡石壁,有行楷书"於越"、"锺山",均无年款。楷书"动静乐寿"4字,为明知府汤绍恩书,落款唯"汤"字依稀可辨。越王殿后有楷书"龙湫"2字,无年款。 § 风雨亭 府山府山西巅上的风雨亭,绍兴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30年为纪念秋瑾烈士而建,以烈士就义前绝笔"秋风秋雨愁煞人"(一说"秋雨秋风愁煞人 ")而名。亭为八角攒尖顶,正面(东面)上方悬田桓手书"风雨亭"匾,两边石柱刻1916年孙中山莅绍致祭烈士时所撰挽联"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1981年重修。 § 烈士墓 府山位于府山南麓的烈士墓,绍兴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1953年4月,安葬着解放浙江渡海作战和剿匪战斗中英勇献身的60多位烈士尸骨。南向,条石砌筑,长方形,长5.35米,宽11.8米,高0.95米,上覆封土,墓前青砖墙正中嵌青石碑一块,横1.75米,高0.80米。墓前的烈士纪念碑建于1959年,高10.5米,碑座5层,方形,边长4.5米,四周设石栏杆。碑正面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右为"浩气长存",左为"万古流芳"大字,碑阴镌烈士的英勇业绩。80年代,在府山的整修和建设中,增设了樱花园、盆景园和紫翠亭等景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