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庄严寺
释义 庄严寺庄严寺在兰州市城关区旧城中心鼓楼西侧,庄严寺,原名濮阳王庙。建于公元1301年(元朝大德五年),相传其后殿神座下即濮阳王墓。公元1783年(清朝乾隆四十八年)东河村人张廷辉瞻湛集货修前后两殿,毕大椿书“德尊三畏”额。公元1823年(清朝道光三年)张廷辉将历年积蓄用于重修濮阳王庙,当时有山门、大殿、三官殿、观音殿堂。1997年恢复开放。该寺共占地8587平方米,目前建筑面积为1678.89平方米。

§ 寺庙介绍

庄严寺庄严寺原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严谨,由山门、朝房、过殿、大殿、后殿,并建有东、西配殿、厢房、钟鼓楼及跨院,构成完整的三院落及官园等四组建筑,为兰州珍贵的文化遗产。据文献记载,元、明、清各代多次进行修缮,遂成为一所“寺界辽阔”,庙貌巍峨,殿宇辉煌的佛刹。庄严寺以塑、书、画“三绝”著称于世,塑绝指寺内的佛教造像,正殿大佛塑像体态匀称生动,衣纹细腻逼真,确为上乘之作,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写绝指山门所悬“敕大庄严禅院”寺额,系元世祖至元间,李溥光所书,笔力雄浑遒劲,笔划厚重沉着,直逼颜鲁公。画绝指中殿后壁观音画像,仪态端庄优美,身披白衣,宛然如纱,净瓶柳枝,翠色如新。中殿左右墙前部绘十八罗汉壁画,神态各异,表情生动;后半部为佛教故事壁画,所绘佛、菩萨栩栩如生,所布山水、殿宇都很精美。

庄严寺在兰州市城关区旧城中心鼓楼西侧。始建于唐代,相传为隋末金城校尉薛举故宅。大业十三年(617年),薛举在兰州称帝后,即为其皇宫。唐平定薛举后改为佛寺,由山门、厢房及前殿、正殿、后殿等构成三院落。据文献记载,元、明、清各代多次进行修缮,现存3座大殿。以塑、书、画“三绝”著称,正殿大佛塑像体态匀称生动,衣纹细腻逼真;原山门匾额“敕大庄严禅院”六字,为元代著名书法家李浦光所书,字体遒劲;正殿后壁观音壁画,仪态端庄优美,身披白衣,宛然如纱,净瓶柳枝,翠色如新。建国后辟作游览场所。

谭嗣同曾作《兰州庄严寺》一首现摘录如下:访僧入孤寺,一径苍苔深。寒磬秋花落,承尘破纸吟。潭光澄夕照,松翠下庭荫。不尽古时意,萧萧雅满林。作为兰州现存唯一的一座明代建筑,庄严寺在经历了600多年的风风雨雨后,而今它默默的伫立在南山下,俯视着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

庄严寺在测绘过程中发现的壁画,敦煌研究院推断很有可能是在兰州地区并不多见的明代寺庙壁画,他们采用“分块剥取,回贴复原”方案对壁画进行异地保护。回贴复原前,专家们根据拼接记号和壁画上所有尚可看到的切割部位的画面内容,逐块进行了拼接,直至达到所谓的“严丝合缝“,使画面上的每个切割部位都能准确地并且是非常舒服地完全吻合。紧接着,采用先进技术,对起甲壁画、酥碱壁画进行了修复;对已脱落壁画,切割缝进行填补,并补色作旧处理。如今看到的庄严寺壁画,由于完善了复原后的整体效果,使新填补泥层同原壁画在基本色调上协调一致,壁画内容丰富,画工精美,是典型的时代建筑与绘画风格。

为了保证庄严寺“修旧如旧”,1995年11月,市园林设计院,市园林建筑工程公司有关专家、工程技术人员驻扎兰州日报社院内,对庄严寺旧址三座大殿进行了实物测绘、落样、拍照及录像等工作,拿出了具体的拆迁实施方案。曾经参与过庄严寺拆迁的工人们说,这是他们参与过的最难的一次拆迁,大锤头大铁锨根本用不上,一块砖一片瓦都是轻拆轻取,轻拿轻放,拆除木构件时先打上号,认真包装后再运输。对原构件上的油漆彩画,残留的颜色线条尽量保存,以恢复原来的油漆彩画效果。直到1996年12月底,庄严寺三座大殿才拆迁完毕。庄严寺1995年9月经省政府同意,对庄严寺进行易地保护,新址选定在五泉山公园西南隅的二郎岗。庄严寺整体拆迁异地复原保护工程克服地质条件复杂,资金紧缺等困难,前后历时10年,完成了前、中、后殿的复建;修建了仿古牌楼、围墙;恢复了原有壁画。

庄严寺原在兰州市城关区旧城中心鼓楼西侧(张掖路兰州日报社院内)。北临黄河,南望兰山,以南北为中轴线依次排列为前殿、中殿和后殿。

该寺初建于于唐代,相传为隋末金城校尉薛举故宅。

大业十三年(617年),薛举在兰州称帝后,即为其皇宫。唐平定薛举后改为佛寺,由山门、厢房及前殿、正殿、后殿等构成三院落。据文献记载,元、明、清各代多次进行修缮,现存3座大殿。以塑、书、画“三绝”著称,正殿大佛塑像体态匀称生动,衣纹细腻逼真;原山门匾额“敕大庄严禅院”六字,为元代著名书法家李浦光所书,字体遒劲;正殿后壁观音壁画,仪态端庄优美,身披白衣,宛然如纱,净瓶柳枝,翠色如新。

1925年10月,时任甘肃省长,协助冯玉祥国民军第一军第二师师长、代行督办甘肃军务善后事宜的刘郁芬,推行新政:摧毁树神庙,放足,整洁环境卫生,修整兰州道路,改兰州庄严寺为民众教育馆,在兰州鼓楼上布置国耻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 寺庙史料

庄严寺庄严寺位于兰州市城关区旧城鼓楼西侧,即今兰州晚报和兰州日报社处。它的前身是隋末西秦霸王薛举的王府。

据《新唐书•薛举传》记载,薛举是金城兰州人,他的父亲名叫薛汪。薛氏是隋代兰州的一个大家族,薛举从小就有过人的胆魄,长大后容貌魁伟,体大力强,雄猛善射,武艺超群,“家产钜万”,善于结交豪杰,称雄边塞,在当地很有名气,被推举为金城校尉。

隋朝末年,统治者横征暴敛,老百姓苦不堪言,终于激起了遍及中国的农民起义,金城周边郡县的百姓也群起反隋。隋大业十二年(617年),金城县令郝瑗招募数千人,令尉薛举带领去平定反隋饥民,薛举乘郡中举行授甲仪式之机,与儿子薛仁杲及同谋的十三人在座中劫持了郝瑗,囚禁了郡中其他官吏,乘势起兵反隋,自称西秦霸王,定都金城。封长子仁杲为齐公,次子仁越为晋公。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得到人民拥护。

另一反隋割据势力宗罗睺也率众来会,被封为义兴公,同时被封的还有许多人。薛举在金城建立割据政权后,夺取监牧军马,招集反隋势力,扩充军队,兵锋甚锐,所攻皆克。不长时间,就占有了陇西(今六盘山,陇山以西和黄河以东一带)之地。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薛举正式称帝,建元秦兴,以妻鞠氏为皇后,子仁杲为皇太子,建都于金城,将位于今《兰州晚报》社所在地的薛氏宅院改扩建为皇宫。先祖宗庙建在城西南华林坪上,因此后人又称华林坪为薛王坪。

薛举称帝后,不断发展自己的势力,攻克天水后,又徙都于天水。十二月,遣仁杲兼并农民武装唐弼军10万人,军势益盛,号称30万,遂谋东进,以争关中,夺取天下。庄严寺在与薛举称帝的同时,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很快攻占了长安。李渊入长安后,约法十二条,废除隋朝的苛禁酷法,迅速得到关中民众的归附。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改国号为唐,年号武德。

唐武德元年(618年)六月,薛举引兵进攻泾州(令泾川县),意图夺取长安,薛举进至高墌城(今甘肃泾川县东北),长安一带人心骚动。此时潼关以东李密与王世充在东都胶着,李渊想到西秦是大唐的心腹之患,就任命秦王李世民为讨西元帅,统领八总管军进驻高摭抵御。双方军队集结在高墌城附近,也就是现在泾州和长武之间。李世民将主力摆在长武、彬县地区,控制战略通道,等待反击时机。李世民估计秦军粮少,便令唐军深沟高垒,不与交战,待秦军无粮退军时出击。但在这时候,李世民患病了,委军事于长史刘文静、司马殷开山。并告诫二人“薛举孤军深入,粮少兵疲,如果来挑战,不要理他,等我病好了,再来攻破他。”殷开山心有不服,对刘文静说:“秦王担心你办不了事,所以才说这个话。而贼兵知道秦王有病,一定轻视我们,应当向他们耀武扬威。”于是殷、刘二人自恃兵多将广,违背李世民嘱咐,贸然出兵长武县西南的浅水原上,不设防备。

李世民在病中得知,赶快写信去阻止,但已经来不及了,薛举已经率师潜到唐军背后突然袭击,唐军大败,死伤大半,大奖慕容罗睺、李安达、刘宏基在阵前被俘,许多跟随李世民出生入死的部将也都阵亡,李世民只得引兵回长安休整。薛举夺取了高墌城后,乘胜进军,一路势如破竹,唐军无力抵抗,军心大乱,李渊准备迁都以避其锋。同年八月,薛举的谋士郝瑗建议,乘唐军新败,关中骚动,“宜乘胜直取长安”,薛举采纳了这一建议,但终因生病不能采取实际行动,不久便在军中病故了。真是“出师未捷身先老,常使英雄泪满襟。”薛举死后,他的儿子薛仁杲继承了王位,追封薛举为武皇帝。

薛仁杲力大无穷,善于骑射,军中号称万人敌。但是与将帅们平素就有很多矛盾,继承王位以后,手下众人都有恐惧心理。谋士郝瑗(原隋金城县令)也因为痛哭薛举,忧愤悲思而死,此后一段时间,薛氏政权兵势虽仍锐健,但其衰败之势已日益显现。庄严寺薛举死后第七天,李世民仍以西讨元帅率领数十万大军西征。薛仁杲此时兵锋十分健锐,先击败李世民的娘舅秦州总管窦仁轨,又在泾川大败唐军,俘杀泾州守将刘感,俘获陇州刺史常达,收降陇州兵二千余人。

十一月,李世民亲率大军来到高墌城下,誓与薛仁杲决一死战。薛仁杲闻听李世民进击,派其大将宗罗喉率兵迎敌。唐军好多将领屡次请求出战,但李世民汲取第一次失败的教训,坚壁不出。他说,“我军新败,士气沮丧,贼恃胜而骄,有轻我心,宜闭垒以待之。彼骄我奋,可一战而克也。”并下令:“敢言战者斩!”两军相持了60多天,薛军粮尽,士气逐渐涣散,其将梁胡郎、翟长孙等先后率所部降唐。李世民认为决战时机已经成熟,即命行军总管梁实率军布阵于浅水原,以引诱薛仁杲出战。宗罗喉求战心切,尽其精锐来攻,而梁实则守险不出,在营中乏水,“人马不饮者数日”的情况下,顽强抗击薛军的进攻。

李世民见薛军兵疲,又增派大将军庞玉出薛军之右,在浅水原之南布阵,以进一步吸引薛军的兵力,自己则亲率主力自原北击其后,身先士卒,突入敌阵。宗罗喉仓卒率军迎战,受到唐军的前后夹击,队形大乱,大败而逃。李世民率2000余骑兵追击。其舅窦仁轨劝阻说:“仁杲犹据坚城,虽破罗喉,未可轻进,请且按兵以观之。”庄严寺李世民说:“吾虑之久矣,破竹之势,不可失也。”遂率军疾追,傍晚,追至折摭城下,仁杲先背城列阵,见唐军攻势凌厉,又引兵入城据守,唐军遂将城合围。薛军士气低落,纷纷投降。仁杲见大势已去,也只得出降。唐军收编薛军万余人,百姓5万余口。后来李世民将薛仁杲斩首于长安。

历史和薛举开了个大大的玩笑。薛举和李渊是同一年起兵,但是薛举比李渊早一年称帝。在薛举乘胜进军,唐军全线崩溃,李渊准备迁都的关键时候,薛举却病故了。如果不是这样,那么,隋朝以后的王朝,是姓李还是姓薛?是唐兴还是秦兴?谁也说不清。究竟是历史选择了李唐,还是李唐选择了历史,而历史的结果就那样傲慢地、冰冷地、残酷地写在历史的册页中,后人高山仰止也好,扼腕叹息也好,痛心疾首也好,历史的结果就这样永久地镌刻在天地间了。

浅水原大战是唐代初年统一战争的关键一役。战后贞观年间,李世民下令修建昭仁寺和大佛寺,以超度在浅水原大战中阵亡的将士灵魂。同时下令将兰州的薛王府改建为庄严寺。

§ 寺庙文化

庄严寺游庄严寺园

作者:贺铸

年代:宋朝\\代

诗文

石楠花落小池清,独下平桥弄扉行。

蔽日绿阴无觅处,不如归去两三声。

诗词名:题庄严寺休公院

作者:郑谷

朝::唐

体裁:五律

题庄严寺休公院

秋深庭色好,红叶间青松。病客残无著,吾师甚见容。

疏钟和细溜,高塔等遥峰。未省求名侣,频于此地逢。[1][2]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9:0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