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广西药用植物园
释义

§ 药园简介

广西药用植物园

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又名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广西分所,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研究所,创建于1959年,占地面积202公顷,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直属的进行药用植物保护利用与开发研究的专业性药用植物园,是中国对外(国际)开放的二十一个大型植物园之一。现已收集保存药用植物5000多种,被誉为“立体的《本草纲目》”和“亚洲第一药用植物园”。

广西药用植物园是国家人事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广西首批13家人才小高地建设单位,广西药用植物园先后获批建设广西首个国家工程实验室——西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和7个自治区卫生厅“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并建成了中国第一个省级中药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药用植物种子质量检验站。另外,广西药用植物园通过北欧银行贷款购置了97套高端仪器设备,建成华南地区规模最大、设备功能最先进的南方药物研究与检测中心,大大提高了自身的研发实力和行业地位。

在加强自身科研能力建设的同时,药园积极开展与其他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已成为多所高校的教学实习基地,并在广西区内多个市、县开展中药材种植技术推广,积极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药园来还以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为依托,大力开展科普教育和中医药文化知识的宣传工作,已经成为宣传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前沿阵地和面向东盟的一个重要窗口。

建园50年以来,药园共承担药用动植物研究与开发项目150多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4项),培育药用植物新品种21个,其中通过新品种审定的1个,登记的20个;制定了药用植物地方标准14项,申报专利5项;取得科研成果47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近30项(次),发表各级论文著作700多篇,主编《中国药用植物栽培学》、《中国本草图录》等30多部指导我国中药材栽培的论著;先后承办了第九届国际传统药物学大会等30多项国际、国内高水平的学术论坛和研讨交流大会。

为了发挥广西中草药资源的特色优势,打造南药产业基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出发,从推动广西中药产业发展、构建中国东盟以及泛北部湾建设的国际交流平台、提升广西国际地位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经过科学论证,确立了把广西药用植物园建设成为世界级药用植物园的目标。 200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中国工程院签订了《共建广西药用植物园》协议,借助中国工程院的技术与智力优势,把广西药用植物园建设成为一个集中草药资源保存、研究、开发,以及科普、教育、文化宣传于一体的大型中医药现代科技园区和国际传统医药交流中心,成为全球最大的药用植物保护区和药用植物开发利用技术中心。[1]

§ 历史沿革

广西药用植物园领导班子

1958年下半年,自治区卫生厅为贯彻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人委发展中药材生产的指示精神,挖掘祖国医药宝库,发展医药卫生事业,大力开展中药材生产和科学研究,开始筹建广西药物试验场。

1959年2月14日,经上级批准,广西药物试验场成立。3月10日晚,召开广西药物试验场成立大会,卫生厅谢新亭副厅长到会并宣布广西药物试验场正式成立。1959年12月,经自治区人委批准,成立广西药物研究所。广西药物研究所与广西药物试验场合署办公,一套领导班子。

1962年,为贯彻中央“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八字方针,当时广西区人委批示,撤销广西药物研究所,保留技术人员35名,合并于药物试验场,继续开展研究工作。

1963年,为贯彻中央“全党全民动手,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号召,和区党委关于压缩城镇人口的指示,进一步精减职工,节约国家财政开支,支援农业战线,根据几年来药材生产的经验,认为继续以全场工人和土地生产药材,是不适宜的,必须转为以生产粮食为主。

1963年5月14日,广西区人委(63)会卫字第6号批转区卫生厅《关于缩小药物试验场规模并改称药物研究所问题的报告》,同意缩小药物试验场规模,改称药物研究所,以进行药物研究为主要任务,并根据劳动力情况,种植部分药材。人员编制定为150人(时有职工435人,保留150人,精简285人)。原属邕宁县三塘乡解放大队划入的290名工人,除保留已调到药材生产队的30人继续留下种药外,其余人员划出,以种粮食为主,改全民所有制为集体所有制。

1963年10月10日,南宁市人委(63)南会字第310号《关于同意将区药物研究所领导的集体农民拨归三塘公社领导的复函》,同意将原属药物研究所领导的降桥、大乌、六安、二塘、那荷、那道等六个生产小队共劳动力170人、家属247人,全部移交给郊区三塘公社领导(后根据有利生产和农民要求,南宁市人委又同意改为由长堽公社领导)。10月19日,广西区人委办公厅(63)厅秘字第456号文批示,鉴于南宁市人委已表示同意接收区药物研究所拨出的集体农民,要求卫生厅直接同南宁市联系办理交接手续。 12月9日,长堽公社与药物研究所召开了代表会议,正式移交给长堽公社领导(公社方面为了便于领导,在降桥成立降桥大队领导以上六个生产队)。

1970年12月,广西区革委会批准,广西药物研究所、广西药品检验所、广西中医药研究所及广西烈士陵园合并,成立广西医药研究所。研究所下设门诊部、药厂、南药站、药用植物园。红文、立新两个生产队(之前白坟、那齐两个队合并改名为红文队,那甫改名为立新队)由药用植物园管理。在广西医药研究所领导下,药用植物园设党支部办公室、业务办公室,主要任务是药用植物引种、栽培、广西药材高产栽培研究和生产部分粮食。

1973年1月16日,区党委乔晓光书记批示照《将两个生产队归医药所统一管理》试行。两个生产队归医药研究所管理后,集体性质不变,队的组织形式不变,两队的土地、口粮、工资由医药研究所统一安排,两队的农民成为不算国家职工的医药研究所工人。这样对搞好药用植物园发展规划提供了条件。

1981年8月,卫生厅党组决定,对广西医药研究所的机构进行调整,医药研究所与药检所分开,医药研究所所属茅桥三个单位(中草药学校、制药厂、药用植物园)与所部分开,同年9月11日,自治区编委桂编(81)95号文批复,将广西壮族自治区医药研究所更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研究所,同文还批复中草药学校与广西中医药研究所脱勾,由自治区卫生厅直接领导;并将广西医药研究所附属药用植物园、制药厂、小学校拨给中草药学校领导(1983年8月5日区编委桂编〔1983〕23号文批准同意中草药学校改为广西药科学校)。

1981年12月,为方便业务上的对外联系,经卫生厅同意,广西医药研究所药用植物园易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由广西中草药学校代管。1984年7月11日,卫生厅党组同意药用植物园由卫生厅直管。但由于从未定编,使用的印章沿用着 “广西壮族自治区医药研究所药用植物园”的印章。

1985年1月4日,自治区卫生厅向自治区政府上报《关于恢复广西药用植物园独立建制的请示》,请求在机构改革中,要求把广西药用植物园作为自治区卫生厅直属的二层机构,由卫生厅直接领导;经上级批准,4月1日起,正式启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印章;4月22日,自治区卫生厅下文通知,决定广西药用植物园的业务由卫生厅科技处领导;5月14日,自治区编制委员会下文,同意将原区医药研究所药用植物园改称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相当科级事业单位,编制148人(不含两个生产队人数)。1986年12月21日,广西区科委、编委联合下文《关于区直科研机构分类的通知》,广西药用植物园定为社会公益事业类科研机构。1988年3月23日,自治区编制委员会桂编〔1988〕48号,批复广西药用植物园定为相当副县(处)级事业单位,事业编制296名。

1993年7月20日,广西药用植物园增挂“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广西分所”牌子。北京总所肖培根所长、钱昌年书记到会并揭牌。

2004年10月26日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桂编〔2004〕89号文批复,同意增挂“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研究所”牌子。2005年8月5日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桂编〔2005〕71号文批复,同意广西药用植物园定为相当正处级事业单位。[2]

§ 机构职能

广西药用植物园

科研

引种栽培国内外药用植物;收集、保存、开发和利用正宗中药材品种;中药材规范化栽培研究;建立药材生产的示范基地;保护和繁育珍稀濒危药用植物;驯化、研究解决广西地道药材生产上的问题;为植物药的研究和教学提供基地,为大中专院校学生实习提供“露天试验室”。

生产

纯正中药材种子种苗的生产、供应;花卉苗木的生产、供应;中药片剂、冲剂的生产、供应。 

旅游

广西药用植物园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已经建成了广西特产药物区、药物疗效分类区、木本药物区、草本药物区、荫生药物区、藤本药物区、姜科药物区、珍稀濒危药物区、民族药物区和药用动物区等十个展区。展览内容丰富,具有科学的内容、园林的外貌。有地方特色和浓厚的民族色彩,是集科研、教学、旅游、休闲、养生保健于一体的旅游观光胜地。2000年已被自治区和南宁市政府列为重点旅游开发建设单位。对外开放以来,已接待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

教学

药物职业学校开设有中药学、药用植物栽培学和药用动物学等学科的短、中、长期培训班。[3]

§ 药园现状

广西药用植物园

机构设置

药园实行的是一套人马、三块牌子的管理模式,内设机构分为行政、科研与产业三大部分17个部门。行政部分设有党政办公室、财务部、人力资源部、项目办与政策法规办等5个职能部门,科研部分设有药用植物保育中心、科研部、南方药物研究与检测中心、园容园艺部等4个部门,产业部分设有产业办公室、产业财务部、制药厂、杏林景观工程公司、健千年旅游公司、过江龙保健品公司、南方天然药物公司、时珍药物职业学校(外语培训中心)、苗木中心等9个部门。

团队建设

现有在职员工312人,其中科技人员197人,获高级职称31人(有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级职称38人。药园依托人才小高地和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加大对人才的引进与培养,聘请了中国工程院肖培根、王永炎、刘耕陶、甄永苏、刘昌孝等5位院士为院士顾问组,英国皇家学院霍顿教授、奥地利格拉茨波尔教授等28位国内外知名中医药专家为客座教授,组建了一支以药用植物生态学、天然产物开发等11个重点学科为核心的博、硕士科研团队。

资源保育

广西药用植物园自建园以来主要从事药用植物的野生变家种、引种驯化、药用植物快速繁殖、病虫害防治、规范化栽培等方面的研究,在中药材优质种源选育、标准化种植、中药材产业规划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是广西中药材GAP研究的技术依托,目前引种保存活体药用植物达5000余种,培育药用植物新品种30多个,建设有科研标本园和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为主题的中医药文化旅游和科普教育基地,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被列为国家科技教育基地和国家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是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教育的基地。

科研工作

建园以来,累计承担省部级药用动植物研究与开发项目150多项,牵头实施国家资助1072万元的国家支撑计划《南方地区11省(区)罗汉果等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等24项国家、省部级重点项目,取得科研成果42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近30项(次),申报专利6项,发表各级论文著作700多篇,主编《中国药用植物栽培学》、《中国本草图录》等30多部指导中国中药材栽培的论著。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省级中药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药用植物种子质量检验站,制定药用植物地方标准14项,肩负广西乃至全国中药材生产指导和保存南方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以及开发、利用的重要科研任务。

实验室平台

2008年,药园获批建设广西首个国家工程实验室——西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2个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和7个自治区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通过北欧银行贷款购置的一大批先进设备已陆续安装调试完毕,并已建成华南地区规模最大、设备功能最先进的南方药物研究与检测中心,大大提高了药园的研发实力和行业地位。

学术交流

先后承办了在药物学“奥林匹克”之称的“第九届国际传统药物学大会”和“做大做强广西中草药产业对策高峰论坛”以及“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高层研讨会”等42项国际、国内高水平的学术论坛和研讨交流大会。长期与英国丘园、切尔西药用植物园法国南特植物园、波兰罗古夫植物园,美国华盛顿大学植物园,日本东京都药用植物园、千叶大学植物园,波兰弗罗茨瓦夫药科大学植物园,英国和新加坡植物园等国外科研机构保持合作与交流。尤其密切了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和联系,组织专家团赴东盟各国开展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越南、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国家开展药用植物引种、保护及资源开发以及共建药用植物园方面开展合作,推动中医药及中医药文化的传播。

产业发展

在“一业为主,多业为辅,滚动发展”的工作方针指导下,药园注重将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以药用动植物、种子种苗、药品开发和科普旅游科研为龙头的产业。开发出药园特产“风湿草药”、“广西甜茶”、“绞股蓝益寿茶”、“八珍茶”、“鹿血酒”等产品,生产有维C银翘片、复方丹参片、咳特灵片(胶囊)、板蓝根颗粒、夏桑菊颗粒等科研产品。药园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力度,在全区各地大力推广中药材的种植,在融安、金秀那坡、大新等地创新推广“成果+基地+企业”和股田制等模式,将中药材种植方面的科研成果、技术及优良种苗送到了田间地头,实现科研和产、供、销一体化,在全区建立29种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31个,10多万亩,推广中药材70多万亩,目前正与20多个科研、企业联合,建设1.3万亩中药材GAP种苗和7万亩中药材GAP规范化生产基地。这些模式的成功推广,加快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农民脱贫致富步伐,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带领50多万农民走上致富路,为当地“三农”问题的解决开辟了新的途径。[4]

§ 建园目标

为了发挥广西中草药资源的特色优势,打造南药产业基地,自治区党委、政府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出发,从推动广西中药产业发展、构建中国东盟以及泛北部湾建设的国际交流平台、提升广西国际地位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经过科学论证,确立了把广西药用植物园建设成为世界级药用植物园的目标,并列入自治区“十一五”发展规划。项目建设目标是到2010年,培养一支有2-3名国际知名专家、20名高级研究员、30名博士、50名硕士的科研队伍;建成世界上最大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基地、药用植物标本馆、药用植物数字化信息中心和5个国际著名的专科专属园;迁地保存药用植物8000种,就地保存药用植物3800种,离体保存药用植物100种,保存药用植物种子10000份、药用植物基因10种;收集药用植物腊叶标本10000份、药用植物图像50000份。

2007年,自治区人民政府与中国工程院于签订了《共建广西药用植物园协议》,目标是借助中国工程院的技术优势与智力优势,把广西药用植物园建设成为一个集中草药资源保存、研究、开发,以及医疗、教育、标准制订、中医药文化于一体的大型中医药现代科技园区和国际传统医药交流中心,建成全球最大的药用植物保护区和药用植物开发利用技术中心及标准中心。[4]

§ 内部景区

药物园划分为7个药物区:广西特产区、药物疗效区、荫生植物区、木本药物区、草本药物区、藤本药物区和药用动物区。它集南药、北药、本区特产药物和区外、国外药物于一园。药物有灌木、乔木、藤木、草木等,在这里可看到中国传统的中草药和广西特产、土产药材,以及部分国内外正在发掘研究的疗效好的药用植物。

§ 地理交通

广西药用植物园、广西药用植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广西分所位于位于广西首府南宁市东北部兴宁区,三条交通要道环绕着整个园区,北以南梧二级公路为界,东、南以长堽路和邕宾公路为界,西至快速环道厢竹路段。公共汽车7路、22路、42路、66路、67路、75路、81路、215路、601路、606路、608路、环城1线等直达园区,交通十分便捷。[5]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