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左忠毅公集 |
释义 | § 左忠毅公集 《左忠毅公集》,明左光斗撰,是一部个人的诗文集。全书共一册六卷,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崇祯年间刻本。以后代有印版,比较易得的是清代乾隆年间的刻本。 左光斗,字遗直,号浮丘,安徽桐城人,他生于1575年,自幼潜心读书,虽然天资不是很出众但学习异常刻苦。桐城一地在明末清初,文风颇为兴盛,名家辈出,以至后来形成“桐城派”这样一个影响全国,泽被今世的大学派,左光斗居身于其中,深受熏陶,因而年青时就颇负才名,除了精通文史外,还比较留心一些经世致用之说,事关国计民生之策。因此可以说他很早就报有凌云壮志,希图救国救民。这些思想又促使他养成清正刚毅的性格。 左光斗三十二岁那年,也就是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他考中进士,被朝廷授于中书舍人的官职,不久就提拔为御史,负责巡视监察首都百官,开始他的漫漫仕途。 明末政治十分腐败,买卖官爵十分普遍,因而就有人趁机造假的官符印信,以诈骗钱财。从而形成以吏部为主的造假集团,为害极大。左光斗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打掉这个造假窝点,当场搜出假的官印七十余枚,逮捕假官一百余人,造假集团的幕后主使金鼎臣也被抓获处死。此事一出,朝野震动,贪赃枉法之辈一见左光斗就“震■二试不已”。 除了政治外,左光斗还十分关心经济,尤其在明末农业衰落的背景下,他尤其注重农业水利兴修,他本人也精于治水。自幼生于江淮水乡的左光斗在北方一针见血地指出:北方农业落后其弊在水利不修,当朝廷任命他负责屯田事务,他便提出了著名的因天时、地利、人情和疏浚沟渠、开设塘陂、修筑堤坝、鼓励军民屯垦的“三因十四议”,并迅速付诸实施,并将南方良种水稻引入北方,“北人始知其稻”。从而大大促进了北方的农业发展。 由于政绩着著,左光斗被升为内阁大臣,参与朝廷内部大政方针。左光斗刚正不阿,与腐朽的阉党集团进行尖锐斗争,并主张革新除旧,渐渐在他身边聚集了一批进步势力,史称东林党,左光斗是其领袖之一。以后在反对光宗宠妃李选侍挟持太子一事中,左光斗起了很大作用,与另一位东林党人杨涟并称“杨左”。太子继位后,重用东林党,左光斗任左都御史,负责监察百官,他的政治生涯达到辉煌时期。 但明末政治已经腐败透顶,左光斗独木难支将倾之大厦,面对内外勾结,专权跋扈的魏忠贤阉党集团,他虽坚决斗争却无力回天,自己也遭到阉竖的疯狂报复,先是被削职为民,贬为原籍,然后又将其逮捕,押解进京,当时“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振原野”情景十分悲壮,慑于左光斗名声太大,魏忠贤不敢公开杀害,而是命爪牙将左光斗残害致死于狱中,终年仅五十一岁。他的学生史可法称其为“吾师乃铁石铸造的肺腑”。到了崇祯帝即位,铲除阉党,为东林党人平反,到清代,左光斗又被谥为“忠毅”以资褒扬。他的忠贞义举,也成为志士仁人们效法的典范和楷模。他的文章奏议、诗词章句也被后人收集在一起,辑为《左忠毅公集》广行于世。 《左忠毅公集》共六卷,其中《左忠毅公集》五卷、《左侍御公奏议》一卷。其中收录有《左忠毅公年谱》(上下二卷)、《左忠毅公奏疏》二卷、《左忠毅公诗》一卷、《左侍御公奏议》一卷。广泛收录了有关左光斗生平事迹、诗词作品、奏疏奏议等,为研究左光斗提供了珍贵而详尽的资料。 《左忠毅公年谱》,分为上下二卷,开卷有木刻“左忠毅公赞像”及“左忠毅公像赞”。然后按其生平事迹,一一道来,起自明神宗万历三年,历叙左氏出生,说左氏出生时按辰月算是大斗,故取名“光斗”,还仿《明实录》中说法说其始诞,“火光绕屋,邻人望之以为火灾,救取辄无有”。用迷信笔法说得神乎其神。然后记述了左氏求学时的刻苦与聪颖过人、二试不第、三十二岁中榜、查获假官案、弹劾后妃“移宫”、提督学政时简拔史可法、与杨涟连袂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被魏忠贤“矫旨夺官”、“遗归故里”,遭逮捕,拷掠至死等事,尤其详细记载了左光斗被逮下狱后的经历。 如阉党爪牙许显纯诈使东林党人招供,“诬服坐赃二万”,将罪名载到左光斗身上;左氏的弟子学生数十人为救左光斗,便在民间募捐、很快募到二万两银子,以图赎刑;阉党不敢公开杀害左光斗,便在狱中用种种非刑拷掠左氏,如夹棍、镣铐、■子、致使其“骨断筋折、血肉俱脱”,惨不忍睹;最后迫害至死,但生前仍不屈服,作血书十几封与家人,表明自己以死相抗,誓不屈服的决心,果然是铮铮铁骨,读来使人触目惊心,钦佩不已。甚至连清朝统治者也专门颁旨,着专人维修其陵祠,查左氏后裔以国俸给养。 《左忠毅公文集》,上下二卷,开卷有陈子龙所作序言,时为崇祯十六年。然后是《明史列传》中摘录的《左光斗传》,再后便是左光斗为官近二十年中所上的奏疏,如著名的《足饷无过屯田疏》,载其管理屯田、兴修水利事,对研究我国北方农业生产发展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年号议疏》则反映左光斗为维护明朝末代统治的所谓“正统”,坚持为光宗朱常洛立年号一事,为我们了解“明宫三案”提供当事人直接的陈述,《恳请圣明慎守典礼疏》就是“明宫三案”中“移宫”案的原始材料,赖其保存方可知其真相。其他奏疏如有关辽东前线与后金作战的报告也占很大比重,详尽记述了后金侵略辽东,造成大量难民流离失所、饥寒交迫,请求朝廷赈济;守卫辽东的军队无饷无食、艰苦异常;后金军攻势凌厉,急需救援的紧急情况。 充分反映当时明代东北边患紧急的实情,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最后,还收录了左光斗之子左国柱替父申冤的三疏,读来催人泪下。《左忠毅公诗》,一卷,收有左光斗一生留下的近百首古诗,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七律等。多是一些即景抒情、应对送唱之词,其中也不乏忧国忧民的佳作,如《咏怀·三》中说“老狐戴髑髅、夜拜北斗神、绥绥曳长尾、顷刻化为人。我有龙颖刺、欲杀投水滨。丈夫报国家、鸿毛安足论。击之一不中,徒为鼠雀嗔,多彼寒蝉辈、教我守尘沦”。诗中直指魏忠贤等为妖狐,自己立志要消灭他们,可惜一击不中,反为其祸,虽然自己已怀报国之志,置生死于度外,但国家大事却不可收拾,因而心中不安,“沉沦”不可自拔,反映出他忧国之志与杀敌不遂的懊悔。观左光斗诗词文华优美,写景写物多含有政见,然其文学功底仍可见一斑,“桐城派”日后文风明显受其影响,可以说左氏如不从政,定是位文学大家。 《左侍御公奏议》一卷,为其师友弟子所辑,多是一些左光斗作下级官员时所上奏议,但事关民生,因而在今天有其独有的史学意义。开篇即是其捉拿要犯、征收钱粮的记录,然后有水灾成害,请求赈济的报告,最后三分之一的内容,全是有关军事边备方面的内容,如《荐举边材将材疏》、《募兵不便疏》、涉及到明末边防、军制,以及左光斗奉命镇压人民反抗的过程。众所周知,明代中叶以后,社会矛盾一直就很尖锐,人民的反抗此起彼伏。做为封建政权的支持者,左光斗对人民的镇压也是不遗余力,在《左侍御公奏议》中就收录了一篇他镇压人民反抗,得胜后记功的《平寇碑铭》,文中叙述了左光斗如何用虚虚实实的手法,采取突然袭击和剿抚并用手段使发生在省城里的暴动平息。这些无疑给左光斗的形象上抹了一点黑迹。 《左忠毅公文集》的编纂,主要体现了封建统治者所嘉许的忠和毅。 其忠,表现在左光斗自幼承儒学,立志要忠君报国,踏上仕途后,对封建王朝的维护鞠躬尽瘁、不避刀斧。他能一举捣毁造假集团;冒死上书,反对后宫干政;更重要的是在权臣当道,危及国家社稷时挺身而出,凡此种种皆是忠的表现。其毅,也就是他不计个人性命得失,所谓“慷慨赴死”。尽管有众多百姓拦道痛哭,甚至连逮捕他的锦衣卫也为之落泪,但左光斗仍能入京受死,显示出维护朝廷尊严不可侵犯的刚毅之性。以此乃警儆后人。 纵观《左忠毅公集》,其内容主要是关于明末政治、军事的文件汇编,对于了解那段混乱的历史有一定的帮助。就左光斗个人而言,他一方面是朱明王朝忠正清廉的高级官员,在黑暗的政治斗争中能够做到清廉刚正,不阿附权贵,不向阉党势力屈服,其气节足令人敬仰。但是另一方面他又忠实地维护即将末落的朱氏王朝,残酷地镇压了人民起义,而且在和阉党集团作斗争的过程中,一昧地靠向皇帝进谏来打击敌人,却不知那个皇帝早已被魏忠贤玩弄于股掌之间,向他进谏去打击魏忠贤,不啻于与虎谋皮,最终失败的结局是早已注定的!封建士大夫身上的二面性在左光斗身上有着充足的体现。 上面已经说过,清朝统治者为了笼络人心,也是为了表彰忠义之士,曾几次颁旨褒扬左光斗,甚至在乾隆三年专门下旨,维修左氏祠堂和陵墓,那么,《左忠毅公文集》又为何会遭禁呢? 这主要原因要归于一点,就是文中大量地记载了关于明代和后金的战争,如《左忠毅公文集》中的《急救辽东饥寒疏》、《辽士万苦千辛疏》、《专设援辽事例书》,其中谈到明金战后,“辽阳赤地千里,谷粟一空,人马倒卧道路枕籍”。因而文中对后金十分愤恨、文笔自然流露。后金统治者的继承人当然对此大为不满。其遭禁也在必然之列。不过不是全毁,而是抽毁,即将有关违禁的章节抽去,其余仍保留发行。 《左忠毅公集》在清代的禁书目中虽标明是抽禁,但具体抽哪几篇却没有说,在《四库全书·抽毁书目》中也没有提及。这颇令人奇怪,但今天所见到的清人所刻之书,许多奏议、诗文均有改动的痕迹,尤其象《左侍御公奏议》中有关边备、选将的文章大多丝毫不提及后金这个当时敌对的政权,亦无“北虏”、“女真”这类犯禁的字眼,足可证明已经删削串改。好在《左忠毅公集》中犯禁之处不多,这样简单地处理一下即可过关。 § 相关他们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