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工合运动 |
释义 | § 工合运动 § 正文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外知名人士发起,组织并建立一批制造军需、民用工业物资的合作社,以支援战争的运动。 发起 1937年抗战爆发,沿海城市先后沦陷,抗日根据地以及大后方工业品匮乏,为支持抗战,供应军需民用,是年11月,由胡愈之(1896~1986)、卢广绵、林福裕、E.斯诺(1905~1972)和R.艾黎(1897~1987)等在上海发起组织工业合作社的运动。1938年 5月徐新六(1890~1938)、斯诺、艾黎等携带这个计划到达武汉,受到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1898~1976)、秦邦宪(1907~1946)、董必武(1885~1975)的支持和鼓励,并获得国民党政府有关方面的同意。同年8月,决定成立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作为推动工合运动的民间组织,孔祥熙(1880~1967)任该会理事长,聘艾黎为技术顾问。年底,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在重庆正式成立,并在西北、川康、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立工合办事处,下设工合事务所,组建各种工业生产合作社。 工合国际促进委员会 1939年5月,为了推动国际进步力量支持工合运动,当时留在香港的宋庆龄 (1893~1981) 、陈翰笙等发起成立工合国际促进委员会,宋庆龄任名誉主席,香港基督教主教何明华(英人)任主席,委员有斯诺、艾黎、普律德等,陈翰笙任秘书。由于工合国际委员会的推动,在马尼拉、纽约、伦敦等地成立了工合推进委员会,在海外华侨和同情中国抗战的各国进步社团以及国际友人中募集捐款,购置机器设备等,支持中国的工合运动。工合国际委员会收到的捐款,一部分通过各种渠道转送到抗日根据地,一部分拨交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用之于指定的工合业务和训练工作。先后募集到的款项约 500万美元。香港沦陷后,工合国际委员会迁成都。 中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的支持 中国共产党一直支持工合运动。1939年初,工合西北区办事处正式建立时,派员到宝鸡协助建立工业合作社。同年,又在抗日根据地建立晋东南事务所。工合东南区的浙皖办事处曾深入皖南,组织工合社,支援抗日游击战争。工合西北区办事处曾受工合国际委员会的委托,承制大批棉衣等转送抗日根据地。1940年,毛泽东曾在延安接见艾黎,支持工合运动。工合对晋绥、苏北、山东等抗日根据地曾有物资和业务上的协助。根据地亦筹设了工合社。1938年8 月起,先后担任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总干事的有刘广沛、周象贤、张福良等。沙千里、胡子婴、严希纯等曾在该会工作,还有不少进步人士在各地区参加工合工作,并以工合为阵地,进行抗战宣传和民主革命活动,有的干部为此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甚至因此而牺牲了生命。 工合运动的成就 协会组织的合作社,约半数在西北区、东南区,30%在川康和湘桂。包括纺织、衣被、制革、五金、矿冶、军工等十几个部门。产品主要供应军需民用,其中军毯一项,先后完成193.5万条,部分产品用于出口。各区设有联合社,开展供销业务。1942年底统计,设有72个工合事务所,近3000个工合社,社员3万多人,每月生产总值2500万元,社员股金600万元,工业合作协会和银行对工合社的贷款约8000万元。曾先后接受美英等国友好人士和进步团体援助款项约 500万美元。实行民主办社,并重视干部培训。1940年在陕西双石铺筹设了培黎工艺学校,一直由艾黎担任校长。1943年,这个学校迁至兰州,1944年再迁至河西走廊的山丹,先后培养了中等技术人才六七百人。抗战胜利后,中国工业合作协会迁至上海,工合国际委员会迁回香港。各地工合社在抗战后期逐渐减少,1947年仅存300余个。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该会迁北京,1951年合并于全国合作总社。培黎学校于1952年迁回兰州,改为兰州石油学校。工合国际委员会于1952年在香港宣告停止活动。 1980年,胡愈之等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提出恢复工合的活动,经国务院领导同意,于1983年11月召开了工合全国代表会议,推选薛暮桥为名誉理事长,艾黎、陈翰笙为名誉顾问。1987年9月,工合国际委员会在北京恢复,由朱学范任名誉主席,路易·艾黎任主席。恢复后的工合与工合国际主要致力于合作社培训、宣传、辅导、咨询等业务。在新的历史时期,将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 配图 § 相关连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