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广腹螳螂 |
释义 | 目名: 螳螂目(有些分广腹螳螂 类学家将该目和蜚蠊目合并成为网翅目Dictyoptera) 目拉丁名: Dictyoptera 科名: 螳螂科 科拉丁名: Mantidae 种名: 广腹螳螂 种拉丁名: Hierodula patellifera Serville 国内分布: 安徽、江苏、北京、河北、江西、福建、河南、上海、浙江、广东、湖北、台湾、广西、湖南、天津、贵州、吉林、山东 国外分布: 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 § 形态特征: 成虫 雌虫体长57-63mm。雄虫体长sl—56mm。体绿色(草绿和翠绿)或褐色(紫褐和谈褐)。头部三角形。复眼发达。触角细长,丝状。前胸背板粗短,呈长菱形,几乎与前足基节等长,横沟处明显膨大,侧缘具细齿,前半部中纵沟两侧光滑,无小颗粒。前胸腹极平,基部有2条褐色横带。中胸腹板上有2个灰白色小圆点。前足基节前龙骨具3个黄色圆盘突;腿节粗,侧扁,内线及内缘和外线之间具相当长的小刺;胶节长为腿节的2/3。中、后足基节短。腹部很宽。前翅前缘区甚宽,翅长过腹,股脉处有1浅黄色翅斑。后翅与前翅等长。雌虫肛上极短,中央有深的凹陷。雄虫肛上极较雌虫长,中都背面有l纵沟。卵鞘 长圆形,深棕色。卵鞘长25.0mm,宽12.7mm,高11.7mm;孵化区宽3.9mm,前端宽10.7mm;后端宽11.lmm。孵化区浅棕色,稍突出。卵鞘结构紧密坚硬,外层空室小,有卵室8-19层,每层有卵8—9粒,排列成长圆形,近腹面卵室与背腹面垂直。卵黄色,长3.8mm,宽1.0mm。若虫与成虫相似,无翅,5-6龄开始显现翅芽。各龄若虫体长分别为:l龄7.2土0.01mm,2龄10.6土0.06mm,3龄12.9土0.03mm, 4龄16.9土0.02mm,5龄21.6土0.06mm,6龄27.4土0.06mm,7龄40.4土0.06mm,8龄42.6土0.33mm。1-8龄若虫的头亮宽度分别为1.8土0.02mm,2.1土0.03mm,2.7土0.07mm,3.2土0.13mm,3.8土0.15mm,4.3土0.13mm,5.1土0.24mm,6.2土0.50mm。 § 生物学特性: 广腹螳螂在北京地区1年发生1代,以卵鞘越冬。次年6月下旬若虫孵化,孵化期5天左右。若虫为7-8龄,8龄若虫的发育历期分别为11.9士0.84天,13.2士1.60天,9.4士1.25天,10.1土1.73天,11.9土1.32天,12.9土1.25天,16.5士1.75天,18.6土3.66天。成虫于8月上旬开始出现,8月中、下旬为羽化盛期,9月上旬全部羽化为成虫。8月中旬成虫开始交尾,9月上、中旬雌虫开始产卵。9月下旬成虫开始死亡,到11月上旬,在野外还可见到活动迟缓的成虫。据在北京地区观察,广腹螳螂孵化以16-18点最多。孵化时,同一层卵室内的若虫先后从孵化区的同一片活瓣内钻出。刚孵化的若虫体湿润,附肢贴在腹面,约经1-3分钟附肢展开,即可四处爬行或借风力扩散。卵鞘孵化率平均为95.6%。卵孵化率平均为80.1%。l—2龄若虫行动敏捷,老龄若虫行动迟钝。广腹螳螂一生主要在灌木和乔木上栖息活动,极少在草丛中。若虫和成虫的捕食期长达4-5个月,可以捕食多种害虫。1-2龄若虫主要捕食蚜虫、叶蝉和粉虱等。1头1龄若虫,每天平均捕食松蚜5头,前精蚜12头。1头2龄若虫平均每天捕食叶蝉9头,最多捕食20头。3—5龄若虫子均每天捕食2龄杨扇舟蛾4.4头,最多8头;1龄油松毛虫7.9头,最多14头;2龄杨毒蛾2.63头,最多7头。其捕食量随虫龄而增加,老龄若虫和成虫的捕食量最大。此外还可捕食各种蛾子,1头成虫每天平均可捕食3只杨扇舟蛾,最多14只。也可捕食蝉和金龟子。各龄若虫捕食l龄幼虫的回归曲线呈抛物线,其捕食量随螳螂虫龄的增加而增加,而虫龄之间捕食量的递增率则随螳螂虫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以苹掌舟蛾为例,1—4龄的捕食量由6.59增加到9.07,而虫龄之间的递增率则由1.14减少到0.58;5—8龄的捕食量由9.55增加到10.64,虫龄之间的递增率由0.48减少到0.32,递增率的增加幅度因螳螂龄期不同而异,虫龄愈小,递增率增加愈大,虫龄愈大,递增率逐渐减小。各龄若虫捕食2-3龄幼虫的回归曲线近似直线,捕食量的绝对值随螳螂若虫虫龄的增加而增加,各龄若虫之间的捕食量递增率也随龄期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因此广腹螳螂各龄若虫捕食时,比较适宜于捕食2—3龄害虫的幼虫,但对一些大型幼虫同样也能捕食。成虫羽化以早晨和上午为多。羽化10天以上开始交尾,雌、雄一生可交尾多次,交尾历时3—4小时。交尾后9—25天开始产卵,卵鞘产于乔灌木的枝条上,10m高以上的树枝上也有卵鞘,在槐树、榆、柳、枣树上产卵较多。产卵时先分泌一层乳白色的粘着物,在粘着物上产一层卵,然后再分泌一层粘着物,再产一层卵,并借助于尾须连续不停地来回探索,测量所产卵鞘的大小,一直到把卵产完为止。每产1个卵鞘需经2—4小时。第一个卵鞘产完后,可继续捕食、交尾。有的雌虫经过5—22天又可产下第二个卵鞘,但所产的卵鞘比第一个卵鞘稍小。每个卵鞘的含卵量为111-303粒,、平均为198土20.82粒。在广西钦州地区,广腹螳螂的雌虫一生一般产1一2个卵鞘,平均重量为1.25g。有的雌虫可产5个卵鞘,如果所产卵鞘超过3个时,卵鞘的平均重量一般不超过1g。在北京地区广腹螳螂的天敌,卵期有中华螳小蜂,卵的寄生率一般为12.2—26.9%。螳小蜂的羽化期在5月上旬至5月中旬。另一种是嫖峭皮囊,对卵鞘的危害率为4.40%,被害的卵鞘卵粒全被食尽。皮囊的羽化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下旬。若虫孵化时有蚂蚁、蜘蛛侵害,鸟类可捕食若虫和成虫。另据河南嵩县植保植检站等(1978)观察,成虫期有线虫寄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