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封德彝 |
释义 | § 人物简介 封德彝,名伦,渤海郡人。最初在隋朝任内史舍人,被重臣杨素所器重,常跟他议论天下事。一日,杨素摸着他的床说:“封郎终居此坐。”便把从女(兄弟的女儿)嫁给了他。入唐后,唐太宗令德彝举贤,可是一直没下文。唐太宗询问他,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唐太宗批评说:“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哉!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官至尚书右仆射。贞观元年(627年)卒。 封德彝(电视剧照) § 人物生平 他才思敏捷,但善于见风使舵。祖父封隆之是北齐的太子太保。在隋朝作杨素的幕僚,为杨素的堂妹夫。大修仁寿宫就是封德彝的谋划。隋炀帝时,官拜内史舍人,为虞世基所倚重。宇文化及发动政变后,他又投靠宇文化及,官拜内史令。宇文化及兵败后,封德彝与宇文士及归附唐朝,唐高祖拜封德彝内史舍人、内史侍郎。封德彝从秦王李世民东征王世充。 武德八年(625年),封德彝被封为密国公,任中书令。封德彝在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之间脚踏两只船,李世民并不知道。李世民即位后,拜他为尚书右仆射。封德彝的政策和魏征常常相左,唐太宗也多次批评封德彝。贞观元年(627年),封德彝病故,唐太宗赠他为司空,谥号明。唐太宗后来知道封德彝在自己和李建成之间阴持两端,改谥号为缪。 其子封言道,尚高祖女淮南公主,官至宋州刺史。 § 主要经历 唐初,封德彝先是为李世民向李渊建议讨伐王世充,使李世民于灭王一战立下大功,同时获得李渊与李世民的欣赏与信任。他后来每次随李世民出兵征讨,都要花言巧语,猛表忠心。他的迷魂汤,灌得李世民从头到脚舒服无比,竟认为他至忠至诚,前后赏赐财物数以万计。但他又暗中对李渊说:“秦王自恃有功,位居太子之下,心中不服,若不早立他为太子,则要尽早采取措施。”等到李渊商议废立太子时,他又坚决谏阻。这等于向李渊暗示,太子不可废,要废的只是秦王。他同时暗中对李建成说:“为了天下大业,就不要顾及亲族之情,当年项羽要将刘邦的老爹剁成肉酱,刘邦满不在乎,竟要‘乞得一杯羹’,就是这个意思呀。”这是暗示李建成,要想保住太子之位,就要下得狠心,果断地干掉老二,这让李建成觉得他对自己满腔赤诚。但于李氏兄弟矛盾激化之后,他又暗中鼓动李世民,要抢先下手以争取主动。 功夫不负苦心人,封德彝的高超手段,果然大获成功,李世民即位后,以他是大忠臣且助已夺位有功,将他由吏部尚书提拔为尚书右仆射(副宰相),封邑600户。他既得皇帝宠信,便继续施展手段,以求得更大的荣宠。他每次与左仆射(宰相)萧瑀商议国事,都一味表示赞同,但一到皇帝面前,便说出与萧瑀相反的主张,让李世民觉得他才干在萧瑀之上。遗憾的是,他还未干上宰相,便于贞观元年翘了辫子。 一般进行政治投机,只要依傍某一权贵,若该权贵若不垮台,当然可以受其赏赐,得其提携,然而大树一倒,依傍者也跟着完蛋矣。封德彝之计,可名之为“狡兔三窟”,手段之高,堪称“大师”。他首鼠两端,阳奉阴违,向李渊父子三人猛表忠心,屡献毒计,同时讨得三人的宠信。李渊不下台,自然要视他为忠臣,而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不论谁接班,都会念他赤胆忠心且有助其继承大统之功而予以重用。封德彝把李家父子三人蒙得忠奸不辨,其高招归结起来,就是一个“圆滑”。他把三人的心思揣摩个透,因此无论向谁巧言谄媚,献计献策,都让对方感到他句句话都说到自己的心窝里,以为他处处为自己着想。就是这个“圆滑”,让明君李世民把他当作头号忠臣,一上台便将他擢至副宰相的高位。由此可见,这个“圆滑”,真是所向披靡,英明如李世民者,都要受他的欺蒙,“彼中材之主,求不惑于佞,难哉”。[1] § 人物评价 封德彝的情况比较复杂。说是建成的人吧,但他绝对帮了李世民很大的忙,不然不会前后赏赐以万计,而且还让李世民一直把他当心腹;说是世民的人,也不对。《旧唐书》中有一句话,"时高祖将行废立,犹豫未决,谋之于伦,伦固谏而止",止的是谁呢?我觉得所指当是李世民,这样无论于语法还是语句上下文的意思都比较连贯。 封伦的阴持两端是很著名的了,不少作品中都安排了他一头给李世民出主意,一头又维护建成太子地位的事。但这实在不能怪他,因为如果走错一步,那可是要赔上性命的。举个例子,一般人们都认为杨修是曹植的人,但实际上杨修也并非不想结交曹丕。曹丕曾送杨修一柄剑,说明曹丕也有意拉拢他。不过文人气质的曹植和杨修更投合一些。后来杨修终为曹植所累,死前于此也不无怨悔。封德彝比杨修可是老道多了,不但阴持两头成功实现,而且还不露痕迹,至少是瞒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能做到此的,古往今来人可不多,封德彝就是其中之一。这样的人也是一种人才,只是这种人才就不必太多了。[2]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