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张万一
释义

§ 简介

1950年肄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1937年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历任班长、分队长,武乡洪水镇民校校长,商联会主席,剧团编导,太行文工团艺委会副主任,山西文工团副团长,山西省文联联络部长、副秘书长,山西实验剧院副院长,山西戏研所名誉主任。剧协山西分会副主席,山西省文联委员。[1]

§ 重要事件

1917年,张万一同志出生于武乡县一个农民家庭。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开辟了抗日根据地,张万一就是在这个时代,拿起了枪杆子、笔杆子,参加革命工作,开始了革命文艺创作生涯,成为一名从太行山这块土地上成长起来的著名的乡土剧作家。他从20岁开始编戏演戏,一生创作、改编、整理了100多个剧本,《张万一剧文集》中所收的31个剧本是其中的代表作。这些作品题材丰富、形式多样,是思想性、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深得读者和观众的好评。特别是像《义务看护队》《改变旧作风》《小二黑结婚》《王贵与李香香》《哑姑泉》《尹灵芝》《老八路》等剧目,当年一上演,便产生了轰动。

张万一的作品是山西革命根据地人民斗争生活的生动记录和写照,是人民文艺光辉成就的体现。他以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革命文艺思想自觉地指导创作,表现群众的生活、反映人民的愿望,在秧歌剧、快板剧、上党二簧、歌剧、歌舞剧、鼓词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艺术创作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的作品无论是题材、主题、人物、故事情节,都是从生活中挖掘提炼出来的,写的是人民大众的生活故事,刻画的是人民大众熟悉的人物,表达的是人民大众之所爱、所恨、所想。因而他的作品里充满了泥土气息,符合民族的、大众的审美观念和欣赏习惯,以通俗而又精练的语言反映出了人民大众的心声。

他剧作中的唱词和念白朴实流畅,朗朗上口,雅俗共赏,既有民歌谚语的风味,又有古典诗词的韵律,像信手拈来的群众口语,生动活泼,真实火辣,能把剧中人物的情绪和个性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爱看爱唱。充分体现了张万一同志深厚的语言艺术功力和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这在山西乃至全国现代剧作家中是不多见的。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他是最早将赵树理的小说《小二黑结婚》改编成戏剧的作家。他专为武乡和襄垣秧歌剧团改编的《小二黑结婚》和《王贵与李香香》,从上世纪四十年代起,一直演了40多年,两个县剧团各演了3000多场,观众场场爆满,经久不衰,创下了县剧团现代戏演出场次的最高纪录,起到了教育人民、鼓舞斗志、移风易俗和活跃城乡人民文化生活的巨大作用,其深远的影响实在难以估量。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此来形容张万一同志生命中的最后十几年是恰如其分的。“文革”后,张万一同志担任山西省戏剧研究所所长,后任名誉所长。在此期间他组织全省戏曲研究人员编辑出版了《山西剧种概说》50余万字,编审了《地方戏曲剧目汇编》14集百万余字的书稿,并参与了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戏曲志·山西卷》的编纂工作,为研究我省戏曲艺术事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2]

§ 作品

著有剧本集《张万一剧作选》,短篇小说《小鹰的故事》、《义务看护队》、《多福嫂和她的媳妇们》等。

§ 评价

在从事戏剧研究工作的同时,他仍然笔耕不辍,不断进行剧本创作。从1985年至1993年的9年时间里,张万一同志共改编、创作了《灵堂记》《赤叶河》《老八路》《彭青天》《将军泉》等16个剧本。特别是在创作《老八路》时,他带病几上太行,深入生活,采访调查,在纪念朱德总司令诞辰100周年前夕,与儿子张晓亚合作完成了大型现代剧《老八路》,热情讴歌了朱德总司令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可贵品德与高尚情操,讴歌了威扬太行的老八路作风,而且在艺术上也充分表现出了他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生活化、通俗化、大众化的艺术品位和艺术品格,这正是他的戏剧作品之所以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原因所在,也是他戏剧作品的价值所在。此剧在太原和北京演出时,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并受到了中央一些老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赞扬。

张万一同志是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不但作品感人,而且品德高尚。他为人忠厚,心地善良,淡泊名利,耿直乐观,生活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工作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深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他在新歌剧的创作上刻苦钻研、辛勤耕耘五十年,为我省民族歌舞剧的繁荣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功德将永远载入山西戏剧史册,他的作品和人品必将被人民群众广为传颂和深深怀念。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11:0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