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平足症 |
释义 | 平足症平足症主要是由于某些原因使足骨形态异常肌肉萎缩、韧带挛缩或慢性劳损造成足纵弓塌陷或弹性消失所引起的足痛,又称为扁平足,因韧带松弛所致的扁平足好发于青少年,具有遗传倾向。 疾病别名:扁平足 所属部位:下肢 就诊科室:骨科,中西医结合科 症状体征:体型异常 § 病因 本病病因尚未阐明,但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本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病理观察足跗骨无发育性畸形,但连接距跟、距舟和舟楔关节的关节囊的韧带却较正常者松弛,使足负重时跟骨在距骨下方发生内旋,其前端向背侧及外侧移位,距骨则向跖侧及内侧移位,导致松弛的跟舟跖侧韧带更加松弛不能支持距骨头,使足纵弓降低,跟距韧带松弛致使跟骨外翻,则加剧足纵弓下降。临床上将本病的病因分为四类因素: (1)遗传因素; (2)先天性足骨畸形; (3)足部外伤或慢性劳损; (4)足内在肌或外在肌力弱或麻痹痉挛 § 病理 根据软组织的病理改变,分为易变性(flexible flatfoot)即姿态性平足症;僵硬性(rigid flatfoot)即痉挛性平足症。易变性平足症,比较常见,软组织虽然松弛,但仍保持一定弹性,负重时足扁平,除去承受重力,足可立即恢复正常,长期治疗效果满意。僵硬性平足症多数由于骨联合(包括软骨性及纤维性联合)所致,手法不易扳正。足跗关节间跖面突出,足弓消失,跟骨外翻,双侧跟腱呈八字形,距骨头内移,呈半脱位,距骨内侧突出,有时合并腓骨长、短肌及第3腓骨肌痉挛。严重的先天性平足症,距骨极度下垂,纵轴几乎与胫骨纵轴平行,足舟骨位于距骨头上。足前部背伸,跟骰关节外侧皮肤松弛,足外侧形成皮肤皱褶。 症状 一症状表现: 平足症鞋垫临床上分为姿势性平足症和痉挛性平足症。 1.姿势性平足症:为初发期,足弓外观无异常。但行走和劳累后感足疲劳和疼痛,小腿外侧踝部时感疼痛,足底中心和脚背可有肿胀舟骨结节处肿胀及压痛明显,局部皮肤可发红足活动内翻轻度受限站立,时足扁平足外翻经休息后,症状、体征可消失。 2.痉挛性平足症:好发于青壮年,部分由姿势性平足处理不当发展而来。主要为站立或行走时疼痛严重,可呈八字脚步态。腓骨长肌呈强直性痉挛,足内、外翻和外展活动受限。足跟变宽,足底外翻,跟腱向外偏斜,前足外展舟骨结节完全塌陷,向内突出。严重者足部僵硬。固定于外翻、外展和背伸位活动明显受限即使经较长时间,休息症状也难改善,部分病人可继发腰背痛及髋膝关节疼痛。 临床上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还可以将本病分为三个类型,但均要在负重时观察足纵弓的改变: 1轻型:足纵弓降低; 2中型:足纵弓消失; 3重型:足纵弓消失,并有足内侧缘凸,起距骨头移位至足跖侧即内踝的前下方。患者有时出现跟腱短缩及后足外翻。 二诊断依据: 1.部分病人有家族史或先天性足骨畸形或外伤史。 2.久站或行走时足部疼痛或不适。跟外翻足扁平,前足外翻舟骨结节处肿胀和压痛,休息可减轻或消失。晚期为痉挛性平足,经较长时间休息,症状亦难改善。 3.站立位X线足正侧位片可见舟骨结节完全塌陷,与载距突的距离增加。自跟骨结节底部至第一距骨头底部作连线,并从舟骨结节至此连线作垂直线,其长度多小于1cm。 § 检查 平足症本病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X线检查X线检查,应负重条件下摄足正侧位X线片,主要在足侧片测量足弓的角度改变。 ①沿距、舟、第一楔骨及跖骨长轴中心画一条直线,再于舟骨中央画一条与其前后关节面相平等的直线,并与每一条线相交叉。通常足弓两条线呈直角相交若病变或韧带松弛发生在距舟关节,舟、骨第一楔骨及跖骨中轴线与距骨中轴线相互不连续,并在足跖侧形成角度,距骨中轴丝经过舟骨跖侧1/4处,如果韧带松弛出现在舟楔关节,距骨中轴线则位于第一楔骨的跖侧,而与舟骨中心的垂线直角相交。当通过舟骨中心的直线向前后延长,均位于距骨和第一跖骨的跖侧时。表明距舟和舟楔关节均有韧带松弛。 ②距骨跖屈角:沿足跖侧画一条水平线与距骨中轴线相交。正常值为26.5°±3.5°。当距骨有跖屈畸形时。此角度增大。 ③距舟背跖角:在负重的正位片上,沿舟骨远端关节画画一平行线,再画一条距骨中轴线,两线相交所形成的内侧角称距舟背跖角。正常值为60°~80°。此角>60°表明有距骨移位。 § 治疗 本病轻、中型无症状者不需要治疗。以往曾提倡赤足在沙滩、草地上行走,训练小腿及足部肌肉,增加对足跗间关节的稳定作用和提高足纵弓。也曾推荐穿各种矫形鞋,希望矫正扁平足。但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对扁平足并没有矫形作用。只能减轻局部不适和疼痛。因此,对有症状的中、重型扁平足年龄在10岁以下者,可采取被动或主动牵伸小腿三头肌、缓解因该肌痉挛所致的小腿及足部不适。穿鞋底后内侧加厚0.3~0.6cm的Thomas矫形鞋,或在鞋底内面加一厚0.5~0.75cm的足纵弓支持垫,均能减轻或消除疼痛和不适,但无矫形作用。 若非手术治疗不能解除疼痛,且影响负重行走和穿鞋的中、重型扁平足病人年龄>10岁者,则是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治疗方法有肌腱移位、韧带紧缩等软组织手术,也有跗间关节融合,三关节固定和跗骨截骨等骨性手术,但是,单纯软组织手术。单个跗间关节融合术因疗效不好,已被摈弃。目前多倾向于软组织和骨性手术联合应用,其疗效则明显提高。 通常依据X线片测量确定,足纵弓下降的部位后,选择手术方法。Giannesstras手术是舟楔关节融合,跟舟跖侧韧带紧缩及胫前、胫后肌腱移位,适用于舟楔关节韧带松弛所致的扁平足其疗效较好,其手术要点是:①经足内侧纵切口,显露距、舟、楔骨和胫前胫后肌腱;②从其点处切断胫前、胫后肌腱,跟舟跖侧韧带,并在距、舟、楔骨的内侧,掀起一条由前向后的关节囊,韧带瓣,注意在该瓣深面保留一薄层骨片(图30)。③切除舟、楔关节软骨,从舟、楔的跖侧向背侧分别钻一骨孔,两者在背侧的深面相汇合成倒“V”形骨隧道,用羊肠线或尼龙线固定舟楔关节在矫正的位置上(图31);④紧缩缝合关节囊、韧带瓣及跖舟跖侧韧带后、再把胫前、胫后肌腱断端编织缝合在一起,从舟骨所预制骨孔的跖侧把胫前胫后肌腱向背侧牵拉,并缝合固定到足背侧的骨膜上(图32);⑤术后用石膏管型固定8~12周术。后初期可有过度矫正的现象,但负重行走3~4周可逐渐消失平足症。 图30在距、舟、楔骨内侧形成关节囊、韧带骨瓣 1.胫后肌腱2.跟舟跖侧韧带3.胫前肌腱平足症 平足症 图31切除舟楔关节软骨(A) 于舟、楔骨跖侧钻孔(B) 平足症 平足症 图32A.缝合关节囊、韧带骨瓣后,从舟背侧向跖侧钻孔 B.胫前、胫后肌腱通过舟骨骨孔固定 1.胫前、胫后肌腱 2.胫前肌腱鞘 距舟关节松弛型扁平足,往往有明显的跟骨外翻畸形。病人尚未发育成熟,采取Grice关节外距下关节固定术,既能矫正扁平足,又不影响足的纵向发育。该手术通过外踝前方斜切口显露跗骨窦,去除跗骨窦的骨皮质后,填入自体松质骨条,并用一枚螺丝钉固定。术后用石膏外固定直至植骨愈合。对于年长儿童或青少年,足三关节融合术也是一值得推荐的方法。 § 用药安全 平足症1、本病重在预防,而治疗的目的则是针对站立和行走的改善。有遗传倾向或经常站立工作者,要常用足底外缘着地练习行走,避免足部长期处于一种姿势,防止疲劳。 2、早期采用体疗法也能奏效,用足趾行走,也可做屈趾运动。 3、可穿用平足鞋垫或平足矫形鞋,将鞋跟内侧垫高,使负重线向外移,以此预防和减轻脚的疲劳。常用的方法是在足跟内侧楔形垫高(0.3~0.5cm),目的是使后脚内翻。 4、可以在足纵弓垫以毡、皮革或橡胶等支持垫(0.9cm)。如果畸形严重或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采用各种外科手术治疗。 5、理疗、按摩、加强足内、外肌锻炼,穿用平足矫形鞋或平足鞋垫矫正。 § 并发症 平足症早期症状为踝关节前内侧疼痛,长时站立或步行加重,休息减轻,疼痛关节外民肿胀,以足舟骨结节处为甚步履艰难,双足跟腱呈八字形。白粉染纸及足印检查证明,足印纵弓空缺部分消失,跖中部变宽,有时是跟部亦变宽,X线检查,足弓消失,跟骨纵轴与距骨纵轴角大,12岁以后显示骨桥形成。 § 参考资料 1.http://jbk.39.net/keshi/waike/guke/treat/4db3f.html 2.http://www.yaolee.net/h_disease/d38.htm 3.http://www.panjk.com/a1/jb/200703/2007031070316_6.shtml 4.http://www.maydeal.com/medical/medinfo.asp?id=1113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