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平滑肌瘤 |
释义 | § 概述 真皮内见有较多群集的平滑肌肌束。平滑肌瘤(leimyoma) 最多见于子宫,其次为胃肠道。瘤组织由形态比较一致的梭形平滑肌细胞构成。瘤细胞互相编织呈束状或呈栅状排列,核呈长杆状,两端纯圆,核分裂像少见。[1] § 一般病理改变 子宫平滑肌瘤 a 皮肤毛发平滑肌瘤瘤体小,浅表,轻度隆起皮面,由大量平滑肌束组成, b 损害无包膜,边界不清, c 瘤细胞梭形,有丰富的嗜酸性胞浆,核周可有空泡,核呈椭圆形,两端钝圆,核染色质均匀分布,在横切面上,可见一圆形核位于细胞中央,胞浆内常见空泡, d 生殖器平滑肌瘤较大,边界较清楚,集中在皮下组织, e 生殖器平滑肌瘤可以出现假包膜,灶性钙化,基质粘液样变,灶性核丝分裂相。 § 病理鉴别诊断 皮肤纤维瘤:胶原纤维增殖,可见泡沫巨细胞。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梭形细胞,排列成车轮状或旋涡状,轻度不典型改变,CD-34阳性。 神经纤维瘤:核呈“S”形,纤维较细,呈波纹状,对S100和神经丝免疫反应阳性。 临床特点 a 皮肤平滑肌瘤不常见。单纯平滑肌瘤没有性别差异,多见于30岁~40岁, b 皮肤平滑肌瘤分为单纯平滑肌瘤和血管平滑肌瘤;单纯平滑肌瘤又可分为发生于皮肤及乳头(真皮)的平滑肌瘤和外生殖器平滑肌瘤, c 皮肤平滑肌瘤来自立毛肌,常发生于肢体伸侧或躯干,多发,直径小于2cm,疼痛;乳头平滑肌瘤来自乳晕平滑肌;外生殖器平滑肌瘤来自肉膜或女阴,单发,无疼痛,包膜完好,直径可达15cm,可位于皮下,瘤体内肌束收缩时可出现较为剧烈的疼痛, d单发皮肤平滑肌瘤不易于复发;多发的皮肤平滑肌瘤复发达50%,常有继发病损;外生殖器平滑肌瘤治疗多年后可有复发。 临床鉴别诊断 神经瘤 神经纤维瘤 皮肤纤维瘤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