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ddl |
释义 | 数据库模式定义语言DDL(Data Definition Language),是用于描述数据库中要存储的现实世界实体的语言。 一个数据库模式包含该数据库中所有实体的描述定义。这些定义包括结构定义、操作方法定义等。 数据库模式定义语言并非程序设计语言,DDL数据库模式定义语言是SQL语言(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的组成部分。SQL语言包括三种主要程序设计语言类别的语句: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操作语言(DML)及数据控制语言(DCL)。 DDL描述的模式,必须由计算机软件进行编译,转换为便于计算机存储、查询和操纵的格式,完成这个转换工作的程序称为模式编译器。 模式编译器处理模式定义主要产生两种类型的数据:数据字典以及数据类型和结构定义。 数据字典和数据库内部结构信息是创建该模式所对应的数据库的依据,根据这些信息创建每个数据库对应的逻辑结构;对数据库数据的访问、查询也根据模式信息决定数据存取的方式和类型,以及数据之间的关系和对数据的完整性约束。 数据字典是模式的内部信息表示,数据字典的存储方式对不同的DBMS各不相同。 数据类型和结构的定义,是指当应用程序与数据库连接操作时,应用程序需要了解产生和提取的数据类型和结构。是为各种宿主语言提供的用户工作区的数据类型和结构定义,使用户工作区和数据库的逻辑结构相一致,减少数据的转换过程,这种数据类型和结构的定义通常用一个头文件来实现。 数据库模式的定义通常有两种方式: 交互方式定义模式和通过数据描述语言 DDL 描述文本定义模式。 DDL:数据定义语句,用于定义SQL模式、基本表、视图和索引的创建和撤消操作。 英语说明: DDL is Data Definition Language statements. Some examples: * CREATE - to create objects in the database * ALTER - alters the structure of the database * DROP - delete objects from the database * TRUNCATE - remove all records from a table, including all spaces allocated for the records are removed * COMMENT - add comments to the data dictionary * GRANT - gives user's access privileges to database * REVOKE - withdraw access privileges given with the GRANT command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