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山溪鲵
释义

§ 形态特征

山溪鲵雄鲵体长18~20cm,雌鲵体长15~19cm,头部略扁平,躯干圆柱状,皮肤光滑,尾粗壮,圆柱形,向后逐渐侧扁。

§ 生活习性

山溪鲵生活在海拔1500~3600m的中高山区溪流和湖泊内,成鲵一般不远离水域,多栖于大石、倒木下或苔藓中,以藻类、草籽、水生昆虫等为食。

3-4月为繁殖盛期,体外受精。卵较大,色乳白,一般5-16粒单行排列在卵鞘袋内。卵鞘袋长10厘米左右,大的可长达20厘米以上,生活时卵鞘袋透明状,表面有细纵溢纹。卵分散贴附于石下。亲螈有护卵习性,孵卵期约3个月。幼体阶段可看到眼,背面有鳍摺,发育为成体时,其他结构无改变,为永久性童体型。

§ 生态分布

中国分布:于四川、贵州、陕西和云南。

国外分布:阿富汗和伊朗。

§ 药用价值

山溪鲵山溪鲵为传统中药材,入药可治关节痛、风湿痛及胃出血等病。

§ 保护措施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 山溪鲵属

山溪鲵化石

山溪鲵属(Batrachuperus):小鲵科的1属。体全长一般在250毫米以下。头扁平,有眼睑,犁骨齿呈“八”形,略近犁骨后半段。唇褶发达;有颈褶,躯干和尾基部圆柱状。指、趾各4。1870年首次发现于四川宝兴县。世界已知6种。中国有4种,分布范围大致在北纬27°~35°,东经98°~107°之间。阿富汗1种,伊朗1种,分布范围大致在北纬34°~38°,东经48°~70°之间。在西藏高原东侧(西藏东部、云南北部、四川西部、青海东南部以及甘肃南部)和西侧(阿富汗的喀布尔和伊朗北部)呈断裂分布。

山溪鲵属中有的种类掌、头部有黑棕色角质鞘。龙洞山溪鲵体形最大,有童体型。多栖息在海拔1500~4000米的山溪内。以水栖为主,常隐栖在水质清澈、水温低、水深10~50厘米的流溪石下或回水荡内碎石间,少数在溪边石缝中或土隙内。以虾、水生昆虫、水藻等为主要食物。3~4月为繁殖盛期。水温4~10℃时,少数个体延至5月产卵。体外受精。卵大,色乳白,一般5~16粒单行排列在卵鞘袋内。卵鞘袋长65~125毫米、直径8~19毫米,有的长达200毫米以上,表面有细纵缢纹。一端贴附在流溪石块下,另一端悬于水中。幼体在溪水中生长发育,完成变态。可食用,味美而有营养,四川称为杉木鱼或羌活鱼,可以入药。[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8:4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