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山海关长城博物馆 |
释义 | § 概况 大厅内部山海关长城博物馆地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著名风景名胜旅游区-山海关古城内,坐落在“天下第一关”城楼之南200米,占地1.2公顷,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1991年建成并开放,是一座以万里长城、特别是以山海关长城为主要展示内容的专题性博物馆,与北京八达岭长城博物馆、嘉峪关长城博物馆并称为我国三大长城主题博物馆。开放十几年来,共接待海内外参观者300多万余人次,是省、市、区三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博物馆陈列面积1247平方米,全馆分设序厅、历史厅、建筑厅、军事厅、文化厅和山海关长城厅6个展厅8个展。馆内陈列内容集中展示了我国“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的长城历史渊源、形式建制、人文风物、军事烽烟,特别是万里长城精华地段——山海关长城的古代军事作用和宏伟壮观的建筑艺术。其大量珍贵的长城文物和精美的模型、雕塑、图片及大型声光电为一体的“山海关文物沙盘”,全面而生动地展示了万里长城山海关的历史魅力和现代风采,是我国以长城为主题的博物馆中之较具规模者,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和知名度。山海关长城博物馆山海关长城博物馆是中国较大的三家长城主题博物馆之一。她即是全面展示世界文化瑰宝中国万里长城的知识殿堂,又是万里长城精华地段山海关长城的精彩浓缩,同时也是秦皇岛市科普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馆内陈列大量的长城文物、资料图片、模型雕塑和带有音像立体表演的大型山海关文物沙盘,充溢着知识性、科学性和技术性参观山海关长城博物馆,可“小”中见“大”,“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的长城神姿,古老而辉煌的历史文化,您将在这里领略获得。[1] § 展厅设置 雕塑山海关长城博物馆是中国较大的三家长城主题博物馆之一。她即是全面展示世界文化瑰宝中国万里长城的知识殿堂,又是万里长城精华地段山海关长城的精彩浓缩。 是秦皇岛市科普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馆内分设序厅、历史一厅、历史二厅、建筑厅、军事厅、文化一厅、文化二厅及山海关长城厅,还附设主题陈列厅和影视厅,陈列面积1247.52平方米。 馆内陈列大量的长城文物、资料图片、模型雕塑和带有音像立体表演的大型山海关文物沙盘,充溢着知识性、科学性和技术性参观山海关长城博物馆,可“小”中见“大”,“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的长城神姿,古老而辉煌的历史文化,您将在这里领略获得。 § 基本陈列 民国时期的钱(一)序厅:迎门矗立着《徐达塑像》,纪念他明洪武十四年(1381)奉诏修筑长城,建关设卫并定名“山海关”的事绩。 (二)长城历史厅;以《半坡壕堑》模型展示7千年前,氏族部落人们围绕居住区挖掘的围沟,用以防洪阻兽,保护氏族安全,起着墙与城之作用。文字与照片说明长城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兵器种类的更新,秦、汉、金、明各代修筑的长城远袤万里 (三)长城建筑厅:以照片、模型、实物展示长城修建的选址与布局、形式与结构、用料与施工以及劳力来源等。展柜内陈列着4百多年前的砖瓦、灰料和筑城用具。 (四)长城军事厅:展示出长城的军事功能: 1.防御掠扰、保卫边防; 2.保卫屯田、开发屯田、保卫边疆生产; 3.保护通讯和商旅、使者安全往来。 还展出明长城沿线军政一统的“九边重镇”巨图、军情传递图、烽燧制度表、历代重要军事活动绘画以及守城、攻城的兵器、战服与军械模型。孟姜女(五)长城文化厅:八十余幅照片展示出长城沿线的名胜古迹、寺观庙宇、宫殿陵寝、石窟崖画、碑亭宝塔。另有文庙古建和婚嫁人物模型两组。 (六)山海关长城厅:展出由声、光、电控制缩微组合的山海关长城军事防御体系模型。表明山海关长城从渤海之滨的老龙头向北婉蜒26公里,犹如蛟龙越过平原攀上山峦到达九门口。将山、海、关系为一体的景象,同时显示以关城为中心的城、关、墙、卫城、敌台、烽火台等建筑群体。它主次分明、点线结合、彼此呼应,成为明长城中严密、完备的军事防御系统。 馆内展出珍贵文物162件,照片157幅,绘画14幅,图表14帽,模型14件,塑像、砖刻像5座,泥塑34件,电动图表一台,磨漆屏风画一组,大模型一组。 § 馆藏特色 中国婚俗展示 一,陈列内容的体例、角度有所创新,突出了时代感,增强了感染力; 二,内容和形式设计上凸现博物馆教育功能,构思有创新; 三,博物馆陈列中运用了"诗化"的展示理念; 四,形式设计中"展示语言"的运用和展示方式的创造和创新; 五,合理采用了营造陈列内容环境的新材料; 六,"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序厅改造; 七,展示文物丰富,长城文物在国内长城主题展览中品类最多; 八,序厅由清华美院魏晓明教授创作的大型青铜高浮雕"建关设卫图",高8米、宽9米,内容丰富,构图大气磅礴,是国内博物馆中表现古代长城修筑题材中最大的青铜艺术品。 "华夏脊梁--山海关长城博物馆基本陈列"荣获第六届(2003--2004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精品评选精品奖。[2] § 文化内涵 华夏脊梁万里长城,以它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和悠久的历史著称于世。它像一条巨龙, 越荒漠穿草原,盘旋在高山之上,游走于黄河岸旁和渤海之滨,它从修筑伊始到最后完成,历史两千多年。现存的长城,主要是六百多年前的明朝,在前人的基础上修筑的,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6000多公里。有人作过这样一个粗略的估计:如果单单把现存长城所用的砖石土方,筑成一道2米厚、4米高的围墙,那么它可以环绕地球一周多。所以,称中国万里长城为世界的奇迹是当之无愧的。在渤海之滨、燕山之麓的长城上,有一座雄伟的城楼,依山傍海,十分壮观。这就是历史名关-——山海关,世称天下第一关。 山海关是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北依燕山,东傍渤海,地扼东北通向华北的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平时,这里是关内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要隘;战时则是兵家必争之地。前人曾以“两面三刀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的诗句,来形容其险要。把它比作燕京(北京)、盛京(沈阳)之间的“锁钥”,是恰如其分的。山海关之所以称为“天下第一关”,乃极言其地势险要,修筑精巧,作用重大。当年,山海关关城周长4公里多,外绕宽16米、深8米的护城河,城高12米。城的四面各有一个关门,其东门日“镇东”,即“天下第一关”门。在门城的东西各筑罗城,关城南北各长翼城,以驻军队,互为犄角。关城东数里外又筑威远城、烽火台、敌台等附属工程。以上这些建筑,好象众星拱月般地拱卫着主建筑山海关关城,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起着长城东首要害重镇的作用,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建筑艺术和军事才能。 [2] § 山海关 山海关山海关古称榆关,也作渝关,又名临闾关,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 徐达中山王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在此创建山海关,因其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据史料记载,山海关自公元1381年建关设卫,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自古即为我国的军事重镇。明末女将军秦良玉、武举吴三桂等镇守过山海关。 山海关的城池,周长约4公里,是一座小城,整个城池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全城有四座主要城门,并有多种古代的防御建筑,是一座防御体系比较完整的城关,有“天下第一关”之称。以威武雄壮的“天下第一关”箭楼为主体,辅以靖边楼。临闾楼。牧营楼、威远堂、瓮城,东罗城、长城博物馆等长城建筑,向游客展示了中国古代城防建筑风格。[2] § 曾获荣誉 华夏脊梁在国家文物局主办、国内一流博物馆专家、文物专家担任评委的全国博物馆十大展览精品评选中,山海关长城博物馆基本陈列荣获中国博物馆、纪念馆最高奖“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精品评选‘精品奖’”。这是全国所有参评的75家博物馆、纪念馆中唯一的县区级博物馆,也是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博物馆。山海关长城博物馆始建于1991年,与北京八达岭长城博物馆、嘉峪关长城博物馆并称为我国三大长城主题博物馆。2004年该馆被我省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点建设项目”进行改陈,设计及施工由清华大学工艺美 术学院承担。仅半年时间,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宗旨,以传播长城文化为主题,名为《华夏脊梁》的山海关长城博物馆改陈完毕,总投资620万元。据了解,该博物馆内共展出各类图片、图表210幅,文物280件(组),雕塑艺术品13件,模型和多媒体12组,融艺术性、思想性、知识性及科学性为一体,尽显万里长城的古老与辉煌。[2] § 晋级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2009年12月,河北山海关长城博物馆,被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命名为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山海关长城博物馆展出各类文物1100余件(套)、雕塑艺术品36件、模型景观18组以及各类图片数百幅等。 [3] § 参观指南 地理位置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第一关路。 门票:5元 市内交通:位于秦皇岛市山海关区第一关路,乘25路、34路车山海关下车即到。 自驾车路线:北京出发,走京沈高速经海子洼,香河,宝坻,玉田,唐山北,古治,迁安,卢龙,抚宁,当天即可到达秦皇岛,约300公里。 秦皇岛地处温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干湿相宜,夏季气候凉爽,是理想的避暑胜地。最佳出游时间是5~10月。山海关长城博物馆 § 与燕大共建教育实践基地签约 山海关长城博物馆和燕山大学文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共建实践基地的签约仪式。这是长博首次和高校举办馆校共建活动。燕山大学师生和长城博物馆全体员工160人参加了签约仪式。 共建教育实践基地后,燕山大学将组织学生到长城博物馆参观学习、并组织志愿者开展相关的长城文化宣传等工作。每年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时与长城博物馆共同进行长城保护的实地考察项目。每年9至10月新生入学后,招募长城博物馆讲解志愿者,将宣传保护长城的工作长期化。长城博物馆将为燕大师生提供免费参观讲解,合办长城书画展、摄影比赛以及长城诗词歌赋的创作、朗诵等系列活动。 [4]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