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太阳墓
释义

§ 名称来历

1979年至1980年,新疆考古工作者在孔雀河下游和楼兰遗址附近,出土了一批保存完好的古尸和许多随葬物,为研究罗布泊地区古代人类的生活提供了有力证

据。其中有一种墓葬,地表有七圈规整的环列木桩,由内向外,粗细有序,环圈外为放射状四展的列木,井然不乱,蔚为状观,很像四射的太阳,定名为太阳墓。[1]

太阳墓地距今3800年,著名的“楼兰美女”便由此地发现。之所以称之为“太阳墓地”,是由于从高处看墓葬结构颇似光芒四射的太阳镶嵌在高地之上。墓葬地表有七圈规整的环列胡杨树桩,由内向外,粗细有序,最小内圈直径2米左右,似一个圆圆的太阳,人被埋于“太阳”中心;以环圈为中心,又有七圈粗大树桩呈放射状排列,井然有序,似太阳光芒,蔚为壮观。树桩全被竖向深埋于沙地,仅露桩头。此种墓葬形式在我国仅发现一处,极为珍贵。

§ 特点

这类墓葬地表用数百根短木楔围成极为壮观的放射状“太阳”形标志,发掘者认为这同太阳崇拜有关。实际上利用众多木柱围成太阳崇拜图形,棺内均葬男性,仅6座,这和普通的墓葬显然不一样,其祭祀功能要大于作为墓葬的埋藏功能,所以我们认为所谓的“太阳墓”实际上是一种祭祀遗存。

一座太阳形的墓葬,使用胡树可达100棵左右,仅仅为了一个人的墓葬却砍伐了100棵成材的树林,如此破坏性的砍伐,当时给这一地区生态环境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恶果。其后他们后代的子孙,在公元3世纪的鄯善王国时期,曾颁布过一纸法令:“连根砍树者,不管是谁都罚马一匹”,“在树的生长期,应防止砍伐。如果砍伐树木大枝,则罚牦牛一头。”面对已严重沙漠化的环境,而不得不采取的保护性措施。这条法令,大概也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森林保护法了。古代罗布人受到大自然惩罚,对于现代人来说,实在是不能忘却的一课,历史是现实的镜子,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

§ 信仰

这种经过精心设计的排列木桩的形式,是新疆地区迄今所仅见的,因而引起了人们对它所包含的意义的关注。研究者认为,这种排列形式是太阳的象征,反映了古代古墓沟人对太阳的崇拜。

§ 价值

人类学者同样也对这些远古时代的先民产生了兴趣。在他们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古墓沟的先民是属于古欧洲人类型。将他们与周邻地区的人骨材料比较,发现

古墓沟类型的人与南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伏尔加河草原以及咸海沿岸地带分布的铜器时代的居民比较接近。更进一步的人类学研究证明了地表有圆环列木桩的墓葬中所出的人头骨,在人类学体质特征上更接近南西伯利亚米努辛斯克盆地内的安德洛诺沃变种类型;而古墓沟第一种墓葬中的人骨类型则与南西伯利亚米努辛斯克盆地的阿凡纳羡沃类型接近。

前苏联学者已经证实了米努辛斯克盆地的阿凡纳羡沃文化类型要早于安德洛诺沃文化类型,这一点也同样为中国的考古学者所验证。在他们清理古墓沟墓葬的时候,发现第一种类型的墓葬被压在第二种类型墓葬列木之下,从考古学的角度也说明后者要晚于前者。人们采用C14测定年代的方法,测出了第一类墓葬的年代距离今天已有三千八百多年了。

瑞典人斯文·赫定在1928年和1934年在罗布泊考察时也采集到不少人头骨材料,其中有一部分也与古墓沟墓葬所出的人头骨相似。

在距今4000年前后的古代罗布泊地区,已有一批具有原始欧洲人血统的居民在此地居住。他们以驯养家畜和狩猎为生。对出土的小麦鉴定,得知这种小麦属典型的普通小麦,据此推测,当时已经产生了一种原始农业耕作。大量的毛织物、毡制品和皮革手工制品,说明其毛纺、制革工艺都有了一定水平。毛布和毛毡的原料为羊毛、羊绒。其中的精品质地柔软,织工匀整,边上饰流苏,颇有一定的审美和工艺价值。毡帽则是用貂鼠头和皮作装饰。在附近的另一处墓地中,还发现了两件海菊类贝壳制成的珠饰,说明古墓沟人与外界已经有了贸易交往。[2]

§ 墓形

1979年冬,被考古学家侯灿、王炳华等在罗布泊以东发现的一片古代墓葬群。位于孔雀河北岸的小沙丘上,东西宽约35米,南北长约45米,面积约1600平方

米。在所发掘的42座墓中,根据墓葬地表标志不同,被分为两种形制。第一种形制是掘于沙土中的土坑墓,在墓葬的东西两端各有一根直立的木桩,伸出至地表以上。木棺是由小块木块简单拼制而成,木棺呈船形,无底、两端立挡木。在木棺顶板的外侧覆盖着羊皮或放置簸箕状草编织物。大部分木棺内只葬一人,死者仰身,头朝东方。尸体裸体,用毛毡包裹,头上戴尖顶毡帽,帽上插有鸟翎羽,足穿皮鞋。在尸体脖颈、手腕、腰部有玉、骨质珠饰。在胸口上部置一小包碎麻黄枝,附近还有一草编小篓,里面盛少量麦粒或白色浆状物。在一部分墓葬的东头,随葬有木质或石质人像。其它的随葬品有木质的盆、碗、杯、兽角、锯齿形刻木等。还有用毛毡严密包裹、保存完整的小孩尸体。

第二种形制的墓葬,地表上排列着整齐的环形列木桩,围绕墓室构成7圈同心圆,木桩由内向外排列,粗细有序。圆环之外,有四向展开的放射状列木,形成5米——6米的放射线。更为耐人寻味的是,该类墓葬内的主人全部为男性。他们的入葬姿势也都一律仰身,身体伸直,头向东、脚向西。这类墓葬内随葬器物不多,仅见有锯齿形刻本和骨珠、骨锥、木雕人像等。与第一类墓葬内随葬品风格相同。 太阳墓地距今3800年,著名的“楼兰美女”便由此地发现。之所以称之为“太阳墓地”,是由于从高处看墓葬结构颇似光芒四射的太阳镶嵌在高地之上。墓葬地表有七圈规整的环列胡杨树桩,由内向外,粗细有序,最小内圈直径2米左右,似一个圆圆的太阳,人被埋于“太阳”中心;以环圈为中心,又有七圈粗大树桩呈放射状排列,井然有序,似太阳光芒,蔚为壮观。树桩全被竖向深埋于沙地,仅露桩头。此种墓葬形式在我国仅发现一处,极为珍贵。

§ 船型棺材

主流的专家认为:船型棺材代表的是当时的人大多依水而居,靠捕鱼为生,生活与交通等日常生活都离不开船,作为最重要的生产工具,他们希望去世的人在另一个世界也能有船可以生活,是对阳世生活的象征与折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0 5:0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