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婴儿疾病 |
释义 | § 疾病原因 1.父母或祖辈患有遗传性疾病。如果父或母是个遗传疾病患者或病态基因的携带者,后代就有可能成为此种遗传病的患者。因此,遗传病的预防必须从父母做起。婴儿疾病2.孕期或围产期母亲患病。母亲孕期,如患风疹等病毒感染,不仅可致畸胎,子女出生后也容易患各种疾病,有些先天性疾病并非一出生就能表现出来。患有严重的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的妇女妊娠,或在孕期患有严重的传染病,所生的婴儿多体弱,幼儿期间易患多种疾病。 3.分娩时异常或出生时体重过低。新生儿重度窒息、严重产伤、早产或出生时体重过低的婴儿,抗病力较低,易患多种疾病。 4.母乳不足,且人工喂养不当。婴儿时期如果母乳不足,且喂养不当,易引起婴儿营养不良、贫血及免疫力低下,易患其他疾患。 5.婴幼儿时期偏食。较长时间的偏食,易引起营养平衡失调和某种营养素的缺乏,抗病力可因此下降,而易患多种疾病。 6.不按计划进行预防接种。计划免疫是预防多种儿童常见传染病的有效措施,如因故未能进行某种疫苗的接种,儿童则易患此种传染病。婴儿疾病 7.家庭过分溺爱、娇惯。凡受到溺爱与娇惯的儿童,身心健康都会受到不良影响,尤其是心理状态易向畸形发展。 8.家庭卫生状况差。家庭是儿童的主要生活场所,若卫生状况差,多种病原体就容易在这种环境中生存,从而对儿童健康造成威胁。 9.儿童个人不讲卫生。由于父母不能很好教育培养,有些孩童自幼就沾染许多不卫生的习惯,这样的孩子也易得病。 10.家庭不和、家庭气氛紧张。有些家庭夫妻不和、婆媳争吵,或父母沾染不良嗜好,家庭气氛经常处于紧张或沉闷状态。在这样环境中生长的儿童,精神上自然会受压抑,心理上受到摧残,故极易引起心身性疾病。 § 疾病特点 婴儿与成人在解剖和生理上有许多不同之处,各器官、系统在发育和功能上不成熟,免疫力又不同,所以,同一婴儿疾病病原侵入到婴儿与侵入到成人就可以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婴儿生病后在许多方面与成人是不同的。 (1)败血症:婴儿尤其是新生儿容易得败血症,可由各种细菌引起。因新生儿及婴儿的皮肤非常柔嫩、血管丰富,假如大人的手上带有细菌抚摸孩子或护理孩子时,就能使细菌从皮肤进入体内到血管,由血管到全身而形成败血症。大孩子或成人的皮肤抵抗力强,细菌进不去,即使细菌进入也只在皮肤上形成一个小小的脓疮,顶多形成一个脓包。细菌不只是从新生儿或婴儿的皮肤进入,还可以从粘膜进入,新生儿还可从脐部进入而引起败血症,这在成人是少见的。 (2)感冒:婴儿感冒可发高热,病毒性感冒高热可持续7~10天;高热时还可引起抽风;有的婴儿感冒可引起吐、泻;婴儿因感冒引起鼻塞,导致呼吸困难,不能吃奶;大孩子感冒可以引起腹痛象急性阑尾炎。成人感冒时顶多有点不舒服,还可如正常人一样吃、喝、工作。 总之,婴儿的病症往往不典型,变化多样,病情发展快,容易恶化,所以婴儿有病应及时合理地诊治,不能延误。但婴儿也有有利的一面,因为婴儿是在生长旺盛时期,有病容易恢复且不易形成慢性过程,这是令人高兴的,但不是所有病都如此,仍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 预防 婴儿疾病⒈吃母乳的婴儿,生后2~3个月就可吃菜水、果水;4~5个月可吃少量煮蛋黄、米汤,也可少量吃些鱼肝油、维生素C等;6~7个月可吃些软粥、软面片;8~9个月可吃青菜、肉汤、豆腐、鸡蛋羹;10~12个月可吃软饭、馒头饼干等。 ⒉每次最好加吃一种食物,吃习惯了再加第2种,每次喂量由少渐多,但不要过量。 ⒊喂辅助食物。最好在喂奶以前,这时婴儿胃里是空的,容易接受食物,也易于消化。 ⒋注意小儿消化情况,如消化不良,辅助食物应减量或暂停。 5.喂奶期间母亲要注意营养,以便让乳汁充足。婴儿母亲可以多吃些新鲜蔬菜、豆、蛋、肉类等食物,不可偏食。 6.乳母要经常保持乳头卫生,勤擦洗,勤换衣,喂奶前要洗奶头。 7.喂奶次数,一般隔3~4小时喂1次,夜间最好不喂。每次喂奶20分钟,体弱的婴儿喂奶时间可稍长一些,但不要超过30分钟。 8.每次喂奶后,将小儿放在肩头,轻轻拍打婴儿脊背,使吞进去的空气从胃里排出来,以免吐奶。 9.白天每喂两次奶的中间喂1次水,但不要过多。每天给婴儿喂水时,可加少量食盐。 10.婴儿3个月后,应有意识地让婴儿养成吃东西习惯,为断奶打下基础。婴儿满周岁时应断奶,最迟不超过1岁半。如果断奶过迟,乳汁稀薄,不能满足婴儿发育的需要,容易发生营养不良或贫血。断奶最好在秋季或春季。采取逐渐减少喂奶次数,以辅助食品代替母乳的办法断奶。 § 疾病手册 婴儿疾病的种类很多,有从胎里带来的先天性畸形或遗传性疾病,有分娩过程中发生的产伤,但大部分还是出生后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婴儿疾病 第1周—第4周 第一周 关注热点:新生儿脐炎 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周,新手父母们就要接受来自宝宝的第一个考验:新生儿脐炎。有些孩子因为家庭护理不当造成新生儿脐带炎症,严重的脐炎甚至可能造成败血症危及生命。 症状:正常情况下,生后3至7天新生儿脐带的残端就会脱落,护理不好会发生炎症。轻度发炎时,父母可以在孩子的脱落伤面看见少量粘液或脓性分泌物,周围皮肤发红,在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脐部脓肿,并波及大部分腹壁,同时还会出现发热、哭闹、呕吐、拒食等现象。父母在发现轻度炎症症状时,就应该及时请求医生的帮助,千万不要以为是小事忽视拖延,最终导致病情迅速发展。 妈咪呵护: 1.保持孩子脐部干燥。新生儿脐带脱落之前,不要把孩子放在水盆中洗澡,最好采用擦浴的方式,因为将脐带浸湿后会导致延期脱落且易致感染。 2.选择质地柔软的衣裤减少局部摩擦。 3.新生儿洗澡后涂用爽身粉时应注意不要落到脐部,以免长期刺激形成慢性脐炎。 4.不要用脐带粉和龙胆紫,因为粉剂撒在局部后与分泌物粘连成痂,影响伤口愈合,也增加感染机会,而龙胆紫只能起到表面干燥作用。 5.尿布不宜过长。避免尿湿后污染伤口。有条件可用消毒敷料覆盖保护脐部。同时可以用95%酒精擦脐部,每日4—6次,促进脐带及早干燥脱落。 6.脐带脱落后,如果脐窝处仍有分泌物,可用1.5%碘酒涂在脐窝处,每日2次。脐周被碘酒涂着处可用75%酒精脱碘,以免妨碍观察周围皮肤颜色。 第二周 关注热点:新生儿黄疸婴儿疾病正常的生理性新生儿黄疸一般在出生后的3—5天出现,到10天左右就基本消退,最晚不会超过3周。大部分的新生儿黄疸都会在第二周消退。假如在第二周,父母依然发现孩子出现比较明显的黄疸,这个时候就需要多留心,及时区分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对孩子治疗大有帮助。 症状:生理性黄疸—黄疸色不深,妈妈会发现宝宝的食欲依然很好,精神也不错,没有过多的吵闹现象。在7—10天的时候就会自然消退。 病理性黄疸—宝宝出现黄疸时间过早,或者症状过重、延续时间长,这个时候就要怀疑是病理性的黄疸。 病理性黄疸通常有这样一些症状: 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黄疸就非常明显; 黄疸遍及全身,为桔黄色,且在短时间内明显加深; 黄疸减轻消退后又加重或重新出现; 黄疸出现后2—3周仍不减轻甚至更明显; 宝宝的大便颜色淡或呈白色,尿呈深黄色; 黄疸同时伴随有发烧、拒奶、精神不好、嗜睡、两眼呆滞等症状。 妈咪呵护: 1.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通常是由于婴儿的肝脏功能不成熟而造成的。随着新生儿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加强,黄疸会自然消退,所以生理性的黄疸,家长一般不需要额外的护理,在孩子黄疸期间可以适量多喂温开水或葡萄糖水利尿。 2.病理性黄疸:严重的病理性黄疸可并发脑核性黄疸,通常称“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导致儿童智力低下等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父母需要仔细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当出现特殊情况时,应及时送往医院,请求医生的帮助。 第三周 关注热点:新生儿鹅口疮婴儿疾病 第三周时,很多新手父母们都会在心里暗暗舒口气:最手忙脚乱的时间过去了。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假如卫生工作不够到位,孩子可能会患“鹅口疮”。 症状:孩子的口里,出现白颜色的东西,看起来有点像奶块,开始是一小片一小片,慢慢地融合成一大片。一般的奶块很容易擦掉,但是鹅口疮则不易擦掉。有的父母会用手强制扣掉,被剥落的部位会出血,没有多久,你会发现在原来的部位又出现了新的白片。 一般情况下,孩子出现“鹅口疮”,不痛、不影响吃奶,也不会出现其他症状;但是如果鹅口疮特别严重,整个口里都被覆盖住,这个时候孩子可能会出现呕吐、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或呼吸困难等症状。 妈咪呵护: 1.鹅口疮在新生儿中很多见,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婴幼儿抵抗力差,易通过食具、奶头等途径受霉菌感染。 2.预防鹅口疮的最好方法就是做好哺乳时的清洁卫生: 对于母乳喂养的孩子,妈妈在让孩子进食前,要做好个人的清洁卫生,用清水轻轻擦洗孩子的入口部分,妈妈的内衣要保持清洁、干燥,注意洗手; 吃配方奶或者是混合喂养的宝宝,要注意奶瓶的清洁卫生,使用前用开水煮一下,一般以20分钟为宜; 宝宝进食过后,可以给孩子喂点清水,使霉菌不易生长和繁殖。 3.发现宝宝已经患有鹅口疮,妈妈应该这样做: 不要用手去孩子的口里硬扣; 可用消毒棉签沾2%苏打水清洗患处,然后涂点2%龙胆紫,每天大约3—5次。不严重的情况下,2、3次就有明显效果。同时给患儿口服维生素C和复合维生素B; 如果症状比较严重,最好还是到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处理。 第四周 关注热点:新生儿呕吐 婴儿呕吐并不是这一周出现的新情况,但是如果一直延续到本周,并且有症状加重的表现,这样的呕吐多半是不正常的,新妈妈需要多加重视。 症状:说起新生儿的呕吐,很多妈妈会将溢乳与新生儿呕吐混淆起来,两者的差别在于:溢奶一般是从孩子的口角边自然流出,孩子的表情很安详,不会有明显的异常表现;呕吐则不同,通常在呕吐之前可以发现孩子情绪不好、烦躁不安,呕吐时可见到孩子表情痛苦,呕吐物是从胃中冲出来。 妈咪呵护:婴儿疾病1.仔细观察孩子呕吐物的性质,如果不是咖啡色或带血丝的(母亲奶头有伤口的除外),也不是草绿色或粪质样物,孩子表现正常、反应灵活、肤色红润、肚子不胀、没有发烧、大便正常、吐后仍然想吃东西就不要紧。 2.为了减少呕吐发生,一般在喂奶后将孩子竖着抱起来,伏在妈妈肩上轻拍小儿背部让其将吞入的空气嗳出来,再轻轻放平向右侧卧即可。 3.在出现下列症状时,需要带宝宝去医院:把宝宝竖立抱起后没有明显效果;孩子呕吐时,精神不好,伴有发烧现象,也有些孩子虽然体温没有上升,但是出现拒绝进食,孩子明显消瘦,或者是腹泻水样大便或血性大便、大便不通等,只要出现任何一种现象,就应该立刻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第5周—第8周 祝贺每一位新手爸爸妈妈们度过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月,经过了第一个月的考验期或者说适应期,许多新手妈妈们已经开始喜欢三口之家的生活。满月之后的宝宝们也开始有更多惊人表现,他们在吃饱喝足之余会把小嘴巴弯成一个小月亮,对着你傻笑;对妈妈的温柔表情也有更多的回应。这个月爸爸妈妈可以享受到更多的亲子乐趣,不过宝宝依然很弱小,爸爸妈妈应该细心照护弱小的宝宝。 第五周 关注热点:生理性贫血 生理性贫血是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主要是因为胎儿期相对缺氧,红细胞生成增多。出生后进入正常氧环境,机体生成红细胞减少而造成的,主要表现在婴儿出生后1—8周以内,血红蛋白可逐渐下降到低于正常值,直至8周后停止。婴儿生理性贫血在保证正常营养的情况下,一般不需治疗。等到婴儿满百天后,机体内红细胞生成素的生成增加,骨髓造血功能逐渐恢复,红细胞数和血色素又缓慢增加,至6个月时恢复到正常值范围内。 症状:初生的婴儿血红蛋白可高达150-230克/升,红细胞计数可达5-7×1012 /升。足月儿血红蛋白生理性下降极少低于100克/升;未成熟儿由于代谢及呼吸功能较低,体重增长快,所以生理性贫血出现时间早,贫血表现更为严重,生后3-6周内可下降至70-90克/升。 妈咪呵护 1.坚持母乳喂养,母乳中的铁比牛乳中的铁质生物效应高,易被吸收,只要没有特别的情况坚持给孩子母乳喂养; 2.胎儿从母亲那里接受铁,多在母妊娠期进行,故早产儿从母体中接受的铁很少,过六周就差不多用完了。早产儿,尤其是吃牛奶的早产儿,双胞胎或者是怀孕期间妈妈患有缺铁性贫血的足月儿,从2个月起就要补充铁剂。 第六周 关注热点:婴儿肠绞痛 在不会说话之前,哭是孩子自我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哭声不同表达的含义也不同,经验欠缺的父母要弄懂孩子究竟为什么哭,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哭的原因除了常见的饿了、湿了,有时候还是孩子生病的一种表现,比如肠绞痛。婴儿肠绞痛并不是一种病,它只是一种症状,随着孩子的长大,神经生理逐渐发育健全,大约在3个月左右,这样的情况会慢慢减少,有大约30%的婴儿要延续到4、5个月大时,这种情况才消失。 症状:一般接近满月的婴儿比较容易发生肠绞痛,典型的大約在3周大的时候开始,高发期在6周。它通常的症状是:原本活泼的孩子忽然变得喜欢尖声哭叫,每次发作都在差不多的时间,尤其是傍晚,甚至是黑夜;一般一个星期有3次以上的啼哭,每次哭的时间持续在两三个小时,连续3个星期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哭的时候无论怎样安抚都没有作用。有的宝宝还会出现腹部鼓胀,脸色红胀的症状,大多宝宝是因为哭的时候,吞下了气体到肚子里面引起腹胀,而不是由于腹胀不舒服才哭闹;这样的哭闹一般不伴随有发烧、呕吐腹泻的症状,哭过一段时间后又会若无其事。 妈咪呵护 1.孩子哭闹的时候,尤其是有腹绞痛的症状时,家长可以坐着,让婴儿趴在家长的手上或者腿上,轻轻压迫婴儿的腹部和背部;也可以做按摩,用湿毛巾或者温水袋敷在婴儿的腹部,这些对减轻疼痛有一些帮助; 2.如果家长无法判断孩子腹痛究竟是由什么原因引起,是否是单纯的婴儿腹绞痛,最好的方法是带孩子上医院,请医生做全面的检查。 第七周 关注热点:湿疹 湿疹也叫奶癣,是最常婴儿过敏性疾病,通常在孩子2个月左右开始出现,一般吃牛奶的孩子身上比较多见,绝大多数孩子的湿疹多起始于生后6个月内。 一般认为过敏体质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外界因素,如饮食、花粉等都有可能引发湿疹,甚至有些孩子衣服穿得过多也会出现,湿疹一般在春冬季比较多见。 症状:湿疹好发在婴儿的头、面颊、外耳部,皮肤表面出现红斑、米粒样丘疹、疱疹、糜烂、渗液和结痂,炎症反应明显,局部皮肤有灼热感和痒感。可遍及整个颜面部和颈部,严重的手、足和胸腹部可见到。有些孩子可能反复发作从而转为慢性,病程会延续几个月甚至几年。 妈咪呵护 1.母乳喂养的孩子出现湿疹,首先要从妈妈开始,妈妈不要吃过于辛辣的食物,不要喝酒,一些易引起过敏的食物,例如蛋、虾等尽量少吃或者不吃; 2.哺乳要定时定量,切勿过饱; 3.孩子患了湿疹后,应尽量避免小儿用手搔抓,将孩子的指甲剪短; 4.勤洗澡,不要用香皂或其他刺激性物品,用温水洗净;勤换内衣和尿布,预防细菌的感染; 5.冬天室内开空调,温度不要调得太高,不要过度追求暖和每给孩子穿很多衣服。 第八周 关注热点:婴儿大便干结 一转眼孩子已经要满两个月了,将近两个月的孩子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便秘,尤其是牛奶喂养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母乳喂养的孩子则比较少。婴儿便秘与他们的消化道肌肉发育不健全,对蛋白质消化不完全有关。 症状:2—5天排大便一次,每次排便非常费力,孩子往往一边排便一边哭闹,排便结束之后才会停止哭闹,排出的大便通常很坚硬,有时还有肛裂的现象。 妈咪呵护 1.在牛奶中添加5—10%米汤; 2.在两次喂奶之间,适量地喂些果汁、菜水、蜂蜜等;每次喂奶后,轻轻按摩孩子的肠部; 3.不要随便给孩子吃泻药,实在要服用药物,可以在医生的嘱咐下口服石腊油; 4.给孩子做婴儿操,帮助增加宝宝的腹肌收缩力。 § 免疫接种 婴儿免疫接种表 出生满24小时后卡介苗(一剂) 出生满3-5天 B型肝炎疫苗(第一剂) 出生一个月B型肝炎疫苗(第二剂) 出生二个月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疫苗(第一剂); 小儿麻痹口服疫苗(第一剂) 出生满四个月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疫苗(第二剂); 小儿麻痹口服疫苗(第二剂) 出生满六个月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疫苗(第三剂); 小儿麻痹口服疫苗(第三剂); b型肝炎疫苗(第三剂); 出生满九个月麻疹疫苗(一剂) 出生满一年三个月麻疹腮腺炎德国麻疹疫苗(一剂); 日本脑炎疫苗(第一剂); 日本脑炎疫苗(隔二周第二剂); 出生满一年六个月白喉百日咳破伤风疫苗(追加); 小儿麻痹口服疫苗(追加); 出生满二年三个月 日本脑炎疫苗(第三剂) 大多数疫苗接种后是不会引起严重反应的,但是由于每个孩子的体质不同,在进行预防接种后,可能会出现一些轻重不同的反应。主要的有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发生过敏反应也是很少的。 为了保证安全,减少反应,各种预防接种必须在孩子身体健康的时候进行。如果孩子有病,就暂时不要接种。例如,发热时不要打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三联疫苗;腹泻时不要口服小儿麻痹症糖丸;空腹饥饿时不宜打预防针,以免发生低血糖等严重反应。打针前做好孩子的工作,让勇敢的孩子先打,以消除胆小孩子的紧张害怕心理。打针后二至三天内应避免剧烈活动,注意注射部位的清洁卫生。暂时不要洗澡,以防局部感染。 哪些孩子不能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 预防接种不是对所有儿童都能进行的,有些儿童终身或暂时不能进行预防接种,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严重的异常反应,甚至可产生严重的后果。那么到底哪些情况的儿童不宜进行预防接种呢? 一般来说有免疫缺陷病的儿童,如先天性缺丙种球蛋白血症; 有过敏史及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儿童,如风湿热、哮喘等; 有急性传染病接触史而尚未过检疫期的儿童,如麻疹或百日咳接触后来满21天、白喉或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接触后未满7天的; 患有急性传染病和恢复时期未满1个月的儿童; 目前有发热,腹泻等一般不适的病儿; 有肝,肾、心、肺脏器慢性疾病的儿童; 目前仍长期服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的儿童。 上述情况没有解除之前,均不能进行预防接种。此外有活动性结核病、皮肤疾患或接种部位有湿疹者不宜接种卡介苗;有严重变态反应及惊厥历史者不宜接种百日咳菌苗。因此在预防接种前家长应说明孩子有无上述情况,以免发生意外。 § 相关词条 肛裂消化道指甲 湿疹骨髓腹泻 § 参考资料 [1] 育儿网 http://www.ci123.com/ 其余的看相关连接 § 相关连接 [1] http://www.coocook.com/bbs/thread-600-1-1.html [2] http://www.age06.com/Age06Public/SPEAuditing/PostPreview.aspx?view&ContentId=126123 [3] http://www.qbaobei.com/Html/wz/yyys/wyzd/ysrg/093314878.htm [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4fdac601000eel.html [5] http://www.micbaby.net/article.asp?articleid=258 [6]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4fdac601000een.html [7] http://www.yuqu365.com/contents/757/123093.html [7] http://www.upjk.com/drug/sy/r/2006-09-04/34555.html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