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安-12运输机
释义

§ 简介

安-12运输机该机1956年首次试飞,1958年投入批生产并交付使用,1973年停产,总共生产约850架,其中民用型约200架。安-12曾是苏联运输航空兵的主力,从1974年起逐渐被伊尔-76取代。安-12除供苏联本国军用和民用外,还向波兰、印度、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等十多个国家出口100多架,其中大部分供军用,少量民用。安-12БП是标准军用型,也是出口的主要型别,此外还有电子情报搜集型、电子对抗型、客货混合运输型、北极运输型等。我国以此为原型,仿制并生产了运-8,成为空军主力运输机。

§ 基本参数

安-12运输机

动力装置:为四台伊夫钦科AH-20K涡桨发动机,起飞功率4×4000当量马力。

尺寸数据:安-12运输机翼展38.00米,机长33.10米,机高10.53米,机翼面积121.70平方米,后货舱门长×宽7.70米×2.95米,货舱长度13.50米、最大宽度3.5米、最大高度2.60米,货舱容积97.20立方米。

重量数据:

空重28,00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61,000公斤,最大载重20000公斤,乘员5-6人,可运载100名武装人员。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777公里/小时,最大巡航速度670公里/小时,海平而最大爬升率10米/秒,实用升限10,200米,起飞滑跑距离700米,着陆滑跑距离600米,最大载重航程3600公里,最大油量航程5700公里。

§ 相关事件

2008年莫斯科时间5月26日18时许,俄罗斯一架安-12运输机坠毁9人遇难。

§ 作战实录

安-12运输机

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时的空降作战

捷克斯洛伐克位于欧洲中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杜布切克上台后,捷自由化的倾 向急剧发展,使整个东欧处于离心状态。苏联为了维护其在东欧的统治地位,在施加政 治、经济压力无效之后,于1968年8月20日实施了武装入侵。从5月开始,苏军就进行了武装入侵的准备。先后在其本土和捷、波、匈、德境内 举行了13次以侵捷为背景的军事演习,并借此机会集结了20多万军队。7、8月,苏国防 部长等分别与德、波、匈国防部长会晤,策划侵捷事宜.

8月20日,趁捷中央召开会议之际,苏发动了入侵行动,以一举将捷要员一网打尽。入侵苏军共23个师25万余人,编成3个集团军,从3个方向实施突击。“A”集团军5 个师,从东德的普劳恩向布杰约维推进,封锁捷德和捷奥边境,同时以部分兵力配合 “B”集团军进占布拉格;“B”集团军7个师,从马克思城和德累斯顿出发,与从波兰 利格尼察出发的苏军1个迫克师对布拉格实施向心突击;“C”集团军9个师,在捷北、 东、南边境宽大正面实施辅助突击,同时以部分兵力配合“A”集团军封锁捷奥边境。 另以2个空降师在布拉格等战略要点空降,以迅速控制捷首脑机关及要害部位8月20日23时,苏1架安-12型运输机在布拉格上空伪称发动机故障,要求紧急降落。 机场按国际惯例允许其迫降后,机上的70多名伞兵迅速占领了机场各要害部位,并威逼 工作人员照常工作,保障其后续机群着陆。接着,苏第105空降师乘30架安-12型运输 机,从驻地白俄罗斯的维杰布斯科起飞,在战斗机和轰炸机掩护下,以每分钟1架的间 隔空运到布拉格。空降兵着陆后搭乘空运来的坦克和其它战斗车辆向布拉格市区突进, 6小时内即控制了该市所有交通要道,包围了中央委员会大厦、国防部、外交部,占领 了邮电局、广播电台等部门,并以“工农革命政府”的名义拘捕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党政 军要人。与此同时,苏空降师一部在捷南部的布杰约维策、布拉迪斯拉发、布尔诺等地 机降,波空降第6师一部在捷北部赫拉得茨克拉诺维机降,控制机场,作为空运军队和 补给物资的前进基地。另以直升机部队占领捷东部的交通要点科希策。

实施空降时,苏对联邦德国、奥地利方向实施了大规模强烈的电子干扰,使用大量金属反射体,使西方监视布拉格上空的雷达荧光屏上出现一片白雾,有效地掩护了空降行动。地面部队在空降兵的配合下,从三个方向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向捷纵深突进,捷军防不猝防,仅6小时苏军即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整个局势,完成了军事入侵任务。

阿富汗战争初期的空降作战

阿富汗是中东通往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的陆上交通要冲,是苏联推行“南下战略”的 跳板。苏从50年代中期起,就在阿富汗建立亲苏政权。1979年9月阿明上台,阿富汗出现对苏的离心倾向,苏为了保住这块地盘,策划了武装入侵。1979 年11月至12月初,苏以阿政府请求肃清阿境内反动武装为借口,向喀布尔前后 空运了1个空降团,连同以前空运的1个摩步营,将近2000人。这些部队控制了喀布尔、巴格兰姆、贾拉拉巴德等地机场和喀布尔北的萨兰山口。12月20日 23日,苏运输机平均 每天出动50架次,向阿运送武器弹药。从12月24日起,进一步加快了空运速度,至27日 的3天时间内,出动安-12、安-22型运输机350余架次,向喀布尔、巴格兰姆机场运送了空降兵第105师和第103、104师的各一部,共5000余人,装甲车300多辆,以及数十辆 坦克。空降兵部队从莫斯科机场起飞,空降距离3500公里。此时,苏在阿兵力已达1万 余人,为军事占领喀布尔作好了准备。12月27日19时30分,苏开始行动。集结在喀布尔郊外的苏第105空降师战斗车部队开进市内,包围了总统府,占领了广播电台、政府大厦、外交部、国防部、参谋部,切断了市区通往机场的道路。阿富汗部队在苏军顾问的安排下早被调出喀布尔或被解除武装,失去了战斗力。苏军只遇到轻微抵抗,3个半小 时内控制了喀布尔,阿明及其家属被击毙,政府部长大部被捕,次日凌晨宣布成立以卡尔迈勒为首的阿富汗新政府。与此同时,巴格兰姆机场上的空降兵迅速控制了该基地和萨兰隧道。

从28日晨开始,集结在苏阿边境的6个摩步师,组成东西两个突击群,在航空兵掩 护下沿东西两条战略公路越过边境,向阿纵深高速开进。东突击群3个师从捷尔梅兹出 发,先头1个师于30日与喀布尔的空降师会合,然后向坎大哈推进;后续绨队2个师在喀 布尔以北和以东地区控制战略公路及开伯尔等山口。西突击群3个师从库什卡出发,先 头1个摩步师占领赫拉特、法腊后,继续向南发展,在空降兵配合下,于1980年1月2日 占领了坎大哈;后续梯队2个师进驻赫拉特、兴丹一线,并以一部兵力封锁阿伊边境。 在地面部队推进过程中,部分空降部队由喀布尔、巴格兰姆机场起飞,先后在赫拉特、 兴丹、坎大哈、马查里沙里夫、法扎巴德、贾拉拉巴德等地机降,在伊什卡会姆、阿萨 德巴德等边境要点伞降。由于阿政府缺乏有组织的抵抗,苏军7天推进700~900公里, 控制了阿全国主要城镇和交通要道,以及阿富汗与巴基斯坦、阿富汗与伊朗的边境通道。

§ 更新换代

安-12运输机

安-12目前急需更新换代。俄罗斯对在1世纪上半叶需要的前景中型军事运输机的具体要求是:国产、宽机身、多用途、统一通用、造价相对廉价(2700-3000万美元)、使用经济。这种军事运输机应能解决所有系列运输、空降和特种任务,能在白天和夜间全天候使用,能在各种物理、几何条件和气象条件下使用。同时,以其为基础可以为其他强力部门研制特种飞机,其中包括特种部队保障飞机。这种运输机应能一次运送300名人员和全部编制武器、装备和货物(重型和大口径武器除外),标准货运量20吨,最大货运量30吨,超载货运量35吨,30吨载荷下最大航程至少3000千米,20吨载荷下航程不低于5000千米。当然,这种飞机不要求必须具备短距起降能力,因为俄罗斯和独联体境内95%的地区机场都建有1800米长的跑道。

俄军前景中型军事运输机研制的主要竞争者是图波列夫公司的图-330BT和伊柳申公司的伊尔-214。图-330BT军事运输机是在国家民航发展计划框架内研制的前景战役战术军事运输机,空军需求量为150-200架。图-330BT军事运输机装备两台ПС-90А发动机(2x16140),密封货舱容积 330立方米(19.5х4х4米),翼展43.50米,机长42米,高14米,最大起飞重量103.5吨,巡航速度830千米/小时,巡航高度 12000米。伊尔-214是从90年代末开始研制的前景运输机,机长34.5米,机身长31米,高8.75米,翼展30.1米,货舱长13.5米,高3 米,可容纳4个标准货运集装箱,起飞重量55吨,最大商业负荷15吨,最大航程5000千米,实用航程3500千米,速度850千米/小时,动力系统由两台ПС-9发动机或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BR710发动机组成,造价1500-1700万美元。[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1:4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