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太和县 |
释义 | § 自然地理 太和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15°25′~115°55′,北纬33°04′~33°35′。东临涡阳、利辛,南依阜阳,西接界首,北与亳州为邻,西北与河南郸城接壤。东南经凤台、淮南去合肥公里,西北经淮阳、西华去郑州307公里。东去津浦路之蚌埠209公里,西去平汉路之漯河210公里。县境南北长52公里、东西宽60公里,面积1820平方公里,总人口156.3万人。 § 历史沿革 沿 革 太和县 太和古为豫州之域。春秋属宋,为鹿上。宋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39年),宋与齐楚为鹿上之盟。战国属魏,苏秦说魏襄王“南有新妻”,即指本地。后归楚,楚考烈王十年(公元前753年),由陈迁都巨阳。 秦统一后,置新阳县,属颍川郡。 汉置细阳、乐昌、新妻宋,并属汝南郡。高祖二年(公元205年),益封汝阴侯夏侯婴细阳千户。高后二年(公元前182年),封赵王张敖子寿为乐昌侯。宣帝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封外戚王武为乐昌侯。东汉光武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封陈彭子陈遵为细阳侯。建武十七年(41年),以军功封郭亮为新妻侯。章帝建初四年(79年),徒封殷后宋公于新妻。 三国时属魏,废宋公国为宋县,景初二年(238年),隶属谯郡。 晋废细阳。武帝泰始二年(266年),将宋县改属汝阴郡。宋、齐属西汝阴郡。北魏太和间(477~499年),废宋县。梁置陈留县。 隋改陈留为颍阳县。 唐贞观元年(627年)废颍阳,并入汝阴(今阜阳),境内置百尺镇(今原墙)。 宋开宝六年(973年)于汝阴县百尺镇置万寿县,属颍州。宣和元年(1119年),更各泰和县,移县治于沙河北岸(今旧县镇)。绍兴末陷于金。金亡,复归宋。 元至元二年(1265年),省泰和入颍州。大德八处(1304年),复置县,改“泰”为“太”,县治迁于今地,属颍州,后属汝宁府。 明属凤阳府颍州。 清雍正二年,改属毫州。十三年,复改属颍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废颍州府,属安徽省。 民国3年,属淮泗道,后改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1964年,解放战争开始,县境北部属鹿毫太县,东北部属阜北县。1948年全境解放。成立太和县。1949属皖北行署阜阳专区。1951年属安徽省阜阳专区。1959年1月与界首合为首太县。同年4月恢复太和县。 区 划 民国初年实行区保制,全县分区(顺号取积名)、97保。 民国27年(1938年),实行区、乡、保、甲制,全县设3个区。34乡(镇)。478堡。 民国34年(1945年),调整区划,并34乡(镇)为30乡(镇),计有:细阳镇、赵寺乡、望高乡、关集乡、三塔乡、竹园湖乡、龙李乡、光芦乡、龙台乡、胡集乡、黑虎乡、齐桥乡、大黄乡、高庙乡、旧县乡、陈李乡、砖桥乡、亮集乡、税铺镇、界首镇。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改用区、乡、行政村制,设10区。139乡。10区是:城关、茨谷、李兴、税黄、板黄、赵庙、洪山、光武、大新、原墙。 1950年3月增设双浮乡,5月增设关集区,8月31日由阜阳划入宫集区及长春区的赵李、王营、草李、长春4乡。 1952年7月撤税黄区,增设税镇、大黄、长春、三塔、清浅、倪邱、旧县等区,至此全县设19区。 1953年8月,将光武、芦村、大黄、亮集等区、乡划入界首县。 1956年,全县并为9区1镇(城关镇)。64乡。1957年3月撤区并乡,将全县64乡并为45乡。1958年元月,被撤区全部恢复。 1958年9月,改全县9区1镇45乡为11个人民公社。1960年12月增设洪山公社。全县设李兴、原墙、大新、倪邱、双浮、关集、宫集、坟台、赵庙、旧县、城关、洪山12个公社。 1961年8月,缩小农村人民公社规模,将全县12个公社改为12区,成立71个公社。 1969年3月撤区并社,全县成立20个公社。至此全县设33个公社。计为:关集、城郊、大新、肖口、旧县、双浮、清浅、赵庙、倪邱、洪山、原墙、三塔、宫集、三堂、苗集、阮桥、税镇、李兴、蔡庙、宋集、赵庙、坟台、水上、高庙、许寨、桑营、城关、马集、双庙、郭庙、长春、胡总、大庙。 1979年8月,撤人民公社恢复区制,全县设13区(镇)。同年12月增设宫集区、蔡庙区。 1983年5月,改人民公社为乡人民政府,生产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 1985年,全县为15区(镇)。75乡,5个乡级镇。[1] § 基础设施 交通 太和县 太和县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大京九铁路穿越我县四个乡镇,并且在我县三堂镇建有火车站,105国道与308省道贯穿全境,水运也比较发达,我县距阜阳飞机场只有三十多公里。 供电 我县拥有22万伏变电站 座,11万伏变电站 座,变压器装机容量 万千伏安,输变电能力配套可满足全县开发建设用电需求。 服务设施 太和县社会安定,政策稳定,法制日益健全,可为客商提供各种配套服务。生产资料、信息、技术和劳务市场逐步完善。银行和保险机构健全,服务网点遍布城乡。市内有三星级的镜湖宾馆等中高档宾馆10多家。 § 经济发展 太和县太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农业种植呈粮、经、饲三元结构,粮食作物以小麦、大豆、玉米、高梁、红芋等为主,经济作物以芝麻、油菜、棉花、烟叶、薄荷、中药材等见长,尤其是薄荷,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5万亩左右,薄荷油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三分之一以上,油质特佳,素有"亚洲薄荷在中国,中国薄荷在太和"的美誉。中药材主要品种有桔梗、板兰根、白术、白芍、党参、牡丹、药菊等,均以产量高、质量好而闻名中外,其中桔梗更是远销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各国,成为全国桔梗生产加工三大集散地之一。太和又是椿城樱乡,太和椿芽、樱桃清时即为贡品,在国外也久负盛名。地下蕴藏的石油、煤炭、高碘矿泉水等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经地矿部、卫生部鉴定,均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 太和工业城乡并举,门类齐全。医药、化工、纺织、食品、塑料、建材、机械、造纸、香料、木材加工等是全县工业中的支柱行业。以加工、出口薄荷油、木线条、撕膜绳、中药材、筛网、人畜毛发等产品的一批乡镇企业正在蓬勃发展。 太和商贸活跃,市场繁荣。尼龙绳、木装饰条、薄荷油、中药材、红芋三粉、毛发、筛网等众多的专业市场日益壮大,辐射全国。医药商业与新兴的医药工业相互促进,形成了发展势头强劲的医药经济,成为带动个体私营经济和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 § 区位交通 太和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京九铁路、漯阜铁路穿境而过,境内建有7个车站;105国道、308省道和界蚌高速公路在县内纵横交织,颍河黄金大道经过太和40多公里,县城距阜阳4C级机场和京九铁路阜阳编组站仅37公里,形成了立体交通网络。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六纵六横"的道路框架使城区面积扩展到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增加到15万。供电、通信网络覆盖全县,设施先进完备,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和有力的保障。 § 社会事业 太和县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流长,素有“椿樱之乡”之美誉。而今,科技、文化、体育、教育、卫生事业引人瞩目,多次荣获“田径之乡”、“ “书画之乡”等光荣称号。全市有各类专业科技人员 万多人,现有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 所,小学 所,教学设施、师资水平和学生素质等在省内外享有声誉,每年为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5000多名。 § 名人 苏磊 苏磊 苏磊,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安徽分会会员、中国人物画研究会会员、北京华和厅书画院特约画家。 苏磊,笔名石缘,留香居士,1966年1月生于太和,幼年酷爱画事、残纸笔耕,入手连环画,80年代初,潜入河南工艺美院,拜著名美术教育家、版画家李天瑛教授门下,基础扎实。多年来潜心研究任伯年、吴昌硕、潘天寿、黄胄等大师之法,立足传统,刻意创新,并尝当代新水墨之创作,主攻写意人物(尤善钟馗)。近年作品深受导师陈政明、华其敏、范杨等大家的赞许和指导,并得到领南派国画大师罗鼎华老人的真传。 其国画作品《曹雪芹》在2005年中国美协、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举办的全国书画大展中荣获国画一等奖;中国书协、中国美协、共青团中央联合举办的2006年全国青少年书画大赛中荣获青年美术银奖;在2007年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全国书画大展中荣获国画铜奖;同年在伟人颂 “纪念毛泽东《论实事求是》发展7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中荣获金奖,并入编《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妙墨集锦》,被组委会授予“当代书画百强”荣誉称号。 王铁汉 王铁汉王铁汉,男,回族,38岁,安徽省太和县人,号秋实居人,冰骨,主攻焦墨山水,毕业于武汉纺织工学院服装系染美专业,在校期间获得湖北省高校文化艺术节青年组美术一等奖。现为北京北方书画院特聘书画师,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安徽全椒儒林画院特聘二级画师,华南艺术工作者协会理事,北京京东美术馆注册签约高级美术师,通过国际职业资格认证与注册联合会美术职业认证(认证号码IORC05862237)中国书法函授学院客座教授,, 作品获奖介绍:2006年8月参加中国国画家协会等8家联办的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全国书画大赛获得铜奖,九月份在鲁迅故里杯全国书画大展中获得优秀奖(共设30名)作品编入获奖作品集,十月作品编入(中国书画家精品集),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海内外书画大赛中获得银奖,作品同时收入(当代名家特邀书画作品雅赏),2006年12月获得第三届中华名人全国书法美术作品大赛二等奖,2007年2月作品入选半个世纪中国书法美术经典作品征集,2007年获的孺子牛艺术奖暨纪念鲁迅先生逝世7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金奖,2007年3月获得第二届唐诗宋词全国书画大赛金奖,07年3月第二届山西国际书画艺术节获佳作奖,2007年3月江西三爪仑国际诗词书画大赛获铜奖,2007年三月作品发表在中国书画报第22期,2007年4月获得阳光杯全国书画摄影诗文大赛一等奖。[1] 刘东方 中国山水画家刘东方先生 (又名刘宾),男,汉族,中国山水画家。1972年出生于安徽省太和县,现居黄山。擅国画山水,现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黄山东方书画院院长,中国山水画艺术网总编辑兼艺术总监,台湾八方艺术学会名誉顾问。其国画山水作品,曾先后荣获多种奖项,并被多国友人收藏,多家报刊媒体宣传和刊载。后游历祖国诸多秀丽山川、名胜古迹,师法自然,汲取自然之营养,水墨技法日渐成熟。从中国传统技法中逐渐蜕变,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其所有国画作品,结构严谨,构思新奇,无一不是来源于对自然元素的吸收和提炼,真正体现了艺术作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境界,用其丰富的笔墨技法来诠释对生活的真诚和对自然的热 爱。 刘东方先生作品欣赏 刘东方先生作品-《枫桥夜泊》 刘东方先生作品-《黄岳烟云》 刘东方先生作品-《曙光初照》 刘东方先生作品-《家在江南云水间》 刘东方先生作品-《江南春韵》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