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安息 |
释义 | 古代中东的地名和国名﹐首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作为地名﹐其范围大致相当于今伊朗的呼罗珊地区。作为国名﹐指公元前247~公元224年的帕提亚(Parthia)帝国。帕提亚原为古波斯阿契门尼德王朝﹑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塞琉古帝国治下的一个郡。该郡居民主要是巴塔哇人(Parthava﹐此族名见于约公元前520年大流士一世的Bihistn摩崖碑)。公元前250~前248或前247年﹐郡中一部落酋长阿赛西 (Arsaces)兄弟起义﹐宣告独立。波斯史家多称安息的创建者为 (Arsak)﹐汉人遂因其王名称其国为安息。安息的早期都城希腊名为Hecatompylos﹐义为“百门之城”﹔《汉书》中称为番兜﹐《后汉书》称为和椟。一说番兜即 Parthia或Parthava之音译﹐和椟系番兜之音讹。 安息至密司立对提一世(Mithradates l﹐前171~前138或前137)时期﹐才大大强盛起来。他即位后几年间﹐击败东邻大夏和西边塞琉古治下的叙利亚﹐在中东建立了东自大夏﹑身毒﹐西至两河流域﹐北自里海﹐南至波斯湾的大帝国。他和他的继承者弗拉特二世(FraatesⅡ﹐前138或前 137~前128或前127)统治时期是安息最繁荣强盛时期。汉使张骞于公元前129或前128年到达大月氏(即月氏)﹑大夏时﹐正当弗拉特二世末年。张骞虽未亲到安息﹐但听到了一些安息的情况。 张骞归国后不久﹐可能由于大月氏南下的压力﹐中亚好几支塞人(Sakas)主要是萨卡拉瓦克人 (Sacaraucae)﹑马萨革泰人(Massagetae)和帕喜人(Parsii)等部南下侵入安息北部﹐从木鹿(Merv)﹐经赫拉特(Herat)﹐直到锡斯坦(Seistan)。 经几年的骚乱﹐直至密司立对提二世(MithradatesⅡ﹐前124~前87)继位后﹐安息才派贵族苏林(Suren)率大军赴东部镇压入侵的塞人﹐费时十年始得东部平静。于是﹐相当多的一部分塞人从阿拉科西亚(Arachosia)东徙﹐越过苏莱曼山进入南亚次大陆。公元前 120~前80年间﹐一支塞人南下占据了西海岸﹐直到卡提阿瓦(Kattiawar)﹐建立了几个塞种小国﹐西方记载称之为“天竺-塞种”(lndo-Scythia)。另一支自公元前80年始﹐沿印度河北上﹐拓地经旁遮普直抵喀布尔河流域﹐进入罽宾。 密司立对提二世死后﹐安息渐衰。这时﹐西方有新兴的罗马势力﹐东方有已吞并了大夏的大月氏及其后继者贵霜王朝﹐在两强压力下﹐安息处境日益困难。公元1~2世纪﹐它和罗马为争夺亚美尼亚和两河流域进行了长期战争﹐在人力﹑物力方面都蒙受重大损失。它后期的都城斯宾(Ktesiphon)﹐曾三次遭到罗马军队的洗劫﹐宫殿多被烧毁。自公元前2世纪中叶以来商业就十分兴盛的中东贸易中心斯罗城(Seleuceia)也在公元164年完全被破坏。其末代君主阿尔塔邦五世(ArtabanusV﹐213~227)﹐终于在新兴的波斯萨珊王朝阿尔达希尔一世 (Ardashirl)连年攻击下﹐兵败被杀﹐国亡。 安息帝国在中东存在四百七十余年﹐它由很多小地区﹑小部落组成﹐很不稳定﹐不是一个政治上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但因它在地理上居欧亚贸易要道﹐而在经济上得以繁荣。古代“丝绸之路”和几条重要支路都要穿过安息。若从帕米尔以西取道索格底亚那﹐西南行经号为“小安息”的重要商业城市木鹿﹑旧都和椟﹑阿蛮(Acbatana﹐今伊朗哈马丹)﹑冬宫斯宾﹐即达斯罗。斯罗是中东贸易枢纽﹐据说有六十万人口。自斯罗沿底格里斯河南下可达于罗 (Uruk)和条支 (Antiochea﹐即Charax-Spasinu)﹐西行可达安条克﹑帕尔米拉(Palmyra)﹑大马士革﹐乃至犁(埃及亚历山大城)。若另从皮山启程﹐越悬度﹐经创宾﹑乌弋山离﹐再经喀尔马尼亚﹑波斯﹐也到达波斯湾头的条支。若走更北的道路﹐即自天山以北经乌孙﹑大宛以西河中地区﹐亦须通过安息的东方门户木鹿。若走海路﹐自南亚次大陆西岸诸港西航﹐经波斯湾至条支的海路﹐则比渡阿拉伯海﹑红海至大秦的海路要近得多。安息从处于垄断东西贸易路线的中继地位而获得的利益﹐是它得以繁荣的重要原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