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婆罗浮屠寺庙群
释义

§ 概况

中文名称:婆罗浮屠寺庙群英文名称:Borobudur Temple Compunds 国家:印度尼西亚 所属洲:亚洲 批准时间:1991 批准标准: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 (I) (II) (VI) 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 发现

婆罗浮屠婆罗浮屠:从重新发现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一个以金字塔式的曼荼罗形式出现的巨大的大乘佛教遗址,约于公元前800年由夏连特王朝在爪哇中部建造,竣工后不久便被废弃。塔底呈正方形,周长约120米,总面积将近1.5公顷。中央圆顶距塔底35米。

1814年:托马斯·斯坦福德·拉弗尔斯爵士重新发现了该塔,清除了周围的碎石和杂草。专家们根据绘画编制了文件。

1885年:发现了“隐基脚”——原始塔底,并发现了为防止建筑物倒塌而修建的挡土墙后面的浅浮雕。

1907-1911年:西奥多·范·埃尔普进行了第一次修复工作。他拆除并重建了三个圆台和窣堵波。

1955年:印度尼西亚请教科文组织就防止遗址倒塌的问题提出措施。

1972年: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拯救婆罗浮屠的呼吁。

1975年-1982年:修复工作进行。

1983年2月23日:举行竣工典礼。费用总计2000万美元,其中三分之二由印度尼西亚政府支付,700万美元由教科文组织的国际运动筹措,参加这一运动的国家有27个。

1991年:婆罗浮屠被列入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 地理

婆罗浮屠婆罗浮屠位于印度尼西亚中爪哇日惹市西北约40公里处墨拉比火山的一个山丘上,以精美的浮雕闻名于世,婆罗浮屠的全部浮雕连接起来,长度可达3000多米,有“石头上的画卷”之美誉,是世界上最大的实心佛塔。它远含青山,近拥碧翠,其东南方向的墨拉比火山,海拔3150米,高居于群山之上,登临塔顶可望见烟波茫茫的印度洋海面。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产生于印度,这谁都知道,可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塔并非建在印度,而是建在了印度尼西亚,这就是婆罗浮屠。

印度尼西亚横跨赤道,拥有1.7万多个岛屿,是世界上岛屿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地理位置处在亚澳两洲之间,濒临印度洋和太平洋,是连接两大洲和两大洋的海上枢纽。在中国人的习惯用语中,“爪哇岛”常常被用来形容非常遥远的地方,而这座世界上最大的佛塔就位于印尼爪哇岛的历史名城——日惹。

“婆罗浮屠”在梵文中的意思就是“丘陵上的佛塔”,俗称“千佛塔”,又称“印度尼西亚的金字塔”。其工程之浩大,建筑之壮观,可与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以及柬埔寨的吴哥古迹相媲美,被称为古代东方的四大奇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建筑之一。

§ 特色

婆罗浮屠随着对古代文物的关注,婆罗浮屠这座举世无双的历史遗迹,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们的重视。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向全世界发出拯救婆罗浮屠的呼吁,先后有27个国家呼应,并对此塔进行了比较彻底的修复。

婆罗浮屠是根据印度的堵波(宝塔的意思)而建,从空中看,犹如一个立体的曼荼罗(印度佛教里一种用于装饰的花纹)。整个建筑约用200多万块玄武岩石块砌成,总计5.5万立方米。其建筑材料取自附近安山岩和玄武岩,没有任何接合剂,完全由岩石经切割后堆砌而成。佛塔的基座呈四方形,边长112米,台基上由面积依次递减的5层方台组成,每边都有数层曲折;方形台之上又由依次递减的三层圆台组成,顶端为1座巨大的钟形堵波,从地面至塔尖,高达近40米。方形台的各层,在主壁和栏楯间有4条回廊,回廊两壁上为连续的浮雕,长达2000多米,有1460幅叙事浮雕和1212幅装饰浮雕。

婆罗浮屠浮雕婆罗浮屠的浮雕,就像一幅幅雕刻在石头上的史诗。游客面对着那千年前的佛像,犹如面对着一个久远的年代,为世界各地前来参观的游客提供了最为直观的方式。其浮雕的内容可谓丰富多彩,有的描绘了佛陀生平圣迹,佛教、佛教徒的事迹、故事,也有民间传说等众多题材。

目前游客们看到的婆罗浮屠为9层,但实际上它共有10层。在联合国协助大规模修复时,婆罗浮屠实际上已处于濒危状态。为避免倒塌,专家们将底层充做地基而埋在地下。现在人们只有在东南角,还能看到底层一部分浮雕。1885年,有关人员在塔底发现了装饰塔底的160幅非同寻常的浮雕,这些浮雕都是根据佛经刻出来的。出于某种考虑,部分浮雕在展出一段时间后,又都被重新掩盖。

在各方形层的的栏杆上,每隔一定距离都配置着一个向外的佛龛,共432个,每个佛龛内各安置一尊佛像。圆形层各层并列着格子形镂空小塔,计下层32座,中层24座,上层16座,共72座,如同众星拱月,围绕着中心大堵波。小塔内也置有佛像,佛像按照东南西北不同方向取有不同的名称,而且佛像的面部神情以及手臂、手掌、手指各部位也都不同,形象非常传神。

方形层佛龛和圆形小塔中的佛像,再加上中心大堵波中的佛像,婆罗浮屠共有佛像505尊。浮雕和佛坐像以表情典雅为特色,它们在接受印度佛教雕刻艺术风格影响的同时,又处处显露着印度尼西亚爪哇古代艺术的特色,如浮雕中的世俗人物即为当地人打扮。因此,人们称之为印度-爪哇艺术的杰作。

§ 疑问

婆罗浮屠如今的婆罗浮屠,已被印度尼西亚政府扩建为面积达85公顷的游览胜地,每年吸引世界各地数十万佛教徒和旅游者来此朝拜、观光。

然而,这座辉煌壮丽的“千佛塔”,竟然在热带丛林的石块和野草之中荒废了800多年,就像柬埔寨的吴哥窟和印度的阿旃陀石窟一样,早已被当地的人们遗忘,而直到近代才被西方的科学家或探险家重新发现。1814年,英国人托马斯·斯坦福德·拉弗尔斯爵士重新发现了该塔,并清除了周围的碎石和杂草。婆罗浮屠这才为人们重新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援助和印尼国内各界的捐助下,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工作,整个工程耗资达2250万美元。

可是,即使这座伟大的佛塔被世界重新认识之后,人们也并未真正了解它,因为这座巨大佛塔的建造者们虽然用了近百年的时间来雕刻这座“石头上的画卷”,但却没有为它留下任何文字记载。在印尼和印度等国的历史典籍和佛教经典中也没有任何关于它的资料。因此,婆罗浮屠本身也就成了一个巨大的历史和文化之谜。现在人们对它的了解,只是根据联合国一些学者和专家在现场及别处考古所寻获的一些古代碑石等资料,考证和推测出来的一些看法。因此便出现了种种不同的意见。

婆罗浮屠首先,婆罗浮屠建造于什么年代?这一点始终没有定论。据考古学家们从跋罗婆文写的碑铭上看,这座建筑大约建造于爪哇的夏连特王朝统治时期,即公元772~830年间,但具体什么时间却无法确定。人们只是知道,1006年发生了默拉皮火山喷发和地震,周围的居民纷纷出逃,婆罗浮屠随即被火山灰淹没。再往后,这座世界上最为壮观的佛教建筑惨遭废弃,任其悄然崩塌、被丛林蚕食。

又如,建造这座寺庙的人是怎样的一个民族,当初建造婆罗浮屠的目的是什么,现代人也未能彻底弄清。有人认为它是为了安奉佛陀舍利子而建造的;有人认为是作为帝王等有权阶层的陵墓;也有人认为它是佛教徒们朝拜的圣地;还有人认为它是帝王为弘扬佛教所做的功德。

还有,人们虽然知道它是一处佛教建筑,因此塔内的石雕也必然属于佛教内容的演绎,但这里的石雕数量众多,远远超出了人们对一般佛教故事的理解。实际上,婆罗浮屠的大多数佛像、雕石究竟蕴含着什么样的意义,现代人至今并不真正了解。在众多的佛像雕石中,世人能够理解的仅占20%,而剩下的80%人们至今含糊其辞。

婆罗浮屠,这座矗立在赤道上的最大的佛教遗迹,那绚丽多姿的千尊佛像,虽然每天都面对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但对考古专家看来,却好像始终哑口无言。  [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