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孙家栋
释义

§ 简介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8年毕业于苏联茹可夫斯基军事学院航空系。历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和第一设计部副主任,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一研究院第一设计部副主任、高级工程师,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院长,航天工业部副部长、研究员,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长期从事导弹、卫星的设计和研制工作。是中国试验同步通信卫星的总设计师。

1929年 生于辽宁省复县。

1948年 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

1951年 被空军选派到苏联莫斯科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飞机设计、维修及管理。

1958年 毕业,获全苏斯大林金质奖章。

1960年 担任型号总体主任设计师。

1967年 参加领导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以及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的研制。

1971年 任总体设计师的“实践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1975年 任总体设计师的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1982年 孙家栋任航天部总工程师。

1984年 作为总设计师领导中国第一颗同步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发射成功。

1985年 任航天部副部长。

1986年 任中国第二代卫星“东方红三号”、“风云二号”、中巴合作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总设计师。

1989年 担任中国火箭进入国际市场谈判代表团团长,参加中美两国政府间的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协议谈判。

1988年 孙家栋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1992年 当选中科院院士,1996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1999年 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3年 任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 留学苏联

18岁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学习俄语,后转入汽车系。新中国开始组建空军后,品学兼优的孙家栋作为急需的俄语翻译人才被选送入伍。1951年9月,孙家栋和另外29名军人被派往苏联茹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一年后,在学院大门最显眼的“状元榜”上出现了孙家栋的照片。原来,茹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每年把年终考试获得全优5分的学生照片放入金字塔形的“状元榜”,如果年年都能连续保持,他的照片便会一年比一年大,一年往上挪一次。

当然,年年保持的难度很大,等到顶尖级的照片所剩无几之时,也就到了学生毕业的时候。此时,如果依然能名列“状元”,将会获得一枚纯金质的斯大林头像奖章。就在进入这所学院5年后,孙家栋获得了那枚人人羡慕的纯金奖章,这在当时中国留学生中屈指可数。

§ 中国航天事业

孙家栋

1957年,苏联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时,孙家栋还在苏联留学。1958年,毛主席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孙家栋就是在那年回国开始走向太空之路。

1958年4月,孙家栋从苏联归国后,组织上分配他到当时国防部五院一分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前身)总体部报到。让他去搞导弹总体。此时,苏联提供的第一批导弹的图纸资料到达,相继交付到孙家栋他们手中,仿制导弹的工作随之展开。

正当中国导弹事业从仿制开始刚刚起步,1960年8月13日,在国防部五院工作的苏联专家全部撤走,带走了全部图纸、资料。就在三个月前,苏联专家说中国的火箭特种燃料不合格,让中国购买苏联燃料。结果是燃料没运来,援华专家却走了。面对困境,中国的科技人员跟着钱学森,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发展中国航天的道路。就在苏联撤走专家17天后,1960年9月10日,中国用国产燃料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近程弹道导弹。那时,孙家栋已经担任了导弹型号总体设计室主任。

时隔不到两个月,1960年11月5日,中国又成功发射了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准确击中目标。

1962年,中国新研制的一种导弹在发射试验时失败了。经分析,主要是发动机和控制系统出的问题。当时孙家栋所在的总体部压力很大。

1964年,孙家栋被任命为中程导弹总体主任设计师,领导完成了中程战略导弹总体设计工作,编制了大型试验的试验大纲。同年6月,中国第二枚中近程导弹发射试验取得成功。1966年10月,中国用改型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载着核弹头,成功地进行了“两弹结合”飞行试验,西方国家关于中国“有弹无枪”的论调不攻自破。

当中国在火箭技术方面获得重大突破和进展,为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奠定了基础后,中科院就成立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筹备处,计划在1970年到1971年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但是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中国科学院的卫星研制工作无法进行。聂荣臻元帅面对这一现实,为了保证人造卫星工程能按计划进行,于1967年初向中央提出组建空间技术研究院,将其编入军队序列的建议。党中央、国务院同意了这一建议,确定由国防科委具体负责空间技术研究院的组建工作,由时任七机部副部长的钱学森兼任院长。经钱学森推荐,调孙家栋去负责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总体设计工作。

1967年12月,孙家栋主持了中国“第一星”技术方案的重新论证工作,确定“第一星”是试验卫星,命名为“东方红一号”。

从37岁开始,孙家栋一直活跃在“星坛”上,在主持了“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总体设计方案不久,他又主持了中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的总体设计工作。1978年,孙家栋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对中国返回式卫星的研制经过作了专题发言。针对中国返回式卫星的多项科研成果,大会给予了隆重的表彰。中国成了除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在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通信卫星及返回式卫星后,1984年4月中国自行研制的“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发射成功。1986年,孙家栋担任了“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的工程总设计师。1987年,又主持了“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工程和中国与巴西合作研制“资源一号”地球资源卫星工程,而每项航天工程都由人造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及卫星应用五大系统构成,五大系统中的每个系统均设有总师,由于孙家栋负责上面三项航天工程,所以被人们尊称为“总总师”。[1]

从1967年担任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总体设计负责人开始,在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100个航天飞行器中,由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或工程总师的就有 34颗,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被业界公认为中国的“卫星之父”。在研制试验过程中,深入实际,艰苦奋斗,带领科技人员攻克了多项技术关键,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问题。他为中国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2]

1989年,孙家栋担任中国火箭进入国际市场谈判代表团团长,参加中美两国政府间的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协议谈判。1988年,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2年当选中科院院士,1996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3年任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04秒,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2]

§ 荣誉

1980年获七机部劳动模范称号,1984年荣立航天部一等功,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 2010年获2009年度中国国家科技奖励大会颁发的最高科学技术奖,并获奖金500万。

2011年1月11日,入围2010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候选人名单。[3]

2011年1月18日,“2010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获得终身成就奖[4]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23:3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