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蜥蜴
释义

§ 物种简介

大蜥蜴

大蜥蜴属蜥蜴亚目,它和蛇亚目的蛇类一起构成现存爬行动物物种的95%以上。据统计,全世界现有的蜥蜴在3700种以上。大部分分布在热带区域,但从北极圈到南、南美洲以及澳大利亚也都有发现。

蜥蜴有外胚层鳞片,柔软的头骨,雄性的有一对交配器官。普通蜥蜴有圆筒般的躯体,能活动的下眼帘,4条发育完好的腿。尾巴比头和身体稍长,不同种的蜥蜴体型大小差异较大,从分厘米到3米都有。大多数在30厘米左右。

像鱼和两栖动物一样,蜥蜴是冷血动物。也就是说,它们的体温由环境温度来决定。不过,有些种类的蜥蜴能存储太阳的热量,让它们慢慢分释放出来。大多数蜥蜴是卵生动物,它们把蛋下在分里,而且把它们埋起来。小蜥蜴在蛋壳里会长出一颗牙齿,以便用来碰破蛋壳。多数种类的蜥蜴比食昆虫和啮齿动物为主。也有一些是草食性动物。

耶罗岛大蜥蜴、伊比沙岛蜥蜴、玛丽亚岛蜥蜴等几种蜥蜴属濒危动物。

§ 物种沿革

科学家一项研究显示,大蜥蜴是迄今世界上DNA分子进化最快的物种。

新西兰大蜥蜴2亿多年前就已经在地球上出现,是当今幸存为数不多的远古爬行动物物种之一。然而,素有活化石之称的新西兰大蜥正濒临灭绝。由于新西兰大蜥蜴的性别由孵化温度决定,气候变暖使得孵出蜥蜴的雄性比例上升。长此以往,最终将导致大蜥蜴灭亡。

18世纪末期,由于食肉动物的引入,它们在新西兰三个主要大陆濒临灭绝。它们至今生活在没有食肉动物的32个小岛上。经过动物学家的不懈努力,大蜥蜴的数量有所回升。根据2005年的一项统计,卡洛里野生生物公园共有70只大蜥蜴,到2007年,这一数字上升至130只左右。

公元1833年,30名犯人被流放到布朗克岛,为了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开始食用大蜥蜴,而且他们还发现大蜥蜴的腹部脂肪对刀伤有神奇的疗效。只有两三年的工夫,这里便形成了小规模的蜥蜴脂肪出口的贸易活动。他们砍伐树木,使洪水和干旱袭击了小岛,小岛的表层遭到了破坏,也冲毁了大蜥蜴的巢,之后人们只是偶尔才能看到大蜥蜴的身影。

1912年,人们在印度尼西亚的科摩多岛上,发现了一种体长3 米的大蜥蜴——科摩多龙。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蜥蜴,印度尼西亚的另一些岛上也有分布。它全身披鳞甲,四肢粗壮,尾巴很大,有点像鳄鱼。这一庞然大物的模样显得狰狞可怕:巨大的头上,长着两只闪烁逼人的大眼睛,嘴巴中长着锋利的牙齿,粗脖颈的四周,是层层叠叠的厚皮肤。

公元1940年,所能保留下来的只有6幅标本。

§ 物种特征

大蜥蜴

大蜥蜴是一种外形与龙有几分相的爬行动物,身长最长可达32英寸,是2.25亿年前一个与恐龙一起生活在地球上的物种的最后一批后代。大蜥蜴的特征相当独特,如最上面的两排牙齿完全盖住了下面一排牙齿。头骨上方还有十分明显的“第三只眼”。在步入成熟期后,这片对光敏感的皮肤(称为顶眼)会渐渐消失。

大蜥蜴是蜥蜴中的一种,全长60厘米,比其它蜥蜴大出两倍。它们生活在东大西洋的布朗克岛和拉索岛上,这两个岛面积很小,合起来也只有10平方公里左右。现在这两个小岛边成沙漠般岩石林立的地方,但曾经这里被高大植物和低矮的灌木丛覆盖,光是葵科植物就有十多个种类之多,成为沙岸的南侧曾经也是植物丛生的地方。

成年的蜥蜴.一般身长1.8-3米(雌性大,雄性小),体重60-130公斤。皮肤粗糙,生有许多隆起的疙瘩,无鳞片,黑褐色,口腔生满巨大而锋利牙齿(世界26种巨蜥蜴,只行它有牙齿)。但是,它基本上是“哑巴”,声带很不发达;即或激怒时,也仅能听到它发出的“嘶嘶,嘶嘶”的声音。

巨大的头颅很像鳄鱼,但伸出的舌头却像剑一样细长分又。它的爪子非常锋利,像四只巨大的耙子,这是蜥蜴类防卫和进攻的武器。[1]

§ 生态特性

大蜥蜴

植物形成的树荫是大蜥蜴理想的住所,它们有时会趴在沙地或岩石上晒太阳,在炎热的天气里又会掘洞躲在里面避暑。它们身体的颜色是淡黄色的,有茶色和橙色的斑点,光滑的鳞片有100行以上。它们在夜间寻找食物,一般吃植物的种子。当海鸥的繁殖期来临时,它们也会吃海鸥的卵和幼雏。

它扑食动物时,凶猛异常.奔跑的速度极快。它那巨大而有力的长尾和尖爪是扑食动物的“工具”。它以岛上的野猪、鹿、猴子等为食。

只要成年的巨蜥一扫尾巴,就可以将3岁以下的小马扫倒,然后一口咬断马腿,将马拖到树从中吃掉。吃不完时,它还将余下部分埋在沙土或草里,饿时可吃。生活在科摩多岛上的野鹿、野猪、山羊和各种猴子,见到巨蜥就逃。蜥蜴吃饱后,趴伏于丛林间,沙滩上或礁岩上,甜睡,晒太阳。它善游泳,具有潜入水中捕鱼吃或在水下呆几十分钟的特殊本能。

气候温和,丛林茂密,四周环海,海岸有成片的沙滩和林立的礁岩。这样的自然环境,成了巨蜥蜴生活的“天堂”。

§ 生长繁殖

大蜥蜴3-5年性成熟,每年7月发情,交尾,8月开始产卵。刚成熟的雌蜥只能产4~6枚卵,每隔2-3天产一次。10岁左右进入产卵旺期,每次产下二十几枚,将卵埋在沙窝里,太阳辐射的自然温度孵卵,8个月后,幼蜥才破壳而出。刚出壳时,小蜥大小如同我们饲养的家鹅。它能活50-80年。

§ 研究成果

大蜥蜴

新西兰大蜥蜴素有“活恐龙”之称,仅生存于新西兰,它是早期恐龙时代幸存为数不多的物种之一,大蜥蜴的远古祖先于2亿年前上叠纪时期与其他爬行物种相分离。多年以来科学家一直从事着关于该物种的研究分析,试图揭晓更多的地球物种进化之谜。从事分子生态学和进化研究的艾伦,威尔逊中心的大卫兰伯特负责该项最新研究,这位进化生物学家和远古DNA分子专家恢复了8000年前远古大蜥蜴骨骼中的NDA序列,研究结果显示,虽然在非常长时期的进化中大蜥蜴的物理身体结构未发现改变,但是它们的DNA分子进化速度却比迄今所测试的任何动物都要快。

兰伯特教授和研究小组曾多年研究南极物种,他们发现阿德利企鹅的分子进化速度略微比大蜥蜴慢一些。同时,大蜥蜴的分子进化速度还快于包括洞熊、狮子、牛和马等动物。他指出,之前研究人员预计大蜥蜴的所有进化速度都会很慢,它们的生长很慢,繁殖很慢甚至新陈代谢也很慢。但事实上,它的DNA分子进化非常快,这一点与进化生物学家艾伦?威尔逊的提议假设相一致,他曾暗示分子进化速度是与形态进化相分离的。据悉,威尔逊是分子进化研究领域的先驱,40年前他的理论曾遭到争议,但目前的这项最新研究证实其理论是正确的。

这项研究发现将帮助未来对大蜥蜴的研究和保护,目前计划拓展对其他物种的进化研究。他说,希望测量人类分子进化速度,除此之外还将对恐鸟(一种新西兰无翼大鸟,现已灭绝)和南极鱼类进行分析,以检测它们是否也存在DNA分子进化速度与物理身体结构进化速度相分离。目前,考古学家在安第斯山脉和西伯利亚地区发现了保存非常完整的人体木乃伊,因此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揭晓人类进化的特征。[2]

§ 重大发现

大蜥蜴产的蛋

新西兰日前发现了一种极为罕见的大蜥蜴的巢穴,里面还有4个蛋。大蜥蜴的历史可追溯至恐龙时代,这也是人们约200年来首次在新西兰大陆发现它的巢穴。

新西兰惠灵顿卡洛里野生生物公园自然保护主管鲁昂·埃普森说,该公园工作人员在10月31日发现了来自一种本土大蜥蜴的四个坚硬的白蛋。科学家曾一度担心这种大蜥蜴已灭绝。埃普森说:这个窝是偶然间发现的,为新西兰大蜥蜴正Z$327*viYz3rSAmpD#kkH!cVTr0o2在繁衍后代的首个确凿证据。同时可能标明,公园内的其他地方还有大蜥蜴的窝,只不过我们不知道罢了。”

大蜥蜴是新西兰本土物种,18世纪末期,由于食肉动物的引入,它们在新西兰三个主要大陆濒临灭绝。它们至今生活在没有食肉动物的32个小岛上。经过动物学家的不懈努力,大蜥蜴的数量有所回升。根据2005年的一项统计,卡洛里野生生物公园共有70只大蜥蜴,到2007年,这一数字升至130只左右。

卡洛里野生生物公园占地面积为620英亩,距惠灵顿市区仅几分钟车程 ,这里以培育本土鸟类、昆虫和其它远离天敌bZ的动物而闻名于世。埃普森说,4个蜥蜴蛋每19个都有乒乓球大小,可能还有更多没有被发现,因为一般情况下,蜥蜴一窝应有10个蛋左右。工作人员在发现这些蛋之后,便立即将它们盖起来,以免孵化过程受到影响。埃普森说,如果一切顺利,大蜥蜴宝宝会在今年11月份至明年3月份之间破壳而出。

§ 物种现状

大蜥蜴

早在恐龙由于气候变迁而灭绝的时候,地球上就出现了一些独特的爬行类生物。它们逐渐适应恶劣的气候,坚强的存活到了现在。但是现在,全球气候日益变暖正一步步威胁着这些古老的生物种群,也许到2085年时,所有这些生物将从地球上消失,因为由于全球变暖的影响,它们仅繁衍雄性后代,这些古老的爬行类生物面临生存的危险。

其中一种爬行生物是产自新西兰的大蜥蜴。新西兰大蜥蜴是古老爬行动物斑点楔齿蜴的仅存后代,它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亿年前。它们通常有三只眼,寿命可长达100年以上。通常它们的性别受孵化环境四周温度的影响,在蛋卵时期就基本确定下来。在孵化温度高于22.25摄氏度时产生雄性后代,而在温度低于21度时才会产生雌性后代。大蜥蜴不同于一般的冷血生物,它们通常在夜间活动。白天它们钻进洞里,到了晚上它们才会爬出来寻觅食物。在其一生中,这种有2英尺长的蜥蜴还会多次改变其皮肤的颜色。可以说,这种古老的爬行类生物大蜥蜴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早在恐龙时期就已经出现,如果它们现在消失,那对这个星球来说将是难以弥补的损失。

现在,这种大蜥蜴就已经很少见了,只在新西兰一些偏僻的小岛上偶尔看到几只。让所有专家担心的是,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新西兰大蜥蜴栖息地的温度将不断升高,将导致它们的性别彻底失衡。专家称,大蜥蜴的巢穴一般都安在很浅的沙土里,容易受到地表温度和气候的干扰与影响。尽管大蜥蜴以前能够忍受恶劣气候,甚至在可能是导致恐龙灭绝的流星撞击中幸存下来。但是,对于目前数量急剧下降的新西兰大蜥蜴来说,采集完整的基因库都非常困难,死亡一只大蜥蜴就意味着这种古老的爬行类生物更接近灭亡。[3]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5: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