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天龙山
释义

§ 简介

天龙山

天龙山,原名方山,属吕梁山脉分支,海拔1700米,位于太原市西南36公里,距晋祠景区14公里。有专用公路相连。江西省万安县,全南县同样有座天龙山。全南天龙山,因山峦昂首酷似巨龙腾飞而得名。位于县城东面9公里与龙南县交界处,是全南县重要的名胜古迹之一。山势险要,奇特多姿,悬崖崛起,三面壁立,怪石峥嵘。明朝万历六年,由开明贤达人士曾懋达在主峰上创建了天龙山寺,有高僧主持,法术精湛,因而香火极为旺盛,闻名百里。明代理学家王阳明登上天龙山看到岩石奇特,即兴吟诗到:“天龙山峰插云霄,桃江曲折环山绕,四季不凋青春色,人杰地灵出英豪”。1940年6月蒋经国先生巡政之余曾上天龙山,并在他的游记中称赞天龙山:“实为楚峦佳地,南国秀岳,真乃天龙胜地也。”。天龙山屏峰黛立,松柏成荫,溪泉鸣涧,气候凉爽。早在东魏时高欢建了避暑宫,北齐高洋建了天龙寺,并都开凿了石窟。山因寺而得名,寺因窟而著称,从此,天龙山声名大振。

§ 景区介绍

天龙山_高阁停云天龙山景区包括晋祠镇的武坡、南坪、窑头三个自然村和柳子沟源头的南山、北山(即天龙山),占地约 185公顷。山中多砂页岩,呈现出奇特的地质地貌;山上多山泉,有丰富的泉源;山内多林木,森林覆盖率达70%;山间多鸟兽,属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有二十多种。景区风光秀丽,山不高而挺拔,清幽凉爽;树不大而茂密,万木峥嵘。古有“天龙八景”,是著名的旅游胜地。现今,它是晋祠——天龙山风景名胜区的组成部分,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体。

“高阁停云”是天龙山八景之一。

游天龙山习惯从公路上山巅,沿石级下山,先游途中景点及石窟,再到天龙寺游其他五点。如从柳子沟步行西进,沿途有喂马槽、三合村、下马村、寨峁哨所、跑马场、支锅石、溜马坪、安谷梁和插旗石等,且问峦秀美,五色壮观,有人说这是春秋时代奴隶起义领袖柳下拓的遗迹,实为附会,被传为笑谈。从南山到北山游览,则另是一番情趣。

天龙寺,清代改称圣寿寺,始建于北齐皇建五年(560),其中力上、佛像、胁侍诸像,雕技甚为精美。可惜在解放前被阎军火毁,几成废墟。现在的天龙寺,是解放后复原重建或迁建的。除寺门两侧的唐代力士、大殿的明代三身怫外,其余都是新塑的。大殿是1984年从晋祠北大寺村迁移来的明初重建的北齐崇福寺大殿。殿内供释迦牟尼的三身你,即中为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左为报身佛,称卢舍那佛;右为应身怫,是释迦牟尼佛。寺的东侧有钟楼,后部有禅堂院、九莲洞,是僧尼的修禅处与宅院。寺的西侧有北汉建的千佛楼,楼已毁,存珍贵的《千佛楼碑记》石刻。寺周散存十余通记事碑石,记载着寺的兴废。寺前有蟠龙松,势若游龙,形似华盖,老树新枝,层层穿结,若静似动,情趣盎然,树高仅三米,面积却有200多平方米。树下置石桌石凳,与寺周的商业摊点和新建的天龙山庄,构成一组休闲、食宿的生活场所。“虬柏蟠空”是天龙山八景之一。

天龙寺周围密布景点:东面有关帝庙、七松坪、凤凰松、观音塔;西面有北汉刘氏陵园、双塔坟、普同塔、唐代善导大师墓塔;南面有柳子沟源头沟滩地水景、刻石、千佛洞;北面登石级经“龙池灵泽”的白龙庙到“高欢暑宫”的避暑亭,在亭内可远眺“崇山环翠”、“鼎峰独峙”和“柳跖旗石”三大景观。

§ 石窟

天龙山_石窟

天龙山石窟,位于太原市西南四十公里处的天龙山腰,这里风光秀丽,历史上曾经是北齐皇帝商欢的避暑宫。由于北齐时山下兴建了天龙寺,后人就习惯地称之为天龙山了。天龙山有东、西两峰,东峰叫“仙岩山”,西峰称“大佛山”,双峰对峙,风采独具。在两峰南坡的山腰间,开凿25个石窟,即东峰12个窟,西峰13个窟,除第11窟面东外,都是坐北向南。石窟排列有序,形制各异,大小不一。计有造像 500余尊,浮雕、藻井、画像1144尊(幅)。它以精炼、细腻而又富有感情的特殊艺术而闻名于世,在中国十大石窟中据说排名为第六位,可惜后来被盗,至今仍有 150余件作品流落海外。

石窟的最早开凿者是东魏大丞相高欢,即东峰的第2、3号窟;其子高洋开凿 3窟,即东峰的 1号窟和西峰的第10、16号窟;北齐至隋之间开凿了东峰第11号窟;隋炀帝为晋王时开凿东峰第8号窟;余为唐代开凿18个窟。共跨越4个朝代,历时400多年,反映出各个时期的不同风格和艺术成就,却又有着一线相连的传统关系。如北齐的第1、10、16号窟,窟前增加了仿木结构的前廊,廊雕二柱,柱头承普柏枝,枋上有一斗三升斗拱,补间则施人字形叉手,是现存北齐的唯一建筑实例,有重大的科研价值。隋代的第8窟是一个中央有方形塔柱的制底窟,窟壁和塔柱四面各开龛设像,结构复杂却处理得十分贴切,双钩衣纹简洁平稳,有独到之处。西峰的第9窟是晚唐罕见的精品。峰顶有高755厘米的弥勒坐像,姿态端庄的华丽形象中略具朴素、温暖的感觉,衣纹处理虚实结合、聚散合理,使在严的佛像增加了活泼的气氛。下部又以高500厘米的十一面观音为主尊,文殊、普贤菩萨为胁侍的三大士像,用男体女态的方式处理,极妙地表现出肉体、纱衣、饰物三者之间穿插迂回的雕塑功力。后壁又用倚坐弥勒、坐佛和许多化佛坐在莲座上的淡浮雕构成一组反映弥勒净土世界的背衬。崖壁间又附若干龛窟,宽猛相济,繁简结合,寓意十分深刻。为保护这组石窟,重建仿明楼阁三层,下承汉白玉台阶步步登高,间内置木梯直到弥勒佛顶部。沿用旧名,曰“漫山阁”。

天龙山石窟还有北坡史家峪福慧寺的三个唐窟,南坡柳子沟滩地悬崖上有五代至元、明时期的五个窟(其中三个窟无佛像),这样,天龙山石窟应该是33个窟,其中有佛像的是30个窟,而不仅仅是25个窟,只是由于南北两处路线不顺,崖壁险要,又是较晚的作品,故鲜为人知。

天龙山石窟以其造型的娴熟、比例的适当、线条的柔和、雕刻的精细为我们研究佛教、美术、雕刻、建筑各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典范,在世界雕塑艺术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2001年6月25日,天龙山石窟作为东魏至唐时期石窟,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文化价值

天龙山_石窟清代人陆以谦有《高欢避暑宫》七言长诗,诗曰:“晋阳西山何茏葱,蜿蜒磅礴真天龙。白道之南贺六浑,赤光紫气生英雄。”诗中的“贺六浑”不是别人,正是公元6世纪中国南北朝时期北齐政权的实际奠定者高欢(太原道注:有关高欢参见本站山西名人)。据《北齐书》记载,早在北魏普泰元年(公元531年)是,高欢平定了朱兆之乱后,即“以晋阳四塞,乃建大丞相府而定居”于此。及至东魏武定三年(公元545年)正月,此时的高欢更是权倾当朝,早已不将东魏皇帝放在心上,于是又堂而皇之地“请于并州置晋阳宫。”不论是把自己的大丞相府定居于晋阳城也罢,还是后来又在此大兴土木营建晋阳宫也罢,令人感慨不已的是,这位只活了52岁,一生热衷于政治倾轧和南征北战的权欲中人,竟然能够有眼力也有功夫,会在距离晋阳古城10余公里的群山之中挑选出这样漂亮的一块风水宝地来,去作为自己避暑行宫的所在。种种迹象表明,“天龙山”这个极富王霸之气的山名,也极有可能是高欢其人的创造和发明。仅从这一点看,高欢却也有些眼力。

海拔1700米的天龙山,古时无论是山、水、林、洞,堪称是无一不胜,无一不美。从高欢和他的儿子高洋开始,经历了千年的开发经营,到了明清之际,此山已有了所谓的“天龙八景”之胜。然而诸胜之中,可能谁也不会否认,那排列起来足有1400余米,全部开凿数量达30窟之多的佛教石窟群落,应该就是天龙山风景名胜构成的魂魄与精萃所在(太原道注:相关内容参见本站山西名胜)。有专家以为,天龙山石窟虽不似大同云冈石窟雕凿得那样规模巨大,外观形式上也缺乏大同云冈石窟那种咄咄逼人的气势,但它在国内外人士中所享有的极大声誉,却常常可以与大同云冈石窟相等同。这当然是从艺术造型和艺术特色方面而言的。若从整个石窟群开凿过程所延续的时间跨度去讲,中国著名的三大石窟群落中,云冈石窟的营造共经历了30余年,洛阳龙门石窟也有400余年,敦煌石窟开凿时间的延续跨度是最长的一个,从东晋直到元代以后,前后长达1000年左右。在这方面天龙山石窟无法和敦煌石窟相比,但却比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都要长。它从东魏武定年间(公元543——550年)始凿,直到五代末期最后完成西峰大佛山上9号窟的开凿,整整用了将近500年的时间。应该说,天龙山石窟事实上是中国众多古代石窟中开凿时间延续跨度最长的一处。尤其在此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天龙山石窟在东魏时的始凿,实际上是给后来历史上整个太原西山地区多处大规模的石窟开凿和巨型石佛造像活动开创了一条先河。例如太原蒙山开化寺大佛、太原龙山童子寺大佛、甚至包括太原龙山昊天观道教石窟的开凿等等,就都应该看成是东魏天龙山石窟始凿后的历史延续。太原西山地区作为中国古代石窟造像活动最集中的山地区域之一,天龙山所拥有的开创性历史地位,确实是断然不可忽视的。

自东魏开发以来,天龙山在近1500年的历史变迁中所遭受的种种磨难与浩劫。仍以那著名的石窟群为例。天龙山石窟群规模虽不大,然而它的文化世术价值却极高。如中国著名雕塑家傅天仇和钱绍武先生,就认为位于西峰大佛山9号窟中那尊十一面观音像就“堪称世界之最,也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中最精美的典范。”正像本世纪前半叶遭受过帝国主义野蛮掠夺的敦煌石窟藏经洞一样,太原天龙山石窟事实上也是中国众多艺术宝库中被那些帝国主义分子破坏得最严重的一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确知的来自于天龙山石窟群中的石雕艺术品的各种构件,竟有150多件确知被那些披着“文明”外衣的文化强盗劫掠而去,而且直至今日这些被盗的瑰宝仍然散失陈列在一些欧美国家或日本国的国家博物馆以及私人展柜之中。也正由于遭受了这样野蛮残酷的破坏和掠夺,致使天龙山石窟群中大部分石刻造像残缺不全。如果说,古“天龙八景”中其它一些湮没损失的名胜景观仍有可能逐渐恢复的话,天龙山石窟所受到的野蛮的侵害,却不能不说是留下了永世的创伤。这种创伤给中华民族留下的并不唯感叹而已,应该说这是一种刻骨铭心的仇恨的记忆。

§ 历史浩劫

天龙山_慢山阁全盛时的天龙山称得上是山青水明,松柏参天,庙貌辉煌,神佛威严。山中名胜景观鳞次栉比,在近3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大小景点几近数十处,其中最享盛名者诸如天龙寺、关帝庙、龙泉、高欢避暑行宫、白龙庙、千佛洞、双塔坟、善导墓、北汉皇陵陵园、大佛山漫山阁、七松坪、香炉峰、巨石龙池、蟠龙松、石窟栈道、九莲洞、玉皇洞、柳跖插旗石等等。千百年来,天龙山也曾吸引了无数古今名人远足寻访于此。古者如青恽、乔宇、王庭筠、苏过、傅山、朱彝尊等,近人则有谢觉哉、冯玉祥,以及阎锡山等等。其中谢觉哉老人在他古稀之年登临天龙山后,曾留有《游天龙山》七绝二首,诗曰:“天龙石窟比云冈,塑制较精名稍隐。海盗劫取佛像首,廿一窟无一完整。悬崖瞻视难上下,矮松如龙凤凄紧。古迹修复新余事,记取此时游者影。”

短短八句七言之诗,可以说记载下了天龙山在近一个世纪里的所有荣辱兴衰和沧桑变迁。君不知,军阀阎锡山虽然曾在民国21年(公元1932年)也曾堂而皇之地成立了一个所谓“太原县保存古迹委员会”,然而极具讽刺意味的则是,就在第二年,却在北京城里公然发现了日本人盗卖天龙山石窟文物与佛头的怪事。

而人所共知,天龙山的最近一次复兴,应该是在改革开放大好形势中的1980年以后。先是1981年开辟了通向天龙山的盘山公路,接着是1984年铺设了山景区中的千米人行石阶步道,且在此年重新复建了圣寿古寺,1987年前后又重建了著名的9窟漫山阁和其它许多古建名胜,1996年更有晋祠至天龙山的二级公路竣工通车剪彩。也许,这才是天龙山1500年变迁史上最值得人欣慰和感叹的一件盛事吧。

§ 配图欣赏

§ 相关条目

王官谷

水神山

黄涯洞

燕京山

藐姑射山

芦芽山

石鼓山

历山

九凤山

霍山

北武当山

黄围山

藏山

北天合山

浑源龙山

§ 参考资料

[1] 爱自由旅游网 http://www.izy.cn/travel/14/7070.html

[2] 太原道 http://www.tydao.com/sxsen/minshan/23-fajiu.htm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9:2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