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舰巨炮主义
释义

§ 概念

大舰巨炮主义大舰巨炮主义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世界各国海军发展的主流。在当时海战的主流是,要赢得海战,就要有比对手更大吨位的战列舰、搭载更多的火炮、拥有比对方口径更大的火炮(威力更大、射程更远)。这就是那个时代海战决胜的不二法门。19世纪末开始,随着技术的进步,大口径舰炮显示出在海战中决定胜负的作用,尤其是在日俄战争中的对马海峡海战以后,形成了“大舰巨炮制胜主义”统治海军战略的时代。进入20世纪,随着1906年英国建造出无畏号战列舰,各海军强国倾其国力建造搭载大口径舰炮的战列舰,展开造舰竞赛。各海军强国竞相不惜血本研发威力更大、射程更远、精度更高的大口径巨炮,以及为携带这种巨炮而建造吨位更大的战列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日德兰海战成为战列舰主宰海洋的“大舰巨炮制胜主义”理论历史顶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空前绝后的战列舰大和号以及姊妹舰武藏号更是把大舰巨炮主义发展到顶峰。

然而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新锐的航空母舰以及其搭载的海军航空兵力以远程打击的威力给大舰巨炮制胜主义敲起了丧钟,航空母舰逐渐取代战列舰成为各海军强国的舰队主力核心。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舰巨炮主义就此没落,随著大和、武藏的沉没而走入了历史。

§ 其他含义

此外,大舰巨炮主义还有引伸的意思,指的是说穷兵赎武的政治观念和以武力为后盾的霸权主义外交策略。

§ “大舰巨炮”时代的结束

日本军国主义者是“大舰巨炮”主义的信奉者。他们认为谁的战舰吨位大,火炮口径大,谁就能掌握海上指挥权,就可以在海洋上耀武扬威,称王称霸。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日本在1937年开工建造“大和”型战列舰。

“大和”型战列舰是“大舰巨炮”主义的杰作。它是一种巨型战列舰,舰长263米,排水量72800吨,舰上装有3座口径460毫米主炮,120门口径为30—306毫米各型火炮。该型战列舰创造了战列舰排水量最大、装甲最厚、火炮口径最大的记录,称得上超级战列舰。为此,日本军国主义者把它视为“王中之王”。二战期间,日本共建造2艘“大和”型战列舰“大和”号和“武藏”号。

1944年10月,美军在菲律宾的莱特湾进行登陆战役,为阻止美军登陆,“大和”号和“武藏”号驶进莱特湾。美国第38特混舰队立即对日本舰队进行拦截, 美军从12艘航空母舰上起飞260架舰载飞机,对其实施攻击。

美军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轰炸机,鱼雷机集中攻击“武藏”号战列舰。开始1枚炸弹命中了“武藏”号甲板,接着2枚炸弹命中了舰体。后来, 美军鱼雷机发射的鱼雷又多次命中它的舰体。“武藏”号招架不住了。到10月24日15时,“武藏”共命中14枚鱼雷、16枚炸弹,巨大舰体冒着滚滚浓烟,沉入海底。

尽管“大和”号战列舰在莱特湾海战中躲过了美国航空母舰的攻击,但是在其后的冲绳岛海战中却没有那么幸运。

在冲绳岛海战中,日本法西斯动用最后一张王牌是“大和”号战列舰。1945年4月7日,以,“大和”号战列舰为核心的特攻舰队驶入冲绳岛附近海域,美国第58特混舰队的4个航母特混大队前去迎战。

当日本特攻舰队驶入美军的警戒圈内, 从美国航母上起飞的舰载机盯住了“大和”号。一支由80架美军鱼雷机的偷袭机群,从侧背方向对“大和”号进行了攻击;另一支由美军轰炸机组成的机群偷袭机群对“大和”号进行俯冲攻击。“大和”号甲板上多处中弹。

美军从航母上起飞的舰载机对“大和”号战列舰进行了3波攻击,“大和”号舰体上共命中12枚鱼雷,7枚航空炸弹。到4月7日14时20分,“大和”号战列舰完全失去了航行能力,舰体发生严重倾斜。弹药舱里的炮弹滑到了舱壁,装好引信的炮弹撞到舱壁, 炮弹发生爆炸。炮弹爆炸又引爆了没有装引信的炮弹,整个弹药库发生了爆炸。“大和”号被炸裂了, 爆炸形成的旋涡最终吞噬了这艘巨型战列舰,舰上2000余名官兵也葬身鱼腹。

“大和”号战列舰的沉没宣告了日本海军的覆灭,也宣告了“大舰巨炮”时代的结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5:2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