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耳猬
释义

§ 简介

幼大耳猬

中文名:大耳猬 别名:猬鼠、刺球子、毛刺

拉丁名:Hemiechinus auritus

命名人:Gmelin

§ 分类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哺乳纲

目: 食虫目

科: 猬科

亚科: Erinaceinae

§ 体型特征

大耳猬,体形较小,体形混圆,体长约170-230毫米,体重280—500克。吻部甚尖,吻侧有长须,耳甚大,耳长为37-50毫米,耳尖钝圆,显然长于周围之尖刺。躯体背面覆有硬刺构成的甲胄,由头部耳后方开始,往后一直伸展到尾基部之前。体背部的尖刺为暗褐色与白色相间,也有少数全白色的刺。尾极短为棕褐色。为荒漠、半荒漠地带典型的种类。额骨上有“V”形嵴状隆起,基枕骨呈三角形。躯体背面覆有硬刺构成的甲胄,由头部耳后方开始,往后一直伸展到尾基部之前。尾长24—34毫米。体背有硬棘构成的甲胄,刺长10—26毫米,体背部的尖刺为暗褐色与白色相间,也有少数全白色的刺。尾极短为棕褐色。

§ 繁殖

每年春夏季繁殖。对人类有益。

§ 生活习性

大耳猬多栖于沙漠地带,也见于农田及荒漠中。穴居,利用其他动物废弃的洞巢。夜间活动,以昆虫和小型动物为食,也食植物。每年春夏季繁殖。对人类有益。

大耳猬广布于亚洲中部,在中国见于西北。大耳猬有3个亚种,阿拉善亚种分布于陕西、甘肃、内蒙古,叶尔羌亚种分布于新疆叶尔羌和宁夏,吐鲁番亚种分布于新疆哈密。

为荒漠、半荒漠地带典型的种类。栖息于农田、庄园、砾石荒漠也能见到。夜间活动,主要在菜园、芦苇、灌丛中活动。以昆虫和小动物为食,也吃植物性食物。

§ 生态环境

栖息于山地森林、平地草原、开垦地及荒地、灌木或草丛等各种类型的环境中但以平原丘陵、灌木丛中为多。

栖息于干旱地区草原地带的低洼地及半荒漠地区的灌丛中。

栖息于农田、庄园,砾石荒漠也能见到。

§ 分布

在中国大陆,分布于陕西、内蒙古、甘肃、四川、新疆、宁夏等地。

分布在中欧各国,和高加索山脉地段,一般栖息于荒漠以及半荒漠。

大耳猬广布于亚洲中部,在中国见于西北。

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俄国东南部阿斯特拉罕。

§ 亚种

大耳猬新疆亚种(学名:Hemiechinus auritus albulus),Stoliczka于1872年命名。在中国大陆,分布于陕西、内蒙古、甘肃、四川、新疆、宁夏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新疆莎车附近。

大耳猬有3个亚种,阿拉善亚种分布于陕西、甘肃、内蒙古,叶尔羌亚种分布于新疆叶尔羌和宁夏,吐鲁番亚种分布于新疆哈密。

(学名:Hemiechinus auritus auritus),Gmelin于1770年命名。主要分布于俄国东南部阿斯特拉罕。

§ 药用

《中华本草》:猬心肝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拼音名】 Wèi Xīn Gān

【英文名】 Hedgehog heart or Hedgehog liver

【来源】

药材基源:为刺猬科动物刺猬、达乌尔猬或大耳猬的心脏和肝脏。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Erinaceus europaeus Linnaeus2.Hemiechinus dauricus Sundevall3.Hemiechinus auritus Gmelin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捕捉,捕杀后,剖腹,取出心脏和肝脏,鲜用或晒干。

【化学成份】刺猬心脏1g含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0.59μg,又含少量肾上腺素(adrenaline),微量的4-(2-氨基乙基)-焦儿茶酚[4-(-2aminoethyl)-pyrocatechol];活动与冬眠时,心脏中的总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含率无差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心;肝经

【功能主治】解毒疗疮。主瘰疬;恶疮;诸瘘

【用法用量】内服:烧灰酒送下,3g。

【附方】治蚁瘘: 猬肝一具(炙令干), 猬心一具(薄切,炙干),猬皮一枚(炙令黄色)。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日以温水调下一钱,晚后再服。(《圣惠方》)

【各家论述】《纲目》:主治蚁瘘、蜂瘘、瘰疬恶疮,烧灰酒服一钱。[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7:2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