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1,2-乙二胺 |
释义 | § 理化性质 主要成分:含量: 一级≥98.0%; 二级≥70.0%。 蒸气压(kPa):1.43kPa/20℃。 燃烧热(kJ/mol):1891.9。 辛醇-水分配系数(KOW):-1.2。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与硫酸、硝酸、盐酸等强酸发生剧烈反应。 溶解性:溶于水、醇,不溶于苯,微溶于乙醚。 危险标记:20(碱性腐蚀品)34(易燃液体)。 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 应急处置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 min。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 min。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泄漏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 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要使水进入储存容器内。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灭火方法: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泡沫、干粉。 § 管理信息 操作的管理: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防腐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的管理: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运输的管理: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废弃的管理:用控制焚烧法。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或高温装置除去。 §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1298 mg/kg(大鼠经口);730 mg/kg(兔经皮)。二乙胺对人体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液体误溅眼内致严重灼伤、角膜水肿;污染皮肤致水疱、坏死。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中毒表现先兴奋后抑制并有强烈的刺激症状。染毒期间死亡的小鼠,尸检见肺充血、水肿,脑、肝、脾充血,染毒后若干天死亡者,除肺充血、水肿、脑充血外,支气管上皮细胞肿大,肝细胞呈弥漫性脂肪变性和小灶性渐进性坏死,有时脑膜水肿。兔以二乙胺蒸气染毒6周,每周5次,每次7 h,暴露结束后尸检,在150 mg/m3染毒兔中,见支气管肺炎及淋巴细胞灶性集聚,心、肝脏不同程度变性,角膜点状糜烂和水肿。 中毒机理:乙二胺致皮肤及结膜的炎症是由局部刺激所致。乙二胺所致职业性哮喘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国外有人认为乙二胺所致哮喘病人不属Ⅰ型变态反应,而是乙二胺刺激所致;而国内有人认为乙二胺所致哮喘不能用刺激解释,因为用乙二胺激发病人哮喘发作之后,血中组胺含量增高,发病机制可能是免疫机制。乙二胺所致哮喘有致敏过程,用1‰乙二胺溶液即可致病人哮喘发作,说明乙二胺是致敏原。有的患者有特异性IgG抗体,有的病人皮内试验阳性,表明某些乙二胺所致迟发型哮喘的发病机制是一种IgG介导的Ⅲ型变态反应。有些病例,经乙二胺激发哮喘后,嗜酸细胞增高组胺释放增加。嗜酸细胞是变态反应中激活的前炎性细胞。嗜酸细胞产物,如白细胞三烯、C4和血小板激活因子(PAF)与变态反应发生有直接关系,嗜酸细胞在发生迟发性变态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刺激性:家兔经眼: 675 μg ,重度刺激。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 450 mg,中度刺激。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水中浓度100 mg/L时,亚硝化毛杆菌对NH3氧化的能力受到抑制(抑制73%)。 生态毒理毒性:乙二胺随其大量生产和使用的废水排放而进入环境。进入土地的乙二胺具有挥发作用,并渗滤至土壤。 生物降解性:该化学物质可生物降解,或与过渡金属或腐殖质反应。进入水体的乙二胺可生物降解,且能够和腐殖质或金属离子反应。 非生物降解性:大气中的乙二胺可通过光化学作用产生羟基和CO2进行降解。大气中的乙二胺可被雨水去除。 § 应急医疗 诊断要点: (1)吸入较高浓度乙二胺蒸气,可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咳嗽、咳痰、胸闷、气急等。重者可出现化学性肺炎、肺水肿等。 (2)对眼有刺激作用,液体溅入眼内可引起严重灼伤。 (3)皮肤接触,可发生接触性皮炎(原发性刺激或变应性皮炎)及灼伤。 (4)少数接触者可发生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 处理原则: (1)迅速将患者脱离中毒现场,吸氧。 (2)眼、皮肤被污染时,应尽快用清水或2%硼酸溶液充分冲洗,有灼伤时应按化学性灼伤治疗原则进行处理。 (3)严密观察,积极防治肺水肿。 (4)变应性哮喘患者治愈后不宜再从事乙二胺作业。 预防措施: 生产中各系统管道应密闭,防止物料外泄,加强车间通风。成品包装人员灌装时应戴手套、防护镜,防止产品污染皮肤和眼。物料不慎沾染皮肤或溅入眼内,应立即冲洗处理。 § 监测方法 1.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2.实验室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类 别来 源 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空气徐伯洪,闫慧芳主编:《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方法》 2,4-二硝基氮苯比色法空气杭士平主编:《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 § 国家标准 1.中国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 最高容许浓度(MAC)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TWA)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STEL) (-) 4 mg/m3 10 mg/m3 2.环境标准 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2 mg/m3 前苏联(1975)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0.2 mg/L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