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田县
释义

§ 历史

大田县

大田的历史,据已发现的石器和印纹硬陶片考证,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里聚居耕耘、繁衍生息。两晋南北朝期间,由于中国北方连年战乱,闽中闭塞的山区却相对稳定,成为中原汉人逃难的处所,形成“衣冠南渡,八姓入闽”之潮,大田一时人口增加。唐以后,中原和长江中下游人又因避难而多次南迁入闽,带来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经济渐次发展。据县内部分姓氏族谱记载,大田人多为河南省迁入,民风淳朴,人民勤劳刚强,忠厚好客。历代人才辈出,至清末,进士38人、举人59人。其中有誉满京城的明代礼部尚书田一俊(号钟峰),任内曾上疏《大田盐法议》,以解故里吃盐难;与郭奇逢(鹤峰)、廖宪(盘峰)三者文章气节相砥砺,著称“三峰”才子。县人连登岸精研星纬,著有《天文志》;肖一槐高年积学,著有《天文地舆图》。名医不乏其人,清吴腾汉途经福州,治愈当地“天花”,为藩司和林则徐所器重;叶端一剂药治愈厦门海防分府李章霖内眷难症,名震鹭岛。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知县谢廷训主修首部《大田县志》。

大田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明朝正统十三年(1448年),毗邻沙县的邓茂七,为反抗地主阶级沉重剥削,聚众起义;县人郑新随之率众揭竿而起,声势浩大,震撼英宗皇朝。历史上广大劳苦群众为反抗封建王朝和军阀残暴剥削、压迫的斗争从不间断。民国18年8月(1929年8月),朱德率红四军出击闽中,攻克大田县城,播下革命火种。民国26年春,河北省立农学院大田籍学生、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林鸿图返乡宣传革命真理,并在武陵创建大田县第一个中共支部,首任书记林大蕃,率有志青年和劳苦群众,与国民党当局开展不懈斗争。1949年9月6日,在人民解放军的支持下,均溪游击队解放大田县,建立人民政权。在长期、艰难的革命斗争年代,林鸿图、林大蕃、肖冠槐、林友梅等76位革命者先后为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献身。1958年1月13日,朱德亲笔为大田革命烈士纪念碑题词:“为革命事业而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 行政区划

大田县地图县人民政府驻均溪镇,全县辖8个镇、10个乡:均溪镇、石牌镇、上京镇、广平镇、桃源镇、太华镇、建设镇、奇韬镇、华兴乡、屏山乡、吴山乡、济阳乡、武陵乡、谢洋乡、文江乡、梅山乡、湖美乡、前坪乡。 均溪:县人民政府驻地。

均溪镇

代码350425100

辖8个居委会、22个村委会:001白岩居委会、002文昌居委会、003南街居委会、004东门居委会、005镇东居委会、006仙亭居委会、007玉凤居委会、008赤岩居委会、201红星村、202玉田村、203福塘村、204金岭村、205宋京村、206良元村、207郭村村、208翰林村、209温镇村、210周田村、211许思坑村、212建成村、213东坑村、214金山村、215上华村、216和丰村、217和丰坪村、218后华村、219华坑村、220上太村、221太山崎村、222大道山村。

石牌镇

代码350425101

辖16个村委会:201石牌村、202老厝村、203上坡村、204马山村、205盖山村、206拱桥村、207石坑村、208长溪村、209小湖村、210桃山村、211桃坑村、212鳌江村、213三坊村、214下洋村、215龙坑村、216京程村。

上京镇

代码350425102

辖16个村委会:201上京村、202上平村、203黄城村、204桂坑村、205城口村、206丰田村、207南坑村、208溪尾村、209下溪口村、210溪口村、211三阳村、212赤水村、213梅林村、214隆美村、215灵川村、216延京村。

广平镇

代码350425103

辖14个村委会:201广平村、202五峰村、203万筹村、204万宅村、205元沙村、206苏桥村、207铭溪村、208栋仁村、209岬头村、210东景村、211西园村、212丰庄村、213大吉村、214兴埔村。

桃源镇

代码350425104

辖13个村委会:201桃源村、202西安村、203东坂村、204桥山村、205翁厝村、206前厝村、207前村村、208广汤村、209杨坑村、210上举村、211兰玉村、212桃林村、213桃新村。

太华镇

代码350425105

辖24个村委会:201玉井村、202群团村、203华溪村、204小华村、205温坑村、206仕坑村、207魁城村、208张地村、209万湖村、210西埔村、211菖坑村、212甲魁村、213汤泉村、214罗丰村、215池元村、216德安村、217高星村、218黄沙村、219锦溪村、220泮车村、221华山村、222坑头村、223大合村、224太华村。

建设镇

代码350425106

辖12个村委会:201建爱村、202建忠村、203建设村、204建强村、205建民村、206建丰村、207建乐村、208建国村、209和平村、210元山村、211大同村、212香浮村。

奇韬镇

代码350425107

辖12个村委会:201奇韬村、202东佳村、203丁华村、204西韬村、205文经村、206桃东村、207桃舟村、208洋地村、209龙坪村、210金华村、211龙溪村、212永德村。

华兴乡

代码350425200

辖10个村委会:201早兴村、202张墘村、203杞溪村、204柯坑村、205横坑村、206昆山村、207华安村、208仙峰村、209京口村、210洪坑村。

屏山乡

代码350425201

辖13个村委会:201屏山村、202内洋村、203溪头村、204玉屏村、205芹阳村、206和坑村、207美阳村、208瑞美村、209内山村、210王坪村、211杨梅村、212蒋山村、213许坑村。

吴山乡

代码350425202

辖9个村委会:201张坑村、202锦山村、203科山村、204吴山村、205程堂村、206和洋村、207阳春村、208东埔村、209梓溪村。

济阳乡

代码350425203

辖12个村委会:201大乾村、202大儒村、203砚坑村、204高升村、205泮林村、206国庆村、207芳林村、208德仁村、209上丰村、210三扎村、211济阳村、212济中村。

武陵乡

代码350425204

辖9个村委会:201仕洋村、202大石村、203上岩村、204桃溪村、205红君村、206武陵村、207百束村、208茶山村、209岬坪村。

谢洋乡

代码350425205

辖12个村委会:201谢洋村、202怀德村、203坑口村、204科里村、205珍山村、206仕福村、207草垄崎村、208三角尾、209上珍村、210蕉坂村、211和春村、212碧山村。

文江乡

代码350425206

辖20个村委会:201文江村、202大中村、203民主村、204大文村、205小文村、206典坑村、207朱坂村、208琼口村、209白沙村、210大安村、211桥下村、212龙门村、213光明村、214后洋村、215温厝村、216花桥村、217小芹村、218山芹村、219昭文村、220联盟村。

梅山乡

代码350425207

辖22个村委会:201新楼村、202梅山村、203郭井村、204秀岭村、205沈岭村、206沈口村、207雄峰村、208盖竹村、209卓坑里村、210德州村、211沧州村、212璞溪村、213西书村、214西坑村、215龙口村、216岭后村、217金阳村、218高泉村、219长坑村、220长津村、221香坪村、222黎坑村。

湖美乡

代码350425208

辖16个村委会:201湖上村、202仁美村、203西燕村、204前进村、205大尤村、06岬才村、207后坑村、208宏才村、209元安村、210林兜村、211汉口村、212长坂村、213新厝村、214后平村、215高才村、216旺建村。

前坪乡

代码350425209

辖11个村委会:201前坪村、202黎明村、203福井村、204吉坑村、205黄龙村、206山川村、207湖坪村、208上地村、209下坑村、210下地村、211北坑村。

历史沿革: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割尤溪县14个都、永安县1个都、漳平县1个里10社,德化县1个团置县,历属延平府、永春州、厦门道。1949年9月6日解放,历属永安专区、晋江专区、三明专区(地区)、三明市。

1995年,大田县辖均溪镇、上京镇、广平镇、早兴乡、石牌乡、屏山乡、吴山乡、济阳乡、武陵乡、谢洋乡、桃源乡、太华乡、建设乡、奇韬乡、文江乡、梅山乡、湖美乡、前坪乡,1个居委会、205个村委会。

2000年,大田县辖8个镇、10个乡:均溪镇、上京镇、广平镇、桃源镇、太华镇、建设镇、石牌镇、奇韬镇、华兴乡、屏山乡、吴山乡、济阳乡、武陵乡、谢洋乡、文江乡、梅山乡、湖美乡、前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31019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均溪镇 70784 石牌镇 15393 上京镇 23430 广平镇 34496 桃源镇 17832 太华镇 30446 建设镇 21419 奇韬镇 12555 华兴乡 9403 屏山乡 11039 吴山乡 7807 济阳乡 6735 武陵乡 9396 谢洋乡 6085 文江乡 16493 梅山乡 20042 湖美乡 11526 前坪乡 6138

2003年,大田县辖8个镇、10个乡:均溪镇、上京镇、广平镇、桃源镇、太华镇、建设镇、石牌镇、奇韬镇、华兴乡、屏山乡、吴山乡、济阳乡、武陵乡、谢洋乡、文江乡、梅山乡、湖美乡、前坪乡。

§ 地理

闽江源头位于福建省中部,北纬25°29′-26°10′,东经117°29′-118°03′。总面积2227.7平方千米。2003年末,户籍人口45.7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91万人。

地形:自然实体为“九山半水半分田”。地形属山区丘陵地带,山峦蜿蜒,高峰峻立,沟涧密布。地势大致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东西宽57公里,南北长75公里。千米以上的山峰有175座,最高处为南端的大仙峰,海拔1553.4米,最低处为北部的文江溪下游河谷,海拔不到200米。境内溪流纵横,河网密布,是闽江、九龙江、晋江三大水系支流的发源地之一。

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3~19.6℃,年平均降雨量1491.7~1809.6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723.8小时,无霜期297天,适宜农作物生长。1993年,全县有耕地225202亩(其中水田199599亩),人均耕地0.67亩,高于全省的0.59亩、低于三明市的0.99亩水平。耕地中海拔在500米以上的山垅田、梯田占71%,农地坡度在15%以上的占60%。多数耕地畦面小、坡度大、土层薄,是较典型的山区县。

§ 资源

瓷土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20.67万千瓦,可开发9.58万千瓦。主要河流有均溪、仙峰溪、文江溪和桃源溪。均溪系全县最大河流,境内主干流长81.7公里,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占全县的53.3%,可作七级电站开发。

矿产资源:得天独厚,被誉为“闽中宝库”,是福建省主要矿产地和全国首批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已发现和探明的矿产有煤、石灰石、铁、铜、铅、锌、钨、锰、硫和瓷土等37种,矿产种类、藏量和价值居福建省前列、三明市之首位。其中有煤3亿吨,遍及13个乡(镇),煤系700多平方公里;铁矿石1.5亿吨,是省内五大铁矿区之一;石灰石5亿吨,是全省建材水泥原料基地县;瓷土3000万吨,质地洁白、均匀、松软,适宜生产各种中高档陶瓷。

森林资源:森林面积155.1万亩,占宜林地面积67.9%,森林覆盖率48.6%,绿化率71.03%。活立木蓄积量526.9万立方米,其中用材林木425.4万立方米。植物种类141科621种,珍稀树种20多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水杉,二级保护的有银杏、杜仲、福建柏、红豆杉、铁坚杉、三尖杉、金钱松等。

野生动物:有虎、豹、羚羊、狐狸、黑熊和穿山甲等110种。药材资源也较丰富,可药用的有957种,尤其是素有南方人参之誉的绞股蓝,1993年产干品700吨,其系列产品开发初具规模,行销国内外。

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次为甘薯、大豆、马铃薯、大小麦、玉米;经济作物有茶叶、油菜、烟叶、苎麻、甘蔗、木薯和柑桔、西瓜、梨、柿、桃、李、板栗、柰等。主要名优特产有绞股蓝茶系列产品、豆乳晶、兔肉、米粉、三宝糟菜、啤酒、松香、瓷器、麻纺产品、矿山机械和水泥等。其中岩泉啤酒荣获巴黎国际博览会金奖;绞股蓝茶1992年获全国绞股蓝学术研讨会及产品展示会“神草杯”奖,1993年首届中外保健品营养交易会特别推荐金奖。精制兔肉,风味独特,喷香可口,不腥不腻,驰名县内外,全县年产肉兔54万只,占全省产量1/10以上。

§ 经济

大田农村经济千百年来,大田人民在与自然作斗争、求生存、求发展过程中,体现了致力开发山区资源、利用省内外资本特点。农业方面,有茶、竹、木、果、药材、油茶和苎麻等开发和栽培;手工业有采炼、造纸、瓷器、糕点、酿造等,尤其是矿冶工业发端早。据可考资料表明,宋、元时代,采矿冶炼之风已相当盛行,采炼矿种有铁、铜、铅、锌、硫、瓷土和石灰石等,采炼地有济阳、翁厝、香坪等十几处。明代,采炼业又有较大发展。最大锻铁炉雇工数量“多至五七百人”。在经营方式上,大田县的锻铁炉,皆徽州商人投资(曹叔明《新安休宁名族志》卷一),而“雇募工丁,俱就本地召募农民”。清代至民国,大田有30多座铁炉,位居全省前列,采矿业一度兴盛,“在此境内大办铁课、银课”,“铁银课税系省之众”,开采地有文经、南坑、万湖、小合、汤泉、银顶格等十多处。文经、南坑矿运至文江,经尤溪入闽江,“运输为全省各矿中最称便利者”(民国《开发福建矿业计划》)。民国36年(1947年),县人肖冠英研制水轮泵成功,使大田成为全国水轮泵的故乡。

但是,纵观大田从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置县以来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414年间,长期的封建统治,社会动乱,使这个闭塞的山区县,频年处于自然灾害、瘟疫流行、匪盗肆虐和贫困落后的状态。如明万历《大田县志》所载:“大田宅群山之囿,可食之地甚寡”。“凶年所持者惟蕨根蹲鸱”,“非群起掠食四方,则直坐毙耳”,“虽上户未有百钟之藏”。到1949年大田县解放时,仍然交通落后,偏僻荒凉,县城面积不到1平方公里,主街道长仅100多米,宽3.5米,两旁商店皆是两层木房。农民仍是“糠菜半年粮,寒冬衣单薄”,老少多以“火笼取暖御寒,常以稀粥、甘薯度日”。“一般人民生活极为贫苦”(民国《大田县三十四年概况》)。1949年,全县人口11万人,粮豆总产量仅2.9万吨,平均亩产102公斤,农业总产值4422万元;工业更是衰微,仅有3家企业,总产值3.06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比重只有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田人民在中共大田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带领下,励精图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从变革生产关系入手,狠抓农业,新兴工业,拓展交通,迅速发展大田经济。从此,大田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在三年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过土地改革,互助合作运动,开展大规模的兴修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改革耕作制度,焕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粮食年年丰收。在工商业方面,实行改造和兴办并举,到1956年基本完成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而奠定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确立全民和集体所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促进工商业的发展。1957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6694万元,比1950年增长67%,年均递增7.6%;工农业总产值7862.7万元,比1950年增长62.47%,年均递增7.18%;财政收入51.86万元。

在1957年至1966年间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开始重视发展地方工业。1959年国民生产总值达7967万元,比1957年增长19%。1958年由于“大跃进”和“高指标”、“瞎指挥”,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工业大上,农业大落,国民经济发展严重失调。1960年又遇自然灾害,致使大田经济陷入低谷,国民生产总值连续两年分别下降24.31%和43.43%;1958~1961年4年间粮食连年减产,以1957年稻谷产量4.1万吨为基数,累计减产4.28万吨。1961年财政收入下降48.36%。1962年起,经过调整,纠正“左”的错误,国民经济逐步回升,1965年恢复到1956年的水平。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大田经济又受挫折。1966~1969年,国民生产总值在6400万元左右徘徊,经济遭受很大损失。进入70年代后,大田兴办了化肥、水泥、煤矿、水电和铁厂等“五小”工业,逐步改变农工结构,为大田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农业推广杂交水稻等良种,大面积改单季晚稻为豆稻轮作、水旱轮作,改进施肥方法,粮食稳定增长。1978年在粮豆播种面积(36万亩)比1976年减少1.2万亩的情况下,粮豆仍增产1.68万吨,总产达9.26万吨,比增22%,平均亩产257公斤,亩增加54公斤。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大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商品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1986年,全县财政收入1414万元,不仅脱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多年来财政靠国家补贴的帽子,而且开始对国家有了贡献。90年代以来,大田人民把握时代赋予的宝贵机遇,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一条发挥优势、加快发展的路子,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迅速发展,城乡人民生活面貌焕然一新。

大田县发生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1993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7.68亿元,比1980年翻两番多,年均递增13%,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1.14亿元,比1980年增加3.38倍,年均递增12%;工农业总产值达16.92亿元,以1980年的1.4亿元为基数,年均递增14.5%;财政收入5613万元,比1980年翻三番,年均递增22.12%;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19亿元,比1980年翻三番多,年均递增19.32%。整个经济的农、轻、重关系逐步理顺,其比例变化:1980年为70.88∶7.55∶21.57,1985年为65.92∶7.48∶26.6,1990年为41.75∶14.83∶43.42,1993年为35.59∶24.06∶40.35。

农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农村经济蓬勃发展 1981年起,全县农村进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改革,贯彻国家“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的方针,推广和应用农业科学技术,促进农村各业全面发展,出现一批养猪、养羊、养鱼、种茶、种果、运输、手工业等专业户、重点户和各种联合体,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农村产业结构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经济作物比重上升,多种经营大量增加,林牧副业生产长足进步,农村工业和服务业蓬勃发展。农业内部“五业”结构关系趋于协调。1990年以来,着力调整农业结构,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创建“两高一优”(高产、高效、优质)农业,初步建立以肉兔、蚕桑、食用菌和绞股蓝为主的一批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林业在大力造林、育林和护林的同时,有计划地砍伐松、杉木和毛竹等,发展木材加工业。1950~1992年全县累计造林184.01万亩,基本实现宜林荒山绿化。1993年全县农业总产值4.21亿元,比1980年增长4.1倍,年均递增13.35%;粮豆总产量13.14万吨,平均亩产293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6.85亿元,比1980年增长25倍。大量劳动力从种植业走向务工、务商,开展多种经营。1993年全县乡镇企业总户数8801个,从业3.41万人,总产值达14.68亿元,比1980年翻5番多,年均递增31.2%;实现利税7196万元,其中利润3945万元。上京水泥厂、太华水泥厂实现利税均超千万元,跻身全国1000家最佳经济效益乡镇企业行列。乡镇企业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

工业成为全县国民经济的主导 解放初,大田工业十分落后。1956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257.7万元(1990年不变价,下同)。此后工业生产曲线式发展,到1985年,大田工业总产值达1.23亿元,比1980年增长128%,年均递增17.93%;占工农业总产值比重为46.25%,仍以农业为主导。80年代中期起,对工业企业进行整顿、挖潜、改造,调整产业结构,发挥矿产资源优势,改变以往单纯的公有制形式,坚持国家、集体、个体和联合体多种经济成份一起上,发展采、选、冶及水泥、木材等工业;同时进行以增强企业活力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实行责、权、利相结合和厂长(经理)负责制,转换经营机制,调动了职工生产积极性。工业发展加快。199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4.69亿元,比1985年增长280%,年均递增30.63%。进入90年代,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大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和龙头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打开山门,扩大对外开放,引资进山,兴办“三资”企业,广泛开展以山海协作为主的横向经济联合。同时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大力深化改革,采取组建种子队企业,放权让利给企业,鼓励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发展股份制经济,组建企业集团,发挥规模优势,加快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等措施,推动了工业经济速度和效益同步快速增长。1993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12.71亿元,以1990年为基数,年均递增39.5%,比1980年翻4番多;预算内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158万元,跃居三明市12个县(市、区)之首,初步形成以建材、矿产、煤炭、森工为支柱,包括电力、机械、电子、化工、造纸、印刷、纺织、塑料、食品、酿造和工艺美术等多门类的工业生产体系。全县乡以上工业企业154家。以优质名牌产品和优势企业为龙头,组建了岩城、石凤、华佛、前峰、煤炭、电力、二轻、矿产、建材、机械和森发等11家企业集团,资产总额达6.95亿元。尤其是水泥业发展迅速,有水泥生产企业14家,形成水泥生产能力130万吨,熟料生产能力36万吨。已组建三家水泥企业集团,其中岩城水泥(集团)公司进入国家中型企业行列。岩城牌、石凤牌、华佛牌、岩马牌等水泥曾分别获国优、部优、省优和通过国家质量认证。煤炭、铁矿行业已形成规模,年产原煤134万吨、铁矿石85万吨。陶瓷业有800多年历史,品种达50多种,是本县传统出口产品。1987年新建的纺织总厂,成为福建省最大的苎麻纺织企业,纺纱,织布、染整和毛绒布加工等工序已配套。大田工业产品创省优4个、部优3个、国优1个。

电力、交通和邮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和改善 1950年,全县电站装机仅25千瓦,年发电0.49万千瓦时,白天碾米、磨面,晚上照明,多数居民用不上电。70年代后掀起县、社、队三级办电站热潮,改造电站,联建县级电网,并入省电网。至1993年,全县投入运行的水电站达95座,总装机3.3万千瓦,年发电1.3亿千瓦时。建成永安——大田城关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动工兴建装机2.5万千瓦的六角宫水库电站和装机2.4万千瓦的火电厂,筹建大田城关至广平铭溪工业区的110千伏输变电工程。一批农村小水电站正在建设中,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建设取得新成就。大田人民为改变交通落后面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到1975年修复和建成公路608.4公里,是三明市第一个实现“社社通公路”的县。全县客运量、货运量分别从1970年的11.08万人次和7.08万吨上升到1979年的47.15万人次、42.09万吨。80年代以来,一方面,改革运输体制,逐步放开运输市场,鼓励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把竞争引入运输业,使全县运力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围绕经济建设发展需要,新建和改建了一批乡村公路和林业、矿山专用公路。至1992年,全县共有公路159条,总长达1292.27公里,百平方公里密度达56.33公里,实现村村通公路;全县拥有各类机动车辆4040辆,是1978年的2.93倍,平均每年增加250辆。全县客运量132.57万人次,货运量107.96万吨,分别是1979年的2.8倍和2.56倍。1992年7月,途经大田境内广平、建设、太华、石牌、吴山等地的省道205线路段被省列为公路建设“先行工程”,用3~4年的时间改造为二级水泥路面,其中的吴山至石牌路段和石牌至城关路段共28.6公里已完工,结束了大田境内无高等级公路的历史。邮电通讯方面,已开通12692门程控电话,均溪、太华、石牌、上京、桃源等15个乡(镇)、132个行政村进入市话网,市话用户全部实现国内、国际长途直拨。

对外经济交往与合作日益扩大 改革开放后,大田扩大了与海内外经济交往。1987年引进港资58.83万美元,创办大田兆泉毛绒有限公司,是全县首家“三资”企业。县委、县政府从大田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施优惠政策,在福州、厦门、泉州、深圳等地设立招商窗口,充分利用矿产、劳力、人缘、地缘等优势,加强对外宣传,采取鼓励措施,发动全社会招商引资。与此同时,重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用优质服务弥补山区投资硬环境的暂时不足,帮助外商投资企业排忧解难,支持“三资”企业发展。到1993年,全县已批办“三资”企业36家,总投资3278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888万美元,实际到资909.5万美元,到资率48.2%,开业率72%,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县“三资”企业产值占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由1990年的3.75%上升到1993年的9.4%。内联协作不断发展,从1990年起在开展与周边地区经济横向联合的同时,加强与闽南地区的山海协作。1991年以来,全县兴办内联企业103家,实际引进县外资金1.72亿元。外贸出口也有很大发展,主要出口产品有松香、松节油、瓷器、绞股蓝、茶叶、香菇、红菇、山苍籽油、红心松木、木碗、木盅、钨精矿、苎麻、毛绒布、兔毛、电子产品以及竹木制品、麻纺织品、精制瓷泥、手织毛衣等。1993年社会出口供货总值2785万元。其中“三资”企业出口供货值498万元,创汇250万美元。

§ 交通

处于闽西北通往闽南沿海“金三角”的陆路要冲,是三明市的南大门。省道205线、305线二级水泥路直贯全境。县城距福州340公里、厦门262公里、泉州196公里、三明129公里、永安97公里。鹰厦铁路的岭头火车站与省道305干线相交,距大田县城62公里。开发中的菜坂洋新城区,把大田县城与省道205线、305线交会处的石牌乡连为一体。

市政规划建设起步早,成绩斐然。从80年代初开始,大田县就注重对城区环境、基础设施进行规划、整治、建设,县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被誉为“闽中之秀”。1986年以来,连续保持省级“文明县城”称号,并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先进单位”、“省级卫生县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县”称号。1991年,贾庆林省长视察大田时指出:“大田县城的规划建设,是全省县城至少是山区县城的榜样”。

§ 文化

大田城关小学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迅速发展 1949年全县仅有初级中学1所,教师16人,学生101人;小学57所,教师120人,学生612人。农村文盲率较高。50年代全县掀起学文化、扫文盲、讲普通话的高潮,吴山乡率先普及普通话(1958年《红旗》杂志第4期《福建一个乡的奇迹》),成为全国瞩目的推广普通话“红旗单位”,被誉为“普通话之乡”。1980年以来,县政府更加重视智力投资,逐年增加教育投入,形成从幼儿、小学、中学、职业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到广播电视大学的多层次、多形式教育网络。1993年,有中学19所、小学417所、幼儿园25所,在校中小学生54666人,在园幼儿10570人,教职工总数3558人。全县实施初等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99%,初级中等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75%。18个乡(镇)都办了农村文化、技术学校。农村成人非文盲率为95.4%。在城镇职工中广泛开展各种岗位培训和成人文化、技术教育,科技人员继续教育。近十几年来,平均每年教育投入占县财政收入25%以上,仅1992~1993年全县用于兴建、扩建校舍的投资达3300万元,许多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大田一中被省确认为“福建省普通中学二级达标学校”,大田城关小学获省级“文明学校”称号,桃源中心小学被授予“省级农村示范小学”称号。1977~1993年,全县为国家输送大中专学生6701人。1978年来,全县累计完成科技项目523项,其中3个科技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7个项目获中央部委和省级科技成果奖和科技进步奖;有5项发明被国家专利局授予专利权。县科技人员参与完成的坑口水库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试验项目,被称为“中国第一坝”。1991年,中共大田县委七届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振兴大田经济的决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科技人员政治、经济待遇,奖励有功人员,科技生产力作用日益提高。1992年,全县共有各类专业科技人员3824人,其中获高级职称34人、中级职称603人。大田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已形成。城区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影剧院、有线电视台、工人俱乐部、青少年宫等文化设施俱全。大田有古文物遗址73处、古窑址2处,还有白岩公园、大仙峰、高峰、文昌阁、镇东桥等一批文物胜迹。全县有专业剧团、艺术团体2个,农村业余剧团38个。1979年,县首建电视差转台,开始转播省电视台节目。1981年,建卫星地面接收站,至1992年全县有差转台84座、差转机233台,卫星地面接收站83座,电视覆盖率达90%以上,有线广播覆盖率达75%。医疗卫生事业方面,1949年全县仅1所卫生院,9名医护人员,设施简陋。1992年,全县有各类医疗机构52个,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基本形成,乡乡有卫生院,村村有医疗站,共有专业医护人员646人,乡村医生513人,病床459张。县医院成为专业门类较齐全、设备较完善的全县医疗技术中心。地方病、传染病大大减少。解放前令人“谈病色变”的血丝虫病、鼠疫、霍乱、麻风病、疟疾和地甲病等基本消灭。1987年,计划免疫提前三年达到国务院颁布标准。人民健康水平有很大提高,1992年人均寿命为69岁,比大田解放初期的38岁,提高31岁。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1992年大田县被国家体委授予“全国体育先进县”称号。

城镇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 1983年起,以治理脏乱差为突破口,县委、县政府提出“人民城镇人民建”的号召,多方筹措资金,从总体规划入手,分期突破,对城区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改造。改造和新建了60条水泥路面的大街、小巷,总长1.7万米,面积6万平方米;扩建自来水厂,新开和疏通59条下水道;兴建2个农贸市场,电影院、影剧院、电视微波站、白岩公园、儿童乐园、体育场、卫生公厕等一批公共设施;新拓6个居民区,单位和城镇居民新盖楼房1168座,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建筑区的供水、供电、绿化、美化工程同步进行。并制定管理法规,坚持“依法治城”,开展争创文明单位、文明之家活动。短短三四年,城区面积由1.24平方公里,扩展为3.725平方公里。大田城区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1985年获“省爱国卫生红旗县”称号,1986年被省命名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城”。90年代,城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城区规划范围扩大7.825平方公里,达到11.55平方公里。新开发石牌、温镇2个工业区和菜坂洋新城区。旧城改造和房地产开发步伐加快,1990年来累计已完成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集镇建设和新村建设分别已动工17个和123个,集镇建设累计已完成建筑面积20.21万平方米,新村建设完成建筑面积23.13万平方米。经济的持续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工业、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拓宽了城乡就业门路。城乡居民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1993年,全民所有制职工人均工资达3051元,集体所有制职工人均工资达219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20元,比1980年增加1255元,年均递增达26%。城区人均住房面积13.2平方米,城区自来水普及率达97%。城乡居民储蓄不断增加,1993年末,城镇居民储蓄存款达16367.5万元,分别比1980、1985、1990年增长44倍、9.6倍和1.2倍;乡村储蓄存款5555.1万元,分别增长6倍、6倍和1.1倍。

§ 旅游

白岩公园县内胜迹景观,古有百雉凌云、双岩映翠、仙峰秀色、合剑溪声、南涧渔歌、东溪虹影、新兴梵韵、古寨晨烟,时称“田阳八景”。现有白岩公园、空洞山、黄岩洞、白鹤洞、慧林洞、大仙峰、高峰、东岩寨、狮古洞、象山。新辟位于城西的白岩公园,占地500亩,是一座独具天然美景、又融现代气息的森林公园。345级登山台阶,气势雄伟、壮观,拾级而上,全城景色尽收眼底,被誉为闽中山区的一颗明珠。

§ 特产

大田屏山乡近年来,大田县利用当地独特的气候、自然条件,尤其是高山气候、土壤优势,大力发展茶叶生产,茶叶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全县现有茶园面积0.2万公顷,产量0.28万吨,产值近亿元,有132座加工厂房,136套748台加工设备,规模以上企业26家,外资企业4家。2004年10月,大田县乌龙茶、绿茶产品被福建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无公害产品,屏山乡被福建省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产品产地,“仙顶”牌茶叶被国家工商局正式登记受理。为大力弘扬茶文化,营造浓厚的爱茶氛围,2003年、2004年连续举办两届“大田县制茶能手赛”,每届参赛的茶样达40只以上。同时,成功承办三明市名优茶鉴评会,积极参加省、市名优茶的鉴评活动,选送的“雪山毛尖”、“五龙针螺”、“梅剑”、“黄珍珠”、“茉莉银针”、“大仙峰金萱”等样品获省名优茶奖,“东方美人”、“台式乌龙”等产品获国际名茶银奖和中国星级茶王赛名茶奖。

§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行政区划

地级市 市辖区、县级市、县

福州市鼓楼区 | 台江区 | 仓山区 | 马尾区 | 晋安区 | 福清市 | 长乐市 | 闽侯县 |闽清县 | 永泰县 | 连江县 |罗源县 | 平潭县

厦门市思明区 | 海沧区 | 湖里区 | 集美区 | 同安区 | 翔安区

莆田市城厢区 | 涵江区 | 荔城区 | 秀屿区 | 仙游县

三明市梅列区 | 三元区 | 永安市 | 明溪县 | 将乐县 | 大田县 | 宁化县 | 建宁县 | 沙县 | 尤溪县 | 清流县 | 泰宁县

泉州市鲤城区 | 丰泽区 | 洛江区 | 泉港区 | 石狮市 | 晋江市 | 南安市 | 惠安县 | 永春县 | 安溪县 | 德化县 | 金门县

漳州市芗城区 | 龙文区 | 龙海市 | 平和县 | 南靖县 | 诏安县 |漳浦县 |华安县 | 东山县 | 长泰县 | 云霄县

南平市延平区 | 建瓯市 | 邵武市 | 武夷山市 |建阳市 | 松溪县 | 光泽县 |顺昌县 | 浦城县 | 政和县

龙岩市新罗区 |漳平市 | 长汀县 | 武平县 | 上杭县 | 永定县 |连城县

宁德市蕉城区 | 福安市 | 福鼎市 | 寿宁县 | 霞浦县 | 柘荣县 | 屏南县 | 古田县 |周宁县(注:厦门市为副省级城市。金门县与连江县之马祖列岛未实际统治,参见台湾问题。)(参见:福建省行政区划、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

§ 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baike.baidu.com

行政区划网:www.xzqh.org

中华特产网:http://www.tourlib.cn

联合旅游:http://trip.ungou.com/

福建省人民政府网站:http://trip.ungou.com/福建省省情资料库:http://www.fjsq.gov.cn/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