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宋陵
释义

§ 皇陵历史

宋陵北宋皇陵位于巩义市的西村、芝田、市区、回郭镇一带,北宋九个皇帝,除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死于五国城 宋陵外,其余七个皇帝及赵弘殷(赵匡胤之父)均葬在巩义,通称“七帝八陵”,再加上后妃和宗室亲王、王孙及高怀德、蔡齐、寇准、包拯、杨六郎、赵普等功臣名将共有陵墓近千座。从公元963年开始营建宋陵,前后经营达160余年之久,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气势雄伟的皇家陵墓群,堪称为露天艺术博物馆,是研究宋代典章制度和石刻艺术的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各陵园都由“上官”、“官城”、“地官”、“下官”四部分组成,围绕陵园还建筑有寺院、庙宇和行官等。陵台植松柏,横竖成行,四季长青。陵园内种松柏,陵区四周种值枳橘。

宋陵有庞大的石刻群,虽经破坏散失,至今尚有941件。这些石刻群,是我国现存的惟一的宋代石刻群,它是研究宋代雕刻艺术的宋陵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嵩山北麓与洛河间的丘陵和平地上。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地处郑州、洛阳之间,陇海铁路穿境而过,开洛高速贯穿东西,南有嵩山,北有黄河,依山傍水,风景优美,被人誉为"生在苏杭,葬在北邙"的风水宝地。 中国北宋的皇陵。在河南巩义市(原巩县)嵩山与洛河间丘陵上。东距北宋都城汴梁城(今开封市)约50千米。陵区南北约15千米,东西约10千米,共有8座陵墓,从宋太祖赵匡胤到宋哲宗7位皇帝,以及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均葬在这里。1918年日本人曾来此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学者进行了多次考查。8座陵墓的建制基本相同,都有兆域(茔域)、上宫和下宫。兆域四周种植棘枳,内除皇陵外,还有祔葬的皇后陵及宗室子孙、当朝重臣陪葬墓。上宫有陵墙,平面四方形,中心是陵台,四隅有角阙。东、北、西三门外各有一对蹲狮,南门外神道两侧排列着石兽、石柱及石雕的将军、大臣等。下宫在帝陵西北,是日常奉飨之处。巩县宋陵与历代皇陵相反,面山背水,把陵台安置在地势最低的地方,大概是受了当时风水堪舆学说的影响。陵前石刻群十分壮观,采用圆雕、浮雕、线刻等多种技法,造型雄浑,表现手法细腻,不少是雕刻艺术珍品。太宗妃子、真宗生母元德李后陵为太宗永熙陵的祔葬后陵之一,1984~1985年发掘。因早年已遭盗掘,出土少量随葬品,其中的玉谥册、哀册及精美的越窑秘色瓷器,定窑细瓷器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 皇陵布局

宋陵北宋9个皇帝,除徽、钦二帝被金所虏囚死漠北外,7个皇帝以及被追尊为宣祖的赵弘殷(赵匡胤之父)均葬于此。世称七帝八陵。按照埋葬时间的先后,八陵的顺序依次是:宋宣祖的永安陵、宋太祖的永昌陵、宋太宗的永熙陵、宋真宗的永定陵、宋仁宗的水昭陵、宋英宗的永厚陵、宋神宗的永裕陵、和宋哲宗的永泰陵。加上后妃、宗室、亲王、王子、王孙以及高怀德、赵普、曹彬、蔡齐、寇准、包拯、狄青、杨六郎等功臣名勋共有陵墓近1000座,前后经营达160余年之久,北宋的诸帝、后陵中,8座皇帝陵保存完好,皇后陵主要分布在西村、蔡庄、孝义、八陵4个陵区,占地30余平方公里,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气势雄伟的皇家陵墓群。 帝陵坐北向南,由南向北为鹊台、乳台、神道列石;神道北即上宫;上宫四周夯筑方形神墙,周长近千米,四面正中辟有神门,神墙四隅筑有阙台(角阙);上宫正中为底边周长200余米的覆斗形陵台,台下为地宫。后陵在帝陵西北,布局和建筑与帝陵相似,只是形制较小,石刻较少。下宫为日常奉飨的地方,在上宫的北面或西北隅,地面建筑已荡然无存。 陵区内石刻很多,总数约在千件以上。帝陵神道两旁石刻一般有23对,由南向北为望柱1对、 驯象人1对、 瑞禽1对、 角端1对、 仗马1对、控马官4对、虎2对、羊2对、客使3对、武将2对、文臣2对、门狮1对、武士1对。上宫四周其他神门外亦有门狮1对,门内有宫人 1 对。一些下宫的门外亦有门狮1对。后陵的石刻数量较少。宋陵石刻摆脱了传统的神秘色彩,着重反映了当时的世俗生活风貌,具有形神兼备的高超艺术造诣。  陪葬墓的发掘 1961年发掘的魏王夫妇合葬墓,由主室、耳室、甬道和墓道组成。墓门为青砖券砌仿木构建筑。甬道两侧各有一耳室。墓室为穹顶,平面为圆形,直径6.54米,自底至顶高6.48米。墓内地面用石板平铺。墓葬早期被盗,出土墓志两合,随葬遗物有薄胎白釉瓷碗片等。 宋陵1984年发掘的永熙陵北的李后陵,斜坡墓道,墓门为券门,青石门楣和门扉线刻飞天、武士等图像。墓室为接近圆形的多边形砖砌单室,穹窿顶,墓壁周围砌有砖雕的角柱、昂、耍头、枋、椽、望板、檐瓦等,耍头锋面还刻有人首、人身、两手合掌、鸟腹、鸟爪、背上有翅的迦陵频伽图像;有墨线勾勒的盆花图案,周壁还绘有楼台殿阁和云朵彩画,已剥蚀不清;墓顶涂青灰色苍穹,用白粉绘出星辰及银河。墓前发现2道砖基,出土许多砖、瓦等建筑构件。推测陵前当时应有建筑。墓内遗物早年被盗殆尽,残存文物多已破碎。出有玉册及80多件青釉、白釉或黑釉的瓷器残片,其中带"官"字的定窑瓷器和越窑龙纹大盘,颇为难得。 多年来,在宋陵范围内还收集了一批墓志和碑记,其中包括亲王、公主和其他宗室子孙,如杨国公主墓志、益王墓志、燕王墓志以及燕国公主追封记、邓国公主追封记等。此外,还发现许多绿釉琉璃瓦和瓦当,说明北宋陵园建筑已使用琉璃构件。 宋陵的保护 195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保护古迹名单的通知》 ,其中包括巩义市宋陵。1963年,省人民 宋陵政府又公布宋陵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968年,在各陵园附近的村子建立文物保护小组。1979年以后,国家多次拨款,对各陵墓的石刻进行扶正、粘结和维修,并树立文物保护标志,划定保护范围,一些重点范围内的土地由国家征购,设立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干部。巩县宋陵目前保存较好。宋陵,即北宋(公元960-1127年)帝陵。位于巩义市境内,有皇帝及皇后、大臣等的陵墓300余座,是中国中部地区规模最大的皇陵群。现地上所存700多件精美石刻,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北宋9帝,除徽、钦二宗被金人掳走死于漠北之外,其余7帝均葬此,加上赵匡胤之父赵宏殷的墓由开封迁此(称永安陵),所以人们称七帝八陵。依次为宣祖(赵弘殷)永安陵、太祖(赵匡胤)永昌陵、太宗(赵光义)永熙陵,真宗(赵恒)永定陵、仁宗(赵帧)永昭陵、英宗(赵曙)永厚陵、神宗(赵顼)永裕陵、哲宗(赵煦)永泰陵。宋代靖康建炎年间遭金兵破坏,元代时地面建筑全部被毁。永定陵系真宗赵恒的陵墓。兆域内还陪葬着三座后陵和寇准、包拯等大臣墓。

§ 北宋帝陵石刻

世俗风貌 宋陵

宋陵石刻数量多,保存完好,仅现存在帝后陵前的石刻望柱、各种动物和各类人物即有550多件,加上陪葬之亲王、大臣墓,总数达千件以上。这些石刻,形象多样,线刻、浮雕及圆雕无不俱备,摆脱了传统的神秘色彩,体现了世俗生活的风貌,集中反映了北宋石刻艺术的风貌和大型陵墓石刻的发展脉络。

昂首奔狮

宋陵石刻造型浑厚,虽力感稍差,不如唐陵的神态生动,气势雄伟,但表现手法细腻,华表纹饰和人物的冠服饰等均精心刻划,别有一番韵味。永熙、永定、永裕三陵的奔狮是石刻中最成功的作品。它们披鬃卷尾,昂首举步,神态豪迈而庄严,忠诚地守卫着帝后的安宁。

异域风情

人物造像中的精品,当属驯象人和番使,以面貌和服饰特征表现人物不同的民族和身份。永定、永裕、永泰三陵的石象身披锦绣,背置莲花座,长鼻委地,体态宏伟,生动传神。驯象人长发卷曲及肩,以带束发,额饰宝珠,臂有铡,腕有镯,戴大耳环,其异国装束暗示了象所从来之国度。诸陵番使,面目服装各异,他们手捧宝瓶,珊瑚、莲花盘、犀角、玉函等方物,象征着各少数民族政权要臣服于大宋皇朝之意。

艺术珍品

其他石刻也多有可点之处,宫人双肩削瘦,束发簪珥,女性的特征维妙维肖;内侍体态微胖,神情拘谨,手执体现其身分的球仗和拂尘;武士身躯高大,形象勇猛,或拄剑肃立,或手执斧钺;文臣执笏在前,武臣拄剑在后,反映了北宋抑武扬文的官制序班;石虎尊严而高贵,石羊柔顺而淑美;华表(望柱)为方基莲花座,六棱或八棱柱身,柱顶为合瓣莲花。帝陵柱身为缠枝牡丹云龙纹,后陵柱身为翔凤纹,线条流畅,结构谨严,是难得的雕刻艺术珍品。

气魄渐失

根据各类石刻的形态和装饰的变化,可将宋陵石刻分作前夕中、后三期。前期约当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包括永 宋陵安、永昌、永熙、永定四陵。各类人物造型较粗壮,带有晚唐遗风。中期约当11世纪前半叶,包括永昭、永厚二陵。人物造像由粗壮逐渐变为修长,文臣静雅,武臣也有“儒将”风度。晚期约当11世纪后半叶至12世纪初,包括永裕、永泰二陵。瑞兽图案失去了活泼神情,腹部两侧增饰云朵及水波纹,着意渲染其神秘色彩。人物皆作修长体态,文气十足,而威风日稀, 正如赵宋的江山一样。 宋陵,在河南巩县嵩山、洛河间丘陵上。计八座皇陵,前述望柱,各种人物、动物石刻,列于帝后陵者,有550件,加上陪葬之亲王、大臣墓,总数可达千件以上。石刻形象多样,线刻、浮雕及圆雕那有。宋陵石刻特点:1、造型质朴,气魄不大,不如唐陵的神态生动。2、表现手法细腻,塑柱的纹饰,或是各种人物的冠服佩饰,由精心刻划。最成功的作品,是永熙、永定、永裕3陵的奔狮,披鬃卷尾,昂首举步,神豪迈而庄严。驯象人和客使,是人物造像中的上品。面貌和服饰特征表观出人物的不同民族和身份。永定、永裕、永泰3陵的驯象人长发卷曲及肩,以带束发,额饰宝珠,臂有钏,腕有镯,戴耳环,异国装束暗示了象所从来之国度。诸陵客使,面目服装各异,手捧宝  瓶、珊瑚、莲花盘、犀角、玉函等方物,说明来自不同同家和地区。塑柱是集各种装饰花纹于一身的雕刻品,它下部施方基莲花座,中间为六棱形柱身, 宋陵上部以合瓣莲花结顶,柱身饰减地平钑或阴线刻缠枝牡丹及云龙(后陵为翔凤)图案,  线条流畅,结构谨严。宋陵石刻可分作前、中、后3期。前期约当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包括永安、永昌、永熙、永定4陵。各类人物造型较粗壮,带有晚唐遗风。中期约当11世纪前半叶,包括永昭、永厚2陵。人物造像由粗壮逐渐变为修长,文臣静雅,武臣也有“儒将”风度。晚期约当11世纪后半叶至12世纪初,包括永裕、永泰2陵。瑞兽图案失去了活泼神情,腹部两侧增饰云朵及水波纹,着意渲染其神秘色彩。人物皆作修长体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