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天花 |
释义 | § 简介 天花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所致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是世界上传染性最强的疾病之一,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这种病毒繁殖快,能在空气中以惊人的速度传播,患者在痊愈后脸上会留有麻子,“天花”由此得名。 临床表现为广泛的皮疹成批出现,依序发展成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疹,伴以严重的病毒血症;脓疱疹结痂、脱痂后,终身留下凹陷性瘢痕。天花是到2011年10月为止,在世界范围被人类消灭的第一个传染病。[1] § 历史 天花距今至少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这一点已被考古学家所证实。他们从西元前1157年去世的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木乃伊的脸部、脖子和肩膀上,都找到了患过天花所造成的外形丑陋、皮疹发作过的印迹。经考古学家和古代病理学家研究,认为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现在所找到的最早的一个天花病例。据此推断,早在西元前1161年,天花开始袭击埃及。 约西元前1000年,商队把天花从埃及带入印度。 根据晋代名医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记载:“建武中于南阳击虏所得,乃呼为虏疮”,“比岁有病时行,仍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不即治,剧者多死。治得瘥后,疮瘢紫黑,弥岁方灭。”推断天花大约是在西元1世纪传入中国。 古罗马帝国在2世纪和3世纪相传就是因为天花的肆虐,无法加以遏制,以致国威日蹙。 4世纪,中国感染天花的迹象增多; 6世纪,天花由中国经朝鲜到达了日本。 11世纪和12世纪,东征后回国的十字军骑士们使天花在欧洲传播,以致令后来的中世纪欧洲呈天花蔓延之势,当时天花约造成欧洲10%的居民死亡。 最迟在1519年,天花随西班牙人越过大西洋进入美洲大陆,及至16世纪末,美洲生存下来的人口估计刚刚超过100万。 16-18世纪,每年死于天花的人数,欧洲约为50万人,亚洲约为80万人,而整个18世纪欧洲人死于天花的总数,则约在1.5亿人以上。 18世纪,天花到达澳大利亚,杀死了50%的澳大利亚原住民。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下半叶。 1798年詹纳发明了给人种牛痘预防天花,经过近200年坚持不懈的疫苗接种。20世纪70年代末,人类在地球上彻底控制了天花。 1979年10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了这一结果,并在全世界停止了普遍种痘。停止种痘20多年来,再没有发现天花病例。 § 病因 天花主要通过飞沫吸入或直接接触而传染。天花病毒有两型,毒力强的引起正型天花,弱者引起类天花。 § 症状 世界仅存的两份天花病毒 天花临床表现主要为严重毒血症状(寒战、高热、乏力、头痛、四肢及腰背部酸痛,体温急剧升高时可出现惊厥、昏迷)、皮肤成批依次出现斑疹、丘疹、疱疹、脓疱,最后结痂、脱痂,遗留痘疤。天花对未免疫人群感染后15~20天内致死率达30%。 当人感染了天花病毒以后,大约有10天左右潜伏期,潜伏期过后,病人发病很急,多以头痛、背痛、发冷或寒战、高热等症状开始体温可高达41℃以上。伴有恶心、呕吐、便秘、失眠等。小儿常有呕吐和惊厥。 发病3~5天后,病人的额部、面颊、腕、臂、躯干和下肢出现皮疹。开始为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2~3天后丘疹变为疱疹,以后疱疹转为脓疱疹。脓疱疹形成后2~3天,逐渐干缩结成厚痂,大约1个月后痂皮开始脱落,遗留下疤痕,俗称“麻斑”。重型天花病人常伴并发症,如败血症、骨髓炎、脑炎、脑膜炎、肺炎、支气管炎、中耳炎、喉炎、失明、流产等,是天花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1] § 治疗 天花病至今(2011年10月)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天花病患仅能给予症状疗法(如静脉液体补充,以药物来控制发烧或疼痛等),并以抗生素治疗续发性感染。 [1] § 死亡大事记 天花 西元前164年,天花病从罗马蔓延到欧洲和波斯;持续达15年之久。 1507年,西印度群岛流行天花,这是西半球第一次发生该病,死亡1000多人。 1520年,墨西哥因西班牙人进入发生天花,造成300余万人死亡。在此后的50年内,墨西哥因为天花又丧失了近2000万人。 1560年,巴西发生天花流行病,死亡数百万人。 1798年,英格兰天花流行,死亡8万人。 1870年,法国流行的天花袭击了德国和法国的部队,德国部队仅在实施预防注射过程中就有297人死亡,共死亡23679人。 1926年-1930年,印度天花造成惊人的疫病灾害,死亡50万人。 1930年2月,墨西哥天花流行,死亡600人。 1930年2月,菲律宾巴卢特和萨兰加尼发生天花流行,死亡200人。 1946年11月,英国香港820名天花病患者一半多被夺去生命,死亡530人。 1954年1月,苏丹天花流行,日死亡40人,计死亡数百人。 1956年5月-12月,伊拉克天花病流行,7个月内就有2500名患者,死亡300人。 1957年2月-4月,印度加尔各答天花病流行,一周就有141人丧生,共死亡946人。次年1月-7月,印度天花和霍乱流行,死亡1.6万人。 1958年4月,东巴基斯坦发生天花和霍乱,死亡5万人。 1958年9月,印度尼西亚东部发生霍乱和天花,死亡515人。 1959年12月-1960年2月,前苏联在消灭天花25年后,莫斯科发生输入性天花爆发。 1961年1月14日-2月4日,印尼爪哇中部地区天花流行,有2500多名患者,死亡143人。 1961年4月,尼亚萨兰(马拉维)天花流行,造成103人死亡。 1966年6月11日,印尼苏门答腊西部地区发生天花流行,死亡400人。 1967年3月-5月,东巴基斯坦流行天花,死亡1500人。 1974年1月1日-6月30日,印度发生严重的天花流行,患者10万名,死亡3万人。 § 消灭天花 天花 据史料记载,早在11世纪的宋朝时中医就开始应用“人痘”接种预防天花,其方法是将痊愈后的天花患者身上的痂皮,研成粉末,吹进健康儿童的鼻子里,用来简单预防天花。 18世纪的英国乡村医生爱德华·琴纳进一步发现,英国乡村一些挤奶工的手上常常有牛痘,而有牛痘者全都没有患上天花。1796年,他为一名8岁男孩接种了牛痘,此后这个男孩再没有患过天花。这也是人类通过有意识预防接种来控制传染病的首次科学实验。在更多成功的试验后,琴纳发表了题为《接种牛痘的理由和效果探讨》的论文。到1801年,接种牛痘的技术已经在欧洲许多国家推广开来。 20世纪50年代初,每年估计仍有5000万个病例。 1967年,患天花的人数已经降低到1000多万,同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起了推广接种、消灭天花的运动。 1975年11月13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亚洲有史以来第一次消灭天花。[2] 最后一个自然发生的天花病例发现于1977年的索马里,而最后一个天花病例的发现是在1978年,当时一名妇女在伯明翰大学的实验室里感染了这种疾病。 1979年10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彻底消灭。天花病毒样本封存在于美国和俄罗斯保留的几个试管里。[3] § 我国诊治天花的历程 中国古代有用丝瓜等食物而制成的处方,但无法医治天花。敦煌所藏药方中有“兔皮疗豌豆疮方”。武荣纶与董玉山合撰的《牛痘新书》中写到:“考上世无种痘诸经,自唐开元间,江南赵氏始传鼻苗种痘之法。”明朝隆庆年间(1567年—1572年)开始有人将痘浆贯入鼻腔以产生免疫能力[2],但效果不彰。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服用白牛虱四十九枚,可治天花。清康熙时,接种“人痘”已风行全国,例如用痘衣法,把天花患者穿的内衣给未出过天花的健康者穿。其它还有浆苗法、早苗法与水苗法(清人张璐《张氏医通》)。张琰《种痘新书》说:“经余种者不下七、八千人,屈指记之,所莫救者,不过二、三十耳。”俞正燮《癸巳存稿》记:“康熙时俄罗斯遣人到中国学痘医,由撒纳特衙门移会理藩院衙门,在京城肄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