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奈瑟尔
释义

§ 人物简介

奈瑟尔

奈瑟尔(Ulric Neisser),一位出身于德国的美国心理学家,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的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先驱,因开创性的著作而被誉为认知心理学之父。

1928年出生于德国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三岁时随着父母移民美国。1946年他考入哈佛大学,先是主修物理学,后因受当时该校年轻教授米勒的影响而改学心理学。1950年毕业后他进入斯瓦兹莫而学院,师从完形心理学创始人之一的柯勒教授,这无疑对他今后从事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取得硕士学位之后,由于对当时占据主流地位的行为主义丝毫不感兴趣,他先是到麻省理工学院新成立的心理系学习,但很快发觉该系对信息理论的研究范围太窄,于是不久之后重返哈佛大学并于1956年取得心理学哲学博士学位。1957年他在布兰代斯大学开始自己的第一份教学工作,虽然当时的系主任斯洛对他影响很大,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转入人本主义阵营,相反在这一阶段他因在视知觉研究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而崭露头角。1967年,他出版了被誉为认知心理学界“圣经”的《认知心理学》一书,这也成为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他因此而被誉为认知心理学之父。随后他曾在康奈尔,亚特兰大,乔治亚,宾州和艾姆力等多所大学任教,研究范围从早年的视知觉研究,注意、记忆、语言、自我概念的研究等转移到晚年的智力测量的研究。奈瑟从不盲目跟随主流,但却总能引领心理学研究的潮流。

§ 科学贡献

他对心理学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点方面:

首先,出版了第一部认知心理学专著。在《认知心理学》这本专著出版之前,虽然异信息处理理论为基础的认知心理学思想已经兴起,认知、认知学习及认知主义等名词也已存在,但认知心理学这一名词,却是从奈瑟的专著出版之后才定案的,可以说是他定义了一个即将统治心理学界的新领域,因此有人说他:“是在适当的时间出版了适当的专著”:其二,在专著中他对认知心理学这个学科进行了定义:认知心理学是对感官接受信息后,经过转换、简化及加工等心理操作,从而获取知识。储存知识及运用知识等内在过程的科学研究,他的定义至今仍为现代认知心理学家所广泛采用和认同:其三,认知心理学家反对行为贬低内部心理过程的观念,注意感知、思维、记忆语言等认知过程,但是当时这些过程都是被孤立地作为研究对象,是奈瑟把这些以前看似不相关的研究领域融合为一个紧密相关的科学。主张以整体的观点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因此可以说是他为认知研究提供了整个框架。

§ 主要观点

奈瑟尔的认知研究应具有生态效度的观点:面对认知心理学研究范围越来越窄的趋势,1976年出版了《认知与现实》一书,他提出认知研究应具有生态效度,强调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应重视实验室以外的世界。他批评当时认知心理学的主流研究将注意力过分地集中于内在心理加工过程,过分夸大接受者的作用而忽略了环境的影响。他还强调知觉和进化相似,都渋及对环境地适应性问题。奈瑟认为如果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只局限于在严格控制条件下的实验室内,从事与日常生活无关的研究那么它的发展将难免重蹈行为主义的覆辙。

§ 学术成就

奈瑟尔的研究领域颇广,其中对记忆和注意的实证的研究最多,尤其对自然情境中生活事件的记忆和记忆错觉很感兴趣。在研究视知觉和注意的关系时,提出了在视知觉加工之前存在一个自动的预注意阶段。在对注意限制的研究中,他验证了刺激的属性和语义特征都对注意产生影响,并提出了一个,建设性的观点即知觉是由已存在的知识来塑造,注意受个人经验的影响。他所创造的视觉字母识别实验至今仍被用来研究刺激特征对注意的影响。奈瑟坚持认为认知研究应具有生态效度。这一观点在他对记忆的研究中得到充分的说明,同时他还是最早走出实验室研究记忆的心理学家,正是他对水门事件录音带中约翰迪安证词的分析才引发了心理学家研究真实生活中的记忆现象和记忆问题的热潮。

晚年的奈瑟尔将注意力转向了对人类智力的研究,主要研究如何测量人的智商以及解释不同社会阶级和种族在IQ上的差异。1996应邀担任全美心理协会主席后,他成立专门的委员会对弗林效应(IQ测验分数每十年平均提高三点的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后证实弗林效应的确存在,人类智力有普遍提高的趋势。在对教育程度的提高,营养的增加。对技术变革等因素充分研究之后,他提出现代社会丰富的视觉环境冲击对IQ测量分数的提高起了关键作用。[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4: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