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孙中山故居
释义

§ 简介

孙中山故居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建馆于1956年,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年来,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在注重保护好孙中山故居和馆藏文物的同时,注重保护孙中山故居的文物环境,并加以充分的利用。目前,向观众开放参观的面积约6万平方米,开放的主要景点有:孙中山故居、孙中山纪念馆、孙中山听太平天国反清故事的雕塑、孙中山试验炸药处--瑞接长庚牌坊、翠亨民居展示区、翠亨农业展示区、中山鼎等,逐步形成以“孙中山和他成长初期的社会环境”为主题,兼具历史纪念性和民俗性、立体而多元化的陈列展览体系,充分地再现了孙中山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思想体系和革命实践,再现孙中山出生和成长初期的社会历史环境,使人们加深对孙中山这一伟大人物的了解。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致力于开拓进取。本馆建立完善了员工的各种行为规范,施行CI形象系列设计,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在国内同行中率先开通了电脑局域网、观众电脑触摸屏查询系统和国际互联网,实行了管理上的现代化、自动化和数字化;每年都举办关于孙中山的大型展览和学术研讨会,不断取得研究成果;为抢救和保护民俗文物,组建了“中山市民俗博物馆”,努力不懈地弘扬民俗文化。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于1996年至1997年先后被公布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 建筑布局

孙中山故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孙中山故居位于南朗镇翠亨村,坐东向西,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平方米,是孙中山长兄孙眉于1892年从檀香山汇款回来由孙中山主持建成的。它是一幢砖木结构、中西结合的两层楼房,并设有一道围墙环绕着庭院。外表仿照西方建筑。楼房上层各有七个赭红色装饰性的拱门。屋檐正中饰有光环,环下雕绘一只口衔钱环的飞鹰。楼房内部设计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中间是正厅,左右分两个耳房,四壁砖墙呈砖灰色勾出白色间线,窗户在正梁下对开。居屋内前后左右均有门通向街外,左旋右转,均可回到原来的起步点。正门上挂一副对联,曰:“一椽得所,五桂安居。”据传是楼宇落成后孙中山亲笔撰写的。庭院右边设有一口水井,水井的周围(约32平方米)是孙中山诞生时的旧房所在地。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生于此。

故居正厅摆设是孙中山亲自布置的。1883年,他从檀香山带两盏煤油灯回来,放置在桥台上。

中国古时候的住房都讲究坐北朝南,或是朝东,讲究紫气东来,但这座小楼却是坐东向西的,在整个翠亨村独一无二。第二个是它开了许多窗户,在当时农家从不开窗的厅堂墙上都开了窗户,窗与窗相通,这样所有房间的窗户打开时,空气流通顺畅。第三个是它的走廊和门,楼上楼下都有走廊,各个房间都能通往走廊,而且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开了门,这也大违中国传统建筑封闭式的习惯。据说小楼建成时许多人来参观,当时就有人说小楼四通八达破财不吉利,学医的孙中山先生说:“空气流通,精神愉快就是吉利!”

楼门正中的装饰,光环下面雕绘一只口衔圆形方孔钱的蝙蝠,这是中国传统的吉祥装饰图案,叫做“福在眼前”,不过中山先生却把蝙蝠改为了一只飞鹰,真是够中西合碧的。小楼的外观,红墙白柱,画着白色边线,楼房上下层各有七个赭红色装饰性的拱门,完全是西式建筑的样子,但一进入里面就发现青砖墙、木雕椅、供神台,长对联,完完全全成了中国的世界,给人突然时空转换的感觉。

客堂的摆设正是孙中山亲自布置的,这里有几张酸枝木椅,放着孙中山先生于1885年从南洋群岛带回来的煤油灯。墙上挂着孙中山父母的照片,完全是两位中国清末老实农民农妇的样子。他父亲叫孙达成,早年曾在澳门做鞋匠,后回家乡务农,娶了杨氏为妻,生下了4个孩子,孙中山先生排行第三,正厅后面就是他母亲当年的卧房。

楼上就是孙中山先生的书房,墙上挂着孙中山17岁时的照片,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孙中山先生当年开的病方和听诊器等行医用品。有句老话叫“上医医国,下医医人”,他一开始也是治病救人,后来慢慢明白用自己的医术只能挽救少数人病痛的折磨,只有摧毁腐朽的社会制度,才能使广大民众得到新生,于是开始弃医从政,从救治个人的身体转向救治我们的国家。

§ 故居

孙中山故居

孙中山先生家在离镇几里远的翠亨村里。那是一幢占地一亩左右的二层小楼,外有围墙,内有近百平方米的院子,院子里有椰子树等热带植物。据介绍,这幢楼房是孙中山先生从海外归来后主持改建的。中山先生老家的住宅是很简陋的,属于贫苦农民家庭。

楼下走廊墙壁上上挂着宋庆龄女士“孙中山故居”题词的铜牌。故居的大门上的对联是:一椽得所五桂安居进得门去,是客厅。客厅是家中人活动议事和祭祖的地方。客厅里也有一副对联:

德雨沾濡松柏茂

春风披拂桂兰香

楼下中门左边一间是孙中山先生的母亲的住房,有床,中门右边有他哥哥孙寿屏的住房,其左是孙文的卧室,床上有被子、瓷枕、蚊帐。上楼经过临轩的走廊,右边可到孙中山的书房,左边则是孙中山接待来访客人的客房。

楼房后面有大厨房、厨房隔壁为浴室,里面有一只大浴缸。厕所在浴室对面,坐式的便器,据说还是孙中山先生设计修造的,与一般的农村蹲厕不同。展览馆这处模拟的孙家旧宅,原是一位陆姓人家的房子。这是一处十分简陋的独间农家屋子,门口放着蓑衣、镰刀、钉耙、锄头、柴捆等生产生活物品。进了门,右边是“旺相堂”,一小块祭祀鬼神祖先的地方,两边贴着这样的对子:

门高迎百福

土旺集千祥

堂前放置着一些旧家具,柱子上挂着孙中山父亲打更用的斗笠、梆子、铜锣和一盏老式的桅灯。堂屋用木板隔开的后半部分,是仅够放下一张床的狭窄空间,算作卧室。可见当年孙中山家境的困窘。童年的孙中山就在这样的家境中生活。其父在一块叫“龙田”的地方租了两亩六分田耕种。年幼的孙中山便要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劳动人民的爱憎给他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为他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打下了基础。

翠亨村是珠江口西岸一个普通村落。在“翠亨民居展览”中,为了表现当年农家的生活状况,还特地利用翠亨村原有的旧屋和复原、仿建村中的几所民房,再现孙中山先生故乡当年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以便让人们了解孙中山这位伟大人物成长初期的历史环境,也可以让人们领略珠江三角洲的部分民俗风情。

屋内有桌琴一张,太师椅多张、山水画大床一张,梳妆台两张、带镜子的三门大衣橱一个。字画上题诗为:书房

山馆长寂寂,闲云朝夕来。

空庭复何有,落日照青苔。

还有一幅上是:

斯晨斯夕言息,其座华药分别。

林竹翳如清琴,横床浊酒半壶。

半间书房,画为下山虎,补壁为梅兰竹菊四条幅。写字桌上文房四宝齐全。还有小圆桌一张。

中间堂屋,上边条几上放置供品,为祭祀之处。左边屋里有烟床,上有一套抽鸦片的器具,包括烟灯、烟枪等。

§ 纪念馆

孙中山纪念馆

位于孙中山故居西北侧,前身为孙中山故居陈列馆,于1996年进行重建,1999年11月12日落成并向观众开放。该馆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由陈列展览厅、综合报告厅、贵宾接待厅、库房、业务办公区等构成。该馆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其对孙中山故居环境的影响,并且力求与翠亨村的整体环境相协调,是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内涵的完美结合,为观众营造了一个高雅的具有高度现代化水平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参观空间,是目前国内最具规模和现代化水平的孙中山纪念馆。展馆一楼展厅面积约1000平方米,布置了孙中山生平史迹陈列。该陈列学术性和普及性相结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孙中山的生平史迹、思想理论和他所领导的革命运动,歌颂了他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也适当反映了孙中山革命事业主要追随者的情况。展馆二楼展厅面积约500平方米,布置了孙中山的亲属与后裔陈列,反映了孙中山亲属与后裔的情况及他们对其革命事业的巨大支持、贡献和牺牲。二楼还设有临时展厅,面积约有400平方米,可根据不同要求布置各种展览。

这是一幢西式建筑,外形让人想到南京的伪“总统府”。里面介绍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他的亲近的家人的一些情况。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孙中山纪念馆

一是孙中山先生的大事年表。从他1866年诞生一直介绍到1925年他在北京逝世为止。主要讲了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情况。特别介绍了他十次起义九次失败,不屈不挠,终于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伟业。还特别记录了他功成不居的崇高品质。尤其是对他晚年主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二是介绍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的一组120幅的连环画。线条简洁,人物形象活泼。

三是介绍了孙中山的原配卢慕贞和亲密战友宋庆龄的事迹。卢氏为孙科的生母,在孙中山为革命奔走的艰难时刻,为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宋庆龄与孙中山相差27岁,为了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不顾世俗的偏见,毅然嫁给他为妻。在当时和以后的漫长岁月里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是介绍了其子孙科及其子女的情况。记得孙科其人,在49年时曾被宣布为战争罪犯,列入通缉名单之中。现在,在孙中山的纪念馆中,挂出他的巨幅照片,介绍他及其亲属的情况,中国共产党为谋求祖国统一、民族和解的良好愿望于此可见一斑。

§ 上海故居

位于上海莫利爱路(后译莫利哀路)29号(今香山路7号)。民国7年(1918年)6月26日至民国13年11月21日,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居此。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居至民国26年。

故居建于20世纪初,为两层欧式楼房,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013平方米,建筑面积452平方米。外墙饰以灰色卵石,屋顶铺盖洋红色鸡心瓦。楼前正方形草坪,三面绕以冬青、香樟和玉兰等树木花圃。民国7年,4名加拿大华侨购赠孙中山。为筹集革命经费曾抵押予银行,由几名华侨赎回。

底层东为客厅,正中置放一套沙发,墙上悬挂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和蒙难一周年纪念等照片,友人赠送的名家书画和象牙雕刻等。西为餐厅,正中置放一套广式红木圆桌和圆凳,墙上有孙中山画像和照片,其中一幅是民国12年视察广州机场时在中国第一架自行装配的飞机前与宋庆龄的合影,还陈列有民国6年护法运动时使用的一把指挥刀和民国13年北上时沿途团体和群众赠送的银盾、银杯等。

楼上西为书房,东为卧室。书房中央一张普通写字台,墙周挂有大小不同地图,其中《上海吴淞间水陆交通图附军队配备地图》和另一幅毛笔画的军事示意图,为孙中山手绘。书房和走廊上,存有中外图书5000余册,内容广涉政治、军事、经济、历史、地理和法律。

卧室里有床、衣橱等,挂有孙中山夫妇民国9年在上海的合影。书房和卧室前,为一间长方形内阳台,陈列着日本友人赠送的一副贝壳质围棋和印尼木雕等。墙挂一帧民国4年孙中山和宋庆龄在日本东京婚后合影。

北向小客房中,陈列着孙中山北伐时穿的一套哗叽中山装、一套麻布衣服和票夹、眼镜、行军餐具和行医用的部分医疗器械。

民国7~8年,孙中山在此完成重要著作《孙文学说》和《实业计划》。民国9年11月,经陈独秀介绍,在此会见共产国际远东局代表魏金斯基,详细询问俄国革命情况,要求与苏俄建立电台联系。民国11年8月23日,会见中国共上海故居

产党人李大钊,双方就中国革命和改组国民党问题进行交谈。两天后,又会见苏俄使者越飞代表马林,就远东局势和中国革命、改组国民党、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等问题,连续数天会谈,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思想。民国12年元旦,发表《中国国民党宣言》,强调今后革命必须依靠民众。1月17日,会见上海各团体代表60余人,号召团结起来奋斗,使中国成为一独立国家。19~20日,宴请、接见苏俄代表越飞。26日,发表《孙文越飞联合宣言》。

民国13年11月17日,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孙中山应邀北上,途经上海,中午抵寓所,接受国闻、东南两社记者采访,并接见各界人士,宣传召集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主张。19日,邀请上海新闻界30余人茶聚,发表演说。23日,离沪北上。

民国14年,孙中山病逝,宋庆龄继续居此。民国20~22年间,宋庆龄先后在此会见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斯诺和英国作家萧伯纳。民国25年1月初,约见中共地下工作者董健吾,托董将倡言“国共合作、联合抗日”的重要信件转交毛泽东和周恩来。民国26年7月,会见赴庐山与蒋介石谈判的中共代表周恩来、秦邦宪、林伯渠,表示拥护支持中共提出的国共合作、共同抗日主张。

八一三事变后,宋庆龄撤离上海,故居家具物件委托亲友妥为保管。民国34年年底,宋庆龄将此故居移赠国民政府,作为永久性纪念地。

解放后,屡次全面维修。1959年5月26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3月4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0 5:10:27